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

朱厚煌習慣了後世快節奏的生活,他並非不好女色,不愛享受,而是他覺得大明的一切享受,哪裡能比得了後世了。

當然,女人這一點,讓後世單身狗羨慕。但是朱厚煌覺得,他寧可換能自由的玩一天手機。

所以朱厚煌不能靜下來,好像一靜下來。整個人都覺得空虛無聊,還不如處理政務,領兵打仗的好。

但是他這樣可以,麾下百姓卻不可以了。

不能說,大明百姓不勤勞,但是他們的勤勞,是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與我何加焉。而不是朱厚煌那種遠征萬里,開荒闢地,全部一軍法爲準繩,處理一切。

被兩人勸諫,朱厚煌才真的覺得,似乎他做的太過了。

當然是不是役民太過,朱厚煌不知道。他覺得不能聽這些官員的一面之策,說不定,他們想清閒。

朱厚煌晚上回到了自己的寢宮之中,卻見許藍滿臉高興,爲朱厚煌除下外衣,說道:“殿下,今天怎麼這麼早回來?”

朱厚煌說道:“孤回來的很早嗎?”

許藍說道:“殿下一般都在夜色深沉的時候纔回來,或者乾脆在前院睡下了,妾身可是很少,在這個時間見到殿下。”

朱厚煌看看外面的太陽,似乎是四五點左右。

朱厚煌每天都有一半時間,在軍中,一般時間在府上。長史府處理過的所有文件,都會在雍王府備案。

朱厚煌對長史府的所有文件都會統統過目,有不理解的會找王陽明詢問。其實長史府雖然被朱厚煌當成丞相府來用,但是有意無意之間,朱厚煌大量的侵佔了長史府的權力。朱厚煌是創業之主,權威之盛,遠在尋常君主之上。他要侵佔,根本沒有人能阻攔,沒有人敢阻攔。

長史府已經有意無意改變行事了,凡是先發往雍王府歸檔,只有朱厚煌看過之後,沒有反對,沒有詢問,這邊纔下去辦。

朱厚煌隱隱約約有所察覺,但是也沒有多想。

雖然少府支撐了東雍大半財政,但是朱厚煌知道,只有長史府纔是東雍的統治的核心。

而且這兩年來,少府的糧稅也慢慢有了起色。雍南與北港兩府,再加上澎湖一縣,總共加起來的歲入也有幾十萬兩銀子之多。

也就超過大明一個省上交給北京的財稅了。

當然並不是東雍的繁華勝過了大明,而是東雍可以說沒有一畝不納稅的土地。政府直接控制到每一個人,再加上的澎湖的關稅,纔有如此。

不過,禁海以來澎湖的關稅,迅速衰落,已經遠遠不如全勝的時候了。

這還僅僅是長史府方面的事情,東雍錢莊,少府方面的事情也不少,不過,朱厚煌對少府管理的沒有那麼細緻。朱厚煌對少府的要求只有一個,要錢,要錢,要錢,總要的說三遍。

朱厚煌動則征伐,必須有大量的財政支撐。少府雖然有壟斷經營的便利,而且少府的產業遍佈整個東雍,佔據東雍的命脈,鹽鐵造船煤等等產業,還有東雍紙鈔。等等方面的維持,才能維持住東雍的財政不崩盤。

比起這兩個部門,朱厚煌更看重的是軍中,無論是水師還是雍軍,事無鉅細,幾乎都要過問,甚至朱厚煌一旦有時間,就會出現在軍營,軍校之中。

因爲朱厚煌有一種深沉的危機感。

在嘉靖的虎視眈眈之下,朱厚煌即便是在東雍也感受不到真正的安全。所有朱厚煌最大的本錢,並不是東雍,而是數萬聽從朱厚煌命令的精銳之師。

有這支兵馬在,即便朱厚煌失去了東雍,他也能在其他地方東山再起,所以他對軍隊的重視,實在是無以加復的地步。

這樣一來,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就是朱厚煌大把的時間都花在這些事務之上,根本沒有時間多關注後宮之事,除卻睡覺,根本就很少回宮。

朱厚煌現在回想,好像也忘記了平安多大了。他忽然問道:“平安了?”

