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

這一句話,讓夏言渾身一震,幾乎不能自已說道:“怎麼可能沒有徭役啊?”

老頭驕傲的說道:“雍王殿下,愛民如子,除卻兵役之外,沒有任何徭役。”

夏言心中倒吸一口涼氣,心中對東雍忌憚一下子提高了好幾個數量級。

雍王窮兵黷武,夏言並不害怕,但是就害怕這樣,這分明是民心歸附了,而且徭役啊,東雍居然沒有徭役。

對大明百姓來說,徭役遠遠比賦稅可怕的多。

單單是賦稅,咬咬牙還是還上,但是徭役很多什麼都要人命啊。自古以來徭役都是民生疾苦的重要部分。

不是沒有人想在這上面做出改變,比如王安石,王安石變法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役法上的改變。

但是即便是王安石也沒有想過免除勞役。因爲需要的財力太多了,從這一點上,夏言就能看出東雍絕非一個草臺班子。

“兵役重嗎?”夏言說道。

“前幾年重一些,不過,殿下知道我們的苦楚之後,這幾年就沒有打仗,讓孩子們都回家了,雖然還有一些在外面,但也能每年回家一趟。”老頭說道。

夏言與老頭談過之後,心思一直放在老頭的話上。

“大人,我們接下如何行事?”夏言身邊的錦衣衛僕人說道。

安頓下來可不容易。

大員大部分客棧都在港口區,而不在大員城之中,夏言只好去官府驛站住了一晚上。

不過,夏言並不知道驛站根本就是繡衣衛的據點。

夏言說道:“先深入東雍內部,然後去南都看看,全面瞭解一些東雍到底是怎麼樣的。”

夏言心中暗道:“這裡是雍王經營時間最長的地方,這裡如何並不能說明整個東雍如何。”

夏言在大員休息一晚上,就開始了自己的征程,他從大員一路向東,首先看到是官道,已經官道兩邊整齊的田地。

或許有些看現在中國一眼看不到邊的田地習慣了,以爲古代這些這樣的,那就大錯特錯了,首先古代耕地開發率沒有現在這麼高,因爲很多地方古代是無法種植,現在卻能種植。

其二,就是土地歸屬於不同的人,根本沒有人做過統一的平整。

但是東雍卻不一樣。

東雍的田地全部是被集體開墾出來,也是以官道,河流爲依託開拓出來的,所以比其他地方的土地平整的多,一眼就能看過數百畝土地,直接到遠處的樹林之中,水利工程做的非常好,地頭都有飲水渠,能直接灌溉土地。

在現代看,不過司空見慣,乃至於已經落後被淘汰的水利工程,在夏言看來,幾乎不可思議。

夏言沿着灌溉渠走,終於來到了雍江之上。

雍江現在是旱季,水很少。但是依舊一個大水車執着的將江水一點一點的打起來,倒入灌溉渠之中。

甚至有人水車上面有大大扇葉,風一吹就轉動,在風力的推動之下,開始提水。

夏言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這樣完善的水利工程,在大明也沒有多少。

夏言看到取水之處有塊石碑,上面寫着三個大字:“陸公渠。”反面寫着陸完在東雍的種種事蹟。

夏言輕輕拍着石碑,暗道:“沒有想到陸尚書還有此等功績,單單這陸公渠,數百年之後,陸公也有人祭祀。只是不會有人去想他與寧王之間的事情。只是陸公功績卻成就了雍王,雍王有此地做根基,糧草必然充足,人心歸附,此乃不可攻之國。”

夏言每見一物,心中就沉下去幾分。

不多時來到戚氏縣。

在戚氏縣外,就看道校場之上,有數百人在訓練,外面密密麻麻圍了一大堆老人小孩。

夏言雖然是書生出身,但是並不是不通兵事的。不過在他看來,這數百人隊列整齊,凜然有勢。看上去要勝過了一般大明軍隊。

甚至京營也必不少,他忽然想起了他當初遣散了正德身邊的侍衛,雖然每個人都桀驁不馴,但是殺意凜然,卻遠勝於這些人了。

夏言立即將這個念頭摒棄,不管怎麼說,不從正道,再有戰鬥力,也不過一些禍害而已。

夏言向一邊的一位老人,說道:“老人家,這些那部軍隊在這裡訓練啊?”

