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

從港口通往鐵場的道路相當不錯。

鐵場作爲北港的經濟支柱之一,無數車輛從這裡經過,雖然的東雍的畜力比較缺乏,但是大兩人員的踐踏,還是將這裡給踩出一條不錯的擋路。

岑勇作爲沈希儀的得力部下,也是這一支部隊主將。

岑勇也是岑氏子弟,不過岑氏作爲廣西大姓,是一個大家族,岑勇雖然出身不錯,與岑猛的關係比較遠。

對岑勇來說,給朝廷賣命,與岑猛賣命都是賣命,自然選擇朝廷了。

岑勇的際遇在沈希儀部下,並不是一個個案。

怎麼說啊?一支軍隊不僅僅需要大量的兵力,還需要大量的軍官,這些軍官絕對不能是大字不認識一個人。

如果是文盲,根本無法組織軍隊。還有這些軍官本人也要有勇力在身,因爲軍隊是戰爭機構,是暴力機構,所以,要在軍隊之中建立威信,最好的辦法,是自己能打,即便是不能打,也不能身體弱不禁風。

所謂羽扇綸巾,談笑間灰飛煙滅,不過是文人的幻想而已,從大明歷史來看,很多時候談笑間灰飛煙滅的是自己一方。

所以這樣人選,從大明之中,很難找到。

大部分軍戶,上下脫節。上層千戶指揮使等,早就將衛所的田地給分了,成爲自己的家的田地,他們要做的,一般是繼續把持世職,因爲沒有世職,就沒有他們的土地,他們的財富,所以凡是要動衛所,最先動的就是這一批人。

而且是一羣人。

當然了這僅僅是比較低級的,有眼光有手腕的人,都會想辦法,由文轉武。想辦法成爲大明的統治機構,文官。

成爲文官之後,很多東西都能洗白了。

當然在怎麼洗白了,吃了的東西,是不會吐出來的。

如果看大明的進士名錄。從軍戶考入進士的人,不在少數,大名鼎鼎的張居正,就是軍戶出身。

當然了,不能認爲每一個出衛所出身的文官,都是侵吞衛所土地的貪污犯。但是要知道真正的赤貧結構,是無法讀書的。

所以,能供給讀書的人,至少是一個軍官出身。而軍官視衛所士卒爲僕役,早就是他們習以爲常的東西了。

但是這種羣體的制度性的犯罪,根本容不得一兩人的清白。這羣從衛所出來的文官,也成爲阻攔之一。

更不要說,由他們這些人延伸出來的其他姻親,關係等等。

這是一個龐大的集團。

楊一清只是微微一碰,就不去管衛所的事情,可以說是明智。

但是衛所崩潰,沈希儀想得到軍官,卻少了一個很關鍵的途徑。

畢竟衛所上層,要麼是因循守舊,想保持自己家的世職。而衛所下層根本沒有學習的可能,也當任不起軍官的職位。

而沈希儀發現了一羣人,比較適合當軍官,就是土司家族的子弟。

要知道土司雖然是一個大家族,但大家族裡面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掌權,甚至有一些小土司,或者土司家的旁系,活着還不如尋常百姓好。

如果那種不開化的土司,就不用說了。

但是那些與漢人走的近的土司,家中子弟都有開蒙。但是土司與土司之間的爭鬥,讓他們學習到最基層的戰陣知識。

這些讓被沈希儀看中,直接可以納入下層軍官,而且個個都有一股勇氣。對物質的要求還是比較低的。

這樣便宜又好用的人,沈希儀自然大量納入軍中。

到了楊一清大擴軍,作爲軍中一個團體,這些人自然是水漲船高了。岑勇不過是其中之一。

他遠遠的看見,大量的煙霧騰空而起,就好像是一座真在爆發的火山一樣,不過很快,岑勇就知道這裡不是。

這裡簡直是一座小城。

是的,在岑勇看來,就是一座城池。

磚石打造的圍牆,有一丈高,整齊的圍牆圈了好大一片地方,雖然看不見裡面的地方,但是看見很多高爐,正在冒着煙,大量煙霧匯聚在一起,被北方一吹,瀰漫開來。雖然他們是在上風口,但是還是感覺到一股怪異的味道。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將軍,敵人過來了。”岑勇擡頭看去,果然大量的士卒從北港方向而來。

