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

黑夜緩緩的降臨了。

在長崎城東城南,有很多繩索墜下來。

無數人順着繩索下來。

爲了防止有人在暗中監視,所有他們不敢打開城門,而是一個個從城牆上墜下來,火把也不準打。

各家的武士打頭,所有士卒都抓住同一根繩子一起走。他們分出好幾條路。所有人的嘴裡都咬着一根小木棒。

任何人不準說話。

這樣做的速度自然快不起來。

過了半夜,他們纔來到雍軍的營地之外。

大內義興看着雍軍的營地,暗道:“好生嚴密。”

東雍的營地就在長崎碼頭附近,連長崎碼頭包括進去,是一座水陸連營。

營地外面都點着一堆堆篝火,將所有圍牆都照亮,然後營地外圍有一道壕溝,這一道壕溝,是就地取土的痕跡。

因爲這一帶大木頭比較缺乏。

東雍這一次的營地有一點點簡陋。

不過是一道半人高的土牆,也沒有多夯實,上面盯着一段木製柵欄。看上去比較嚴密,但是柵欄的木頭不夠粗。大多都是碗口粗的木頭,。大半截埋在土牆裡面。

這樣的柵欄,並不足夠結實。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爲一面臨海,三面圍牆的好幾個地方,都有一個木塔。可以當做瞭望塔,上面有數名士卒值守。這樣的建築需要足夠的木頭,在沒有足夠的木材情況之下,就要做取捨了。

僅僅是這樣還不夠。

在大內義興的目光之中,他很清楚的看出來,內外巡邏,幾乎不可能不被發現的衝進營地之中。

大內義興看出這一點之後,一揮手,就有幾名弓箭手來到大內義興身側,他指着幾處木塔上的人,一比劃。

幾個人同時開弓,將長長的日本弓拉得半快,一鬆手,嗖嗖的長箭破空之聲傳來。

木塔之上的人猛地栽倒在地,這幾個弓箭手沒事失守。

但是即便是這樣他們也不知道觸動了什麼,“當。當。當。”警鐘之聲傳了開來。

他們並不知道,其實還有人觀察木塔上面的人,每一個木塔之上最少安排兩個人警戒,同樣下面還有一個在暗中。

一旦明哨出了問題,暗哨立即報警。

大內義興不知道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但是這已經不重要了,他一揮手,說道:“殺。”

“殺。”震天的喊殺之聲,猛地傳了出來。

一堆堆篝火在營地外面,將營地外面百餘米的距離全部照亮,但是日本人都在百米之外,這就造成一個問題。

營地之人,如果看遠處,還能看清楚一點,但是如果透過篝火遠望,只能看見一片通紅,引篝火太亮,相對遠處就太暗了。

而且百米根本不足以預警。

衝在最前面的人就是百餘名武士,他們的速度太快了,快到,幾乎來不及反應,這些人都已經到了壕溝這裡了。

東雍挖的壕溝足夠深,他們好不猶豫的跳了進去,下去有人做踏板,有人立即衝了上來。

他們面對的僅僅是一道柵欄了。

“砰。”已經有執勤的人士卒開槍。

不僅僅是一名,還有很多名。但是火槍的缺點就是這樣,沒有準頭,單個開槍,誰知道,這子彈飛到什麼地方去了。很少能對對方造成殺傷。

而且一涌而上的人太多了,這些篝火的照明,反而方便了他們。

一名武士整個合身撞在柵欄之上、碗口粗木頭釘在一起,下面埋在土牆之中不少,還是畢竟結實的。

一個武士撞上去,被彈了下來。

但是幾十名武士一起用力去推,不過一會功夫。這一段木柵欄就開始動搖起來。

一道寒光閃過,一名武士用長刀切斷了幾處重要的連接的地方。正面柵欄猛地倒地,激起煙塵四起。

營地破了。

從警鐘響起,到衝進營地來,他們只用了五分鐘上下。這個速度已經是極快了。但是雍軍的速度更快,這個時候雍軍已經集結起來了。

巡邏的士卒已經與這些人開始了戰鬥。

朱厚煌也清醒了。

他被人叫醒的時候,還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被介紹之後,才明白。倭人襲營。

朱厚煌暗自冷笑:“我這雍軍從一開始訓練,就在營寨上下功夫,夜裡集合的速度或許比不上現代軍隊,但是想要夜襲,卻是妄想。”

