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

莫登庸自然是萬萬不想聽到的。他立即命令下去,擂鼓擂鼓。

“咚咚”急促的鼓聲響起來。不是一個地方響起來,而是從高臺上的兩面戰鼓之外,整個莫軍陣營之中所有的戰鼓全部響起來。

一時間所有人只能聽見驚天動地的鼓聲,聽不到其他聲音了。連在城頭喊話的人都聽不見自己的聲音了。

莫登庸見鼓聲壓制住城頭上的聲音,乾脆一揮手。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雙方列陣而戰的距離相對的於城牆都遠了一些。

大約在城牆外數百步,不過,雍軍比較靠近的城牆,想發揮出倚城而戰的優勢。

但是莫登庸不是傻瓜,他纔不會那麼靠近城牆的,他北邊的城牆,就是被皇宮控制的城牆。

升龍府的皇城在西南角,西南角的城牆都被莫軍控制着。

城下雙方還沒有正是接戰。

朱厚煌就聽見城中一聲爆鳴,是火藥武器爆炸的聲音。朱厚煌知道城中也開始戰鬥了。不過立即將這個想法拋到腦後。因爲他沒有時間去問城內情況如何。

就在敵人大舉衝上來的時候,朱厚煌這邊也在忙碌着。

在一排長槍兵的後面。很多人在忙碌着,一輛輛炮車剛剛停了下來,此刻正在想辦法固定火炮。

火炮並不是說一上來就能發射的,必須固定好才能發射,否則一炮射出,炮彈先不知道打到什麼地方了,炮身向後蕩去,如果撞到了人,簡直是有死無生。

一羣人在忙活着,將炮車固定在地面之上。

此刻的前陣指揮是俞大猷,而朱厚煌將吳明調到了自己身邊,這樣做的意圖,就是將整個戰陣的交付給俞大猷來指揮了。

俞大猷站在兩軍陣前,他前面再也沒有任何,只能看見正在緩慢走過來的敵軍。安南連年戰亂,而且莫軍剛剛南征回來,衣着打扮多是暗色調,讓人看了,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俞大猷默默的計算着他們彼此之間的距離。

到了百步左右,俞大猷一聲令下道:“撤。”

陣前撤軍,是極其考驗將軍能力,與士卒的素質的行動。如果軍隊素質不行,萬萬不能採取這樣的行動,只會撤軍不成,變成了潰逃。

莫軍見到,雍軍居然撤退了,陣前指揮官下意思下了決定,這是一個機會,追。

隊形頓時散開,隨着一聲令下,莫軍狂潮一般衝了過來。

俞大猷臉色冷冷的站在原地。看着敵人衝過來,根本沒有動,但是他身後的士卒已經整整的撤退了幾十步,幾乎將俞大猷留敵人面前。

俞大猷感覺差不多了,立即大步回去,一邊向回跑,一邊下令道:“開炮。”

