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

方少羣得意洋洋的道:“這是大參親自計劃,一舉中興大魏的大手筆,大文章,北伐之後,大魏疆土超過漢唐,當今天子功過漢武,大將軍若不信,金先生可證實之。”

金士奇心裡不妥的感覺更強烈了,但還是不由自主的點頭稱是,並且也着實勸說了王直幾句。

“剷除奸相韓鍾一黨,主持北伐,大參的功業也超過歷代名相,我等追隨於其後,也能成就千秋功業,大將軍勉之。”

王直自己都不知道說了些什麼,再看金士奇和方少羣已經起身告辭。

“聽說大將軍入京時與南安侯世子徐子先有過交往,”方少羣略顯驕狂的道:“此子不僅惡了韓鍾,也得罪大參,大將軍不宜與此人交集,嗯,他離倒黴不遠了。”

王直微微一笑,並不作答,身爲左衛大將軍,靜海軍節度使,海上積威有年大海盜頭子,當然不必理會這個驕狂書生的警告。

金士奇這時反不覺得不妥了,王直牽連到徐子先的事裡沒有好處,其確實是劉知遠佈局海上的重要棋子,當下也跟着道:“此子看似得意,但右相也保不住他,大將軍不宜與其糾纏過深,這兩天就在驛館不要外出,靜觀其變可也。”

“好,老夫省得。”

兩個幕僚至此起身告辭,王直令人取了四十貫錢來,送到門口,兩個幕僚也不太認真推辭,他們的眼界,一人二十貫只是禮節性的饋贈,算不得什麼了不起的厚贈了。

到館舍門口時,金士奇略作不滿狀的道:“王直這老狐狸,身家何止千萬貫,上京帶了幾十萬貫錢財打通關節,近來各處官員幾乎都是幾百貫,上千貫的送,給咱們就二十貫,也實在是太小氣了些。”

方少羣無所謂的道:“他私下裡給大參的必定不少,另外離京時,肯定還會有一份正式的饋贈,今天不過就是給點跑腿錢,二十貫不少了。”

金士奇試探道:“小方你不是說北伐太危險,當面和大參頂撞過,怎麼適才又是這般模樣,令我有些意外。”

方少羣冷笑一聲,說道:“當面奉承大參是你們的事,我當然是有什麼,說什麼。到了外頭,當然是要鼓動王直之輩,參與和支持大參,否則不是更沒戲了。”

這廝果然還是那逼狂生嘴臉……金士奇被這麼一刺,氣的直翻白眼,不過心裡隱隱的不安感了倒是消失了不少,看來方少羣得到大參倚重也不是由來無因,最少今天的拜訪在金士奇看起來是相當的成功。

“蠢貨!”方少羣用眼角掃視了一下金士奇,在內心對身邊的同伴下了一個相當準確的判斷。

……

“姓方的太傲氣了。”盧七在院門口對着兩個青袍幕僚啐了一口,轉頭回來還是一臉怒氣,他對鄧文俊道:“大帥要招安,你最贊同,現在看來怎麼樣?我看還不如留在海上逍遙自在,最少不必受這種鳥氣。那姓方的,若是在海上叫我遇着了,一頓鞭子抽下來,管教他叫老子爺爺。”

“你知道什麼?”王直面色異常的冷峻,說道:“要出大事,姓方的是要借我們的嘴,把事情告訴徐子先。”

“能是什麼事?”鄧文俊皺眉道:“我也覺得事情非比尋常,但一時想不明白,姓方的若有所指,但我真的想不明白。”

“我們想不明白,徐子先能。”王直斷然道:“我們在外頭不是有個小院,緊急時藏身用的?我一會就出去,盧七你到睦親館去,不管什麼時辰一定要見到徐子先,然後將他請到我們藏身的院子裡來。”

“好,”盧七遇到正事時還是能靠的住,當下點了點頭,答應道:“我現在就去辦。”

“文俊留在館舍裡頭。”王直道:“將弟兄們攏起來,外鬆內緊,一旦有事可以立刻有所反應,但也不要弄的太風聲鶴唳。”

“我知道了。”鄧文俊很沉穩的點了點頭。

“早知道……”盧七出門前還要照例抱怨幾句,王直這一次打斷了他,說道:“留在海上是一輩子見不得關的海盜,這一次事情雖大,倒是難得的契機。”

鄧文俊問道:“大帥覺得是什麼契機?”

“這,我還說不上來。”王直笑了笑,滿是皺紋的臉上其實沒有太多緊張之色,這件事對王直來說機遇大過風險,他道:“不管怎樣,進則能成功脫身,敗則就沒有什麼左衛大將軍,靜海軍節度使了,倒是趁了盧七的意。”

鄧文俊道:“大帥的意思是劉知遠靠不住了?”

“當然。”王直笑着反問道:“剛剛那方少羣說完北伐的話,你是什麼感覺?”

