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

滿刺加國王的小動作,汪直能不知道嗎?

知道。

但是實力限制了汪直的作爲,汪直只能保持馬六甲不失,並與在星城的羅軒聯繫,彼此之見有一個照應,其他的再也沒有了。

不是不想做什麼,而是不能做,實力限制了汪直的手段。

不過,面對滿刺加國王服軟的條件。汪直冷笑一聲,將請帖扔到一邊。

什麼事情,就是他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想不做了就輕描淡寫的道歉就可以了,休想。

汪直冷笑一聲,說道:“本將軍,沒有時間見不相干的人。”

其實在汪直的眼中滿刺加國王已經是一個死人了。

如果他識趣一點,主動讓步,東雍也許會給他一個機會,但是他露出如此不合作的態度,東雍絕對不會留他在柔佛。

汪直當然知道,東雍要遷都星城的計劃。也知道以朱厚煌的想法,遷都絕對不是單單遷一個都城而已,必然是要如同建設東雍一樣,以星城爲中心,打造出一處根本之地來。自然當取柔佛一地,而柔佛一地,也是滿刺加國的根本要地。

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東雍一定會想辦法將柔佛拿到手的。

當然了,取柔佛一地,有很多方法,並不一定,要用戰爭的方法,但是汪直自己卻想打仗,想瘋了。特別是在俞大猷步步的高升的時候,他迫切需要一場戰事,來證明自己。他自然沒有一點與滿刺加國媾和的想法。

滿刺加國王知道汪直的態度,咬着牙下定了決心。

“什麼,滿刺加國叛亂?”

朱厚煌還沒有休息幾天,就得到了這消息。

吳鳳儀說道:“是,據說是滿刺加國王有不穩的跡象,得知安南大勝之後,向汪直將軍求和,汪直將軍不見。故而反叛。”

朱厚煌沉吟一會兒,說道:“汪直做的對,這滿刺加國王,既然有別樣心思,就一定要剷除的,他自己反叛也好,現在情況如何?”

吳鳳儀說道:“滿刺加國聚兵數萬,以助天朝討逆賊的名義。包圍了馬六甲城,汪直將軍駐守馬六甲城中,一時無虞。不過馬六甲的貿易中斷。”

“什麼?區區的小國,也敢插手天朝家事。”朱厚煌又驚又怒,東雍與大明之間矛盾已經是他的心病了,區區一個滿刺加還敢在傷口上撒鹽,簡直是在找死。而且貿易中斷,對東雍的損失來說,不比一座城池失陷損失小。由不得朱厚煌不生氣。

東雍的財政這一直建立在這一條貿易航線之上,這一條航線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立即反應在東雍的國勢上面。朱厚煌說道:“召集諸位大臣,孤要開會。”

“是。”

其他事情,都可以停,可以緩,唯獨貿易航線之事,一刻也緩不得。

“殿下,馬六甲之事已經傳開了。紙鈔價格已經微微一跌了,如果不立即解決當前問題,就必須採取措施來穩定東雍紙鈔的價值了。”許鬆立即說道。

朱厚煌有些頭大。

他現在不知道該不該建立紙鈔制度,雖然這個辦法讓東雍度過財政最危急的時刻,但是朱厚煌發現自己似乎帶上了一個緊箍咒。一旦東雍有什麼風吹草動,都直接反應在紙鈔與現錢的比價之上。靈驗無比。朱厚煌一直有一種錯覺,似乎在明天東雍紙鈔就會跌成廢紙了。

朱厚煌並不是經濟學家,所以對紙鈔這個種不知道該怎麼掌控的東西,心中一隻忌憚的很,特別是有太多前車後車之鑑,供朱厚煌參考。

“找個時間,我一定將這紙鈔給廢除掉。”朱厚煌心中暗道。不過他明白他也不過是心中發發牢騷而已,這種可以增幅東雍財政實力的制度,對朱厚煌來說,幾乎如同鴉-片一樣。知道不牢靠,知道有風險,但是卻離不開了,無他朱厚煌要做的事情,太多,要花的錢也太多。

