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

沈希儀與岑猛談了很久。

岑猛終於同意,發狼兵兩萬出擊安南。

這兩萬人對大明來說根本就是指縫裡面露出了的兵力,但是對思恩岑氏來說,已經是竭盡全力能調集的最多的人馬了。

幾乎將整個思恩的成年壯丁都抽調出來了。

沈希儀很滿意,他準備從其他土司那裡再抽調一些,他自己也抽一點家兵,一併去一趟安南。

這一戰如果勝了,那是開疆擴土。

不過不勝,讓這麼多土司元氣大傷,廣西也能安分十幾年了。

不過,他雖然說服了岑猛,但是必須還有說服另一個人,才能好好的行事,否則決計成不了事。

這個人就是廣西巡撫姚鏌。

沈希儀將這事情原原本本,裡裡外外,乃至於自己的所思所想都一五一十的稟報給姚鏌。

姚鏌有些吃驚。

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都指揮使,居然有這樣的膽魄,居然想滅一國。他眼睛微微一眯,陷入沉思之中。

姚鏌雖然是進士出身的邊臣,但並不能僅僅將他當做文官來看。在九邊當過,與蒙古人交過手,這樣的際遇讓姚鏌的思想與一般的文官有一些不同。

滅掉安南,姚鏌之前,沒有想過。但是此刻聽沈希儀這麼一說,卻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

只是有些事情,說的做不的,有些事情做的說不的。

姚鏌直接送客,沒有給沈希儀一個字的迴應。

沈希儀回去之後,想了好一陣子,才明白姚鏌是什麼心思,這一件事情,他會暗中支持。如果成了,自然是他姚大人運籌帷幄之功,如果失敗了,則是沈希儀的問題。

對姚鏌來說,是進退自如。

只是沈希儀沒有其他道路,如果他現在就大大得罪了姚大人,說不定給他上什麼小鞋。

“離安南雨季結束,還有幾個月,這一段事情,好好修整。等到安南旱季之後,出征安南。”

沈希儀強制壓制住自己心中的激動。

不管繼續抽調土司狼兵,還是沈希儀挑選麾下精英,都需要時間。

“明軍,要在雨季結束之後,纔會南下?”

莫登庸臉色蒼白之極,有幾分病色。

他的確生病了,不過,這不是因爲瘟疫,而是因爲心病。

一場大敗,將莫登庸麾下的精銳一掃而空。他麾下只剩下兩三萬人馬了,即便將分駐各地的人馬全部召集起來,不會超過當初南下大軍。

再者軍隊也有三流九等,那些久駐地方的軍隊,先不說他們可不可靠,單單他們的戰鬥裡,就可想而知。如果他們真的很厲害,又怎麼會分流在地方上?

劉備夷陵之敗,號稱數十年精銳之師毀於一旦,不可復得。對莫登庸也是如此。

莫登庸平定百萬,將精兵強將收編在手中,後來因爲升龍之戰,將這些精銳丟給鄭懷興,然後他會奪回來。

其實莫登庸的班底一直是這一批精兵,雖然上面的將帥有更換,但是下面的小卒卻沒有多少更迭。

如今一遭喪盡。再想得到如此精銳之師,就不是一年兩年的問題了。

但是莫登庸那裡有時間,一點時間也沒有。

寧平在南,海防在東,簡直是兩面夾擊。

更不要說蔓延開來的瘟疫。

也讓莫登庸頭大之極。

朱厚煌做了很多努力,還是沒有完全封鎖住瘟疫蔓延,瘟疫可不分敵我,不管是南邊的清化軍,而北邊的莫軍,都受到的瘟疫的波及。

只有朱厚煌手下的雍軍沒有受到多大的波及。

不過莫登庸不關心這一點,他只好將南定城封城,凡是有發熱的,全部扔出城外,自生自滅。

就這樣拼了命的內外隔絕,想要保全他最後一支軍隊。

不過,這效果,還在觀察之中。

所以莫登庸的心病如此,他沒有一點憑藉自己的能力擊敗雍軍的心思了,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期盼北方的援軍。

