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

所謂千金市馬骨是也。

朱厚煌急需瞭解整個西方世界的人才。但是這個人才未必是麥哲倫。

但是麥哲倫不明白,他依然不知道自成臣,說道:“不管在什麼地方,我都會記住東方的國王朋友。”

對於麥哲倫有一個東方的國王朋友,也是有益。

朱厚煌將佛郎機送走之後,與一邊送行的王陽明打招呼,說道:“王師,麥哲倫這麼急着走嗎?”

王陽明說道:“殿下,兩萬大軍暴師在外,日耗何止千金,不趕快找錢,殿下就等等財政崩潰吧。”

不知道是不是,朱厚煌被財政崩潰這四個弄的習慣了,如果東雍的財政不繃緊,朱厚煌反而覺得有一些不對勁,臉上神色不變,說道:“王師,不要忙,咱們進屋細說。”

朱厚煌與王陽明一併進了一間房間,這一間房,是朱厚煌當初在古晉住的時候,所住的地方。

朱厚煌一進房間,就看見一個人,一個熟人,一個讓朱厚煌不想見,最少是現在這個時候不想見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吳行之。

“行之,你怎麼在這裡?”朱厚煌問道。

吳行之說道:“東雍財政實在是堅持不住了,臣不得不來此,與殿下商議,天見可憐,讓臣在這裡見到殿下。”

朱厚煌有些尷尬的說道:“情況這麼嚴重了?”

吳行之說道:“殿下,維持大軍在東雍的開支,每月最少需要十萬兩以上,這還是將糧食等補給轉給滿刺加國之後的開支,這還積極是最基本的開支,再加上兵器的消耗,還有火藥彈丸的消耗,以及其他林林總總的消耗----”

朱厚煌立即說道:“不用說這麼詳細了。”朱厚煌聽賬單聽的有些頭疼,說道:“你只需告訴孤?維持兩萬大軍在馬六甲城下,需要多少錢。”

吳行之幾乎脫口而出,說道:“百萬兩以上。”

朱厚煌有些不明白,說道:“百萬兩雖然多,但是以東雍的財政應該能支撐吧。”

百萬兩銀子,雖然很多。對一個人來說,那簡直是天文數字,但是對東雍來說勉強能支撐起來。

東雍在朱厚煌三年經營之下,已經初步有了造血功能。東雍勉強能自給。這樣一來,東雍的貿易收入就可全部投入戰爭預算之中。

吳行之臉色有些難看,說道:“殿下,之前纔是這樣現在,並不是這樣了。”吳行之說道:“和佛郎機開戰以來,首先與東雍與佛郎機的貿易利潤全部沒有了。這是一大筆,然後在在廈門灣之戰,損失了少府太多船隻,而大軍在馬六甲城下,需要很多的船隻,維持從東雍,古晉,馬六甲的運輸線。此消彼長。我們沒有足夠的船隻用來貿易了。”

朱厚煌皺起眉頭了,朱厚煌明白東雍最大的收入,就是貿易收入,準確來說是日本航線,已經南洋的航線的收入。佔據了整個東雍收入一大半,是東雍的財政支柱。

如果沒有貿易收入的支持,單單憑藉東雍一地的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撐東雍這樣大規模軍事行動。

朱厚煌說道:“我們的財政情況到底如何?能維持大軍在馬六甲城下多長時間。”

吳行之說道:“東雍的積蓄很有限,幾乎沒有,臣騰挪的餘地也非常小。而財政支出千頭萬緒,歷次大戰的撫卹金,還有修復商船的財政開支,重建水師的財政開支,已經維持大軍在南洋的開支,都需要一筆筆的開出,還有其他常規開支並不會少,反而更多。”

朱厚煌仰起頭,有手撫摸着額頭,輕輕說道:“七個蓋子蓋着八個杯子。”

吳行之說道:“哪裡是七個蓋子,分明是三個蓋子,七個杯子。而且每一個都需要蓋。”

朱厚煌想了想說道:“孤記得我們在渤泥發了一筆橫財嗎?”

