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

剛剛過年這一段時間,陸完正在忙着開荒,將大把大把的銀子,換成了完善的水利措施。並將一批批流民安置下去。忙得不可開膠。

朱厚煌也過去巡視過來,看所有人,在陸完的安排下,幹得熱火朝天。他每次過去,反而會影響工作效率。

他所擔心的蠻族騷擾問題,在戚景通的護蠻軍的進攻之下,更是一點也沒有發生的跡象。這些投誠的蠻人,殺起曾經的自己人來,絲毫不手軟。甚至將很多蠻人趕進了大山之中,抓捕了很多蠻人奴隸。

護蠻軍雖然大多是蠻人出身,但是在精良的裝備的保護之下,也發揮出了強大的戰鬥力。以至於,朱厚煌居然有心將護蠻軍成建制的保留下來,成爲朱厚煌的親軍之一。

不過在完全開墾完東雍平原之前,這些護蠻軍有做不完的事情,一時間也抽調不出來,這才做吧。

所以,朱厚煌也就放心的將這方面的事情,交給陸完與戚景通去做了。

許棟在琉球也沒有閒着,他方面與細川氏達成協議,直接在細川氏控制的碼頭與細川氏交易,而繞過了長崎。這樣一來,利潤還相當可觀。

不過,比起這一件事情,朱厚煌更看重後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許棟開始整理琉球到日本航線上的海盜。這樣一來,整個日本航線,開始進入大仗還相當剋制,但是小規模衝突卻屢屢出現的時代。第二有大批海商在東雍落籍,成爲了東雍人。比起前一件事情,朱厚煌更看中這一件事情。

這麼多少海商選擇了落籍澎湖,概因澎湖是個羣島,如想逃走的話,十分容易逃走。也都有一些人落籍在大員。雖然朱厚煌還沒有正式宣佈,但是雍王府就在大員,。大員幾乎上是東雍實際上的首都。自然被人看中。

有了這批富商的落戶,澎湖與大員的市面開始繁華起來。陸完這才發現,不僅僅少府有錢,在他的名下,還有一處賺錢的地方,那就是海關。

之前,東雍海上貿易幾乎都在少府的控制之下,而少府又是一個幾乎上不納稅的怪胎。所以還顯露不海關有錢,但隨着朱厚煌在琉球一番話的流傳開來,很多人在東雍落戶,東雍的大員與澎湖,也慢慢從東海上的偏僻之地,變成了東海的中心所在。

大量貨物在澎湖與大員交易中轉。給兩地帶來大量的收入。而這一部分收入,在朱厚煌的劃分之中,是屬於雍王相府的。

這多出來的稅銀,也讓朱厚煌緊巴巴的日子,好過了一點。

南洋艦隊那邊,魏家輕車熟路,扯大明的名義南下,很快在南方找到一個良港,並得到了很多小國的支持。

魏瑞舟的南洋艦隊,居然在南洋站穩腳跟,讓朱厚煌不得不承認,有些人自己帶了一些運道,比如說魏瑞舟,真是一艘瑞舟啊。

許鬆也沒有在江南久留,生意談完了,從江南颳了一大筆錢之後。就繼續經營少府。也不知道,是不是朱厚煌說許藍的話,起來作用。還是朱厚煌的行動,讓下面的看到了風頭許鬆一回來,就極其關住各個工坊,那股殷勤勁讓朱厚煌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對了吳鳳儀,也將礦山的事情,交給汪直。但是汪直卻沒有高升,因爲從半空之中,掉下來一個魏大臨,也夠他鬱悶的。

吳鳳儀跟在朱厚煌的身邊,編織永遠也編織不完的情報網絡。

朱厚煌面對這麼多事情,居然神奇的發現,需要自己直接負責的事情,卻不多。讓他放不開手的,只有水師學堂了。

朱厚煌越往水師學堂之投入心力,就越想往裡面夾雜私貨。

他首先,將朱裕找了過來,成爲水師學堂的一位老師,講解天文,已經他還沒有完全完善的經緯度。月鍾法。

朱裕在朱厚煌的麾下好吃好喝的,有大筆的經費拿着,也有一點不好意思了,這一段時間內,朱裕明顯的改變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從曆法上面,轉到經緯度體系。他用古人的數據,做了一套星圖。但是朱裕覺得不嚴謹,準備再次測量一些月球軌道,所以經緯度的敲定,定然在數年之後了。

第二門課是地理。地理課並不是一個人上的,而是鄭路找了十幾個熟悉各個地方水路的地理鬼,分別爲學生講解,各地海域的信息。

還傳授種種製圖之法,不過由於人才短缺,製圖之法雖然是地理課的範圍,卻不得不挪到天文課上去上。因爲,注意在研究經緯度的時候,順便研究了一下製圖法。而朱厚煌在地東雍實在也找不到其他製圖大家了。

第三門課,是李大工上的,就是將船舶。

什麼樣的船舶有什麼樣的特點,以及船隻的結構不同,攻擊什麼方位容易奏效。李大工作爲大匠師,給這些不入門的小學徒講解船舶。也算屈才了。

第四門課,並不是朱厚煌要求的,而是鄭路要求的,就是語文,或者說識字課。無他,是生源問題。

水師學堂,雖然馬上要開課了,但是學生卻沒有多少個了。即便是朱厚煌發動水師家眷報名上參加,總共也沒有多少人。而且底子很差,有很多孩子,居然還不識字。

如果沒有識字課,這些人只會在聽天書。

這個情況,讓朱厚煌不得不在自己的小本本上狠狠的寫下兩個字,教育。看來,想將東雍建設成他心目之中的根本之地,任重而道遠。

剩下的就只剩下實踐課,他們的實踐課就是捕鯨,這個時代沒有人將鯨魚當成保護動物,而搏殺鯨魚,是對他們這些水手最好的訓練。

朱厚煌對這一所學校寄於厚望,朱厚煌雖然也在東雍辦了一所學校,那一所學校就是府學,但是府學的目標太大了。朱厚煌想對府學的教材做手腳很不容易。即便他已經努力去做了,也無法影響到府學之中,儒家的決定地位。而在這一所學校之中,儒學的成分被壓制的很低。自然科學的成分,佔據很高的地位。

爲了把握,學員對朱厚煌的忠誠。朱厚煌也時不時的給學員們講課,但是朱厚煌的課,大多是歷史課。

不過朱厚煌深刻明白一個道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朱厚煌的歷史課,大多講海洋,講擴張,將西方人在航海上獲得的財富,有意無意培養,學員嚮往海洋的氛圍。

就這樣一個月,朱厚煌除卻在雍王府,處理例行公務,瞭解各方面的進展之外,其他時間,都在水師學院之中。

朱厚煌實際承擔了校長,教導主任的位置。

不過,這樣平靜的生活,即將結束。這一天,朱厚煌正在學院之中游蕩。雖然只是臨時的駐地,但是在朱厚煌的關懷之下,建起一排排整齊的木房子。所有房子都松木建造的,推門而如,有一股誘人的松香味。

就在朱厚煌沉迷於這種氣氛之中的時候。吳鳳儀忽然來找朱厚煌了。

朱厚煌立刻知道不對,摒棄左右,問吳鳳儀說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吳鳳儀是朱厚煌的眼睛,一般情況絕對不會這麼急的,定然是發生了大事。吳鳳儀說道:“陛下決定南巡,內閣已經通過了。”

“什麼?”朱厚煌大驚,從這一則消息,朱厚煌立即明白。寧王之亂,已經是迫在眉捷的事情了。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

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七十章 兵變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一章 元宵宴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
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七十章 兵變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一章 元宵宴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