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演武

不能說這個遊戲沒有一點軍事上的好處,但是遊戲畢竟是遊戲。

朱厚煌就這樣被推上左軍的首領。

朱厚煌與正德分處於校場兩端。

咚咚的鼓聲再次響起,朱厚煌站在帥旗之下,看着對面。他身邊站這十幾個將領,朱厚煌從這些將領的眼神之中看出了輕蔑。

不過想來他們也不敢公然給自己難堪。朱厚煌也就沒有在意。他正看着整個校場,不,是整個戰場。

這個能容納萬餘人操練的校場,如果單單是操練的話,是很大。但是如果做爲一個戰場的話,就有一點小了。

這個戰場之上根本不用擔心,什麼迂迴,什麼突擊,什麼偷襲,只需關注堂堂正正之戰就可以了。

朱厚煌先是校閱了自己的部下。

他的部下並不多,不過千餘人而已。除卻這千餘步卒之外,還有二百多騎兵。

朱厚煌一眼看過去,覺得有些失望,不知道他們是不主張兵貴雜。士卒之中,用刀盾的,用長槍的都分在不同的百戶手下。反正沒有那個百戶只有長槍,或者那一個百戶只有刀盾。

朱厚煌看了一遍,將十幾各百戶召集在一起說道:“你們知道秦朝方陣嗎?”

十幾個百戶面面相覷,他們那個都不是讀書人,最多識幾個大字,能翻一翻孫子兵法就算是了不得了。什麼先秦方陣,可是聽都沒有聽過的存在。不由的直搖頭。

朱厚煌也不多說。直接蹲在地面上,拔出一柄匕首。說道:“秦朝方陣很簡單,秦漢的兵制是二五制。五人爲伍,二伍爲什。五什爲屯。”朱厚煌在地面上畫出一橫,作爲一伍,然後畫出兩橫,做爲一什,在畫出五什,作爲一屯,說道:“這一屯,就是一個小方陣。”他用匕首將個小方陣圈起來說道:“這就是秦朝軍隊最基本的編制,不過千軍萬馬調動起來,也就是以一個個小方陣爲的目標的。我也不要你們布什麼花哨的陣法。只要布出方陣,你們一個百戶一百人,和一屯人相比差不多,我會讓騎兵分佈兩邊。你們布成方陣排成一排。”

朱厚煌用匕首在地上劃出一道直線,當做步卒,然後在直線兩邊劃出兩道斜線,當成騎兵,說道:“刀盾手第一,用來防護弓箭,然後後面都是長搶手,後面是弓箭手,弓箭手會拋射吧?”

朱厚煌不等其他人說話,繼續說道:“等一會兒陛下一定會強先進攻的,我們只需要穩守就是了。兩邊騎兵,注意陛下的騎兵,不要讓他們繞過你。而步卒一步不許退,如果敵人大隊攻過來,第一排刀盾手蹲下來,用地躺刀。後面的長槍放平,對衝。怎麼樣,你們有什麼意見嗎?”

一個百戶說道:“世子如何,對方的騎兵衝陣怎麼辦?”

朱厚煌說道:“列陣不敵,對面又不是具甲騎兵,他們衝陣有怎麼樣?對付步兵方陣,我從不怕敵人騎兵衝陣,就怕繞過方陣,擊我後陣。”

十幾各百戶面露難色,卻不好說什麼。一個百戶說道:“世子,你身邊不留一點兵嗎?”

這一點倒也提醒了朱厚煌,他手上要留下一點預備隊,他點頭說道:“我手上留下一個百戶督戰。不過我先給你們說好了,身上有百點的自然是退出來,但是戰在場上的人不要給出工不出力,相信我,我想收拾一個小兵還是輕輕鬆鬆。當然了,如果贏了陛下有彩頭,我也分文不取,都給你們,只要你們給我漲臉。”

“知道嗎?”

衆百戶大聲迎合道:“知道。”

朱厚煌一揮手說道:“去吧。”

不一會兒,朱厚煌身邊只剩下一個千戶了,還有掌旗官。他擡起頭來,看對面大旗揮舞,問掌旗官道:“陛下什麼意思?”