王陽明說道:“殿下,你以爲這一段時間的軍資是怎麼來的?幾乎消耗殆盡了。”

朱厚煌敲着腦袋,說道:“王師,你有什麼辦法嗎?”

王陽明說道:“事情要一樣一樣的解決,殿下,臣覺得,撫卹金,可以以田代金。”

朱厚煌說道:“以田代金。”他重複這四個字,眼睛亮了起來。東雍水師在與佛郎機交戰之中傷亡至少有數千之衆,在廈門灣之戰中,也有數千之衆,水師損失過半,死亡,受傷,失蹤的,幾乎有一萬多人。

按朱厚煌的撫卹標準,這是數十萬兩銀子的龐大開支,而這一筆開支還在繼續,因爲在馬六甲城下的戰爭還沒有結束。

如果能將這一筆開支轉化爲田土支出,東雍的財政會減少一大筆開支。

陸完在東雍力行開荒,開墾了很多良田,一些良田已經分下去了。但是還有一些良田還是官田。朱厚煌有足夠的耕地儲備。

不過問題是東雍的士卒會接受這些良田嗎?

不得不說現在東雍的一個社會現象,就是東雍田多人少。在陸完軍事化開墾之下,大量的荒地被開墾出來。但是卻沒有足夠的人去種地啊。

一想到這裡,朱厚煌就慶幸,傷亡大多在東雍水師之中,如果在東雍陸軍之中,這個問題更不好辦。

因爲東雍陸師與東雍水師來源不同。東雍陸師大多是來自分過田的東雍百姓,是朱厚煌的基本盤。而東雍水師卻不一樣。

東雍水師的來源要複雜多了。有海盜商船水手,與漁民,有相當一部分家人並不在東雍。耕地有足夠的吸引力。

“以田代金,東雍地廣人稀,家屬會不會接受啊?”朱厚煌問道。

王陽明說道:“殿下,你不瞭解百姓的心思。即便是沒有人,也不會拒絕田地。”

朱厚煌承認,他並不瞭解下情。不瞭解這個時代。但是他信任王陽明,王陽明說行,他就當做行了。

朱厚煌略過這個問題,說道:“這一筆開支勾銷,下一筆必須解決的開支是什麼?”

吳行之說道:“下一筆必須解決的開支,是軍餉與官俸祿。”

朱厚煌一聽這個問題,就知道,這個萬萬是少不得。

“這一項過了,下一項。”朱厚煌問都沒有一下。

吳行之繼續說道:“然後就是軍費。”

“軍費可以說說嗎?”王陽明說道:“軍費細分一下,到底是什麼樣開支。”

吳行之說道:“軍費開支第一項是軍餉,第二是撫卹金,這都商議過了剩下就是運輸費用,下面的還有武器開支。”

王陽明說道:“停,本官記得運輸船是我們自己的,武器從礦石到了武器,也是我們自己可以打造的,這一部分的費用是不是可以掛帳。”

吳行之說道:“現在已經是掛賬了,長史府已經欠了少府已經有百萬銀兩之多。”

王陽明問道:“少府,能承受多大金額的負債嗎?”

吳行之皺起眉頭說道:“這個下官不大知道,必須讓許少丞來說才行。”

朱厚煌忽然覺得他應該創建一個銀行體系了,他雖然不知道銀行運作內幕是怎麼一回事,卻知道銀行能放大資金數目。

這樣一來,朱厚煌覺得對緩解資金壓力應該很有幫助的。

朱厚煌不再關注他們,吳行之每提出一條款項。王陽明都能找出辦法,或暫時擱置,或者用其他辦法暫時代替銀子還債。

朱厚煌在他們的談論之中,也深刻的明白了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後世的錢只是人民幣。但是這時代的錢不僅僅是銀兩。

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五章 演武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八章 練兵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
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五章 演武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八章 練兵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