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

寧王也不撕了,將亂捲成一團的聖旨扔到一邊,說道:“來人,將他給孤壓下去。”

立即有侍衛將賴義壓了下去。

寧王深吸一口氣,臉色恢復正常,幾步在銀鸞殿上寶座上坐下來,說道:“將幾位先生叫過來。”

不多時,寧王的幾位謀士都過來了。

李士實,字若虛。是寧王的兒女親家。進士出身,以刑部侍郎致仕,也是寧王夾帶裡面最出衆的人物。

劉養正舉人出身,最喜歡談論兵事,以諸葛亮自比,在軍事上,寧王也非常相信劉養正。

他們兩個是寧王的左輔右弼。

還有其他幾位謀士,但是遠遠比不上,寧王對他們兩個人的看中。

寧王二話不說,將剛剛聖旨的內容告訴了他們說道:“諸位先生,孤該怎麼辦?”

李士實心中長嘆一口氣,暗道:“不知道我做的決定,對還是不對。”他很明白,寧王根本不是想詢問他們的想法,而是要他們表態。傳旨來的太監都已經下了大牢了,寧王還有其他選擇嗎?

“殿下,正德小兒,欺人太甚。事到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李士實說道。

“哈哈哈,殿下,這正德小兒卻是弄巧成拙。”劉養正說道。

寧王說道:“哦,劉先生有何高見?”

劉養正說道:“如果正德進入南京之後,在下這樣一封聖旨。對我們更不利,如今正德才剛剛出京,正是殿下先下手爲強,搶攻南京,南京太祖寢陵所在,殿下只要攻下南京,在南京祭祖登基,進則圖謀天下,退也可以與正德小兒畫江而治。”劉養正越說越激動,說道:“殿下,這是上天讓殿下決斷,請殿下如成祖舊事,盡發南昌城之兵,順江攻南京,鼎定天下。”

寧王聽着順耳之極,臉上帶着微笑,說道:“諸位先生,有什麼意見嗎?”

他們還能有什麼意見,謀士之中,最重要的兩個人意見發表了意見。而且寧王的樣子很是受用,下面的謀士齊聲道:“請殿下起兵。撥亂反正。君臨天下。”

寧王哈哈大笑道:“就如諸位所請,只是這南昌城之中,還有一些眼中釘,肉中刺。諸位何以教我。”

劉養正說道:“殿下在南昌,經營數代,殿下只要一騎兵,南昌定然爲殿下所有。殿下只需派出侍衛,攻破巡撫衙門。拔掉眼中釘,肉中刺,即可。”

寧王說道:“王綸。”

“臣在。”一個身披鎧甲的將士走了出來,向寧王微微一拜,說道:“臣甲冑在身,不能行全禮,還請殿下恕罪。”

王倫也是寧王挖掘出來的大將,王綸是寧王府家將出身,王綸的祖上,也是跟着第一代寧王在北疆打過仗的老人。只是自從成祖奪了寧王兵權之後,寧王府的家將就徹底沒有什麼用處了。

這一代寧王朱宸豪,尋找人才的時候,才從寧王家將之中,選出幾個有用的苗子,王綸就是其中最爲傑出的一個。

寧王說道:“江西巡撫孫隧等人,常常與孤作對,孤命你攻破巡撫衙門,提孫隧人頭來見。”

王綸說道:“殿下,臣有一言。”

“講。”王綸說道:“殿下與巡撫之間,心結已深,臣恐將士剛剛出王府,孫巡撫就已經逃之夭夭了,今日殿下剛剛接了聖旨,外人不知道其中內容,何不以上命,召南昌文武百官。然後殺之。”

李士實說道:“好辦法。”他擡起頭來,說道:“殿下,臣在京城之時,聞正德與張太后母子不睦。請殿下以太后密旨的名義,以正德荒淫無度,不當爲帝,請皇叔入京輔政。”

大義,大義。不管是真的大義還是假的大義,在古代大義名分還是很重要的。

“好。”寧王大喜,說道:“王綸,這一件事情就教給你了。”