這個老者說道:“這是本縣縣兵。”

其實東雍的老人並不多,只不過東雍人力畢竟匱乏。真正有閒的不過是老人與孩子,夏言又不能去問孩子吧。

夏言問道:“請問這縣兵是何物?”

老者說道:“這位秀才是新來東雍吧,雍王寬宏大量,免除徭役,只剩下兵役要服。本縣都到縣裡面來服役。就是縣兵。”

夏言說道:“這縣兵只有這些人?”

老者說道:“那能啊,這是縣兵的一部分,以前是所有縣兵一起徵召,後來村裡面勞動力不朱,而東雍又太平,沒有什麼盜賊,所以就分批徵召了。每一批數百人,服役三個月,然後換下一批來,不過是臨時的,等十幾年後,人丁多了,就回到舊制了。”

夏言說道:“這些縣兵天天訓練嗎?”

老者說道:“哪能天天訓練,十天訓練一次,其他時間都幹活去,縣裡的道路要修,水渠要維護,都是他們的事情。縣太爺也精明着,他知道徵召民夫是要用錢的,而這些縣兵不要錢。”

夏言心中微微一動,不由的鬆了一口氣,說道:“所謂的免除徭役不過是合併在兵役裡面了?”

“纔不是的。”老者說道:“這就是練兵的方法,你以爲到了軍中,只有打仗啊,安營紮寨,修橋鋪路都要會,要不要讓去水淹七軍,到了河邊不知道自己攔河,就不行了吧。在縣兵之中,表現好了,能被抽調到雍軍之中,那是就是吃皇糧的。而且縣兵之中,雖然不給錢,但也不用自帶乾糧,撐你吃,好多小子,去一趟縣兵之中,都大了一圈。而且,附近有什麼小毛賊也是他們處理的。瞧見那個頭沒有?”

夏言看過去,卻見官員一隻手拿着一根木棍,四處亂揮,時不時砸在某個縣兵身上,而另一隻袖子空蕩蕩的。是一個獨臂。

老者說道:“他就是跟着大王出兵放馬,立下功勞,卻受了傷,不能在軍中待了,下放當了縣尉。我兒孫如果能有這前程,我就是蹬腿了,也能閤眼了。”

夏言說道:“老先生,你就不怕你孩子在軍中有個三長兩短嗎?”

老者沉默一會兒,說道:“怕,怎麼不怕。但是怕有用嗎,在家中就沒有三長兩短嗎?真有那一天,大王也不會不管,分給撫卹田不說,還保你家一個孩子上軍校,真有人欺負你,直接去找縣尉,縣尉絕對管這事,我等這一條賤命就是賣給大王,也值啊?”

老者說的滿心歡愉,但是夏言聽得徹骨生寒。

“這是我大明的百姓啊?”夏言暗道:“好男不當兵,在這裡完全不適用,甚至父老還支持孩子當兵,簡直不可思議,而且這縣兵之制,就是喻兵於民之中,等一旦有事,東雍瞬間能拉出數十萬大軍來。”

“東雍不可輕辱,如果雍王有靖難之心,就大大糟糕了吧。”夏言心中暗道。

“官人,你是雍王府的人吧?”老者忽然問道。

“爲什麼怎麼說?”夏言不說是也不說不是。

“小老兒這對招子,還算亮,你絕對不是平常百姓,平常百姓不會問這些,唯有大王府上常常派人來體察民情。就好像你這個樣子的。”老者說道。

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十七章 練兵2第六章 不服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
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十七章 練兵2第六章 不服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