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

這一點,並不是陸完拍純拍馬屁。

當初戚景通也是陸完的部下,只是當初陸完也沒有多在意戚景通。今日才知道戚景通有獨當一面的才華。

這一次征伐大肚部落,可以說是陸完坐鎮大局,具體的事務都是戚景通打下來的。

朱厚煌心中暗道:“看來戚大帥的父親也是一員良將,這叫有其子必有其父嗎?”

兵法之道,賞不逾時。朱厚煌說道:“讓他將立功人員名單報上來。孤一併準了。”

朱厚煌心中一轉,賞功是一件大事,如果做得好了,自然能激發軍心士氣,如果做不好,也能影響軍心。

朱厚煌心中暗道:“正好,親兵要擴軍,將這一次立功的人員,全部拉入親軍之中,既賞功,也擴充親軍。”

朱厚煌也有說不出一來一絲隱秘。也許是上一輩子的影響,朱厚煌對在軍隊之中擴張自己的影響力,從來是矢志不渝。

政府可以是長史的,或者說是丞相的,但是軍隊必須是王室的,這是朱厚煌沒有言明的潛規則。

賞功最大問題是陸完與戚景通。

陸完自然不用提了,朱厚煌與陸完秉燭夜談,可以說已經賞過了,從今天之後,陸完可以說是正式成爲雍國長史,朱厚煌心中的丞相。主持雍國雍南,雍北兩府,七八個縣所有政務,連同縣兵的調動。等等事務全部由陸完決斷。連朱厚煌也不會繞過陸完干涉這些事務。

這就是陸完的賞賜。他的賞賜是權力。

而戚景通的賞賜,朱厚煌心中也有一絲心結。

因爲戚景通是陸完的舊部,這一戰之中,也能看出來,戚景通對陸完可以說言聽計從。朱厚煌就想將戚景通調進親軍之中。

朱厚煌別的不敢保證,但是卻敢保證,他的親軍之中,是他的死忠。戚景通在親軍之中,什麼事情也做不出來。

但是朱厚煌隨即推翻了這個想法。

不是信得過陸完,而是陸完是要做事的。

不比在親軍之中的鐵板一塊,在政府之中,各樣的派系都有。而陸完幾乎是空降下來,沒有任何班底,再將戚景通給調走了,豈不是讓陸完辦事更難了嗎?

朱厚煌思量一會兒,才決定了下來,他對陸完說道:“戚將軍立下大功。按戚景通在山東之時,居一小小的縣尉之地,是曲才了,如今又有此大功,任爲雍南府府尉,將護番軍劃爲雍南府所轄,讓戚將軍多費些心思。”

現在東雍的雍南雍北兩府,幾乎是一個空架子。很多事情都是雍王府直轄的,根本不用經過府一級的政府。實權都在縣一級。

不過朱厚煌絕對不想在東雍島上一直玩泥巴,故而這樣的框架早早定下來了。準備一點一點的填充。

按照陸完的行動計劃,他的行動是從治理雍江開始,還要動用大量的縣兵,如此一來,正好讓戚景通成爲雍南府府尉,掌管各地縣兵,輔佐陸完行動。

特別指出,在朱厚煌設計的府一級政府之中,是沒有府兵的。將來或許有。但是現在只是一個協調各縣縣兵,指導訓練的機構,手裡面沒有兵,所以朱厚煌將陸完剛剛設立的護番校尉,擴充爲護番軍,由戚景通親管。

也就是說,在各級縣兵都投入工程之中的時候,由戚景通帶領護番軍來護衛雍南府的安全。

朱厚煌心中也有一絲憂慮,這樣一來,整個雍南府的實力都在陸完與戚景通的控制之下了。

這也是朱厚煌爲什麼一定要擴充親兵的原因。

朱厚煌心中長嘆一聲。

當一個君王也不好辦啊。想要人辦事,不能不給權力。沒有權力什麼事情也辦不成,如果給他的權力小了,事情辦不成,給的權力大,有太阿倒持之嫌,須知這權力,不是想收回來就能收回來的。

給臣子權力大了,你如果不防備,如果他有了異心怎麼辦?如果防備,讓他知道了,他恐怕不能自安,爲了自保起了異心怎麼辦?

