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

夏言雖然震撼於這裡地方書籍之多,但是他也是去過翰林院的,就書籍而論,翰林院的書籍,還真不一定比這裡的少。

夏言立即進入東雍檔案資料之中。

東雍的資料,即多,又顯得瑣碎無比,或許在將來是寫史書的好材料,但就現在來說,卻是無用的多了。

不過,夏言還是用驚人的意志力,將這些零散的瑣碎的資料給看完。

這個時候,夏言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了東雍的實力。東雍的資料很亂,但是還是比較全的,夏言彙總起來暗道:“雍王三年之內,沒有北上的意圖。”

夏言從這些資料之中,看得出來,雍王今後數年之內,主要是將精力放在南都這邊,南都不穩固的情況之下,朱厚煌恐怕是不會與大明鬧翻臉。

夏言這才鬆了一口氣。

夏言微微一愣,暗道:“我什麼時候將雍國,當成大敵來看了。”不過,夏言不得不承認,雍王已經是大明的隱患之一。

夏言瞭解了朱厚煌的部署之後,立即等待不住了。決定將這個消息快點告訴嘉靖,讓他不用擔心,南邊的事情了。

“什麼?”吳鳳儀說道:“兵部給事中夏言來過東雍,然後有離開了?”

吳鳳儀說沉吟了一會兒,暗道:“這個兵部給事中來東雍到底想幹什麼,來考察敵情,應該不容易這麼輕易就離開了。”

吳鳳儀一想到這裡,立即想到有一個地方是他能去的,也渴望去的地方,那就是南都。

不管怎麼說,南都都是東雍現在的首都,他豈能不過來看上一看啊。

吳鳳儀一想到這裡,立即下令,讓下面的注意有沒有夏言這個人來到東雍。

很快,吳鳳儀得到消息,說是夏言在太學之中,待了數日,專門看東雍的檔案。

吳鳳儀立即覺得頭暈。他豈能不知道這些檔案是什麼啊?雖然沒有什麼用處,但是都是東雍內部章程什麼的,讀這些檔案,可以全面瞭解東雍政府是怎麼運作的。

這些按理說不用保密,也保密不了,但是這樣被敵人輕而易舉的找到,對吳鳳儀來說,也是一件錯事。

吳鳳儀立即決定去見朱厚煌,說清楚這一件事情。

當吳鳳儀來到南鬥殿的時候,卻沒有讓他進去,因爲現在裡面有一個人正在面見朱厚煌,這個人就是楊慎。

吳鳳儀立即知道楊慎東窗事發了。吳鳳儀掌管東雍情報,有些事情即便不是他報上去的,想要知道內情,卻是容易的很。

朱厚煌冷哼一聲,說道:“楊慎,你到底你想幹什麼?”

很多事情瞞不過人的,朱厚煌不願意與黃錦這個太監打交道,覺得有辱身份。但並不是說什麼事情也都不知道。

黃錦在的時候,朱厚煌不願意出手。一來,朱厚煌不明白楊慎到底有什麼深意,二來,朱厚煌也不願意丟人丟到黃錦面前,等事情一了結,就將楊慎叫了過來。

楊慎說道:“臣別無他意,只是完善陽明先生當年的計策而已。”

朱厚煌想起了什麼計策。

王陽明所說的引朝廷來攻,於東雍一戰消滅朝廷主力,則沿海各省,翻手可下。

朱厚煌最注重記錄,楊慎現在的權限是可以查閱這些記錄的。朱厚煌知道,王陽明之所以這樣說,不過是不想讓朱厚煌進攻大明,禍起蕭牆而已。

否則等到什麼時候啊?而楊慎的想法與王陽明截然不同,他分明是想想辦法挑逗朝廷敏感的神經,讓他們主動來攻。

楊慎說道:“如今嘉靖已經掌握大權,心中正有南征的想法,如果他派黃錦來,就是要看看東雍到底有怎麼樣的實力,如果實力強,或許嘉靖就打消了南征之意,故而臣所爲,就是要堅定嘉靖南征之意。”