其實大軍本就沒有站滿,只不過是陣前幾列與主陣拉開了距離。這次撤退,迴歸原位。而將大炮留在陣前。

這些大炮清一色的佛郎機炮,都帶足了十個子統。這些子統全部裝滿了,一個火盆在一邊燃燒着,一個個人拿着燒紅的鐵籤,插在火門之上。

通紅的鐵棍捅破了火藥包,火藥瞬間爆炸,強烈爆破能力,將鐵彈推了出去,這枚鐵彈,重重的砸進了莫軍的人羣之中。

在火炮的發射的時候,所有炮手都猛地退了一步。

不得不說,佛郎機火炮有其固有的缺陷。就是氣密性不強,每一次發射都從縫隙之中噴射炙熱的氣體。如果退的不及時,很可能就被炙熱的氣體燙傷。

這種氣密性不嚴的缺點,限制了佛郎機火炮的射程,也給使用者帶來麻煩。不過也有很大的好處,這個好處就是射速的優勢。

就在硝煙而沒有散去的時候。

一個炮手身穿狠狠的皮革衣物,一把抓住了子統,將子統拿了出來。換一個子統塞進去,迅速發射出去。

另外有人將子統丟進水中,炙熱的子統與水接觸,冒出了滾滾的白煙,然後迅速的將子統拿出來,並清理子統,再次填裝火藥。

火炮的轟鳴之聲,再次響起。或者說從來就沒有停息過。一聲接着一聲,硝煙的味道瀰漫開來,所有人都不去看敵人,不去看自己人,只看着火炮,拼命的填裝火炮。

看着敵人人是俞大猷。

俞大遒此刻站在兩人的肩膀之上。極目遠往,掠過層層的硝煙,看到莫軍的戰陣。

一枚枚炮彈砸進人莫軍之中,將軍陣之中砸出一個又一個血肉衚衕,在短短几分鐘之內,每一門火炮都射出了十幾發炮彈。總共上千發炮彈砸了出去。

幾分種內發射千餘枚炮彈,即便是這些炮彈,不能爆炸,不過是一些鐵疙瘩。但是即便是這樣,也是不莫軍能夠承受的。

莫軍即便是有七萬之重,但是他們前鋒卻遭遇到這個時代最猛烈的炮火。一下子將他們給打懵了。

所有人都傻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是好了,他他們從來沒有進過這樣的局面,也不知道該怎麼應對這樣的局面。

俞大猷立即知道這是一個機會。他大聲說道:“火炮停止射擊,刀盾手,出擊。”

其實火炮不停止射擊,也不行了。

佛郎機炮的射速全靠子統,此刻子統已經供應不上了。必須暫停一段時間。

刀盾手立即衝了。刀盾手饒過火炮的炮位。將盾牌扣在一起,就好像是面牆壁一樣,平推了過去。

靠近敵人之後,一個個手-榴彈扔了出去。

“轟”的一聲,爆炸之聲。

一聲爆炸開始,一連串爆炸之聲,是擊潰敵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知道誰先開始逃走,反正整個莫軍前鋒都開始崩潰了。

俞大猷冷靜的說道:“長槍手,槍放平。”

長槍的確很長,有三米多長。聽着俞大猷的命令,長槍手繞過了炮位。刀盾手也爲長槍手留出位置。

一排排長槍手,猛地衝出,大聲吶喊着,將手中長槍向逃跑的莫軍刺去。

第一排長槍猛地從後面一人身上刺進去,一連刺穿數人之後。這才微微停頓,鬆了一口氣。

第二排長槍手從第一排長槍手身邊越過,再猛地一排刺了過去。

然後是第三排長槍手刺進去,如此往復。

三排長槍彼此之間配合默契,如果在現在看來,似乎在表演大型體操項目一樣,刀盾手,長槍手,炮手,彼此之間的位置都經過精密的計算,能發揮出彼此的威力,又能不互相影響。這就是陣法的威力。

這個陣型朱厚煌演練過好多次了,就是爲了發揮出火炮的威力,發揮出手-榴彈的威力。將火炮與手榴-彈當成決定勝負的關鍵。

莫登庸臉色鐵青。

他萬萬沒有想到,居然戰鬥一開始,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他預計對付實力強大,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實力強大到如此地步,簡直是不可相信。

不過現在不是可不可相信的問題。而是怎麼處理面前面臨的問題。

莫登庸絕對不允許潰兵反過來撞擊自己軍陣。莫登庸說道:“潰兵闖陣者,格殺勿論。”

命令通過旗語傳遞出去。

一時箭矢如雨,密密麻麻的箭矢向潰兵射了過去。

軍陣列陣的時候,都留有通道。無數弓箭封鎖住了通道。還有無數火箭也點燃,火箭發簌簌的聲音。

一時間慘叫連連。這些人沒有死在敵人的手裡面,反而死在了自己讓人手中,這不分敵我的發射,讓俞大猷大吃一驚,暗道:“莫登庸的決斷好快,不愧是打老戰的將軍,戰陣經驗豐富。”

俞大猷立即敲響了鳴金之聲,隨着叮叮噹噹的鳴金之聲。戰事暫時告以段落。

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四百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
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四百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