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

徐子先再次深揖,起身後方道:“從公義來說,陳於泰禍害福州多年,理應被剿滅,晚輩義不容辭。從私心來說,先君曾經在陳於泰手裡受挫,這個仇也是非報不可!”

“善!”徐夏商擊節讚歎,說道:“這就叫子承父志,你父親當年也曾經來拜會我,提起陳於泰爲害福州事,真是義憤填膺,以他宗室身份,中了武進士也可在太平地方任職,去岐州任職,卻是你父親主動爲之,現在看來,南安侯一脈,真的是父子相承,將來必成一段佳話。”

徐夏商又道:“以你爲岐州防禦使兼上寨都指揮,加同知銜,就是叫你少受掣肘,以你的資歷,知岐州還是會有浮議,韓相原本是打算直接叫你知岐州,卻是被我擋了一擋,將來你知道了,莫要怨恨老夫。”

“韓相是有些拔苗助長了。”

“是的,老夫意思亦是如此,如能平岐山盜,知州能爲之,制置使也能爲之,最少也是宣撫使能爲之,何必急於一時?明達你方二十,數年之後立下大功,任知州,宣撫使,已經足夠令人讚歎了。以你在南安團練和京師的表現,料想陳於泰死期將至矣,老夫一兩年內回福州居住,到時候反是要仰仗你來護衛安全了。”

徐子先抱拳一揖,笑道:“這是晚輩義不容辭之事。”

……

從徐夏商府邸內出來,已經是滿天星斗。

金簡牽馬迎過來,帶着幾個護衛與徐子先一同折返睦親館。

“老相國其實晚上天一黑就不見客,聽說起更前就一定入睡了。”金簡隨口對徐子先道:“所以今晚算是破例,老相國對侯爺你真是青眼有加。”

“嗯。”徐子先點點頭,說道:“蒲壽高那裡有什麼動靜沒有?”

“我正想說這事。”金簡面無表情的道:“這兩天我們的人一直盯着蒲家商行,昨天晚上,蒲壽高就來拜會老相國,也是談到了很晚纔出來。”

“在我剛到京師時,老相國和蒲壽高見過面沒有?”

“打聽過了,蒲壽高進京,左相府,參政府,還有右相府都拜會到了。”

“原來如此……”徐子先略微點頭,表示明白。

怪不得風聲初起的時候,老相國並沒有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四十年名儒的清譽來證明並無奪儲位之事,一直是保持靜默,待到大變造成,徐夏商方公開站在韓鍾和徐子先一邊,也被人贊爲老相國不愧是國朝泰山,鎮壓氣運,對穩定大魏朝局有相當大的作用……

現在看來,政治人物果然沒有簡單的,徐夏商應該也是對劉知遠極爲不滿,甚至也是欲除之而後快。

但徐夏商和韓鍾彼此相鬥多年,想配合也無從談起。

徐子先和徐子誠這兩個小輩,算是老相國拋出去的誘餌,果然劉知遠迅速咬鉤,韓鐘被迫絕地反擊,其間的細節變化,未必是徐夏商能算的到,比如徐子先的表現是那麼亮眼,韓鍾也沒有動員禁軍,而是依靠徐子先和王直兩人就贏了這一場內亂。

這樣算是代價最小,動盪最小,也最容易被天子認可的結果,算是皆大歡喜。

老相國及時出現,表明自己絕無支持徐子先奪儲之事,或者還有密疏入宮,不得爲外人所知……

徐子先內心一片冰冷,適才老相國已經言明,壓一下是爲了他好,光明正大,又點明福州要安穩,在他回去之時,徐子先總不好再大動干戈。同時也是點明,兵變之事可一不可再,如果徐子先想用兵變的辦法,剷除蒲氏家族,那麼必定會受到朝廷的嚴厲懲罰,右相他老人家當然也不會護着徐子先……一切可是有言在先。

徐子先輕輕吐了口氣,如果自己真的以爲老相國是看中自己人才難得,一力提攜,那也是太天真了!

徐夏商雖然是儒臣,畢竟這四十年在京師爲官,多少事情看不懂,學不會?

右相尊貴,在京師受人尊重,但宗室退職之後照例回江陵或福州居住,徐夏商不喜江陵浮華,同時少年時也是在福州長大,回福州當然是第一選擇。

福州有趙王,徐夏商料想自己過的不會太如意,提前佈局入子,有了徐子先這個變化,他老人家在福州說話纔是仍然有實際的份量……若是靠老面子和名聲,時間久了,人情淡薄下去,誰還買帳?

