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

蘇門答臘島,不,東雍正式官方名字,叫做金洲。有無數條從南向北流的河流。

而八昔河就是其中一條。

在八昔河口之處,就是蘇門答臘國的首都。曾經被鄭和光顧數次的港口此刻就在一片硝煙之中。

亞齊人從佛郎機人賣來的水師,直接將蘇門答臘國所有船隻給擊沉,大量亞齊軍攻上了陸地。

四面圍攻蘇門答臘城。

亞齊蘇丹在無數的人歡呼之下,乘坐戰象圍繞着蘇門答臘城轉了一圈,所過之處,無數都歡呼雀躍。

“派人去勸降,告訴蘇門答臘國王,如果投降的話,看這真主的分上,我會善待他的,如果不投降,就要受到我最嚴苛的對待。”

蘇門答臘國王接到亞齊的最後通牒。他立即召集蘇門答臘國的貴族,但是蘇門答臘國本來就是不是什麼大國。

蘇門答臘國王猶豫了好一陣子,說道:“不,我們不能不能屈服,雍王殿下的兵馬就在馬六甲,我們派人去求援,十幾天的功夫,他們就到了,只要堅持這十幾天,我們就贏了。”

蘇門答臘過的貴族們一致認同國王的意見。

當然這也是他們都覺得,蘇門答臘城能支撐一段時間,亞齊人的攻堅能力,並不強大,雖然蘇門答臘城,城池並不是多結實的,但是也不是亞齊人能夠輕易攻下來的地方。

亞齊蘇丹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冷哼一聲道:“那麼就讓你們知道我大炮的厲害。”

操縱大炮的並不是亞齊人,而是佛郎機人。

開炮也是一個技術活。亞齊人沒有經過嚴苛的訓練,根本用不好這大炮。

這些大炮並不是佛郎機炮了,而是加農炮。也就是後世所謂的紅夷大炮。這些大炮傳入明朝的時間,要往後數十年,但是並不是這些大炮是數十年之後,造出來的。

南洋之戰失敗之後。佛郎機人自己總結經驗,對於火力上的失敗非常的介意。就從本土將最新的艦炮給送到遠東一批,甚至在果阿建立炮場,打造這些大炮。

這些火炮長度在三米左右,口徑在一百一十毫米上下,重量在兩噸左右,不配合炮車是不好行動的。

說實話,紅夷大炮與朱厚煌所督造的銅炮樣子相差不大,都是一根大管子,炮口畢竟細,炮身比較粗。上面還有一道一道好像是卡箍一樣的東西。

似乎是英雄所見略同,其實這紅夷大炮這種大炮在中國太知名了,朱厚煌歷史書上都有照片,隨便一個愛國海軍教育基地,都有模型。

甚至回想古代火炮,朱厚煌的印象之中,本就該是這個樣子的。

佛郎機人忙活了好幾個時辰,十幾門大炮完全的弄好後,只聽見一聲令下,一陣地動山搖之感。數十發炮彈砸了出去。

區區蘇門答臘城城牆根本好像是紙糊一樣。被砸出好一大一片缺口。

不得不說,蘇門答臘城的城牆,根本不能中原內地的城牆相比,似乎是用木頭打出一道柵欄,然後兩邊再堆集厚厚的泥土,看上去非常之厲害,但是十幾上也就那一回事。

幾輪火炮之後,硬生生將一面城牆給轟倒了。

蘇門答臘士卒都驚呆了,很多人都跪倒在地,嘴中唸唸有詞,似乎是再祈禱什麼神靈的保護。

“殺。”在亞齊蘇丹的命令之下,無數士卒衝進去蘇門答臘城之中。

這些士卒頭上都包裹着白色的頭巾,大部分都拿着是彎刀,要不是身形上不像是阿拉伯人,似乎是一支阿拉伯軍隊複製到了這裡。

在城牆缺口之處,雙方激烈對抗。

這種對抗並沒有延續多長的時間,不過是幾十分鐘而已,蘇門答臘軍隊就堅持不下去了,被像趕鴨子一樣被,趕了進去。

蘇門答臘是一個小國,除卻這一座都城之外,幾乎上沒有什麼太大聚集點,都是臣服於他們的部落。

要不然,一個區區漁夫就能一躍成爲了國王。這個國家根本沒有專門的軍隊,不過是各個貴族的衛隊而已。

而各個貴族也不過城外部落的首領罷了。

在無法獲勝的情況之下,他們也沒有堅持抵抗下去。

“拜見大王。”蘇門答臘國王被人用繩子綁着,身上只有一條短褲,看上去狼狽之極。“求大王給一條生路。”

