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

如果這個世界上誰最瞭解大明這個國家,絕對不是正德皇帝,而是楊廷和。

因爲楊廷和所在內閣首輔的位置上,無數大大小小的事務都必須讓他來處理,可以說整個大明都負擔在他的身上。對很多事情心知肚明,但是無可奈何。

比如說一個最基礎的問題,大明到底有多少戶口,這個後世任何人中國有多少人,但是作爲一國首輔,一人之下,萬萬之上,總理天下,位比宰相的楊廷和,居然不知道。他怎麼不知道,每年統計的時候,戶部那些人不過是從上一年的數字之中塗塗改改,就成了今年的數字。

這樣的事情已經是慣例了。

楊廷和不用想都知道,如果楊廷和想將所有事情都查個一清二楚,那麼商鞅的下場都在那裡擺着的。唯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之前楊廷和並不覺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什麼問題,因爲大家都是這樣做,楊廷和絕對不是第一個這樣的內閣首輔,也不是最後一個。

但是被楊慎這麼一說,楊廷和一下子焦慮起來了。他很清楚,大明國勢的確是在走下坡路,但是走到什麼位置了,身在局中的他。

他這一輩子是絕對能當太平宰相,但是他的兒子,他的孫子是不是就要面對天崩地坼的大變局了,是不是就有不忍言之事發生了。

楊廷和很清楚,他也許是最瞭解整個大明的人,但是他所瞭解的絕對不是全部的真相,下面的人定然有很多一部分像他糊弄皇帝一樣,糊弄他。層層上報上來,不知道摸了多少粉,擦了多少油,他是正正經經的詞臣入閣,對任何寫在紙上的東西都一清二楚,但是那些不寫在紙上的潛規則,就有一些不明就裡了。特別是地方的事情,他知道的還不如一個知縣多。

所以他無從判斷,整個大明的兼併到了什麼地方,大明底層到底是什麼樣子,大明之大養一萬萬人,到底能不能承受。

“父親大人,父親大人。”楊慎輕輕吻道。

“哦。”楊廷和如夢初醒。

楊慎繼續說道:“雍王世子此議雖然有些後患,但是不得不說,是一個治標的辦法,將天下流民分給雍王世子,跟着他卻開荒,一來這些流民也能得一條生路,二來,大明也減少一些負擔。”

楊廷和好像什麼反應都沒有,說道:“天已經很晚了。你去睡吧。”

楊慎想問楊廷和,對朱厚煌想封大琉球之事,到底有什麼辦法。但是想了想最後沒有問。也許對朱厚煌來說,楊廷和的沉默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第二日,正德想與楊廷和商議朱厚煌的事,一見楊廷和大吃一驚。

“楊先生,你這是怎麼了?”

楊廷和本來花白的頭髮,幾乎要全白了,除卻寥寥幾根黑髮之外,幾乎都是白髮,好像一夜之間,就變老了十歲。不過楊廷和精神很好。他的眼睛之中好像有一把火炬再燃燒一樣。說道:“見過陛下。”

正德見楊廷和這個樣子,一時間也忘記了朱厚煌的事情,說道:“楊先生,如果你不舒服,就先回去休息兩日,其他的事情咱們改日再說。”

“陛下放心,老臣無事。”楊廷和已經六十餘歲了,多少年的宦海沉浮,也稱得上他一個老臣之位。

正德說道:“來人,賜坐。”

立即有人將一個繡墩放在楊廷和的身上,楊廷和推辭不了,就謝過正德,安心坐下來了。

正德說道:“國家大事,多依賴先生,今日就有一事情楊先生爲朕解惑。”正德一揮手,小太監已經將一封奏摺遞給了楊廷和。

楊廷和早就知道了這一切,但還是拿過來,再次細細讀了一遍。

等楊廷和放下來的時候,正德說道:“先生以爲如何?”