“果然不出將軍所料。”岑勇心中暗道。

岑勇的出擊是沈希儀決定。

沈希儀知道他還沒有準備好,軍隊剛剛從渡海的混亂之中整合過來,戰鬥力恢復了幾分,還不知道。

但是沈希儀更知道,比起東雍一方,該着急的人是他。他了解雍國的實力,如果能極快的取得戰果,那麼時間拖得越長,雍國的援軍也會越多。

時間是他的敵人。

沈希儀這才冒險出擊,逼迫對方不得不戰,他需要一場會戰。

而鐵場就是逼迫對方不得不戰的籌碼。

見目的達到了,岑勇根本沒有想去進攻鐵場,反而繞過鐵場,逼向正在過來的雍軍。

“哼。”陳釗冷哼一聲。

他自然知道對方的想法,這是陽謀,即便是看穿也沒有什麼,反正要按着對方的步驟行走。

陳釗因爲之前背了黑鍋,所以汪直,讓這個雪恥的機會,給了他。

雙方沒有二話,雙方在鐵場與北港之間的田地之中行走,冬季之中莊稼並不高,被這些人走過,全部給踩成平地了。

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不知道誰先開的火,一聲炮響,雙方的火器都爆發出自己的威力出來。

雙方控制戰場的火炮,都是佛郎機炮。在戰場之上咆哮,不過,雙方的戰鬥都行軍之中遭遇戰,所以雙方攜帶的火炮數量並不是太多了,所以火炮並不佔據確定力量。而雍軍的火槍數量也不多。

畢竟火槍其實是消耗品,一場大戰之後,很容易有很多的火槍報廢,一根槍管能打上數百發子彈,已經算不錯的了。

而朱厚煌早就想將安南營也改成火器爲主,連這火槍都不大夠,如果不是這裡是北港,東雍所有的武器都是從這產出的。這一點火槍也不會有的。

所以這一場戰鬥,火器起不過決定作用,真正決定這一場戰鬥勝負的還是肉搏戰。

雙方的火器各自發揮出自己的威力之後,雙方軍隊狠狠的撞在一起,展開了肉搏戰。

雙方的骨幹在這上面相差無幾,都是一等一的強悍,以雍軍的訓練程度,即便是一個軟蛋,數年訓練下來,也變成了一個男子漢了。東雍老卒個個拼殺在前,也帶動起的新兵們拼殺的勇氣。

而岑勇也不虧一個“勇”字。他是山民出身,而原來的廣西兵大都是山民出身,很多還是土司兵之中的佼佼者。

殺人更是家常便飯。

不過,雙方骨幹都有拼殺下去的意志,但是下面的士卒還是有區別的。

首先,不得不說一個民風問題。

江南民風軟弱,這已經是共識了。不要義務,楊一清本身也不是從義烏招兵的,而是從他駐節之地,也就是杭州招兵的。

雙方的兵員完全不同。

江南推崇讀書人,鄙視當兵的,不是大明都是一個風氣。不是走投無路的時候,誰會去當兵啊。雖然他訓練過一年左右,但是他們的訓練與雍軍的訓練差太遠了,與東雍縣兵的訓練相差不大。

他們的戰鬥意志遠遠不如東雍縣兵。

東雍縣兵雖然本質上是民兵而已,說不聽,不過是官方的團練而已,根本不是正規軍的,但是他身後的體制,卻是很正規,最少比浙江正規的多了。

不兩者簡直不能比。

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八百章 餘波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章 餘波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九章 打虎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
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八百章 餘波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章 餘波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九章 打虎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