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

張明亮心事重重,一直在想着侯府會不會有新的消息傳遞過來,南安侯是不是能夠轉危爲安,率領府軍驅走羣盜。又忍不住想,會不會有最壞的消息傳來,在海盜未至之時,南安侯若一病不起,那真的是全完了。

人羣在草海中一直行走,從午後到傍晚,走了大約四十餘里地,在期間遭遇了幾股土著,這在此前的南部並不常見,南部的平原太大,全島的土著不過十萬人左右,南部山區又不似北部高聳入雲,玉山又是常年積雪的雪山,土著在半平原地方活動的也不少。

南部則多半就在山中,山中也有小塊的盆地宜於耕作,但由於全島太大,土著的文明發展也太低端,大半的高山人還是以打獵爲生,用鹿皮和沙金換一些糧食和生活必需品,只有婦人因爲不適合打獵,她們會在山中的盆地裡種一些蕎麥高梁之類的作物,但毫無耕作的經驗和水平,只是拋曬種子,但收穫也不錯,因爲東藩島的氣候太好了,只是這種收穫在漢人看來,完全是糟蹋了肥沃的土地和種子。

在北部,很多土著在盆地耕作,他們的社地並不小,可是幾乎也就是在拋荒的狀態,只有零星的一些稻穗,一些高粱秸稈,還有一些蕎麥杆,看的出來有一些地方曾經耕作過。

對一些軍人,還有張忠等匠人來說,這種耕地方式簡直是暴殄天物,他們嘖嘖讚歎,在福建路,不管是哪個軍州,這些好的地塊,近水的好田,完全能種出高產的作物來,這些土,簡直是能掐出油來,而且中部比南部有更好的一處,這裡的地幾乎都是水田,不管是在大魏的哪一路,哪個軍州,水田的價格都在旱田的好多倍之上,因爲旱田很難耕作,要花費多倍的精力,且收成還遠不及水田。

在南部,侯府開闢了大量的田畝,速度遠比另一時空的明鄭要快的多,鄭成功有陳永華等能員幹吏爲助,且帶來了南明大量的宗室和文武將官,令他們圈地耕作,且有很多官戶官田,另外就是移漳泉移民屯墾,但明鄭結束時,島上人口才二十多萬人,開墾出來的耕地只有幾十萬畝,這個效率和速度太慢了。

開發中部和北部,暫時徐子先的打算是專注在中部,這其實是和建州的變化有關。

建州有大量的礦工失業,地方一片混亂,王越其實是想要把礦業鐵業全部重新洗牌,扶持他自己信的過的代理人,這纔有逼迫汀州商家的舉措,張明亮就是池魚之殃。但王越眼高手低,建州那邊越來越亂,現在不光是王越封鎖南安,不與南安侯府交易鐵器了,而是外來的商人捧着錢到建州,也是發覺很難找到合格的鐵商來交易了。

閩鐵行銷天下,佔全國鐵業的三成左右,以福建一路佔天下三成到四成,而且多半是高價的優質鐵,這個份額便是說明了一切。

而建州又佔閩鐵的六成到七成,建州鐵業的混亂已經影響到了天下大局,也就是朝廷耽於北伐,兩府和三司現在顧不上這事,鐵器也早就有儲備,不然的話,光是因爲捅了這麼大的簍子,王越也是早該被替換了。

徐子先要開發中部,不是看中這裡的盆地平原,南部還有相當多的土地沒有開發,五千平方公里的平原區域,幾乎全部可以開發成耕地,以東藩現在還不到十萬人的人口來說,可以開發的地方還有相當的富餘,不必急着往中部發展。

事實上一直到清中期之前,中部和北部都是零星的各堡,裡,開發出的土地只有一萬多甲,十幾萬畝。

後來人口激增到三百多萬,以大甲溪爲中心,設立了臺灣府,北部設臺北府,設立各縣,北部和中部才逐漸開發出來。

徐子先的拉練計劃不光光是爲了軍隊,中部這裡設置的點也不是爲了軍隊有安身之所,而是將以此地,逐漸修築軍堡,村寨,設立百戶,移百姓在這裡開荒定居。

而更重要的想法便是在這裡挖掘煤礦和鐵礦,建立自己的鐵業。

這纔是重中之重!

