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

所以,朱厚煌一開始對安南的政策,就是緩慢的蠶食。一步一步的將安南絞殺。朱厚煌的第一步就很成功,海雲關之南,就爲東雍所有。又拿下了海防,算是在升龍附近釘下一個釘子。以朱厚煌的想法,這一纔再次打擊莫登庸,然後再從安南手中奪下一片土地,就這樣三番四次,四次三番之後。一步步消弱安南。最後再一口吞下來。

如此現在想要一舉滅掉安南,恐怕不大合適,因爲安南是一個大國。人丁數百萬之多,如果逼急了拉出百萬大軍都行。東雍現在有多少兵力,滿打滿算總共七八個營,四五萬而已,這一些實力即便全部投入安南,也未必能控制住安南。

王陽明看朱厚煌的臉色,試探的問道:”殿下,是擔心能夠攻下安南嗎?”

朱厚煌說道:“正是,孤自信能擊敗安南的軍隊,但是東雍有多少軍隊,王師也是知道的,根本不足以控制安南。如何能吞併的安南?”

王陽明說道:“殿下不要忘了占城?”

朱厚煌說道:“孤怎麼能忘記占城,但是占城軍的實力根本足以爲憑依。”

朱厚煌經營南洋這一段時間,也有了忠實的小弟了。

這個忠實的小弟,就是占城。即便是現在海防防禦的主力還是占城軍。當初有一批占城軍脫離占城,加入到了朱厚煌的麾下。一直在海防駐紮。

所以朱厚煌對占城軍的實力非常瞭解,打打下手還可以,其他的就不用指望了。

王陽明說道:“安南國內的局勢,如果沒有殿下插手,定然是莫登庸佔據絕對上風,甚至一統安南也不是不可能的。臣建議此去,不要去海防,直接去峴港,從峴港出征一路北上。以雍軍爲鋒矢,以占城軍爲輜重軍,如此就足以作戰了。”

朱厚煌對王陽明對占城軍的解決方案並不是在意,反正占城軍一直是在打下手。但是對王陽明所說的從峴港北上的問題,感到吃驚問道:“爲什麼?”

從打決定第二次攻打安南之後,朱厚煌的想法就是從海防進軍,攻打升龍,如上一次一樣,一戰定勝負。萬萬沒有想到王陽明反而要朱厚煌從峴港出發,單單看峴港與升龍的直線距離。就知道單單行軍,這一戰絕對會曠日持久。根本不符合朱厚煌速戰速決的心思。

王陽明說道:“第一,助力。東雍即便傾國而出,也不過五萬之衆。更何況,東雍的現狀就擺在這裡。這五萬之衆,絕對不能全部出征的。而且莫登庸的部下一次出動十幾萬大軍還是可以的。爲了彌補與敵方數量上的極大差距,所以,我們需要幫手。占城軍不能指望,最多指望他們當腳伕還不錯的。”

“那麼王師所說的助力在什麼地方?”朱厚煌問道。

“正是安南鄭綏與陳真舊部。”王陽明說道:“莫登庸勢大,勢必影響到他們,所以殿下可以拉攏他們。爲自己所用,用雍軍壓陣,讓安南軍出擊,這樣的戰法對東雍大有裨益。”

朱厚煌決定很熟悉,忽然想起來,這不是滿清在中原的戰術嗎?在滿清大臣的手中的八旗軍隊從來是用來壓陣的時候。真正打硬仗苦戰的卻是綠營。這樣的好是好,只是他怎麼保證這些人就爲自己所用,朱厚煌就將這個問題詢問王陽明。

王陽明輕輕一笑說道:“就看殿下的手筆夠不夠了?”

朱厚煌說道:“此話怎講?”

