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

“陛下欲以我爲儲,真的假的?”朱厚煌失聲說道。

吳太后說道:“太妃在宮中,應該不會亂說。既然陛下有這個意思,我兒就加把勁,一定不能皇位落到別家。”

吳太后滿臉激動,忍不住的站起身來,來回走動。

朱厚煌忍不住問道:“母后,之前你不是告誡孩兒,不得有非分之想嗎?”

吳太后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的你什麼也沒有,也不明白陛下的心思,一心想得儲位,說不定惹怒了陛下,我們雍王一脈吃不了兜着走,現在陛下既然有這個意思,你豈能不努力,不要告訴娘,你沒有想過那個位置?”

怎麼可能沒有想過啊?

朱厚煌不管是身爲皇室子弟對皇位天然的嚮往,還是作爲穿越者想要改變歷史,當皇帝也是最好的選擇。朱厚煌又怎麼沒有想過這個事情啊?只是他知道機會渺茫,如押注一樣壓上去,還不如退而求其次。

想在正德想立自己爲儲,說是不動心那纔是假的。在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朱厚煌覺得自己怦然心動。一時間熱血上涌不知道該說什麼時候,不過很快他就冷靜下來了,他知道,他即便是想要皇位也必須從長計議。朱厚煌立即說道:“單單憑藉太妃一面之辭,不足以取信,孩兒這就去見舅舅,讓舅舅發動關係,看看京師到底有傷口樣的變故。”

吳太后說道:“我兒快去吧。”

吳太后心中也十分激盪,因爲一個藩王的太后,與整個大明的太后根本是天壤之別。

朱厚煌立即讓吳鳳儀來見自己,他二話不說,將邵太妃的信遞給了吳鳳儀,說道:“給孤查實這封信的內容是真是假。”

吳鳳儀拿起來一看,臉色神色不變,說道:“陛下既然問起來,臣也正要稟告陛下,京中確實有此流言,但是是真是假,卻不是臣可以查證的了。”

朱厚煌問道:“爲何?”

吳鳳儀說道:“此中流傳的出來的內容,是內閣首輔楊廷和與陛下單獨奏對的時候,所說的話,既然有流言傳出來,恐怕在一邊伺候的太監宮女早已被處理乾淨了,必須向陛下,楊大學士求證,才能完全證實,所以我們在京中的力量,絕對做不到的。”

朱厚煌也明白這一點。

東雍在京師之中並非沒有力量。京師與馬六甲,還有東雍,都是吳鳳儀重點監控的地方,不過,在京師的一點力量,還不足以讓他滲透到正德,或者楊廷和身邊。

看很多諜戰片,好像一個人很容易就進入敵方高層了,根本不是那一回事。

比如說楊家。楊廷和府上所有僕役都是來自楊廷和四川老家,楊廷和在家中說四川話比說官話方便,即便是缺少人手,從外面招幾個,也不過做一些粗使的話,根本近不了要害之地。楊府尚且如此,大內就更不要說了。

是,從整體上來說,大內其實沒有楊府防護嚴密。不過那是因爲大內太大,但是在正德身邊的防護,絕對是嚴密之極,調查祖宗三代是最基本的操作,正德身份的侍衛宮女都很明白,正德一旦有什麼閃失,他們都被株連的分。所以想插進一個人手,簡直是難如登天。

朱厚煌理解歸理解,但是還是絕對滿心的煩躁,問道:“那該怎麼辦?”

