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

朱厚煌收起聖旨,說道:“南京有什麼事情?”

小太監恭恭敬敬的說道:“回殿下,南京沒有什麼大事,只是爲了陛下是否回京一事,爭論了好一陣子,陛下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答應下來了,下月就回京師,算算也沒有多時間了。”

這是朱厚煌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沒有想道來得這麼慢。

天下的文武百官能容忍正德一直滯留江南,不回去,纔是一件咄咄怪事。

朱厚煌又詳細問了問小太監,只是這個小太監品階不高,所知道的也不過是些風言風語而已。

朱厚煌與他說了幾句話,覺得沒有什麼可說的了,就揮揮手讓他回去了。

不一會兒,許棟來了,見了朱厚煌說道:“殿下幸不辱命。”

朱厚煌說道:“哦,你與鄭氏談的怎麼樣?”

許棟說道:“殿下的所有條件,鄭氏都答應下來,第一割讓海防城,第二補貼殿下軍費一百五十萬兩,不過分五年還請。以大米來交易。並且答應年年朝貢。”

朱厚煌點點頭,說道:“不錯。不錯。”其實朱厚煌也覺得自己有一點吃撐了。他本想能讓安南給一些錢就行了,萬萬沒有想到,居然答應下來了。

一百五十萬兩大米,並不是朱厚煌不想要更多了,而是鄭氏給不了更多了,鄭氏現在控制的不過區區一座升龍城而已,而升龍城已經被朱厚煌收刮一遍,裡面簡直比洗都乾淨。鄭氏哪裡有錢給朱厚煌。

“不過,”許棟說道:“殿下,鄭氏並不是沒有條件的。”

“說吧。我倒要聽聽鄭氏什麼條件?”朱厚煌問道。

“第一,殿下要放棄對黃鑫的支持。”許棟說道。

“你可以這樣回答他們,孤從來沒有支持過黃鑫做任何事情。”朱厚煌冷冷的說道。他的確說的實情。

許棟心中知道,黃鑫一定死定了。許棟繼續說道:“他們希望你正與安南郡王會面,當面盟誓。”

朱厚煌聽許棟說起了安南小皇帝,說道:“這位小皇帝,還沒有死嗎吧?”

許棟說道:“暫時,鄭氏也不會讓小皇帝死的。”

朱厚煌說道:“告訴他,孤答應了。”

這一次出征安南,可以說圓滿收官了,可以回師了,一想起新佔領的海防,峴港,一副百廢待興的場面,朱厚煌就不想留在升龍,所以朱厚煌會見安南郡王速度很快。

安南小皇帝其實也已經成年了,可以做一國之君了,想當初正德登基的時候,也不滿兩旬。照樣能當皇帝。

這位安南小皇帝估計要當一輩子小皇帝了。

朱厚煌與鄭懷興和安南小皇帝,在皇城之中的一處涼亭之中,坐着,朱厚煌也是王爺,而安南小皇帝,在大明的體系之中,也是王爺。甚至排位還沒有朱厚煌的排名靠前,所以彼此想間,禮節不好安排。

讓小皇帝向朱厚煌行禮的話,很多人不同意,同樣,讓朱厚煌向小皇帝行禮的話,朱厚煌自己都不喜歡。

所以雙方只能偶遇了。

朱厚煌看小皇帝雙眼無神,打着哈欠什麼也不說,朱厚煌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寫好盟誓文書 ,埋了進土中,好像是過家家一樣。

“殿下,殿下將來可會滅安南嗎?”做完這一切之後,鄭懷興忽然問道。

“滅不滅安南在於你,而不在我,只要安南持續強大,孤不會輕易對安南動手,但是如果安南形勢混亂,如同瓜熟蒂落一樣,即便孤不動手,難道就沒有動手的人了。”朱厚煌單單的說道。

鄭懷興恭恭敬敬的的說道:“多謝殿下指點,臣一定不會給殿下機會的。”

朱厚煌淡淡一笑說道:“有些東西不可強求。”