“就這樣就能堅定嘉靖南征之意嗎?”朱厚煌冷哼道。

“最少黃錦一定會想辦法報仇,太監從來沒有心胸寬大之輩,臣讓王鶴年卑言厚禮,就是讓黃錦有一個錯覺,錯覺就是讓黃錦覺得,東雍有求於他。不讓他去東雍,直接來南都,加深黃錦對東雍實力的誤解。然後再讓他知道陛下背後對他的嘲笑,他受刺激之後,都有一個逆反的心態,我們求他做的事情,他一定反過來做。”楊慎越說,眼睛越亮,說道:“也就是,我們在嘉靖面前,就有一個一直推進南征的人了。”

朱厚煌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他現在真猶豫了。不過這一件事情,先不去提,朱厚煌先解決眼前之事,朱厚煌說道:“我記得我沒有給你這樣的命令。”

“殿下給我的命令,是讓招待黃錦,其他的沒有說別的。”楊慎說道:“不過是好好招待而已。”

朱厚煌說道:“楊師,我最後叫你一次,不要聰明太甚。這件事情到此爲止,不要再提了。”

楊慎輕輕鬆了一口氣,這一件事情算是過去了。

朱厚煌有一點頭疼,他越發明白,很多人才都是雙刃劍。他們有他們的想法,並不會與自己是一路的。

沒有鋒芒的是庸才,有鋒芒的又不好控制。這還真是難辦啊。

“殿下,”李良欽說道:“外面說,吳國舅在外面已經等了好長一段時間了。”

“讓他進來吧。”朱厚煌說道。

“殿下,臣來請罪。”吳鳳儀一來就說道。

朱厚煌說道:“舅舅請起,何罪之有啊?”

吳鳳儀說道:“日前有一奸細,乃朝廷兵部給事中夏言,他先在東雍逗留了一段時間,然後又到南都,潛入太學天一閣之中,專門閱讀舊檔。日前已經離開南都乘船北上了。”

朱厚煌皺起眉頭還沒有說話。楊慎就已經說道:“什麼?”

楊慎精心做下的騙局,豈不是被夏言輕鬆的踹破了嗎?一時間楊慎五味雜涼,有一種人算不如天算的感覺。

此刻的夏言,已經由南都北上,不過,不是去廣東,而是去占城。

夏言在所有檔案之中,最關心的是安南。

對安南的情況,他最爲關心,無他,就是因爲大明也是與安南交過手的,安南是一個南疆大國,東雍到底能從安南抽調出多少力量,這關係到東雍國力的問題,夏言必須弄清楚。

不過,他先來到的不是安南,而是占城。

夏言不準備在占城多待幾日,不過是看看占城有沒有什麼變化。

夏言窺視了幾日,發現占城相相當有能力的,占城之中,都在傳占城相與占城貴族之間的矛盾。還有占城最能打的占城營。似乎除卻占城營之外,占城的軍隊都沒有能打的了。

占城的百姓生活比較困苦,似乎所有人的精力都投放在政治都鬥爭的關注之中。

不過,夏言在占城稍稍停留之後,就去了峴港。

峴港府也算是東雍的老班底了,雖然模仿着雍國的制度,有一點似是而非。不過峴港人口多,不管是南北逃亡到北邊的,還是北邊逃到南邊,都會在峴港停留,所以峴港的人丁,迅速的興王起來。

夏言粗粗估算峴港的實力,恐怕也能徵召一兩萬縣兵,甚至還能更多一點。

在夏言看來,東雍國雖小,但是戰爭潛力卻是恐怕的很。

最後也就是夏言最關注的,就是安南。

夏言沒有在安南多停留多,他發現安南國內,與雍國的制度並不一樣,不過安南國保留了十萬常備軍,能爲東雍所用,而且安南國內有很多反對東雍的世家存在,讓夏言安心了不少。

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一百章 傷寒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
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一百章 傷寒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