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經緯【2】

朱厚煌意識道,跟衛公公說這些都沒有什麼用處的。因爲說不通。他深吸一口氣,說道:“公公不用擔心,這一套法子不用你們來做,自然有別人來做。”

衛公公說道:“世子以爲誰做比較好?”

“自然是欽天監。”

衛公公心中一鬆,暗道:“讓世子去忙他,別來煩我們就好,什麼經緯不經緯的,之前還不是老祖宗不沒有經緯不是照樣畫地圖嗎?”但是嘴上卻說道:“世子明鑑。”

朱厚煌離開印綬監的時候,有一點迷茫。

心中暗道:“看來指望宮中搞出完整的經緯度體系,是不可能了。這事情,必須要欽天監來辦,不過不知道現在的欽天監的水準能不能完成這一項任務。”

朱厚煌這麼擔心經緯度測定完不成,並不是他一心想在正德面前賣好,而是他想要開啓大航海時代,所必須的一些條件。雖然明代已經有一些離岸航行的路線,就是鄭和海圖之中的針路。這些針路都是一條條的線,不知道是用多少人命探測出來的。朱厚煌想要有一套完整的經緯度體系,這樣他將來派人探險的時候,把握就大一些。

這就是朱厚煌的私心所在,因爲他知道,他的身份,在大明內部決計是混不開的,除非是當皇帝。但是皇帝是那麼好當的。雖然朱厚煌知道正德英年早逝,雖然忘記了具體時間,但是也記得正德無子,但是現在的正德的確是春秋鼎盛,雖然膝下無子,但是大家並不是很擔心的。

故而很多一方面將朱厚煌當做備胎,一方面又不許朱厚煌有什麼非分之想。

但是朱厚煌豈能沒有一點想法。

幸好朱厚煌看過完整的《康熙王朝》對奪嫡一事,知道最最不能急。他首先要做的是要和正德搞好關係,所以正德好武,自己就給他出謀劃策,謀劃南洋之地,如果計劃成功,正德暴斃之時,提起他,能繼承大明皇帝之位,自然是無上之喜,如果不成,朱厚煌就準備在南洋之地,從此不回來了。在海外爲一藩王,豈不比在大明當豬養要好得多。

故而任何有助於航海家的事情,朱厚煌都十分在乎,比如宮中那兩大箱子的鄭和海圖。

隨即朱厚煌又想起一個人了,立即吩咐道:“來人,去楊府下帖子,我請楊狀元來府一敘。”

日落月升。朱厚煌與楊慎在後花園之中,相對飲酒。

“說吧,你找我來什麼事情?”

“弟子,不是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嗎?”朱厚煌有些色難的說道。“還真有一件事情,請師傅幫忙。師傅認不認識欽天監的人?”

“欽天監的人?”楊慎微微一頓,“那可是一個冷衙門啊?你有什麼事情說吧,我再看去找誰?”

身爲大學士的兒子,自己又是狀元出身,在文人士大夫之中,楊慎的人脈極廣,任何衙門都能找到熟人。故而朱厚煌一想起找人的事情,就將注意打在楊慎身上了。

“是這樣的。”朱厚煌將經緯度的設想說給楊慎聽。

楊慎敲着桌子,思考了一陣子,說道:“你準備用什麼確定經緯度?”

朱厚煌說道:“我先用太陽的高度來,確定緯線。用時間來確定經度。”

楊慎一聽就懂了,他雖然不精通天文,但是對天文也不是一點都不瞭解。結合日心說,再來看這個問題,自然明白的很。楊慎被後世稱爲明代著作第一,博學之才,世人公認。說道:“既然如此,找幾個人的事情,就抱在我身上了。讓我想想,找誰啊?”

