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

大內義隆沒有大內義興這樣的決絕。

大內義興十六歲出陣,在京都與日本最頂級的一批人合縱連橫,什麼樣的人沒有見過啊。而大內義隆卻在這個強勢的父親之下成長起來。

似乎是一個魔咒。

凡是強勢君王的繼承人,都畢竟弱勢。

大內義隆就是這樣的人。

他比起父親的狠辣決絕,更像一個公卿,而不是一個武家。

他如何能做到,眼看自己父親去死,而自己安心的去侍奉仇人?

“父親大人?”大內義隆說道。“您準備怎麼做?”

大內義興說道:“足利義晴將細川家與雍王的之間的協議透漏給我了。”

“足利義晴,居然是足利義晴?”大內義隆說道。

由不得大內義隆不吃驚,足利義晴與大內氏的關係一點也不好,甚至可以說是天然對立。

大內氏與細川氏一起將足利義植扶上將軍之位,但是大內義興與細川高國翻臉,隨即細川高國與足利義植合作,將大內義興趕出了京師。

但是好景不長,大內義興被趕走之後,細川高國顯示出自己比大內義興更加跋扈的一面,足利義植不堪忍受,趁着天皇登基大典逃離來了京都,來投奔大內氏。

此刻就在山口城之中安置。可以說大內氏是足利義植最大的支持者。

而足利義晴就是足利義植逃走之後的,細川高國退推出的代替品。

足利義植與足利義晴雖然都姓足利。但並不代表兩者的關係很好,恰恰相反,兩者之間,有不共戴天之仇。

足利義晴的父親,足利義澄就是被足利義植逼走,鬱鬱而終的。兩脈爲了將軍之位,早就仇深似海了。

不管以什麼角度,足利義晴都不該與足利義植最大的支持者釋放善意。

“現在的盟友,不一定是將來的盟友,現在的敵人也不定是將來的敵人。”大內義興說道:“信義是人主大忌。你不明白嗎?”

大內義隆說道:“孩兒知道。”

大內義興嘆了一口氣。他對他這個兒子太瞭解。他這個兒子,是一個君子,是一個好人,但是作爲一個好人,是不能承擔起大內氏的基業。

但是他沒有時間教他了。

大內義隆略過關於足利家的話題,直接說道:“細川家與東雍的協議之中,雍王有一處必得之地,就是長崎。我會帶着那些不安分的家族,全部帶去九州,你帶着剩下的人坐鎮山口城。如果等敵軍來攻。就儘量拖延時間,如果不成,就守住山口城。”

山口城是大內氏的大本營,也是大內氏數代經營所在,被譽爲西京都所在。山口城的城防,在日本之內,也不過是僅次於日本京都。

“父親大人,既然不敵,不能認輸嗎?”大內義隆說道:“大內家不能沒有父親。”

“孩子----”大內義興說道:“你要明白,大內氏要被看中,不在於我一個人,而在於大內氏將士勇猛。要在雍王哪裡得到尊重,必須讓雍王殿下看重我大內氏。一個牆頭草又怎麼能被看重。”

“必須給雍軍強力的打擊,他們才能尊重大內氏。而大內氏損失太大,根本無法在日本活下去。所以必須消耗那些居心莫測的家族,如果沒有我的坐鎮,他們絕對不可能堅持下去。”

這是大內義興想過不知道多少次的事情。

這是唯一的辦法了。

由於日本的大名制度,大內氏的部下,也又各式各樣的小大名組成的,大內氏對他的控制根本不能深入基層。

有一些人,大內義興很明白,只要大內氏一衰落,都立即反叛。

而將來一戰,勝負如何不去說他,但是有一點卻已經確定了。那就是大內氏的衰落已經不可避免了,即便是大內氏能戰勝東雍,也是一樣的。

他現在所能做的就是儘量爲大內消除隱患。

大內義興安排下來,他帶着山口城下的數萬大軍離開山口城,越過大海,就來到九州。他來到九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九州諸侯都寫了一封信。

這一封信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說明雍王想要入侵日本,而大內氏想要抗擊明寇的大義。雖然沒有寫和解之意。但是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封和解信。

大內氏與九州諸侯的恩怨時間可就長了。

大內氏與數代之前,就長長在九州征戰,甚至大內氏家主,都有戰死在九州。所有奪得了北九州大片土地。

當然了有人興起,就有人衰弱。

大內氏從九州得到了好處,這些傳統的九州諸侯都被大內氏消弱了,雙方可以用世仇來形容。

大內氏大軍南下,第一個有反應的,不是東雍,而是他們。

很快有回信回來。

各式各樣的回信,有的只是簡單的問候,有的則是祝大內義興武運昌隆。雖然沒有直接說明,但是大內義興懂的之後的暗示,在大內義興抵抗雍軍的時候。他們不會做什麼事情。

當然大內義興也不是一個傻子。

他當然知道,這僅僅是他沒有失敗之前。他想九州這些諸侯,早就準備好落井下石的準備,一旦大內義興主力潰敗,大內氏在九州的領地,定然會被全部侵吞。不過,是用不同的說法,比如說這援助。

不過大內義興心中早有準備了。

大內氏在九州的領地,早就在他放棄的範圍之內了。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只想能保住大內氏在本州島的幾國領地。畢竟雍軍水師的厲害,大內義興自己也知道。一旦雍軍動手,控制大內氏的領地,就會被分成兩部分,九州一部分,本州一部分。

一定會有所捨棄,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大內氏義興搖搖頭,將大腦之中所有亂七八糟的念頭全部甩掉。作爲一個老辣的將軍,他在戰前會有很規劃,但是真正打起來的時候,反而不去多想。因爲這個時代的信息傳遞方式,根本做不到遙控大局。

在戰爭發生之前,還有掌控的餘地,但是將所有佈置都安排下去之後。幾乎沒有再次改動的餘地。連他自己都是自己的計劃的棋子。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將自己當成長崎守將。其餘的都不要去想,想也沒有用。

現在還不是長崎輝煌的時候。

長崎的輝煌是在幾十年後,葡萄牙人到達長崎,將長崎當成葡萄牙的人貿易中心,後來江戶幕府將長崎當做日本唯一對外港口,那個是大的長崎才進入了輝煌期。

但是現在的長崎,卻是大內氏與朝鮮,大明貿易的重要港口,雖然比不上輝煌期的長崎,但也有些底蘊了。

但是長崎城比不上山口城,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城池。而且長崎城附近的海岸線曲折複雜,有有利於水師的發揮。並不是一個利有堅守的地方。

大內義興視察了長崎城之後,立即下達了徵用民夫擴建長崎城。他很明白雍軍水師火炮的厲害,他能依靠的也只有這一座城池。

哪怕是一座不怎麼樣的城池。

“我大概要死在這裡。”大內義興撫摸着斑駁的城牆,默默的想的,而身後大量的漢人被驅逐出城。

大內義興不允許大戰之時,長崎城之內還有漢人,當然了大內義興也留了餘地。否則這些人不是驅逐出去這麼簡單。

“不知道那位雍王殿下在幹什麼?”大內義興向大海西邊眺望,揣摩着這雍王殿下到底會怎麼做,會不會如他想的那樣進攻長崎,而是虛晃一槍攻打長門。

所謂落子無悔,但是大內義興反而忐忑起來。

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十四章 地圖第十七章 練兵2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
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十四章 地圖第十七章 練兵2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