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

沈希儀看過去,是一個彪形大漢,此刻卻躺在地面之上,身上不知道從什麼的扯下來的布匹,根本不成樣子。

沈希儀看向自己的親衛。

幾個親衛不敢與沈希儀對視,一個人說道:“炮臺上,只有幾個用來滅火的水缸,一般都從下面的河裡面取水。”

沈希儀往下面一看,就知道爲什麼不能從下面的河裡面取水了。

雍軍整整齊齊的幾個營盤,從四面圍過來,將炮臺圍着結結實實的,而且炮臺上的大炮全部封了炮門,而且炮臺之上也沒有火藥,雍軍撤退時候,將炮臺上的火炮,全部給破壞掉了。雍軍根本不在乎炮臺上面的火炮,逼得相當之近。封鎖的嚴嚴實實,根本不敢下炮臺。

而炮臺小小個地方,不知道有多少人擠在上面。少說有千餘人,而這千餘人只靠着水缸之中積存的水,根本維持不了多少。

“現在還有多少水?”沈希儀問道。

“只有一點了。”親衛說道。

他其實已經美言,因爲水缸裡面幾乎沒有水了,甚至爲了搶水還爆發出衝突。而沈希儀的嘴中淡淡的血腥味就是這麼來的。

人如果斷水的,大概能夠支撐三天、比缺糧更可怕。

而且沈希儀不用想就知道,炮臺上沒有多少糧食,恐怕糧食儲量也不多,未必能維持幾日的了。

“大人,雍軍的使者來了。”一個人說道。

沈希儀說道:“扶我回,叫他進來。”

沈希儀努力的坐下,整理一下儀表。他努力保持自己的形象。

“下官拜見沈大人。”一個雍軍綠袍官吏說道。

沈希儀說道:“汪直派你來幹什麼嗎?”

“沈大人現在只有三千殘兵,困於炮臺之上,生死不過數日的光景。汪大人對沈大人的才能讚不絕口,而朝廷不仁,我家殿下自當起兵靖難,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正是用人之際,只要沈大人投靠我家殿下,汪大人保證你能官復原職,爲一省總兵,帶甲數萬。只要能立下功勞,將來封侯拜相,絕對不在話下。”

“你家殿下,要起兵靖難?”沈希儀問道。

“那是自然。沈大人所做所爲,讓我家殿下,想坐鎮南洋,也不行了。我家殿下與當今之間,你死我活,再也沒有一點緩和的可能。”

沈希儀努力保持自己的儀態,說道:“是嗎?”

“還有一點,我想告訴沈大人。”使者說道:“就在沈大人與汪大人決戰的時候,水師統領黃將軍,正與明軍水師在海上決戰,一戰之下,明軍水師崩潰了,數百艘民船被俘虜了。百餘艘被擊沉,其他的逃散開來。最少在一兩個月之間,不會有任何明軍能夠踏上東雍的土地,所以沈大人還是多想想吧。”

“好。”沈希儀說道:“讓他走吧。”

這個使者見說不動,說道:“好。下官告辭。”

沈希儀等使者離開之中,身子猛地一鬆,他的嘴邊流出一絲鮮血。

沈希儀子彈震成了內傷,坐得久了,就堅持不住了。

“大人----”幾個親衛上前說道。

沈希儀一揮手,說道:“你們都出去吧。”

生死之事,對於任何人都是大事,沈希儀也不例外。沈希儀默默思索了好一陣子,最後,在他看來,雍國與朝廷的實力對比,即便是有這一場大敗,依舊是朝廷佔據優勢,朝廷的體量大,一場大敗,根本不能說明什麼。

沈希儀說道:“你們進來。”

幾個親衛進來,沈希儀還不等他們說什麼,就開口說道:“準備筆墨紙硯。”

“是。”

一會功夫,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弄過來的筆墨紙硯送了進來。

“大人,沒有水。”一個親衛說道。

沈希儀從身上拔起一柄小刀在身上一劃,鮮血直流。

“大人,您何苦自殘了。”一個親衛說道:“用的血吧。”

“不用了。”沈希儀用毛筆一沾鮮血,然後在紙上面寫到,不過一會功夫,就寫三四封書信。

給他的妻子的,給他上司的,給他兒子的。

寫完之後,說道:“你們下去,下令投降吧, 我自己想靜靜了。”

幾個親衛的喜形於色。

畢竟螻蟻尚且偷生,何況人乎?