王陽明說道:“鐵山伯陳真過世之後。鐵山伯舊部從來沒有團結過,所以他們只要一戰擊敗之後,就可以招降納叛。不過難點在鄭綏。鄭綏與莫登庸一樣,是安南重臣,恐怕不好說服,不過,鄭綏屢次敗給莫登庸。如果任由莫登庸勢大,鄭綏將死無葬身之地,但是他作爲安南數一數二的重臣,殿下想要收買他,如果給的價碼低了。”

朱厚煌皺起眉頭說道:“如此不確定,這些勢力真的能爲我們所用嗎?再者,從峴港到升龍,近千里跋涉,這一戰需要打到什麼時候。”

王陽明說道:“殿下,這一次是滅國之戰。殿下不用想速戰速決。而要想着以戰養戰。這就是臣要告訴殿下的第二個好處,佔據安南南方北上,一路上以戰養戰,並且拉起各地豪強,與莫登庸堂堂正正一戰。”

朱厚煌一時間猶豫不決,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這樣一個戰爭框架,與朱厚煌預想的完全不同,朱厚煌預想的戰爭框架,就像是上一次升龍之戰。數萬雍軍,一兩月決戰。但是王陽明的規劃,根本就是一場數十萬大戰。

說實在的,朱厚煌本身有沒有組織一場滅國之戰的能力,他自己也沒有底。

王陽明也覺得自己的規劃,有些太粗糙。他微微一頓說道:“以安南地形而論,海岸線是最漫長,我們具有海上的優勢,將軍隊從南方調到北方,所需要的不過一兩天而已。而莫登庸卻不行。如果他大軍南下,我軍乘船從海防登陸,向西進取升龍。如果他大軍持重不下的話。我軍一步步的北上。步步爲營,將升龍以南收入版圖。”

朱厚煌眼睛一亮,王陽明的算計簡單之極,卻非常之有效。讓莫登庸進退兩難。

雖然拉攏安南各路軍閥成與不成。朱厚煌還沒有確定,但王陽明想以海制陸的思路,非常值得肯定。

朱厚煌說道:“王師之言,孤聽在心裡,不過,我們在這裡,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等到了安南,按具體情況再下結論如何?”

王陽明說道:“殿下所言極是。”

準備的時間並不算長。十來日功夫,朱厚煌就帶着三個營離開了東雍。向安南而去,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事情一開始就不順利。

從東雍到海防,東雍的船隻習慣性在廣東沿海的港口停留。結果被拒絕了。

從前東雍到海防的船隻,在廣東幾乎上是隨便的停靠,根本沒有一點問題。現在情況,已經非常清晰的證明了大明對東雍態度的轉變。

這種轉變,讓朱厚煌越發確定一件事情,東雍的發展不能裹足不前。必須在嘉靖騰出手來之前,有抵抗大明進攻的能力。

“或許,我應該採納王師的意見。”朱厚煌暗暗想到,經過法摩沙圍城之戰後。朱厚煌越發討厭的不受控制的戰爭。而現在對安南的計劃越多,他心中越沒有底。

之前是無知者無畏。每一次戰爭都能在恰好的時間收場。只是不知道這一場戰爭能否順順利利的收場。發動一場戰爭很容易,但是按照自己的意圖結束一戰。似乎是江湖越老,膽子越小。朱厚煌在船上,整夜的失眠。

他之前的所有戰爭,比起這一次來,幾乎上都是小打小鬧。如果他能成功,即便是不算上東雍,單單憑藉安南的表裡山河,就能夠自成一體,爲南洋一國了。

以嘉靖對大明的掌控,遠遠比不上成祖之時,而朱厚煌自詡自己遠遠比當時的越南人強多了。即便是嘉靖對他發難,他也有足夠的信心應付。

朱厚煌向王陽明請教一些安神靜心的法門。還算有效。在東雍的艦隊來到海防的時候,朱厚煌就變得沉穩多了。

並不是朱厚煌心中的焦慮減少了許多,而是他鎮定下來,即便是心中焦慮非常。也不在外人面前表露出來。

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十九章 經緯【2】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十章 長史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一百章 傷寒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十章 長史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
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十九章 經緯【2】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十章 長史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一百章 傷寒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十章 長史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