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

李谷到了蒲家附近的巷子,行人漸少,蒲家在這裡除了有大宅,臨街的諸多鋪面商行俱是被他家買了下來,整條巷子幾乎是被蒲家給佔光了。

這天方人算是喧賓奪主的典型,百年之前這個天方家族前來福州,大魏人以海納百川的態度接納這些外來的人。

他們行商,做買賣,還算本份,加上天方也是強國,亦是大魏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很多天方人在廣州和福州定居,蒲家也並沒有顯示出特殊之處,在福州安家之後,安份守已,積德行善,納賦交稅,並無異常。

幾十年後,這個外來的家族逐漸顯示出真面目,放印子錢只是小事,和海盜勾結,走私貨物,干涉司法,都是蒲家擅常做的事情。他們財雄勢大,小民百姓受了欺侮只能忍氣吞聲,根本不敢與這種龐然大物對抗,而朝廷中樞到地方的官員,也罕有不被蒲家收買利用的存在。

以蒲壽高來說,此前和宰相韓鍾說的上話,更是大參劉知遠在福州的盟友,中樞之中,很多朝官對蒲家態度友善,地方上也是如此。

但遇到徐子先之後,蒲壽高在幾件事上碰的灰頭土臉,特別是京師變亂,蒲壽高差點捲進去,弄到有殺身之禍。

經此一事,蒲壽高驚魂未定,徐子先又壯大到可以和趙王,林鬥耀三足鼎力的地步,蒲壽高不僅不敢再尋事,還得小心提防徐子先暗中對他下手。

這大半年來,這位曾經在福州叱吒風雲,顯赫一時的大豪商突然銷聲匿跡,彷彿不復存在了一樣,其存在感變得極低,如果一個剛到福州不久的人,不細心打聽,怕是根本不會知道福州城中還有這樣一位人物,這麼一個外來的天方家族。

蒲家的實力也受損不小,聲望被打壓,生絲額度被削減,外來的天方人商不再視其爲大魏內的依靠,很多無形的利益流失,對蒲家的傷害都是不小。

蒲壽高卻是一無表示,雖然其家族在外有過百條商船,幾千正經的武裝護衛,集中在一處還是可觀的力量,但其根本沒有集中起來與徐子先力拼的念頭。

這種懦弱的表現,使蒲家內部也是有頗多爭議,要不是蒲行風在外支持,蒲壽高的家族族長之位都不一定保的住。

待東藩戰事打完,消息傳遞過來,那些曾經質疑過蒲壽高的族人頓時啞口無言,甚至慶幸無比。

幾萬呂宋盜都不是南安府軍的對手,蒲家的那些護衛和南安府軍交戰,豈不就是給對方送功勞,送人頭?

蒲家變得更謹慎小心。

最少在福州城裡,蒲家已經不再是被關注的存在了。

李谷抵達蒲家所在的巷子時,行人寥寥,根本無人注意到他。

商行店鋪當然早就關門了,只有一些火鋪的鋪兵在巡邏,打着呵欠,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看到李谷這種騎馬的人,根本就不會上前來盤問。

蒲家雖然是深宅大院,但並沒有歌舞聲,天方教不準人飲酒,有一些天方貴族並不守規矩,一樣醇酒美人,享受無度。但普通的天方人可是要謹慎小心,特別是旅居在外的,反而是比在國內更要謹慎的多。

李谷在下馬石前下馬,有幾個蒲家的人迎上前來,看到是李谷之後,迎上來的人並沒有多話,躬身一禮,便是將李谷引入側門,沿着夾道往前行走。

這些天方人穿着白色的長袍,走路時按着腰間的小刀,他們身上有奇特的薰香味道,並不太好聞,在夾道里無處躲避,李谷只能皺着眉頭忍受,並且在內心有一種奇特的感覺,似乎是來到了異域國度一般。

好在蒲行風的住所不遠,蒲家在福州並沒有修築本國風格的建築,一切依大魏風俗,但內裡卻別有洞天,大有不同。

比如重門深堂的正房,在魏人貴人那裡是正房正堂,平時封閉不用,只有重要的場合用來會客,而在蒲家這裡,卻是族人日常聚會吃喝的地方。

高拱深遠的大房中鋪滿了來自天方本國的名貴地毯,所有天方人圍坐一團,正繞着一座大壺在吸食水煙,屋中煙氣繚繞,燈火晦暗,看起來真是鬼影幢幢。

李谷脫了靴子進內,踩在地毯上感覺陷到了腳脖子深,一種柔軟順滑的感覺使他感覺相當的舒服,腳下的地毯繡着相當漂亮的圖案,一看便知道異常的名貴。

進屋之後,李谷向蒲壽高做了一個手式,對方會意,也對自己的族人們揮了揮手。

十來個天方人一起出去,李谷頓時覺得呼吸一暢。

蒲壽高會意的一笑,對李穀道:“他們身上的味道,要不是用着薰香,怕是你更受不了。”