他們雖然不會背叛沈希儀,但也不想這樣死,如今沈希儀下令投降,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好事,最少小命保住了,即便將來朝廷追究責任。也會有沈希儀頂着。

他們立即說道:“是。”

出門去宣佈沈希儀的命令。

不過一會功夫,沈希儀聽到了無數人的歡呼之聲,還有一柄柄的武器落地的聲音。

“果然是兵無戰心。”沈希儀之前,就覺得他麾下的士卒,士氣全無根本不能再戰了,如果還能再戰的話,沈希儀還想掙扎一下。

只是現狀讓沈希儀打消了念頭。

沈希儀整整衣冠,向北而跪,用小刀狠狠一刀插在手臂之上,鮮血流進硯臺上,他輕輕磨墨。然後寫了一封遺表,將東雍之戰的情況,一五一十的寫了出來,絲毫沒有曲筆,畢竟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不過也自然不自然的將怨氣發泄給的楊一清。

沈希儀對倉促命令進攻東雍,可是怨念十足。

他寫完之後,只覺得自己的頭有一點暈,他身上的血,也不是無窮無盡。他將遺表收好,與遺書放在一起。

至於他的家書,他的遺表能不能到達北京,已經不是他所關注的事情了。

沈希儀向北三拜,抽出長劍,在脖子右側,輕輕一按,然後一抹,鮮血噴涌而出,染紅了半個房間。沈希儀的撲通一聲僕到在地,鮮血從他的身下擴散開來。

“大人。”幾個親衛推門而入,見狀不由的大聲叫道。

一時間沈希儀自殺的消息也瞞不住了。本來在慶祝劫後餘生的士卒們,忽然覺得很不自在。他們固然對沈希儀有怨念,但是這怨念是因爲沈希儀帶領他們打了敗仗,而此刻沈希儀死了。

人一死,再去計較這個就有些過分了。

人一死,大家對他的厭惡,就慢慢的消散,就會想起他的好處,這就是中國百姓的思維習慣。

沈希儀一死,下面的人又想起沈希儀的好。更不要說沈希儀下令投降,但是他自己不投降。忠臣義士,向來被人所看中,他們也高看沈希儀一眼。

全軍陷入一片悲傷的氣氛之中。

“沈希儀自殺了。”這個消息迅速的傳進了雍軍之中,汪直重複道。他忽然覺得好像胸口一塊石頭去了。

“報,沈希儀的幾個親衛,拿了沈希儀的遺表,殺了出來,已經被擒下,請問大人如何處置?”一個軍官說道。

“哦?”汪直對這個非常感興趣,說道:“將沈希儀的遺書拿過來。”

不過片刻之間,數封血寫的書信放在了汪直的案頭,汪直細細品讀,一時間感慨萬千,但是看到遺表的時候,他猛地一震。心中轉了好幾個彎,說道:“來人。”

“大人?”一個侍衛說道。

汪直傳令道:“傳令下去,沈大人忠義千秋,本將軍深感佩服嗎,特別從挑選俘虜,送沈大人的靈柩還鄉,這些書信,抄一個備份,其他的全部送回去。”

汪直心中閃過的,卻是一個陰謀。

這一次大敗,嘉靖會怎麼處置啊?想了楊一清作爲主要負責人,一定要承擔責任。所以汪直送回沈希儀靈柩,就是讓洗白沈希儀,然後借沈希儀的遺表將責任往楊一清身上推。就是要給楊一清一個好看。

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二十章 經緯【3】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二十章 經緯【3】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
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二十章 經緯【3】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二十章 經緯【3】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