吳鳳儀說道:“陛下,可以向王太傅求證。”

朱厚煌說道:“王師,他在京城又沒有人。”隨即朱厚煌忽然明白過來,吳鳳儀所說的並不是王陽明在京師之中有人,而是王陽明有一個特殊的關係網,那就是文官士大夫的網絡。

有些消息在某些圈子裡面,根本接觸不到,在某些圈子裡面卻又是不是秘密的秘密。王陽明進士出身,又是江南人,再加上父祖之輩,有是朝廷高官,被王瓊王尚書所賞識,註定他有一個關係網絡,在這個關係網絡之中,驗證這個消息要容易的多。

朱厚煌再次深深感受到了一點。

大明是文臣士大夫的大明,看關係網就知道了。

朱厚煌說道:“快去請王師。”隨即朱厚煌立即改口,說道:“罷了,孤去拜見王師吧。”

朱厚煌明白了這一點,王陽明在朱厚煌心中的重要性直線上升,他明白這些勾心鬥角,殺人不見血的勾當,朱厚煌遠遠不如這個時代的文官,所以朱厚煌想要登上九五之位,必須同樣依靠文官士大夫。而朱厚煌這邊能爲朱厚煌膀臂的也就是王陽明瞭。

王陽明本來在雍王府居住,後來接任長史之後,就搬到了雍王府對面的長史府之中,兩府不過隔一道街而已,雖然這一道街是整個東雍最繁華的街道。

朱厚煌到了長史府的時候,王陽明早就在哪裡等着了。

王陽明說道:“臣拜見殿下。”

朱厚煌立即上前攙扶王陽明說道:“王師不必多禮。”

王陽明與朱厚煌聯袂進入長史府,果然不出朱厚煌所料,長史府之中,很多人忙得腳不點地,這些人都是王陽明的弟子,王陽明將自己身邊的弟子一邊教學,一邊讓他們在東雍實踐,不過卻很少有出仕的念頭,他們大部分都會回大明靠科舉出仕,看不上小小的東雍。

王陽明的房間之中,王陽明想要讓出主位,但是朱厚煌堅決推辭,說道:“弟子此來,是弟子拜見老師,怎麼能喧賓奪主?”

好一陣子,雙方纔算是分賓主坐定。

朱厚煌立即使了一個眼色,讓所有的人都退了出去,朱厚煌說道:“還請王師救我。”說完就要向下跪。

王陽明大吃一驚,他雖然收朱厚煌爲弟子,但是朱厚煌畢竟是一個王爺,豈能真正讓朱厚煌跪下來。立即扶起朱厚煌,說道:“殿下,折殺老臣了,不知道殿下有何事讓老臣分憂,還請殿下明示,老臣能辦到的,定當全力以赴,不會有半點推辭。”

朱厚煌也不廢話,將唐寅與邵太妃的兩封書信雙手呈上。

王陽明拿過來一看,還沒有看幾字就眉頭一緊,隨即慢慢的鬆開。好一陣子纔將手中兩封書信,逐字逐句的看完,輕輕的放在桌子上,王陽明輕輕的問道:“不知道殿下意欲何爲?”

朱厚煌說道:“弟子本不該有非分之妄想,只是不知道皇兄是否有這個意思,如果皇兄有此美意,弟子豈不會辜負了皇兄一片好心,弟子想之地,太妃信中之事,是真是假。”

王陽明說道:“是真的。”

朱厚煌先是大喜,又是疑惑道:“王師是如何知道此事?”

王陽明說道:“唐大人的書信告訴臣的,如今朝中有兩事熱議,一事是彈劾殿下,一事立儲之事,不是臣小看殿下,殿下所做所爲對於大明來說,不過是邊邊角角之事,而立儲之事,卻是關係到大明存亡斷續之事,兩件事情的重要性,根本不可同日而語,怎麼能相提並論啊?除非這兩件事情,根本就是一件事情。所以邵太妃所言之事,八成是真的。”

朱厚煌說道:“還請王師指點迷津。”

王陽明微微捻鬚,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殿下,真的想去趟京中這一趟渾水嗎?”

朱厚煌沉思一會兒,他實在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躁動,說道:“如果皇兄並無此意,孤也不敢有所覬覦。但是皇兄有望於孤,孤豈能傷皇兄之心。還請王師助孤一臂之力。”

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七十章 兵變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三十章 宣府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五章 演武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八百章 餘波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二章 比劍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
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七十章 兵變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三十章 宣府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五章 演武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八百章 餘波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二章 比劍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