李谷哈哈一笑,說道:“蒲兄說笑了。”

這笑話天方人自己能說,李谷卻是不能提的,這些天方人身高體健,白膚藍目,從長相來說完勝黑矮精瘦的閩人,但身上體味卻是福建路民間流大笑話,實在是臭不可聞。

“李兄此來有好消息嗎?”

“沒有。”李谷盤膝在地毯上坐下,從容道:“和咱們預料的不差,趙王殿下沒有辦法下定決心做那樣的決斷。”

“意料之中。”蒲壽高的兩眼黯淡了一下,很快又變得明亮起來,他微微一笑,說道:“趙王瞻前顧後,有時急燥,有時遲緩,真正的對的決定,他做不下,不該下的決心,卻又很容易。”

“和天子一個德性,不愧是親生父子。”

李谷長嘆一聲,說道:“看來看去,中山王真是英姿勃發,此次得授金寶,真是龍鳳之姿,不愧是近支親貴。授冊之時,李瀚雖然板着臉,但亦是明顯爲王者之姿所動,不敢造次,畢恭畢敬的完了禮節,授寶之後,再復參拜,口稱大王。我在一旁,也頗受震動。老實說,我現在感覺所投非明主,如果這一生想有什麼大的成就,還不如改投中山王。”

“天子授的這個王號,還真是彆扭。”蒲行風先是輕笑一聲,接着方道:“先生說笑了吧?”

“是在說笑……”李谷苦笑一聲,臉上擠出核桃般的皺紋來,他道:“我牽扯太深,和趙王殿下,還有蒲東主都已經來往多年,中山王不會接納我的,就算他肯,他的部下們也是不會肯的。”

這倒是實話,說明李谷真的考慮過。

相比庸懦又操切無能的趙王,徐子先慮事之深,謀事之遠,遇事之冷靜從容,而決斷之明快果決,真的是李谷所未見。

旁人就算了,李谷這種在趙王府中,又觀察徐子先多年的謀士,發覺這幾年來徐子先的崛起真的是毫無破綻,依大勢所爲,順勢而上,不給別人機會,也果斷的抓住任何機會向上攀登。

從一個未襲爵的國侯世子,到拜封親王,這才用了幾年時間?

若李谷依附,很有可能儕身在中山王府的高級文官之列,只是其策劃了很多次針對南安侯府的陰謀,形跡早就敗露出去,衆人都知道李谷是趙王身邊的心腹幕僚,中山王就算恢弘大度,可以接納,李儀,孔和,傅謙等人,怎麼會容得下李谷這樣的死對頭加入進來?這並不是徐子先不能馭下,也不是不能接納敵對陣營的人,而是對於敵對陣營的核心謀士,差不多就是這樣的待遇。

普通的幕僚,清客,包括武將,文官,吏員,都可以接收過來。而李谷這樣的機密幕僚,懂得太多,參與太深,謀劃太多,這樣的仇敵,李谷自己也是明白,很難再被別的勢頭收容接納了。

其與蒲壽高的合作,則是十餘年前就開始了,算是李谷一腳踩兩船,其實只是暗通款曲,無非是向蒲壽高賣些消息,叫他討好趙王和天子的時候投其所好,此前的合作無非就是如此。

而當趙王無能爲力,蒲家被苦苦壓制,李谷感覺趙王已經拿徐子先無可奈何的時候,其與蒲壽高的合作便是變得密切起來。

到了現在這種時候,李谷等若是與蒲壽高暗地裡勾連起來,嚴格來說算是叛主,趙王若知道了,必定沒李谷好果子吃,但時勢到了如今這地步,李谷認爲趙王很快便要自身難保,趙王的觀感如何,已經不必太在意了。

“李先生以爲如何?”蒲壽高隨意道:“趙王不敢做,我們蒲家該做嗎?”

“蒲家不做,”李谷笑道:“蒲東主等着身死族滅嗎?”