東藩的煤儲量相當的高,雖然是低劣有煙煤,但數量足夠大規模開發幾十年了,鐵礦儲量不多,鐵礦石質量也很一般,但以現在的開發和鑄造水平來說,已經足夠用了。

最關鍵之處在於,東藩的中部和北部有好幾座大型煤礦,東藩的第一座近代煤礦便是在中部,並且開採了很久。

至於鐵礦,也是中部到北部區域的山中有一座鐵礦,規模不大,但勝在是淺礦脈,礦石質量不佳,也可以用更好的冶煉技術來解決,徐子先對此頗有信心。

現在張明亮一行人便是出來確定鐵礦和煤礦所在的地方,確定距離範圍,覈算成本,所需的人力,以及所有的一切。

傍晚時,人們在草從深處露營,軍人們負責搭建好帳篷,工匠和張明亮等人闢出一塊空地,燒水煮乾糧,衆人寒暄閒聊。

如果在一切正常的時期,人們會充滿信心,並且會興致很高,但張明亮心事重重,張忠等人也是頗感壓抑,衆人均在擔心幾百裡外的情形,這樣的壓力之下,除了做正事的一點動力外,別的心思都是一點兒也沒有了。

到天黑前,孫如蘭派了一些騎兵到四周哨探,確定輪值人員和警戒線,雖然土著比較溫馴,但還是小些心比較好。

天明之後,仍然是繼續行走,張明亮有一些感覺,若是再超過這個距離纔有煤礦,恐怕挖掘的代價就太高了些。

好在,在辰時末刻,人們很清楚的看到了煤山所在的地方。

真是一座煤山,大量的黑色的礦層相當清楚,幾乎沒有什麼草木,煤礦的上層只有淺淺的土層,在一些裂隙處,人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礦層所在的地方。

確實不是什麼優質的煤石,和北方的一些煤相比,這裡的煤層較爲鬆散,顏色也是深淺不一,顯然是雜劣的煙煤。

事實上整個華夏的無煙煤儲量都相當一般,甚至可以說是極少。

距離營州不遠,一江之隔的朝鮮,那裡的煤礦儲量也大的驚人,而且是有相當豐富的優質無煙煤。

奇怪的是,北方的蒙古草原上也是有大量的優質無煙煤礦,在後世,這兩處地方成爲中國進口優質煤的兩個重要的地方。

張明亮把手伸到煤層,試着攪動一下,他感覺到礦層內壓力並不大,他將手用力一抓,已經將一把黑煤碎石給抓了出來。

“很次。”張明亮對一臉期待的孫如蘭等人道:“差不多就是褐煤了,這種煤雜質太大,用來鍊鐵幾乎是不成的。”

“沒有什麼好辦法嗎?”

“只能用來制水火炭,但此法京師和河東路有些礦主會,卻秘而不傳。”張明亮面露憂色,張開手掌,黑粒狀的煤石撒落下來,落在地面上。

“君侯會有辦法。”孫如蘭笑道:“當時君侯交代過,中部至東北東南地方,故老傳言各有兩個煤礦,老實說,東南那個我們看過了,礦脈層要更深一些,我們就是不能確定,哪一邊的煤更優質。既然都是劣質,那自然是挑一個易於修道路的,近一些的。”

“就是眼前這個?”

“是的。”孫如蘭道:“這個礦距離港口兩天半路程,多半是丘陵山地。張先生應該發現,我們是按百姓和一般壯丁走路或是趕大車的速度走的,一天不過四十里,其實道路修好了的話,一天能走七八十里地,並不是太難。要是按一天八十里,其實也就是一天半的距離,並不算太遠。”

“早前你們已經勘探過了?”