這種爲君之道,利益的權衡。從來沒有人可以教,只能一點一點的揣摩,在這上面,朱厚煌並不覺得,自己比古人強多少。

朱厚煌並沒有想在這裡多待的意思。朱厚煌發現陸完對很多傳統事務非常嫺熟,但是對於海上的事務,卻很是陌生。

所以,海上的事務,並不能讓陸完掌管,必須朱厚煌親自掌管。

自從朱厚煌準備出兵征伐大肚部落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多天了,海上的事務都必須朱厚煌回去掌總。

而且王不見王,他在這裡總是會影響陸完的權威。

陸完送朱厚煌出營,說道:“這裡地勢平坦,也正當要道,臣準備在這裡擴建一縣,還請殿下賜名。”

“哦。”朱厚煌眺望周圍,雖然周圍樹木茂盛,但是也能看出來是一片平原。

而且這一道剛剛修建的道路,朱厚煌也知道按陸完的意思,將是一條貫通南北的大路,稱得上地處要道。

朱厚煌想了一陣子,說道:“這裡就叫得勝吧。紀念這一次大勝。”

在東雍的地圖上,又多出一個縣,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將這個縣給填實。

在朱厚煌走後。陸完立即開始工作。

徵召民夫的手段,不能長久,只是試驗朱厚煌規劃的總動員而已。現在服役期已經過了一半了,修建一座浮橋,幾十裡的道路,還有數個木堡。陸完既要安排這些民夫的工作,也要做好遣散民夫的準備。

還有賞功之事。戚景通的倒還好說,但是士卒立功名單,卻是一件大事,細緻瑣碎的事情,這都必須讓陸完來處理。

還有組建護番軍的事情,怎麼將這蠻人整合爲兵,而且要保證忠誠度,陸完可是在朱厚煌面前說過,不擔心番軍會反叛。陸完可不敢食言。

這很多事情,都必須讓戚景通來處理。故而不多時,陸完就傳召,戚景通,讓戚景通帶着投降的蠻人一併回來。

就在陸完忙着一塌糊塗的時候。朱厚煌也回到大員,剛剛回到大員之後。吳行之就給朱厚煌帶來一個壞消息。朱厚煌一看,幾乎要跳了起來,說道:“什麼?日本航行的收益大規模減少?許棟是怎麼回事?他是幹什麼吃的?”

由不得朱厚煌不生氣,現在朱厚煌的財政全部是由海上的收益的支撐起來,其中日本航行的收入佔據了相當大一部分。如今朱厚煌剛剛承諾了陸完宏偉的水利計劃,這個水利計劃完成之後,一舉將東雍建設爲天府之國。正要用錢的時候,許棟卻說,該有的錢不能有了。讓朱厚煌怎麼辦纔好?

吳行之作爲朱厚煌的戶部尚書,爲朱厚煌管錢,自然知道這一點,他爲許棟解釋道:“這一點不能怪許棟,殿下在在澎湖開港,得罪了江南的大海商,只是殿下有福建水師支持,而且咱們的水師也不弱,故而他們不敢在南邊放肆,如今殿下更要插手他們傳統的日本航行。他們怎麼能做的住啊?”

的確如此,在西洋人來之前,傳統的海商大多都是走日本航線。而西洋人來之後,南洋航線的含金量急速上升。但是傳統的海商並不知道。

朱厚煌把握了南洋航線的一部分,站在時代風口之上,立即大賺特賺。只是賺得太多,連佛郎機人都忍不住打劫他。

如此一來,朱厚煌在南洋航線上的收入大減,這纔打起日本航線的注意,只是日本航線也是有主之物。

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一百章 傷寒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三章 侍衛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十四章 地圖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四十七章禮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六章 不服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
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一百章 傷寒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三章 侍衛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十四章 地圖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四十七章禮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六章 不服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