許藍說道:“平安在母親哪裡,殿下要不要讓人抱過來?”

“不用了,”朱厚煌說道:“趁着有一些時間,孤去看看母后,順便看看平安。”

許藍的說道:“臣妾與殿下一起去。”

許藍匆匆換了衣服,與朱厚煌一起去了後院。

雍王府並不大,本來大員建造的就不大,後來雖然屢次擴建,也有人說要重建雍王府,但是朱厚煌都否定了。

畢竟東雍的財政從來沒有寬裕過。

朱厚煌賺多少錢,就能花多少錢。而且東雍屬意都城並不是大員,他並不想在這裡多花心思。

走過數重院落,朱厚煌來到了吳太后的寢宮。

還沒有進去,就聽見一個孩子在大聲喊叫道:“架,架---”

朱厚煌進去一看,卻見一個十幾歲的小宮女在當地當馬匹,而小平安的正在不住的歡呼,小手抓住宮女的鞭子,不住大聲喊道:“架架---”

朱厚煌看到這一幕,臉整個都黑了。忽然想到了小時候歷史書上的一張圖片,似乎是說夏桀的,就是這樣以人爲畜。

朱厚煌厲聲說道:“平安,你在幹什麼?”

朱厚煌的厲聲斥責,讓小平安轉過頭來,看着朱厚煌,臉一愣,瞬息開始哭了。

“怎麼了?”本來一邊看着小平安玩,一邊聊天的吳太后,聽見小平安的哭聲,立即走了過來,看着朱厚煌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說道:“你整日不見人影,一回來就訓斥孩子,有意思嗎?”

朱厚煌說道:“母后。”

“乖。”吳太后根本不去聽朱厚煌說什麼,一把將小平安抱在懷裡,一邊安慰道:“小乖乖不要怕他。”

朱厚煌皺起眉頭,對吳太后也沒有辦法。

他是吳太后從小養大的,對吳太后的母子之情,卻是真心實意。不敢違逆吳太后的意思,說道:“母后,平安是雍王世子,將來的我基業都要傳給平安的,平安現在這個樣子,怎麼能行啊?”

“平安才幾歲了?等大一些再說不遲。”吳太后毫不在意。

朱厚煌說道:“平安已經五歲,已經不小了。”

雖然朱厚煌對滿清十分看不慣,特別是現在作爲大明皇室嫡系,更看不慣了,但是看不慣是一回事,有些有利的東西,也要吸取,比如說滿清皇子教育制度。

非常嚴格。

朱厚煌雖然也要讓孩子輕鬆一些,但是卻是不能。

因爲他的兒子不僅僅是孩子,也是自己政治上的繼承人。朱厚煌要想將自己的政治理念延續下去。就必須好好的教育孩子,否則養出漢成帝那樣的敗家子,他死了也不安生。

朱厚煌一想道這裡,心中暗道:“我必須親自教導平安讀書。”

他纔不敢讓那些大儒來教,說不定就會給教歪了。

朱厚煌說道:“如果平安將來想當一個富貴閒人,他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孤不管他,就來廢了他的世子之位便是了。但是他既然是雍王世子,就必須的有仁愛之心。”

“平安過來,”朱厚煌說道:“跪下。”

平安非常怕朱厚煌,吳太后聽了朱厚煌話,連廢世子的話都說出來了,不敢阻攔了。

小平安乖乖的過來,跪下。

朱厚煌對旁邊的侍衛說道,去將那幾塊磚頭拿來。

吳太后的院子裡面,全部是花磚鋪地,牆角有好幾塊磚頭堆積,好像是剩下的。

朱厚煌讓小平安跪下爬行,將好幾塊磚頭,放在他背上。

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九百章 影響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
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九百章 影響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