ωwш ◆тт kān ◆¢ Ο

“雍王世子所言,不可不慮。如今宗人數量已經接近萬人,子孫繁育不盡,恐一二十年之後,宗人接近十萬也說不定。這樣一來,朝廷決計是無法支撐的。”

人口繁育的速度並不是一個恆定的速度,而是越來越快,特別是對於宗室來說,他們這些人,除卻吃飯生娃之外,還沒有其他事情,多生一個孩子,就多領一份俸祿,自然是瘋狂的生孩子。

所以宗室繁衍只會越來越快,而且沒有盡頭。

但是朝廷卻支撐不起這永無盡頭的繁衍。

“不過,依臣之見,當定嫡庶,放宗禁兩條。定嫡庶,以宗室之郡王之下,唯有嫡子承爵,庶子一律爲奉國中尉。而奉國中尉之下一律貶爲庶人。而放宗禁,則是放開太祖宗室不得位諸業之令,不過,爲了謹慎起見,還是以郡王以下爲先。”

楊廷和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先放下那些勢力龐大的藩王。

不要看藩王不掌管的政權,還有兵權了,實際上藩王在地方上的勢力還是很大,比如楚藩,蜀藩,秦藩,晉藩,這些大藩,在地方上已經有數代經營了,數代經營之下,地方上的命脈都掌握在藩王手裡,富可敵國可不是虛言。如果貿貿然對付這些藩王,恐怕地方上就要大亂了。

故而楊廷和的意思,就是先將龐大的下層宗室給消減掉,幾十個藩王,現在還不是問題。

而且下層宗人才是最大的財政黑洞。

正德說道:“那麼雍王世子所請?先生怎麼看?”

“陛下聖裁即可。”楊廷和麪無表情,說道:“臣有一事,還陛下聖裁。”

“什麼事情?”正德正慢慢的想着朱厚煌的事情,卻不想楊廷和說道:“自永樂以來,人口滋生,但是魚鱗黃冊連年不準,臣準備清丈田畝。”

“清丈田畝?”正德瞬間將朱厚煌的事情,放在一邊了。

做了這麼多年皇帝,正德也不是剛剛上臺的時候了,什麼也不懂了。但知道大明到底是什麼樣子,大明的運行,本就是一個得過且過的狀態,是以道德維繫在一起的集體。從根本上做任何改變,都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正德難道沒有想過做些什麼啊?

劉瑾雖然作威作福,但並不是沒有絲毫作爲的,劉瑾在臺上,所舉吏部二十四事,戶部三十餘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都是用來變法。而劉瑾本人就是正德的白手套。劉瑾很多舉措都是正德本人的想法。

劉瑾本人倒臺,不僅僅是劉瑾本人違法亂紀,說句不客氣的。正德現在身邊的近臣,有幾個遵紀守法。但是他們現在不是一個過一個滋潤。

有句話說,叫做水至清則無魚。而清丈田畝,就是一個澄清渾水。這一件事情,並不好做。不客氣的說,這是一件非常得罪人的事情。

渾水裡面的魚都是什麼人,是各地權貴,是各地是士紳大佬,全部都是厲害角色。

正德雖然不知道後面有一個下場極慘的張居正,楊廷和這樣做,在士林之中評價絕對很不堪。

“先生,怎麼想到這麼做?”

爲什麼這麼做。

楊廷和深吸一口氣。

如果之前楊廷和絕對不會這麼做的,他維持整個朝廷的正常運轉,還要調和文臣與正德的矛盾,還有規勸正德,讓這個皇帝靠譜一點。但是從楊慎那裡得到人口與朝代壽命之間聯繫,楊廷和一夜都沒有睡,將朝廷所有資料在書房之中,整整看了一夜。

這一夜之間,楊廷和想到了很多很多。但是他還是決定要做些什麼。那麼下場如商鞅一樣。

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十三章 狩獵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十三章 狩獵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
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十三章 狩獵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十三章 狩獵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