從這一點來說,老相國的純儒名聲,也怕是刻意經營爲多,吳時中在學問磨練上還差一籌,但心性卻是比老相國純潔的多,吳時中才是一個真正的純儒。

事情雖是明白,徐子先卻是沒有和老相國翻臉的打算。

其對徐子先的支持還是很大,若無當初的政事堂札,徐子先想做到眼下這種地步也是絕無可能。

沒有南安團練一職的支持,如何收團練捐,如何積累起一千六七百人的私兵家底?

這個幫助極大,哪怕是小有衝突,也不應影響大局。

爲朝堂穩定計,在一年之內兩位相國都必然在位,其後徐夏商都七十五六了,不會再留在朝堂之上,在這期間,政事堂裡,徐子先算是還有一個相當靠譜的盟友。

就算偶爾見錢眼開,也是老人家常態……清苦一輩子,搏得一個清官和名儒的名聲,這些東西卻又不能換成莊園田畝,老人家回福州是要享福的,又不需要再裝清官純儒來搏名。

到了將死之年,就算偶失常態也不會太被人拿出來說嘴,快死的老人家了,還不能享幾天清福?

徐子先對金簡道:“司聞都在京師招募了多少人手?”

“我打算在京師立一個軍情分司,”金簡道:“派我們的人常駐於此,收集情報。重點關注的就是朝堂變化,大臣調動,升遷,貶黜,或是結親,還有北方的軍情,民情,物價,也在收集之列。負責的人要分開來,不使其互相聯絡,可常駐京師,薊州,雲州,還有真定,大名,濟南各府。當地的人,僱傭那些店小二之類的人物,報館也要有眼線,同時最好在高門大戶收買消息……這等事報館的人也是常乾的。”

“你的思路不錯。”徐子先贊同道:“不過加一條,北方各地出色而不得志的人才,不分文武,也給我好好打聽,然後派人重金禮聘到福州來。”

“是,我明白了。”金簡很沉穩的道:“侯爺對人才的渴求之心,始終不改。”

“你近來讀書不綴,我很欣慰。”徐子先側身拍拍金簡,說道:“此後這一段時間,你可能聲名不顯,地位不高,但你自己要清楚,你在福州或北方替我主持司聞之事,這是第一要緊的大事,不是我最信任最倚重的人,我不會將此事交給他,你明白否?”

“我明白。”金簡道:“若沒有侯爺,我現在還在江邊當流民,就算爲了自家富貴,也得牢牢跟着侯爺纔是。”

“你的父母家人,我會替你照顧好。”

金簡默默點頭,知道自己以後見家人也不是太方便,主持司聞之事,位低權重,是心腹中的心腹,將來徐子先必有所報,但在忠誠上則爲第一,除了待遇不低外,家人也是一定會受到嚴密的控制。

要知道徐子先對恩情的態度並不太以爲然,金簡剛剛就直說,爲了自己的功名富貴也會忠誠,這是徐子先的態度,忠誠是不停的給好處換來的,同時加上約束,一直效忠,前方就有好處,但如果被別的勢力拿好處收買,就得想想下場如何。

包括家人爲質,把柄被拿捏,還有不停的審計和管束,分流權力等制約手段等等。

人心易變,徐子先對部下的約束和期許,好處和大棒都有,這一點來說,金簡這樣的伶俐人早就是心知肚明。

……

在東華門公佈進士試的最終名單結果後,喧囂吵鬧了幾天後,京師也是逐漸恢復了平靜。

在這樁大喜事之後,若干朝官被貶,若干禁軍將領被拿捕問罪的“小事”似乎也是隻得到了最低程度的關注。

左相還是牢牢把持着權力,朝堂運作平穩如常,一些重臣不可避免的要出外,但總體來說還是維持着相當的平靜。

同時連續有大臣上請北伐書,天子皆是親自批覆,嘉許之意不加掩飾,這樣京師內外消息逐漸流傳開來,北伐之事,已經算是勢在必行了。

喜氣洋洋的儀式在有條不紊的進行,進士上謝恩表,拜會同年,歡宴慶賀,同時東華門騎馬誇街等傳統儀式也是都進行過了。

這不僅是民間的喜事,也不是進士們個人的喜事,而是整個大魏朝堂的喜事。所謂“天開文運,賢俊登庸。”,這般喜事當然也是和國運有關,任何朝代,哪怕是覆滅在即,或是新朝初立,甚至還沒有得到天下時,科舉就已經必須要進行,因爲科舉能凝聚國運,聚集人心,穩定人心大局,讀書人階層永遠是大魏統治的基石,本朝加上武科之後,文武並重,士紳世家和宗室,將門,成爲穩定大魏的三駕馬車,成就了最爲牢固的基業。

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三百章 白紙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五百一十七章 死寂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
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三百章 白紙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五百一十七章 死寂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三百零六章 環島(今天兩更)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