但是朱厚煌立即面對一個尷尬的問題。

朱厚煌紮營的時候,他的營地在中間偏後的位置上,他的周圍自然是安插上雍軍,外圍是安南軍。

是的。雍軍不怕襲營。

但是安南軍就不一樣了。

安南軍隊大多是從莫軍,還有清化軍的老卒然後配上東雍的軍官組成的。

這樣構成,有好處,也是有壞處的,好處是這些老卒都有戰鬥經驗。但是這些經驗,很多是正面的,也有很多是負面的。

比如他們對夜襲的恐懼。即便多次教導他們該怎麼應對夜襲,但是卻壓不過他用性命換了經驗。畢竟這些經驗,讓他們從夜襲之中活下來,

訓練的時候還好說,但是真正面對夜襲的時候,他們的恐懼馬上都發作了。立即用他自己的那一套,拼命的武裝自己,往外衝,而不是集結起來。集結的速度遠遠比不上大內氏軍隊衝過來的速度。

而朱厚煌的又與衝過來的日本軍隊,隔了相當遠的距離。

“大意了。”朱厚煌心中暗道。

戰場瞬息萬變,就在這個時候,日本人已經衝進了安南人的營地之中。

朱厚煌爲了防止偷營,在大營很多地方都有篝火,特別是在道路上,這反而成爲了大內氏進攻的路標。

日本人一馬當先的幾十名武士,也算是厲害角色,出來阻擋的哨兵幾乎沒有抵擋住,固然有幾個武士被火槍打中,但是對於洶涌的人潮,卻不值得一提。

當大內義興衝進安南營寨的時候,他立即看到無數士卒正在拼命的廝殺,還有一些大內氏士卒將火把到處亂扔,如此一來,整個大營好像地方都被點燃,火光將整個天空都映紅了,亮如白晝。

大內義興心中暗道:“雍軍果然明不虛傳,我即便是偷襲,也是一場硬仗。”

不過,這樣刀對刀,槍對槍,血對血的戰鬥,正是大內義興想要的。

雙方打的分外激烈。已經混戰在一起。

安南士卒表現的很好。

怎麼說,安南士卒在訓練上比不上雍軍,如果列陣而戰,也比不上雍軍,唯獨在混戰之上,他們的戰鬥力要比雍軍強。

這是雙方不同的訓練方式造成的。

朱厚煌平定安南之後,整兵經武,將安南羸弱之卒全部清理掉了,讓他們去屯田,只要留在安南軍中的是士卒都是老卒。

所謂的老卒可不是指年齡老,而是打仗多,安南亂了好幾十年了,對人來說都是一代人了,他們都從廝殺之中長大,可以說將戰鬥當成本能了。

而雍軍卻是用超時代的武器與訓練戰勝了他們。這種混戰廝殺,卻不是他們的對手。

安南混戰之後餘下的精銳,與日本西國精銳撞在一起,在這個黑夜之中,要看看誰纔是勝利者。

黑夜之中指揮不遍,也都無法指揮,只能各自爲戰了。

後面的大內氏的援軍源源不斷的衝了進來,逐漸壓倒了營地之中的安南軍。

並不是安南軍不行,而是人少。因爲雍軍大營裡面都有分營,大內氏攻克的營地是一個安南軍的營地,大概有五六千人之多,自然比不少大內氏這一次夜襲的人數。

一時間讓朱厚煌拿不定注意該怎麼辦了?

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四百章 善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九章 打虎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十四章 地圖第四百章 善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
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四百章 善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九章 打虎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十四章 地圖第四百章 善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