亞齊蘇丹冷哼一聲說道:“生路,我不是已經給了你嗎。是你自己不想要而已。”

亞齊蘇丹一揮手,說道:“屠城。”

蘇門答臘國王大吃一驚,說道:“縱然我冒犯蘇丹,殺我一個人就夠,爲何還要爲難整座城的人?”

亞齊蘇丹說道:“因爲你不接受我勸降,如果我不嚴懲的話,豈不是下面就要一個一個打過去。”

亞齊蘇丹並不想再對蘇門答臘國王說什麼了。一揮手無數人衝了進去。

屠城對佔領軍來說,就是一場盛宴。蘇門答臘數十年的財富,迅速被洗劫一空。

不過,蘇門答臘人也不會束手就擒。

本來已經投降的人,再次開始戰鬥了,只是沒有武器的他們,只能赤手空拳的對付亞齊人,雙方的廝殺持續了整整一天。

最後,將僅存的蘇門答臘人趕到了鐘鼓樓之下。

這個鐘鼓樓是中式建築,永樂年間,成祖送蘇門答臘人一口鐘,這一口鐘就在這鐘鼓樓之上。

中國的鐘鼓樓多少有一些防禦性質。而亞齊人都已經被餵飽了,整個蘇門答臘城都已經被洗劫一空了。

他們也不想衝上去拼命,乾脆弄來好的乾柴,堆到了鐘鼓樓之下,一把火燒起來。

鐘鼓樓之中,有很多木質材料,在中國建築之中,很多地方都充斥着木頭,更是助長了火焰。

一個人在火焰之中,哈哈大笑,好像是瘋了一樣,他拼命的敲擊着大鐘。只聽見一聲聲,急促的鐘聲,好像是一個人臨死的哀鳴一樣。最後一聲巨響,似乎是燃燒的木頭承受不住銅鐘的力道,砸了下去。整個鐘鼓樓似乎在那一瞬間崩塌了一樣。

蘇門答臘的大火,不僅僅將蘇門答臘人最後的抵抗焚燒殆盡,也將很多小國的抵抗全部焚燒殆盡了。

蘇門答臘島上,小國林立,每個小國都與蘇門答臘國一樣,很多小國根本就是一個畢竟大的部落。

蘇門答臘國的滅亡,似乎一夜之間震動了所有小國。

在以亞齊人的壓力之下,所有小國都紛紛向亞齊蘇丹表示臣服。

因爲氣候原因,蘇門答臘島的精華地帶,也只有兩大片,一大片就是以舊港爲中心,蘇門答臘島東邊,另一片就是以亞齊,蘇門答臘國爲中心的,蘇門答臘東北一帶。

而在亞齊如此殘酷的手段之下,蘇門答臘東北一帶,已經陷入亞齊的手中,亞齊大兵南下,所過之處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

不過,亞齊行軍沒有遇到抵抗,也遇到了大自然的抵抗。

蘇門答臘大部分的地方都是原始森林。從來沒有什麼道路可言,還有大量的河流都是由南向北入海。這樣一來,如果陸地行軍的話,用不了多遠,就要修一橋,速度更本就快不起來,而且越往內陸也沒有什麼價值,因爲裡面大部分都是原始森林,唯有海邊有一片片被開拓出來的土地,這裡有一個個小國。

所以,陸地行軍,不如沿海乘船南下。

他們這樣做,不得不面對馬六甲城對馬六甲海峽的封鎖。一場大海戰,迫在眉睫,一觸即發。

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八十章 先鋒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九章 打虎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五章 演武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一百章 傷寒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
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八十章 先鋒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九章 打虎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五章 演武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一百章 傷寒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