“早在一個月前,我們就已經奉命着手做這件事了。”孫如蘭的臉色有些黯然,他道:“當時君侯興致頗高,好象說了一些很開心的話。”

徐子先的興趣很濃厚,這是孫如蘭這種老粗也瞧的出來的事情。

徐子先的興致當然會很高,這不是很明顯的事?王越這二百五把建州搞亂了,這種老儒生當官當到最後,總是會覺得自己吃了虧,要麼撈錢,要麼試圖走向更高的位置。王越前半生廉潔奉公,當御史的時候以清正不阿和敢言聞名,現在年過花甲,如果要臉的話已經可以考慮致仕了。

但就在這種時候,這種老官員突然覺得,自己將失去所有一切,不如趁着手中有權,抓緊做一些此前不願做,或是不敢做的事。

既然中樞失去威望,爲何不能南面爲諸侯?

最不濟,也該狠狠撈上一筆,至於地方混亂,民不聊生,那誰去管他?

建州一亂,大量的礦山關閉,鐵廠關閉,建州鐵業幾乎瞬間被摧毀了。

從這件事上徐子先也得出個結論,若無反抗之力,任何行當,不管是工,是商,是礦,看似欣欣向榮,處處萌芽,其實只要權力一出手,統統完蛋。

這也是他力圖在地方推廣會社的原因所在,徐子先還能做幾十年的事,將這些推廣固定下來,日後他離開這個世界時,希望是能留下彼此制衡,對衝,知道妥協和會談也能解決麻煩和問題的大魏,而不是眼下這般,看似繁華,其實建立在沙堆之上,稍有變故,就一切全完了。

當然目前的現狀就是能在東藩鍊鐵,就算煤鐵儲量一般,但這個一般是相對而言。

比如東藩的黃金儲量號稱最多,土著們在山裡就經常淘出沙金,沙金也是土著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但這個最多也是相對而言,不過幾百萬噸的儲量,放在後世全球,不值一提。全球可是有十億多噸的金儲量,當然這種儲量是含有各種其餘的金屬,比如銀銅和金混合,臺灣的沙金礦就是如此。

鐵礦也是二百多萬噸,相對金礦確實很少,在全球根本不值一提,在後世的一些大型的鐵礦,一個礦就抵全島的鐵儲量了。

相對金,銅,煤,鐵的儲量是太少了,但二百多萬噸集中在幾個礦,一個礦便有幾十萬噸的儲量,相對易開採的淺礦脈也有十萬噸以上,換算成鐵讓南安侯府開採,也完全夠冶煉幾十年的鐵器了。

張明亮心思一動,有些驚喜的道:“那麼你們也找到鐵礦了?”

“找到了。”孫如蘭笑道:“怪就怪在兩礦相隔極近,從這裡往東北方向再走一天半,就是鐵礦礦區。半山半丘陵易采地方就有好幾十裡,我們發現了相當多鐵礦石,這一次叫上張忠大匠,就是考覈煤,鐵兩礦距離,劃定地段,在鐵礦區建高爐,在這裡建炭爐,還要引溪流至兩礦礦區,建生活區,兩礦要以道路相連,並且修築道路一直到港口區。”

孫如蘭笑容一斂,說道:“張先生要做的就是確定多個煤礦礦脈,還有鐵礦礦脈,一定要確定儲量豐富,易於開採的地段。咱們現在萬事初起,不能投入太多人力,更沒有辦法挖深井來開採,那個太耗時耗力了。最少在一兩年內,君侯的想法是抓緊煉焦煤,鍊鐵,將市場給搶下來,不能叫北鐵佔了建州亂子的便宜。”

建州之亂,導致閩鐵產量大跌,很多礦工因此衣食無着。

當然這是建州的事,也是東藩的機會。

徐子先已經有所打算,要將大量的礦工吸引到東藩這邊來,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礦工們很辛苦,收入相對來說還算是比較高,如果不出亂子,憑東藩現在的條件想吸引有經驗的壯年礦工,相對要困難的多。

現在麼,就相當容易了。

“我大致明白君侯的意思了。”張明亮苦笑起來。

眼下徐子先要做的事,恰好就是張明亮相當內行的事,也算是東藩庇護他的一種報酬。

在此前,張明亮也曾主動要求做一些事,如果徐子先未病,現在的他心境肯定會有所不同,完全是兩種狀態。

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二百一十四章 讚賞第二百一十四章 讚賞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三十章 江邊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
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人第一(今天更三章)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二百一十四章 讚賞第二百一十四章 讚賞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三十章 江邊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