朱厚煌對鄭懷興的表態,一點也不在乎。反正朱厚煌覺得等幾年之後,他的東雍就有能力將對手給平推了,何必考慮那麼多了。

第二日一早,大軍就開拔。朱厚煌離開了升龍城。

帶着數百兩萬銀子,還有一萬多士卒,以及好幾百口棺材。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比如從升龍府之中一古腦拉走的郎中,鐵匠等等的技術工種全部帶走一大批。反正都是朱厚煌所需要的。

朱厚煌來的匆匆,走的利落,卻宛如一塊石頭重重的砸進安南這一塊水潭之中。餘波久久不息。

且不說本來敗的很慘的鄭綏忽然之間有了喘息之極,甚至與升龍鄭氏聯合,一舉成爲了安南最有權勢的家族。

而莫氏,本來有希望登上安南最高位置的莫登庸,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形,身邊只剩下兩三萬殘兵敗卒,要不是他在海陽威望太重,再次召集兵馬,聚集了一萬多,坐擁四萬左右士卒,再加上之前莫登庸威名赫赫,纔算是讓升龍府這邊沒有追擊。

當然了留着莫登庸不卻解決,並不僅僅是莫登庸實力恢復之快,超出他們的預計,還有鄭懷興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第一件事情,剷除黃鑫。

不得不說黃鑫這個人雖然讓莫登庸栽了一個大跟頭,但是黃鑫本人與莫登庸相比差遠了。

雖然朱厚煌臨走的佈置,讓黃鑫掌控數萬大軍的軍權,但是他卻沒有能力整合士卒爲自己所用,反而鄭懷興一點點派人拉攏黃鑫手下的大將。

黃鑫越是着急,就越是昏招疊出。就越發令人失望了。就這樣鄭懷興一點點的架空黃鑫,黃鑫想立即起兵誅殺鄭氏,但是又畏懼鄭氏威名,不敢輕舉妄動,就這樣任憑局面一點點的掌控在鄭懷興的手裡面。

鄭懷興要忙活的不僅僅是這裡,還有升龍附近的州縣。鄭懷興發動鄭氏的人脈,以距離升龍的遠近爲標準,一點點的收復各地州縣。不過升龍之南的很多地方,都在海陽的掌控之下,故而,鄭懷興發展驅使是向北。只有全面掌控北方州縣之後,他纔會大舉南下,一統安南。

這些州縣大部分都承認了鄭氏統治地位,這樣一來有大批州縣的補血,鄭懷興的統治也越發穩固,也得到了遺留在北方的莫氏殘軍的頭靠。

就在鄭懷興的實力越來越龐大的時候。南方鐵山伯余部,也不甘示弱,向北出發了,與鄭綏開戰,想吞併鄭綏。

鄭綏被莫登庸打得元氣大傷,現在還沒有恢復過來,一時間被打得節節敗退,不得已只好向升龍求援。

但是升龍軍想要南下,就必須面對海陽的威脅,與莫氏一戰。就在安南新一輪內戰就要開始的時候,朱厚煌已經來到了海防。

海防成爲了朱厚煌的地盤其實有一點出乎意料之外,畢竟海防是升龍的門戶,鄭懷興居然這麼大方的交給他。實在讓朱厚煌有些想不通。

朱厚煌決定將阮潤臣掉往東雍,將東雍那邊的地方官調過來幾個,一個爲峴港府知府,一個爲海防府知府。而這兩府都歸位俞大猷總督掌管。

朱厚煌就要離開安南,將這一次攻安南的成果,完完全全的交給了俞大猷,他雖然信任俞大猷攻城拔寨的能力,但是並不是太信任他理政的能力,絮絮叨叨叮囑了俞大猷很多。

正在這個時候,忽然有一個侍衛說道:“殿下,有一個專門來拜訪您。”

朱厚煌皺眉說道:“孤不是說了嗎?現在什麼也不見。”

這個侍衛面有難色。

俞大猷說道:“殿下何不聽聽是誰,臣想一般人也不讓他們費心通報的。”

朱厚煌點點問道:“來者何人?”

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一章 元宵宴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八章 練兵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
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一章 元宵宴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八章 練兵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