“就算徐子先當了官家,也得顧及大魏律法。”蒲壽高道:“我蒲家已經停了很多生意,也不在與匪盜暗中勾連,當年的陳年舊帳,多年過後,怕是中山王自己都不記得了。”

щшш тTk дn ¢ ○

“蒲東主說笑了。”李谷正色道:“如若只是此前的舊帳,蒲家投降輸誠,給中山王府上貢,以後倒是可以平安無事。但蒲東主也是明白,將來蒲行風和中山王府必有大戰,到時候蒲家怎可置身事外?成敗於否,決定天方在南洋各國和大魏的佈局,也是涉及天方與泰西列國之間的戰事,我說的沒錯吧?”

蒲壽高頗感震驚,眼前這個矮胖的中年男子,臉龐黑胖,帶着一些赤紅,兩隻小眼睛裡滿是精明的光芒,舉手投足,有些故作矜持的味道,一看就是那種在覈心權力圈裡說的上話,但身份地位不是很高的幕僚人物。

不過此人居然能將蒲家在福州的最要緊的任務,與蒲行風的聯絡,天方在南洋和大魏的利益佈局猜了個七七八八,也果真不愧是大魏的頂尖人物之一了。

李谷一直在福州和泉州一帶,認識許多天方商人,還曾經下過南洋,對天方國支持滿刺加國征討三佛齊,爭奪馬六甲的戰事相當熟悉。

這是相當明顯的事,天方的水師步卒騎兵被泰西各國拖住手腳,其真實的國力其實一直在下跌。

倒是出了蒲行風這麼一個橫行海上的大盜,出身也是天方的世家貴族,說不定後頭就是有官方支持的背景。

蒲行風的勢力越大,天方貴族階層在南洋各國的野心也就越強。

這幾十年來,泰西人在拼命的造船下海,大量的移民離開本國,大量的金銀從殖民地運回,然後其艦船開始在全球範圍內貿易,大量的泰西船也開始往南洋和大魏這邊來。

有兩條主要的航道,一條是從智利到呂宋,再抵大魏,另一條是從歐洲至印度沿海,再抵南洋各國,再至大魏。

兩條航線,均是要經過馬六甲,現在這條水道已經是有黃金水道的潛力,在未來的幾十年,百年之內,可想而知會有多少艦船經過,掌握馬六甲,就是扼住了對方的咽喉,不管是泰西人還是天方人,對馬六甲的渴望有多深厚,可想而知。

天方人當然是想搶在泰西人前頭,馬六甲現在屬三佛齊,曾經的三佛齊也是個強國,其依附大魏,梁氏世家是漢人世家,漢人佔三佛齊人口的三成到四成之間,經濟商貿發達,擁有強大的水師,又依附大魏,在南洋與蘭芳等漢人國度互爲犄角,當時的滿刺加尚未被天方滲透掌控,與三佛齊沒有根本的矛盾,雙方反而要合力起來,打退從半島殺過來的暹羅人,暹羅當時擊敗真臘,將強盛的真臘王國打到半殘,又擊敗占城,安南諸國,再敗滿刺加,儼然是地方一霸。

若不是大魏調停,暹羅人怕還是要猖獗幾分。

時勢易轉,現在暹羅人因爲是佛國,與滿刺加的矛盾極深,不可調和,反而又希望與三佛齊等國聯手滅滿刺加和趕走天方人。

事實上若不是暹羅人的牽制,滿刺加人根本騰不出力量支持蒲行風,怕是三佛齊和蘭芳諸國也早就頂不住了。

而泰西人當然也不可能坐視不理,這幾年來,泰西人逐漸開始與三佛齊和蘭芳貿易,出售了一些武器,戰艦給三佛齊和蘭芳,這兩國得到了泰西人的相助,等若是多了條輸血的管道。

相形之下,大魏對南洋局面的不加理會,對三佛齊,蘭芳的使臣,甚至蘭芳的世子親至京師,江陵,福州,都是毫無結果,只能黯然離去,兩相對比,泰西人成了有希望,有實力,有決斷力的新興勢力,而大魏垂垂老矣,已經疲態盡顯了。

對大魏這邊,明顯的利好就是徐子先,其坐鎮東藩這個地處要衝的大島之上,擊敗呂宋兩大海盜王者,水師力量會突飛猛進,發展極快。

更要緊的是徐子先與王直,康天祈兩個海盜王者的關係頗爲親近,對倭國,蘭芳都算是準盟國的關係,三佛齊的漢商,呂宋的漢商,暹羅,真臘,占城,安南的漢商,顯而易見的都會支持和依附到徐子先身邊。

大魏宗室,親王,鎮守東藩的強者,漢商們會怎麼選擇,根本是不必多想的事情。

這纔是對蒲家,對蒲壽高,蒲行風,乃至其身後的佈局者最嚴重的威脅。

“我們不會真的插手這件事。”蒲壽高看看李谷,說道:“並不是我們不想插手,亦不是膽怯。而是大魏內部的事,一旦有我們插手其中,就會被人懷疑,乃至抗拒。這是你們魏國人的心理,他們想造反,甚至想勾結海盜,但他們是要主掌,利用,而不是被別人利用。一旦我蒲家出錢出人,那些心懷不軌的人只會懷疑我們要利用他們,反生出無謂的嫌隙。錢,我這裡已經備好了,還有兵器,糧食,弓,弩,箭矢,鎧甲,都準備了不少。一旦李先生你找到合適的人起事,把福建路的水攪渾,這便是大功一件!”