掌旗官說道:“陛下問我好了沒有,他都等急了。”

朱厚煌說道:“回覆陛下,一會兒就好。”他在後面看着,卻見好幾個百戶官在亂吵吵的佈陣,好一陣子,纔有一個輪廓。

朱厚煌看着有些不舒服,翻身上馬,揮鞭而去,來到每一個百戶身邊,看哪裡不舒服,就指指點點,要求改正。

大約有一刻鐘左右,整個方陣纔像一回事,朱厚煌點點頭下令說道:“射住陣腳。”

立即有人幾支長箭拋射出來,釘在地面上。

朱厚煌這才長出一口氣,說道:“回覆陛下,可以了。”

正德騎在馬上,拉着一個千里鏡,嘴裡面說道:“朕這個弟弟,還有幾分實力啊,江彬,你怎麼看?”

江彬說道:“雍王世子這個陣法不過是中規中矩。”

正德問道:“怎麼破?”

江彬說道:“詐敗,讓步卒攻一陣,然後退下來,讓雍王世子進攻。只有他一攻,雍王世子就控制不住陣腳,陣腳一亂,我率三百餘騎直接踏過去,就能拿下雍王世子的大旗。”

正德聽完之後,微微一思索,說道:“恐怕,朕這個弟弟不該那麼容易對付,不過,按你的方法來,不過不用什麼詐敗,如果能攻破朕這個弟弟的方陣,直接攻過去就是了,如果攻不破,再用你的方法。”

江彬低頭說道:“是。”

江彬立即下令,一面大旗搖動,早已排列好久的軍伍立即動了。向朱厚煌那邊衝了過去。

校場本就不大。不一會兒兩陣就相接了。

正德一方大步奔向朱厚煌一方。

朱厚煌騎着戰馬,看得遠一點,見對方過了試射的箭矢之處,立即下令。道:“放箭。”

一瞬間一陣弓弦響,無數弓箭射出來,一連射了十輪。

弓箭雖然拔了箭鏃,但是射在人身上還是很疼的。一瞬間很多人被弓箭射中,退了出去。正德一方几乎同時射出長箭。打向朱厚煌一方,只是他們與朱厚煌的拋射不同,而是數列弓箭手,列在陣前,射了十幾輪箭,等弓箭手力竭之後,後面的士卒大喝一聲,說道:“衝啊,”無數士卒奔出。向朱厚煌的方陣衝過。

這些士卒都身穿盔甲,盔甲外面帶着一層絲綢,被正德稱作過錦。正德選得都是黃色絲綢,而朱厚煌這邊是藍絹,藍黃分明,經緯分明。

不一會兒,就有很多人退了出來。

朱厚煌慢慢的的計算着退出的人員,他這邊的人比較少,而正德那邊的人比較多。

不過再怎麼計算清楚的,這也是這麼多士兵撞在一起,不時有人骨斷筋折被擡了出來。

正德這一方衝了一陣,漸漸的後勁不足了。

兩方人員都差不多,而朱厚煌爲了佈陣花了好長時間,他佈置的陣法相當密集,幾乎是人挨人,人擠人,長槍密集的好像是刺蝟,任何人只能需要面對自己眼前的敵人就是了。

而且正德這一方的佈陣一衝,陣型就散架了,這樣一來,朱厚煌這邊大佔便宜。

朱厚煌不由輕輕一笑,看正德的步卒衝不下去了。

“噹噹”的鳴金之聲傳過來。

正德對面的步卒開始後撤。

掌旗官問道:“世子,不下令追擊嗎?”

朱厚煌也按捺不住追擊的慾望,說道:“緩步追擊,追上百步就退回原地吧。”

“是。”掌旗官答應下來,立即傳下命令。

一聲吶喊,朱厚煌這邊的步卒猛地衝了出去,好如猛虎下山向對面撲了過去。朱厚煌見狀,立即跳腳道:“錯了,錯了。不該追擊。”

朱厚煌看得分明這一追,所有人都跑散架了,哪裡還有什麼陣型存在。

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十章 宣府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四十七章禮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
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十章 宣府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四十七章禮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