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耀兵

通過正陽門直通紫禁城下。正德一路上春風得意覺得從來沒有這麼風光過。這個時候正德看紫禁城也不像原來那麼死氣沉沉,那麼討厭了。

正德直入紫禁城城樓之上,面對整個大街,無數人士卒從正陽門而來,在紫禁城轉向,一面面蒙古軍旗,還有所謂之蘇魯錠,扔在紫禁城外,金水河邊。每一隻軍隊從紫禁城面前走過,都高手大喊:“吾皇萬歲萬萬歲。”

這一聲簡單的萬歲口號,是今天整個北京城之中喊得最多的口號,幾乎整個北京城中百姓都喊過。即便是在不喊的時候,朱厚煌也覺得自己的耳朵之中,這幾個字也是一直在循環往復,綿綿不絕。

在紫禁城上的不僅僅是正德,也不僅僅是跟隨正德出征的人,以楊廷和爲首的文武百官都在,當然了以品級而論,很多小官都沒有資格上來,能上來的都是有品級的大佬。

楊廷和看着這一幕心中越發不是滋味了。他心中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這一次在紫禁城城樓之上,文武官員左右分立,幾乎要有分庭抗禮的姿態,正德並不在乎這一點,但是楊廷和卻不能不在乎。

以往的所有儀式之中,雖然也是文武分列,但是楊廷和卻全然沒有在意過,爲什麼因爲京城的那些勳貴不過是樣子貨而已,讓他們囂張跋扈,他們有幾分本事,讓他們領兵打仗,他們完全沒有那個本事,根本不要說爭奪在朝廷的話語權,根本不用擔心。

但是此刻卻不同了。

朱彬,許泰等人還脫不了武人作風,不習慣朝廷爭鬥,如果僅僅是他們兩個人,楊廷和有一百個辦法,弄死他們兩個人,不過是一勇之夫,是將才,不是帥才,也不是相才,根本不足爲慮。

只是有一件事情,讓他不得不擔心,因爲他明白,他現在面對的武人集團的首領,並不是朱彬,許泰,而是正德。

這纔是真正棘手之事,該怎麼辦是好啊?

這一次隨着正德出征的四五萬人全部在紫禁城走過一遍,纔算是解散了,各自回家。雖然人很多,但是從紫禁城面前過一遍,所需要的時間並不是太多的。

不過到了將近中午的時候,已經大部分軍隊都已經走過了。

正德站了幾乎一上午,還能保持着身形挺直,朱厚煌也覺得有一點累了,要知道他們身上的盔甲一點一不輕鬆,有二十幾斤重,他的盔甲重量與正德的相差無幾,站一個上午也是力氣活。

楊廷和雖然是文官,但身體也強健的很,還有一手好劍術,也算不得手無縛雞之力,但是很多七老八十的文官大佬卻沒有這一份精力了,只是皇帝還站着,他們又豈能告退,只是精力早就不在城樓下面了。

一陣清脆的馬蹄之聲再次響起,一羣人被壓在城樓之下了。

這一羣人滿面風塵,看上去狼狽不堪,幾乎看不出什麼人樣了。一個個被按到在城樓下面。每一個人身後都有一名士兵,手持大刀,站在後面。

楊廷和不由的皺眉說道:“陛下,這些人是?”

正德說道:“哦,這些人都是達延汗的部屬,爲首的是達延汗的兒子。抓住達延汗的時候,達延汗只剩下一口氣,朕看他是一個英雄,就賜他不流血的死亡。至於剩下的那些人,朕派人一一詢問過了,他們都多次入關,罪不可赦,朕一併處斬。“

楊廷和立即說道:“陛下不可。”

正德說道:“哦,楊先生有何不可?”

楊廷和說道:“達延汗既然已經伏誅,以臣之見,可以派使臣招撫蒙古,使長城內外,再無戰亂,豈不大好,如此將蒙古貴胄一殺了之,恐怕今後再無蒙古人敢投降我大明瞭。”

大明從太祖時期,都有躂官效力,而韃官對大明忠心耿耿的自然有之,比如說滿桂,就是韃官,一直到大明滅亡都有韃官效力。所以蒙古人投降大明從來沒有什麼心理負擔的。

正德有些猶豫。但是朱厚煌卻說話了。

其實正德沒有那麼大的殺氣,他想將這蒙古貴族放在身邊,宣示自己的武功,就好像是漢武帝用匈奴人,唐太宗用突厥人一樣。

但是朱厚煌卻力勸正德殺了他們,因爲朱厚煌一一盤查過這些人,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幾乎都有大明邊民的血債。他們倒想投降,但是朱厚煌卻不能忍受。

他不能忍受在邊境上屠殺邊民的劊子手,搖身一變,就成了大明的武官。

而更讓朱厚煌不能原諒的,這些蒙古人從來不覺得他們南下劫掠是錯誤,而將這種劫掠視如一種謀生手段,發財的方法,卻從來不認爲他們有錯。

正德沉迷於大同美人的時候,正德也正是接觸到了大同的平民生活。接觸到大明九邊困苦的生物。

大明九邊幾乎上都是軍戶,不是軍戶也是與軍戶有關的人。故而小王子年年入寇的結果,就是家家帶孝,戶戶懸白。

對蒙古人的恨意,越接近邊境越是深,但是越往南就越淺,在江南一帶,根本就是提前韃子不過是口頭上說說自己有多痛恨而已。

楊廷和是四川人,不理解九邊人的切齒之恨。

朱厚煌說道:“陛下,小王子幾十年來,年年寇邊,死於邊事百姓,何止百萬人,九邊之人切齒以盼陛下報仇雪恨,如今陛下擒賊首,如此輕易就放過他們,九邊之人恐怕失望於陛下,再者如果蒙古人輕易入關,不受到懲罰的話,不足於後者鑑。請陛下斬之以告四方,犯我大明天威,必遭刑戮。”

正德覺得朱厚煌最後一句話,深合自己的味道。正要答應。楊廷和卻再次說道:“陛下,國家大事豈能意氣用事。以大勝餘威安撫蒙古,可得數十年太平無事,而陛下今日一時快意,恐大明九邊多事了。”

朱厚煌說道:“陛下能殺達延汗,亦能殺後來者,誰敢犯邊殺之可以。”

正德一拍欄杆,說道:“好,朕等着誰敢如此。”

“時辰已到。”一陣刀光閃過,紫禁城下一排人頭滾落在地面之上。

楊廷和深深的看了朱厚煌一眼。

楊廷和之所以要正德安撫蒙古,並不是楊廷和多愛蒙古,只是純粹的想天下太平,從此不用刀兵,即便是正德喜歡演武,就在豹房演武就行,不能再弄出御駕親征之事。

只是朱厚煌一番話,讓楊廷和的計劃落空,更讓楊廷和不能忍受的是,朱厚煌居然還想有下次。

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九章 打虎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四十七章禮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
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九章 打虎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四十七章禮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