李谷皺起眉頭,他給趙王出的計策是要亂中取勝,使趙王獲得開府權。就算現在和蒲家聯手,最終的目的亦是如此。

如果蒲家的人插手其中,加上李谷在外聯絡的人手,可以將事態控制下來,如果完全放手給那些西北過來的豪傑,一旦將火頭點起來,怎麼收手就不是李谷能決斷的事了。

就算李谷爲了功名富貴在玩火,一想到那可怕的後果,仍然是不寒而慄。

李谷此時已經明白,蒲壽高要的根本不是幫助趙王開府,或是使蒲家趁勢而起,蒲家配合,蒲行風趁機奪取福建。

蒲行風現在根本脫不開身,蒲家沒有任何其餘的目標,就是純粹的要大魏內亂,福建路內亂,不使徐子先更容易發展壯大,這樣等蒲行風再來的時候,不至於要面對更強大的中山王府。

蒲壽高無非就是這麼一個目標,趙王是否能得用,他根本未加考慮。

當然趙王若是得手,蒲家多了一個強援,而趙王的能力遠在徐子先之下,對蒲行風並無威脅,應當也是蒲壽高樂見其成的好事。

“錢一百萬貫,”蒲壽高瞟了李谷一眼,繼續說道:“鎧甲不易得,偷運過來千餘領,鐵矛,長短刀,五六千柄,還有幾百盾牌,弓幾千柄,箭矢數十萬支。這樣的軍資,足夠他們拉起十萬人的隊伍了。”

流賊的隊伍,一般核心也就是幾千人,裹挾着幾萬,乃至十幾萬人的平民。

被裹挾的百姓用着一般的劣制兵器,能壯聲勢便可,硬仗由百姓先衝陣送死,再以精銳隨後而衝,遇到禁軍人數不多,打廂軍時,這樣的戰法無往不利。

建州的十幾萬礦工,還有大量窮苦的山民,無衣無食的百姓,就象是一個裝滿了火藥的炸藥桶,一點兒火星就能引發大爆炸,李谷明白這一點,蒲壽高也明白,趙王再蠢也是明白。所以趙王在猶豫,拖延,趙王亦想獲得開府,將福建路納入囊中,並且把徐子先隔絕在東藩,但天子畢竟是趙王的長子,天下亦是趙王的天下,用此招將一路搞亂,甚至禍亂東南,這個後果連趙王也擔不下來,趙王也不會樂見有如此的結果。

“就怕倉促之間,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蒲壽高聞言一笑,說道:“以李先生你在福州的人脈,消息之廣遠在我之上,多日前你就聯絡我準備錢財,人手,兵器甲杖,難道是毫無準備?”

李谷坦然道:“此前趙王殿下是已經在做準備,然則沒有趙王首肯,那些暗中準備的人手不奉命不能調度。此外,是有一些外來的人被我關注,但他們人數太少,沒有我們本地人幫手,光是貴府的這些錢財甲杖,根本都運不出去。”

蒲壽高很閒適的往後一躺,笑道:“這些事,細枝末節,不過是小事,以李先生的大才,一定會想到很好的辦法來解決。我出錢出東西,餘事是不理會的。”

李谷苦笑幾聲,站起身來拱手道:“既然如此,如果需要取用,在下會派人持私信來取。”

“用我們每常聯絡用的印信就好。”

“是,在下省得。”

李谷拱手一禮,轉身而出,從蒲壽高身後才轉出幾個人來,俱是蒲壽高的近支兄弟,在蒲家也算是能說的上話的人物。

其中一人道:“李谷會幹嗎?”

蒲壽高笑了笑,說道:“會幹,你們沒看到他的眼,他的眼晴裡頭有鬼,是那種野心勃勃的鬼,他不會放棄的。”

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八十一章 碼頭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三百章 白紙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八十一章 碼頭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
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八十一章 碼頭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三百章 白紙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制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八十一章 碼頭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九十五章 發餉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