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

視察完麥田,範寧在縣令謝文升的陪同下向縣城而去,在距離縣城約十里處,範寧遠遠看到了一座城堡式的莊園,這座莊園佔地足有數千頃,核心城堡被高牆包圍。

範寧久久注視着莊園一言不發,這時,謝文升低聲道:“那就是開國功臣趙彥徽留下的祖產。”

“趙彥徽不是河北定州人嗎?祖產怎麼會在這裡?”

“府君有所不知,定州一帶宋遼戰事頻繁,趙彥徽病逝後就葬在應天府,他的三個兒子便將族廟遷到應天府,隨即分家,老三家趙武良就遷到谷熟縣,花開葉散,就谷熟縣就分爲七支,佔據良田上萬頃,卻從未交過一文稅賦。”

範寧知道趙彥徽在歷史上的評價就是‘不恤民事,專務聚斂,私帑所藏鉅萬。’

只是宋太祖趙匡胤看在他開國有功的份上,沒有追封他的財產,他死後,子孫皆過着極爲奢侈的日子。

範寧冷冷哼了一聲,“京東路安撫使趙謙的家就在這裡嗎?”

“正是!”

謝文升搖搖頭道:“不瞞府君說,我在谷熟縣任縣令三年,還從未去過趙家的莊園。”

“爲什麼?”

“趙家養有莊丁數千人,按照軍隊的方式訓練,聽說裝備精良,在他們領地裡自成一域,不準官府公差進他們的領地範圍。”

範寧眉頭一皺問道:“假如盜賊犯案逃進他們的地盤怎麼辦?”

“這種事情發生過多次,趙家在縣城內有一座很大的糧鋪,我們就要先和糧鋪裡的管事聯繫,然後由他們管事去稟報趙家人,但結果往往就是查無此人,然後不了了之,幾十年來一直都是這樣。”

範寧哼了一聲道:“簡直就是國中之國,目無大宋法紀,走,我們看看去!”

範寧催馬向遠處城堡奔去,城堡其實距離官道很遠,只因爲修建得規模宏大的緣故,所以相隔近二十里也能看得很清楚。

距離城堡還有三裡,他們正要穿過一片樹林,忽然從樹林裡衝出數十名莊丁,腰挎長刀,手執白蠟長槍,攔住了他們去路,莊丁首領喝道:“這裡是私人領地,外人不得入內?”

謝文升顯然有過經驗,他催馬上前高聲道:“爾等不得無禮,這是應天範知府,前來拜訪貴宅主人!”

攔路家丁面面相覷,畢竟應天知府和谷熟縣令不是一個層次上的官員,爲首家丁猶豫一下道:“那請稍等片刻,我們去通報主人!”

謝文升剛要開口,範寧卻攔住他,“不用多言,看他們怎麼辦?”

爲首莊丁吩咐手下一聲,他轉身便向三裡外的城堡奔去,範寧則耐心等待着,他倒要看看,趙家人是怎麼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他遠遠望着三裡外的城堡,估算片刻,問謝文升,“那城堡比城牆還高吧!”

“豈止比城牆高,聽說城堡內的趙氏祠堂有八根大柱,足有七丈高,是從南方深山中採來,加上頂上建築,城堡應該超過十丈了。”

範寧哼了一聲,“那豈不是比歸德殿還要高!”

應天府又稱南京,大宋皇室的祖殿就位於這裡,並修建了鴻慶宮,鴻慶宮的主殿叫做歸德殿,是宋城縣最高的的建築,這裡也同樣實施京城的規定,應天府的任何建築主體不能超過歸德殿。

事實上,全天下都是這個規定,只是很多地方山高皇帝遠,管得不嚴,但開封府和應天府卻是管理最嚴格之地,在宋城縣,沒有任何建築的高度超過歸德殿,包括寺院的主塔也沒有超過。

當然,城中有幾座小山,山頂上修建亭臺樓閣,那個不算,主要是指建築主體。

歸德殿最高處只有八丈,而趙家的這座城堡的主殿明顯超過了八丈。

雖然這裡不是宋城縣,但這裡是應天府,趙家已經有僭越之嫌了。

“趙家祠堂得朝廷批准過嗎?”

謝文升搖搖頭,“連寺院都不批准,更不用說祠堂了。”

範寧心中冷笑,宋凌果然說得不錯,趙家的把柄很多,一抓一個準,看來自己不虛此行了。

大約過了一刻鐘,爲首莊丁氣喘吁吁跑來,躬身道:“我家主人有請!”

範寧冷冷道:“你家主人面子就這麼大,不來大門口迎接嗎?”

