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

對於淡目國來說,真正能拉過來,與雍軍交手的精銳士卒其實並不是太多的。只有那些意志最爲堅定的士卒,才能與雍軍交戰之中,頑強的戰鬥下去。

這樣的精銳,淡目國士卒也不過是數萬而已。

那數萬精銳在什麼地方,就在這裡了。對,就在這裡了。

所以這一戰,就是決戰。

這一戰,淡目國如果勝了,雍軍絕對打不下去。因爲最少有雍軍三個營會被打殘,作爲東雍陸軍的絕對主力,也不過八個雍軍營,十個安南營,以及一個占城營,以及各地的的輔助兵力。如果一下子有三個營的雍軍被打殘的話,雍軍絕對是元氣大傷了。

即便是朱厚煌咬牙不放棄進攻淡目,但是朱厚煌最先做的事情,也是重建雍軍營。

而淡目國更不要說,數萬精銳士卒,以及一座城池,數萬百姓,全部葬送在這裡。這麼樣代價,如果還是失敗的話,即便是尤努斯有心堅持,也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剩下的事情,不過是治安清掃戰鬥,數萬人的會戰,超不過三次了。而且之後,雙方的差距,會一次比一次大,勝算也越來越渺茫。

所以雙方都在這裡竭盡全力。

俞大猷說道:“我現在需要一員猛將,去抵擋這左右兩翼的進攻。”

由於火場在熊熊的燃燒着,所有的戰鬥都只能圍繞着兩翼戰鬥。

“現在大部分都必須滅火,所以真正能投入戰鬥的人並不多。”俞大猷說道:“你願意。”

“末將願意。”兩個人全部站了出來,這兩個人一個是戚繼光,一個是汪銳。

戚繼光不用說了。

汪銳是汪直的族親,很早就在軍中,也算是一位老將了,他缺少足夠的軍功,只要軍功足夠,他就能擔任一個營的營官,所以他見了軍功,就好像是見了鬼一樣的向前衝。

俞大猷心中不願意讓戚繼光擔任這樣危險的任務,但是雍軍還是講究程序的,這種情況下,俞大猷也不能否定戚繼光,只能多給一點幫助了。

戚繼光與汪銳兩人沿着火場佈防。

一場廝殺立即掀起來了。

列陣而戰,縱然敵衆我寡,以這戚繼光與汪銳兩個人的能力,還真維持一陣子。

不過,這個時候,異變突起,忽然颳了一陣北風,強烈的北風,將好像火山一樣向南吹過去。一道道火焰好像是長蛇一樣,到處摔着鞭子,救火的難度忽然增加了不少,在火堆之中,活下來的人可能性也不會太高。

俞大猷暗道:“再救火一陣子,就撤出來吧。”

這是一個現實的選擇,即便是俞大猷再怎麼想將火中的士卒救不出來,但是他必須擔任起更多的責任,最大的責任這就是勝利。所以俞大猷不可能將所有兵力都投放在火裡面。

就在俞大猷覺得所有人都死的差不多的時候,火堆之中,有人衝了過來,不過沖出來的方向,並不是在北方,而是在南方。

張翰踩着火焰,緊緊閉住嘴巴,頭髮衣角都帶着星星點點的火星,臉上手上還有大大小小的燎泡,此起彼伏。

面對熊熊大火,誰都不敢闖過去,水火無情,面對熊熊的火焰誰的不懼怕,即便是張翰本身都會懼怕,但是張翰知道留在火焰之中,絕對是十死無生,向外面闖過去,卻是九死一生,要十死無生,還是要九死一生,最笨蛋的人都知道要怎麼選擇。

但是要克服自己本能的恐懼,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張翰只能以身作則,第一個衝了出來。

張翰衝了出來之後,後面有好幾百個人也跟着張翰衝了出來,看上就好像是惡鬼一樣,一個個身上帶着火焰,臉上好多地方還有傷疤燎泡。他們每一個人闖出來,都是就地打滾,將身上的火焰撲滅,被火焰燒着的時候,劇烈的痛楚,讓他們的神經的繃直了,似乎感受不到痛楚,而現在從火中一瞬間衝了出來,頓時感受到所有的火焰似乎還帶在身上,深入骨髓的痛楚,那種痛楚,讓很多人就地打滾。