楊慎有一下沒一下的敲在頭上,忽然說道:“有了,刻漏博士朱裕。他雖然不是正途出身,但是天文上,卻是一等一的人才,前段時間他還說曆法有誤,需要重修,正好日心說一事給他說說看看他有什麼反應。”

刻漏博士,是掌管曆法的官員,甚至可以說是吏員。朱裕可以說是家學淵源,他家裡時代在欽天監任職。文臣士大夫根本看不起這些做雜事的小官,而且欽天監這樣的官職,是技術官員,一般人還真玩不轉,慢慢文官們不想幹,慢慢的欽天監的官員都變得父死子替。

而朱裕就是這樣成爲刻漏博士的,他剛剛成爲刻漏博士之後,不久,就提出要修歷的想法。

“中官正周濂,也是天文上有些造詣的。”楊慎微微一頓,繼續說道:“不過,這兩個人之間有些過節。”

中官正也是欽天監的一個小官,掌管四季。

朱厚煌有些奇怪道:“哦,他們兩個有什麼過節?”

楊慎說道:“就是修歷的事情。曆法不準,需要重修,這是很多人的共識,但是該怎麼修,意見就多了。朱裕的意思,是參照回回曆,九執歷,重修曆法。而周濂的意思,就是每年測算一下,有問題修修補補,在大年前後,多上一天,少上一天,就算補回來了。”

朱厚煌說道:“內閣定然允了周濂的意見。”

楊慎微微一笑道:“你怎麼知道?”

“內閣從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怎麼會大動干戈嗎?”

楊慎點頭說道:“孺子可教也。其實欽天監這樣的冷衙門,我認識的人的確不多。這兩個人還是前一段時間在奏摺上看到的,不過,他們想來知道誰在天文之道上有造詣到時候再請便是了。”

朱厚煌說道:“既然如此,那麼明天再去請這兩人吧。”

楊慎冷笑道:“何須明天,現在持我帖子,讓他們過來便是。”

朱厚煌微微低頭,心中卻有些不好受。

在他看來這些在天文學上有造詣的人,敢於說修曆法的人,都是一等一的大學問家,比一般文人墨客要重要的多了。但是楊慎請一個禮部官員都客客氣氣的去請,但是輪到欽天監的人,卻呼之如奴僕。這種顛倒的感覺,讓朱厚煌感到很不是滋味。

明朝是中後期,是文人士大夫最好的年月。這時候,他們看不起武官,看武官想看一隻狗,看不起雜流官員,看他們就好像是奴僕一樣,看不起太監,不過是皇帝的狗,看不起皇帝,不夠是憑父祖餘蔭坐上那個位置的,根本不如他們過五官斬六將,進士及第。纔有現在的這地位。

可是他們卻生生毀了這一切,不得不說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楊慎不知道他這個學生心中有這樣大逆不道的想法。

刻漏博士朱裕,與中官正周濂兩個人來得很快。不一會兒,就來到了。

朱裕一身麻衣,上面還有幾塊補丁,顯然是沒有時間換衣服。不過二十多歲,身形有些清瘦。看上去好像一陣風就能吹倒一樣。

而周濂卻恰恰想反,周濂一身錦衣,頭髮花白,肚子很大,是一個胖乎乎的員外郎。一見面立即行禮道:“見過楊學士,見過世子。”

朱裕這才如夢初醒一般,拜見兩人。

朱厚煌說道:“免禮。”

朱厚煌立即將他的想法說了出來,問道:“如何?”

周濂說道:“既然世子交代了,我等立即去辦,只是還需要寫時日。”

而朱裕卻傻傻的愣在哪裡,周濂見狀立即拉朱裕的手,朱裕這纔回過神來,說道:“世子的想法卻是不成的。”

朱厚煌說道:“如何不成?”

朱裕說道:“以太陽正午時分高度測定緯度卻是可以的。只是想確定一個地方的時間爲標準時間來,以時間來測定其他地方的經度卻是不成的?”

“爲什麼?”

“因爲沒有那麼準的刻漏。”

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四十七章禮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
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四十七章禮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