“我家主人確實是在府宅大門口等候!”

範寧臉色一變,調轉馬頭道:“我們走!”

他帶着手下隨即掉頭就走,莊丁們都目瞪口呆,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謝文升也摸不着頭腦,範寧淡淡道:“僭越的建築,我還真不敢入內,既然他家主人不肯來三裡外迎接,這個拜訪不去也罷!”

謝文升有點擔心,“府君,如果追究僭越責任,我這個縣令是不是也要擔失察之責?”

“確實有這個可能,我建議你最好寫一份詳細的報告上來,等朝廷使者到來時,我也好替你說話。”

…………

趙家在應天府一共有三支,是由趙彥徽的三個兒子演化而來,分佈在宋城縣、谷熟縣和寧陵縣,谷熟縣這一支是本宗,趙家的祠堂就建在這裡。

目前谷熟縣的趙家當家人叫做趙儉,是京東路安撫使趙謙的兄長,聽說知府範寧到來,趙儉勉強帶着幾名族人來到大門口迎接,這也是給他兄弟面子,不希望他兄長在官場上結仇,否則趙儉根本就不會理睬地方官。

但趙儉左等範寧不來,右等知府不來,他心中開始有些不耐煩了,他身後幾名族人更是急躁,叫嚷着不要理睬官府。

這時,爲首莊丁奔了過來,向趙儉躬身道:“啓稟族長,範知府回去了。”

趙儉一怔,問道:“爲什麼不來?”

爲首莊丁當然不敢說實話,只是搖搖頭,“我告訴他,家主在大門口迎接,他一言不發,調轉馬頭就走了。”

“什麼!”

趙儉心中頓時極度不滿,這算什麼,他是來消遣我自己?自己親自出門迎接他已經給他面子了,他還要怎樣?

心裡雖然不滿,但他卻沒有說出來,臉色變得十分難看。

旁邊幾名族人卻七嘴八舌道:“大哥就不該給他什麼面子,我們趙家世代功勳,就算宰相來也要禮讓三分,他一個知府算什麼,給他臉不要臉!”

趙儉臉色越來越難看,重重哼了一聲,轉身回去了。

地方豪門當慣了,政治敏感性也隨之下降,他們並沒有意識到知府不肯上門的真正原因,一旦把知府得罪,嚴重後果很快就會隨之而來、

範寧進了谷熟縣城,直接來到縣衙,首先就讓謝文升拿出歷年繳稅的記錄,在繳稅名錄上有趙儉的名字,名下也有數千頃的土地記錄,但在繳稅記錄上卻連續多年都是空白。

“他們有沒有說過不交稅的理由?”範寧冷冷問道。

“他們說土地是天子所賜,當年太祖答應過世代免稅,但我們有證據,他們的土地並非天子所賜,而是通過併購得來,前任縣令還和他們據理力爭,最後被他們找了京城的關係貶職調走。”

範寧走了幾步,立刻對謝文升道:“你現在立刻寫投訴狀,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投訴他們數十年抗稅不繳,假傳太祖旨意,敗壞太祖名聲,第二就是祠堂遠遠超過歸德殿,公然僭越,第三是投訴趙家依仗趙謙的權勢組建私人軍隊,公然對抗地方官府,有圖謀不軌的企圖。”

謝文升知道範寧要對趙家動手了,若自己不及時撇清,最後自己也逃不過失察之責。

他點點頭,“我這就寫!”

謝文升立刻寫了一封數千字投訴書,範寧讀了一遍,投訴書中列舉了大量事實,有理有據,內容十分詳實。

範寧招手把朱虎叫來,把投訴書交給他道:“你速回京城,這份投訴書交給左諫議大夫王唯臻,請他務必立案,並派諫使來谷熟縣進行秘密調查。”

朱虎躬身行一禮,“卑職一定辦到!”

他收好信件,催馬向京城方向疾奔而去。

範寧也沒有想到,這麼快就抓到了趙謙的把柄,這件事比較大,在適當的時候,自己還得親自去一趟京城。

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七十八章 家裡來了賊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會忘記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八十三章 買瓶記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爲大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六百四十八章 懷州陷阱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第七十四章 四強賽(上)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過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結難解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門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戰井陘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間緊迫第三百零八章 探礦協議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七百一十章 視察民營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
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七十八章 家裡來了賊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會忘記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八十三章 買瓶記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爲大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六百四十八章 懷州陷阱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第七十四章 四強賽(上)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過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結難解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門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戰井陘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間緊迫第三百零八章 探礦協議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七百一十章 視察民營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