張翰猛地大喊說道:“諸位,想想我們死在火場之中的胞澤兄弟們,淡目賊子放這一把火,絕對不是想僅僅是這樣而已。如果大軍在危在旦夕,男子漢大丈夫,跟着我出去報仇。”

“報仇。報仇,報仇。”雖然只有不足千人,但是氣勢上卻能壓過了千萬人的氣場。

“砰。”一陣排槍。又是一陣排槍。戚繼光手中一揮,又是一陣排槍,兩軍陣前,還排着數門佛郎機炮,這是俞大猷唯一能給戚繼光的資源。

但是淡目士卒似乎越知道勝負在一舉,後面壓着不知道有多少督戰隊,凡是敢後退一步者,殺。而且淡目軍似乎從兩側迂迴而來,幸好戰場被熊熊燃燒的火場,分割成兩個戰場,戰場上自由行動的權力受到了限制,否則淡目國的兵力優勢能玩出更大的花樣。

俞大猷已經一批一批的從火場抽調出士卒,直接填充到兩翼之中。

戚繼光這邊還好,戚繼光畢竟是東雍高層很多人培養出來,任何新戰術都是發明出來,戚繼光因爲戚景通的關係,都能得到調閱。所以戚繼光在戰略上有什麼表現,還看不出來,但是從戰術上來已經很成熟了,他可以熟練的運用他手中的各種火器,又敢帶兵衝殺。武藝高強。

所以戚繼光還能維持,但是汪銳就不能維持了。

汪銳是老將。

但是老將很多時候,並不意味着厲害。

因爲東雍的戰術調整太快了,朱厚煌自己都不太知道,雍軍到底換了多長次戰法。

剛剛開始的時候只是朱厚煌親衛隊的時候,還是純火器,然後火器不足的時候,發展冷兵器,後來火炮發展出來,又變成了火炮與冷兵器的結合。又加上了手榴-彈,又是一個體系,等借鑑佛郎機重火槍,解決了火槍打造困難的問題,解決了量產的問題,東雍又大批量的士卒都改成了火槍兵,而因爲火槍的沉重,火力上升,導致了肉搏能力的下降,純粹的火槍手,不適合於很多特殊的場合,又加入了純肉搏兵種,又增加了火槍手副兵器,並加強的火槍手肉鼻訓練。

其中的變化,實在是太負責了,對於那些有天分的人來說。這些都是宗旨不遍,非常好理解的,但是對於那些資質比較差一點的人,這麼多的條例,這麼多的陣法,足夠讓他變得暈頭轉向。

所以說老將並不一定是好處,還可能是壞處。

比如現在的汪銳,他對這些拿捏的就不大清楚,不過一時半會,就讓雙方進入混戰之中了。

東雍軍隊的混戰能力絕對不弱,但是僅僅是不弱。混戰之中,東雍軍隊站不了便宜。不過汪銳好歹找雍軍之中,待了這麼多年,雍軍的傲氣,這股傲氣,以及對軍法的畏懼,他可敗,可以死,但絕對不會擅自後退,因爲這會處罰軍法。

汪銳雙手握着長刀,猛地衝殺過去。來回衝殺,一羣羣的淡目士卒衝過來,也被他打下去。

不過,戰鬥到了這個時候,以及勝負已分,汪銳的戰鬥不過是爲了實現自己最後的尊嚴而已,對大局以及沒有什麼用處了。汪銳越戰越勇,但是氣力也越來越少,不說戰鬥之中的消耗,單單說汪銳身上大大小小的傷口,流血不止。就足以讓他氣力不濟了。

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七十章 兵變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八十章 先鋒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六章 不服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一章 元宵宴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
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七十章 兵變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八十章 先鋒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六章 不服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一章 元宵宴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