“劉知遠瘋了,”鄧文俊搖頭道:“無可救藥的瘋狂。”

“就是嘍。”王直道:“方少羣的意思相當明顯,劉知遠瘋成這樣,我還要和他合作麼?”

……

王直在等候徐子先的時候,徐子先正輕鬆愉快的步入大宗正司。

韓國公徐安吉對徐子先很是親和,畢竟是近支血親。同時也很符合厚道長者的形象,廢話不多,只是對徐子先的過往經歷略爲打聽,然後很隨和的誇讚了幾句。

宗正司裡的吏員是普通人,官員則多半是遠支低階的宗室,或是國姓世家出身的官員。

來往時不少人都是會瞟徐子先一眼,但也多半就是看一眼而已。

徐子先在福建路已經算是個人物,甚至在京師也較爲出名,但終究還不算什麼真正的大人物,“後起之秀”這個設定比較符合徐子先的綜合實力和形象,除此之外,也就沒有什麼值得人們關注的東西了。

當然,徐子先在南安立下的大功還沒有具體的封賞,兩府曾經討論過,右相建議是等徐子先考過進士試之後再說,這個提議得到了兩府宰執們的全票通過。

斬首千級,這個大功確實不好抹殺。

直接提爲國公是一個解決的辦法,但又似乎酬勞太過,畢竟國家名、器不可輕授,多少帶兵的都指揮或安撫使,一戰斬首過千級的戰事很多,拿近的來說,去年河北東路安撫使李國瑞一戰就斬東胡首級三千餘級,雖然事後清算首級時發覺一半以上都是北虜或是漢人降兵,真正的東胡首級不到千級,但這樣也算罕見的大勝了。

結果朝廷也沒有給李國瑞授爵,因爲要提升李國瑞爲樞密副使,這一次的提升足抵其功,等李國瑞再立下大功,纔會被封爵,或是等樞密副使的年資滿了,照例得以封侯。

皇子照例得封爵,但宗室爵位一旦定下來就很難遷轉上升,有很多宗室家族所求的就是立下功勞,能夠多承襲兩三代,不使過早被從宗室中除名,成爲國姓世家。

從宗室出來,不僅是特權的喪失,也是身份認同等若干方面的精神上的痛苦,不是宗室中人很難理解。

如徐行偉的家族,最大的願望就是能重新得到封爵,重歸宗室族譜。

對徐子先的封賞,光給官職肯定不夠,估計還是得增加世襲的官莊實封,再賜給一定數額的錢財,團練費用皆是自籌,朝廷再緊張也不能一點臉面不要,估計會給徐子先一大筆錢財。

除此之外,想要更多的也是奢求了。

徐子先在宗正司順利驗明正身,由小吏跑進跑出的辦理各種手續,陳佐才和陳道堅等人在外等着,他和韓國公對坐喝茶聊天,倒也是愜意。

待蓋着天子寶璽的文書和印信取過來時,徐安吉微笑着道:“恭喜明達了,自現在起,你就不是南安侯世子,而是第三代南安侯了。”

“多謝五爺爺!”徐子先大禮參拜,神色十分鄭重。

這個侯爵的繼承在朝廷層面不值得一提,本朝的爵位雖然難得,皇子和近支宗室總是能很容易得以封侯,事實上南安一脈如果祖上稍微出色一些,最少也應該是個公爵爵位的傳承纔是。

但對徐子先來說,這個爵位是徐應賓在世的時候,最爲擔心和牽掛的頭等大事,這等事在每個宗室府邸都應該是頭等大事。

如果徐子先不能襲爵,不僅他本人應該爲此慚愧,徐應賓身爲徐子先的父親,也慢會有推卸不掉的重大責任。

拿到印信之後,徐子先頗有仰天長嘯的衝動,不管怎樣,自己來了,並且適應了這個時代,做出了相應的成績,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父親大人,我成功了……”儘管有些失態,徐子先還是默默祝禱了一聲,希望徐應賓真的有在天之靈,可以聽得到他的祝禱聲吧。

從今天開始,徐子先就是南安侯徐子先,世子二字,只能留給他將來的兒子了。

“後天侄孫就要去參加鎖廳試了。”徐子先對着徐安吉道:“只能等鎖廳試完了,若是順利,天子召見之後,再來拜會五爺爺,當面辭行。”

徐安吉是徐子先祖父的親兄弟,在文宗諸皇子中排行最小,年過六旬而身體還相當健康,在宗室中也算是相當長壽的存在了。

由於關係親密,徐子先當然得去韓國公府當面拜辭,否則會被視之爲無禮。

----------

今天早更新。

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五百六十三章 掩護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六十章 邀約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十四章 報館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五百章 弓弦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九十八 密談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十一章 時光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見王直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三百七十七章 中部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五百一十七章 死寂
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五百六十三章 掩護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六十章 邀約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十四章 報館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四百七十八章 化龍之戰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五百章 弓弦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九十八 密談第四百二十五章 北方的凍土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十一章 時光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四十二章 敵蹤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見王直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三百七十七章 中部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五百一十七章 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