“不用等了,現在就採取措施穩定幣值吧。”朱厚煌說道:“這一件事情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解決的。”

“殿下的意思是?”戚景通忽然說道。

戚景通是一個明白人。

雖然戚景通並不直接掌兵了,但他的權力也不容忽視,他是雍軍的大管家,比如說訓練了,兵器採購,徵兵,等等軍中事務都是他負責的,所以他很明白雍軍的戰鬥力,也知道滿刺加國士卒是個什麼東西,十年之前,佛郎機以數千大破十萬,攻陷馬六甲。在戚景通看來,現在的滿刺加國有一點長進,這一點長進還是東雍帶給他們的。

進攻法摩沙的時候,滿刺加國的軍隊被當成僕從軍來用,半賣半送給滿刺加國很多的武器。滿刺加國士卒的戰鬥力,纔有一點點提升,不過這一點提升與雍軍相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在戚景通看來,擊敗滿刺加從來不是多難的事情。而朱厚煌卻說不是一天二天能夠解決的,其中必有玄機,他也猜出一點,但是不敢肯定。

朱厚煌說道:“朝廷對我東雍就看不上眼,恐怕將來有不測之禍,東雍雖然好,但是距離朝廷太近了,孤想要在南洋立基,諸位也都知道了,而星城乃水路要道,四通八達,孤準備一此立基,但是孤城不守,孤必定要取滿刺加國之土,以養星城。如今,滿刺加國反叛,正好是一勞永逸之策。”

戚景通明白,擊敗滿刺加從來不困難。困難的是滅掉滿刺加國。

不管怎麼說滿刺加國曾經也是一個大國,是有些底蘊了,再加上滿刺加國都熱帶,如果在海邊,還好,深入內地熱帶雨林之中,最大的敵人根本不是滿刺加國的軍隊,而是這裡的氣候。

所以擊敗滿刺加國主力容易,只需派遣一兩營的援軍,就可以了,但是想要消滅滿刺加國,就是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許兄。”朱厚煌問道:“少府有沒有辦法,維持貿易?”

“殿下。”許鬆說道:“臣已經在做了。臣已經派船去通知果阿方向,讓他們全部繞過馬六甲在星城停靠。”

這是起伏滿刺加國沒有水師。或者說他們的小木船根本不能東雍的商船相比,根本不能在海上攔截航道。只是他們來勢洶洶一口氣圍住了馬六甲,馬六甲的碼頭被佔領,才讓航道中斷。只需繞過此處,還是可以通行的。

朱厚煌說道:“財政上可不可以支撐。”

“殿下。”吳行之說道:“年後安南一戰,耗銀三百八十萬兩,府庫爲之一空,現在只剩下百餘萬兩的星城建城錢可以動用了。”

朱厚煌說道:“好。百萬兩應該夠用。戚將軍。”

“臣在。”戚景通說道。

“動員兩個營,孤要南征。”朱厚煌說道。

“是。”戚景通心中已經有所準備了。

在安南之戰的時候,抽調大量軍隊,東雍只剩下兩個營,此刻大軍迴轉,這兩個營正好南征。

朱厚煌心中暗道:“雍軍兩個營,安南軍兩萬,總共三萬餘人,足以驅逐滿刺加人,正好憑藉這些軍隊,在星城立下根基來。”

星城被朱厚煌重視,羅軒,張翰這兩個人死對頭分別掌管星城的民政與軍政,將星城發展的還不錯。羅軒以渤泥王子的身份招攬百姓,而張翰招攬遺留在外的漢民,沒有多長時間,星城就有萬人上下,也算是一個小鎮了,再加上張翰舊部。是東雍控制南洋的重要節點,不過與朱厚煌想要,相差太遠。

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十九章 經緯【2】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章 侍衛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一章 元宵宴第八十章 先鋒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章 侍衛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
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十九章 經緯【2】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章 侍衛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一章 元宵宴第八十章 先鋒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章 侍衛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