現在的莫登庸心虛的很,他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雍軍可能有的進攻。所以,他迫切的期望明軍的援軍。

不過,他也知道安南雨季實在不適合用兵。

他現在能做的只有等了。

只是他卻不知道自己等到的,未必是援軍,也許是背後的刀子。

他卻不知道在南方,他的老對手,也面臨一個問題。

鄭綏與王陽明談過之後,鄭綏一直處於沉默中。

請雍王參與安南的事務,是鄭綏以及他們身後的世家無奈的選擇,是走投無路了。不得不的做出的選擇。

但是,並不是說他們,尤其鄭綏心甘情願的將安南拱手送給雍王。如果真的是這樣,他就不會一定要確立黎氏小皇帝。

就是爲了退一步着想,即便是雍王佔據了整個安南,有黎氏這一層,他們還有一分緩衝的餘地。

只是,現在王陽明直接挑明瞭。

如此一來將鄭綏逼到不得不的決斷的地步,要麼跟着雍王走,去東雍做東雍留守。

也算是東雍體制之中,也算是方面大員。對鄭綏來說不可謂不看重,但是他知道,他只要多走一步,就與安南徹底決裂了。

之前的事情,還能說是借師助剿。但是如果到東雍任職,就是徹徹底底出賣,出賣到安南。安南不是一個軍閥,而是一個國家。早就有國家意思。特別鄭綏祖上又是後黎朝的開國功臣。

當初爲後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鄭綏現在所做的就是與自己的祖上所做的背道而行,說不好聽的簡直是出賣祖宗基業。鄭綏內心之中的糾結就不用說了。

“請阮老過來一敘。”

阮老也就是阮氏族長,過一個時辰之後才姍姍來遲。

鄭綏連忙迎出來,說道:“阮公您來了。”

阮公說道:“鄭大人客氣。”

“晚輩,有一件事情想要與阮公商量一二。”鄭綏說道。

“鄭大人請講。”阮公說道。

“阮公,”鄭綏斟酌的將所有事情都告訴了阮公,最後說道:“事到如今,我也方寸大亂,還請阮公指點。”

阮公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鄭大人,不用如此,老夫覺得鄭大人已經有了決斷。不過是想問一下老夫的想法。”

鄭綏沉默了。

是,鄭綏心思定不定,不重要。鄭綏不與阮公通通意見,他不敢情況做這麼大的決定。

阮公緩緩的說道:“如今我們還有別的路可走了,如今瘟疫氾濫,清化軍幾乎沒有戰鬥力了,而且清化瘟疫,也全部依靠從東雍來的郎中控制,現在的我們是萬萬離不開東雍的。而且雍王殿下,所做所爲,也算得上一代英主。跟隨雍王,大人,也會有更大的前程。”

鄭綏說道:“既然如此,清化就託付給阮公了。”

其實,鄭綏心中早就想過了種種可能。

比如,盡起清化所有的實力,與雍王火併一場。

不過他這也不過是想想而已,首先,能不能得勝,就不大好說,雍軍的戰鬥力怎麼樣,所有人都有目共睹。

這一次一戰大破莫軍。更是讓清化軍很多人都震撼無比。

鄭綏自忖清化軍的實力,是打不過雍軍的。

而且就算是能打過又怎麼樣?雍軍被打破了,清化軍定然也損失慘重,特別是清化本來在瘟疫之中都損失很大。

清化軍是鄭綏根本,如果清化軍損失太大。根本鎮壓地方。更不要說北邊還有一個莫氏。

既然打不過,那麼這樣選擇剩下的選擇不多了。

而且,還有一個大大的棘手的問題,就是瘟疫。蔓延的瘟疫更是壓在鄭綏心頭的石頭。

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九章 打虎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二章 比劍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六章 不服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
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九章 打虎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二章 比劍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六章 不服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