不過午時左右,一封封請帖,就飛到了南昌府各級官員的手中。

寧王在南昌城之中,的確有非凡的影響力。不管對寧王敵視也好,親近也好,都不能對寧強的請帖,熟視無睹。

晚上,天色稍稍有些黑,寧王府張燈結綵,一盞盞燈籠,將寧王府照耀着一片通紅,好像是白晝一樣。

南昌城的文武官員,都已經來了。這些人自然而然的分成兩派,一派以孫巡撫爲首。

孫隧巡撫與寧王之間的恩恩怨怨,已經有好幾年了,去年的時候,王哲案,孫隧還上書告寧王謀反。

不過,王哲案被冷處理了,孫隧的上書也沒有下文了。但是孫隧上書的消息卻傳開了,北京六部好像是篩子一樣,根本藏不住什麼秘密。

如此一來,寧王對孫隧可算是恨之入骨了。

要不是這一次,有天使進入寧王府,而且這一次寧王宴請,也是以天使的名義。孫隧纔不會來這裡的。

孫隧暗暗想道:“卻不知道,這一次聖上會給寧王什麼旨意。大抵是訓斥吧。”

寧王是地頭蛇,孫隧在南昌地頭,根本不是寧王的對手。他雖然是江西巡撫,但是南昌的大權,幾乎全部在寧王的手中握住。

孫隧在朝中也搬不到寧王,幾乎有幾分心灰意冷。

忽然一陣盔甲的響動之聲,本來站在角落裡面的士卒紛紛換成了披甲的將士,孫隧立即覺得不對勁,一股寒意洶涌而來。

還不等孫隧有所動作。

寧王已經出現了,與寧王同時出現的是李士實,劉養正等一批人,寧王手中捧着一卷好像是聖旨的東西,他大聲說道:“太后懿旨,諸位跪接。”

孫隧哪裡還不明白,寧王的意圖。

他深吸一口氣,猛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說道:“寧王,本朝從無後宮婦人干政之事,縱然是太后懿旨在此,本巡撫,也是不接。”

寧王還沒有說話。立即有人將孫隧死死的按到在地,將臉貼在冰冷的地面之上。

孫隧的幾個隨從立即想解救孫隧,但是他們區區幾個人,又怎麼能是寧王護衛的對手。不過幾下就被抓住,拖了下去。

此刻一個太監接過新鮮出爐的太后懿旨,開始朗聲讀道:“正德皇帝荒淫無道,(此處當有一篇大文章,但是我不會寫,呵呵)”

這一封寧王僞造的太后懿旨,例數正德,不孝,不仁,荒淫,無子,等等,幾乎可一將正德打造成商紂王了。在最後,讓宗室之中的賢王入朝輔政。這個宗室之中賢王是誰?正是寧王殿下。

“一派胡言。”孫隧說道:“寧王,你以爲如此,就能瞞得住天下人的眼睛嗎?”

“好一個硬骨頭。”寧王說道:“孫巡撫,你只要降了孤,你就是孤的內閣大學士。”

孫隧冷笑一聲,努力將口中的一口唾沫,噴了出來。孫隧的力量還是有一些不足,這一口唾沫,只是落在寧王的腳下。

寧王的臉色頓時冷了,說道:“拖下去。”

立即有士卒將孫隧硬生生的給拖了下去。

“孫大人,”“孫大人。”人羣之中,有人忍不住喊道。

寧王說道:“誰想跟着孫隧一起,都站出來。”

一陣板凳挪動的聲音響起來,幾十個人站了出來。其中一人高聲喊道:“寧王,聖上寬仁,你早早投降,還有一條生路,否則將來悔之晚矣。”

寧王一看,心中頓時不爽。發現站出來的都是南昌有頭有臉的官員,而且都是非常有能力的官員。這些人都不願意爲他所用,讓寧王怎麼會高興。

“拖下去。”

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
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