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_第387章 豁然開朗

聖人不語,定定看了薛朗數秒,神情和藹了許多,道:“滿朝文武還會如此向我勸諫的,不過區區數人,無一不是從晉陽時便跟隨在我身邊的老臣,唯有你最年少。薛朗,甚好!”

薛朗道:“聖人過獎。”

竟不知道趁機表下忠心和自誇一下,就這麼簡單說了一句,有種“一切都是應該的,完全不需要表揚”的淡定與實誠。聖人見多了人精,突然見到個畫風這麼清奇的,感覺很是新鮮。

聖人和藹的道:“此事到此爲止,尹阿鼠也有做得不周之處,你不用理會他。”

薛朗一怔,問道:“聖人不召秦王來問話嗎?”

聖人一哼,道:“此事何須再問?左右不過是秦王府屬僚仗勢欺人罷!”

竟然這樣!薛朗面容一整,拱手道:“稟聖人,臣有言要諫!”

聖人掃他一眼:“講!”

薛朗肅容道:“臣近日讀書,讀到《論語》時,曾看到一則,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請聖人三思!”

聖人斷然道:“何用三思!秦王屬僚竟敢凌我左右,不是仗着秦王聲勢,又是倚仗何人?此事休再勸諫。不日便是下聘之日,卿家且好好回去準備,出去罷!”

薛朗張了張嘴,只得嚥下未出口的話,行禮告退。出了皇宮,回頭看看宮牆,想了想,轉道便去平陽公主府裡。

到平陽公主府的時候,公主正在演武場練習弓術,沒騎馬,就手持弓箭,射固定靶。薛朗看看遠處箭靶紅心處插着的箭支,又估算一下距離,默默地接受自己是個弱雞的事實,他是走腦力勞動路線的,不講究武力值,淡定,淡定!

平陽公主見薛朗來,便命人收了弓箭,走了過來:“怎地這般早便來了?應該還未到散職時辰纔是。”

薛朗道:“聖人宣召我進宮問話,完了便出來了。”

“爲昨日與尹阿鼠的事?”

果然沒瞞過平陽公主,薛朗點點頭,把進宮的情況說了一下,道:“我勸聖人召三方對質,聖人拒了。都怪我嘴笨!”

平陽公主

回首,搖頭道:“此事又怎能怪幼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親與二郎有今日,罪在小人。往年我不在長安,又因擔憂死劫一事,長安的暗衛多被我抽調走,即便有留下的,也奉我名蟄伏,今年回來後,京中情勢,方纔有深入瞭解。”

薛朗點點頭,表示理解。平陽公主心頭壓着預言的事情,精力自然放在自己這邊,加上京中做主的人是她的父親,以李淵的能力,自然不需要借重平陽公主手頭的力量,且爲了避嫌,也該收縮一下才是。

平陽公主續道:“回長安後,我方知太子、齊王府上,侍奉的人多是聖人後宮嬪妃之親戚。而秦王府上,秦王常年領兵在外,不在長安,秦王妃一個女眷,自然只能緊閉門戶。”

人與人的交情不是一天處出來的,與長安城內人事陌生的秦王與在京中太子、齊王比,自然沒什麼交情可言。這世間,能幫理不幫親的人,很少。

建成又是太子,名正言順,看建成往日行事便知此人出手十分大方,爲了內結高祖妃嬪,肯定給了妃嬪的族人許多好處。太子內結高祖妃嬪,外交高祖近臣,宮內外朝都會給他說好話,李淵又是個心軟的人,太子的好話聽得多了,秦王時不時的反對他一下,太子卻一直順着他,討好他,有意無意間總會偏向太子多一些。

而秦王,想起前些時日張婕妤闖前宮告秦王黑狀的事情,薛朗嘆了口氣,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人是趨利性的,建成跟秦王一對比,嬪妃們更傾向誰簡直問都不用問。

平陽公主不太高興地哼了一聲,恨聲道:“大兄……堂堂太子,阿孃與阿耶之嫡長子,居然討好後宮嬪妃……置阿孃於何地?”

語氣間,頗爲看不上太子的手段。想來平陽公主跟秦王是一樣的,兩人都是言行謙恭,卻內心驕傲的人,他們的母親是太穆皇后竇氏,父親是聖人李淵,這天下,論尊貴,除了聖人,還有何人可比得上他們的尊貴!

而太子,更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金尊玉貴。這樣的地位與出身,卻採用內結嬪妃的手段,平陽公主內心對他有意見也不奇怪。 шшш¸ t t k a n¸ ¢ ○

“幼陽……”

平陽公主頓住腳步,回首若有所思的望着薛朗,道:“我這兩日一直在想,我們回長安後,是否太過被動,以致被朝中局勢所迷,失卻先機與主動,爲局勢所迷?”

被平陽公主這麼一說,薛朗不禁皺眉沉思——

從葦澤關回長安後,他行事常有束手束腳之感,歸根結底,是不想摻和太子與秦王之爭,不想得罪未來的太宗陛下,又不想引起太子太多的注意力,兩邊求全的情況下,搞得疲憊不堪。

薛朗緩緩點頭,道:“不該如此,也不需如此!”

平陽公主嫣然一笑,伸手握住薛朗的手,手掌微微用力,安然道:“幼陽曾對我說,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我這兩日細細一想,我們回京之後,做人低調,行事莫說高調,連低調都勉強,可說毫無作爲。以你我二人之力,不該如此,也不需如此!”

薛朗回握平陽公主的手,眉目飛揚:“沒錯!先前老想着有的沒的,卻忘了只要自身強大,又有什麼可懼怕的!只要我們忠於大唐,忠於聖人,持身端正,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先前是想岔了,老糾結於不要在太子與秦王之間選邊站,並且不能得罪秦王。卻忘了以平陽公主的聲望與地位,完全可以更加超然。

薛朗雖不才,但也是民部右侍郎,加上外有葉卿、江臨,還有留在京中大營任職的馬三寶,這三個武將。他們幾個在朝中都被默認出身於平陽公主門下。而平陽公主自己,雖然卸了兵權,卻被聖人敕封了少府少監一職,掌管着聖人的錢財。

不用管平陽公主以往的屬下,只他們這幾個人,在朝中就是一股不大不小的勢力,不會引起太子忌諱,也不至於太過弱小,若是……

薛朗心中已有主意,笑看着平陽公主,問道:“竹紙和絲棉布,哪邊成功了?”

平陽公主粲然一笑,誇讚道:“好幼陽,便知道瞞不過你!”

薛朗笑着搖頭:“是建瓴你一再暗示,我纔想明白的。”

平陽公主道:“昨日,製紙作坊來報,竹紙已成!今早,織布坊也來報,絲棉布也成矣!”

(本章完)

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七卷_第547章 黯然神傷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二卷_第139章 江臨娶親之內情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四卷_第301章 花市燈如晝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六卷_第516章 一家團聚第五卷_第422章 重大發現第三卷_第184章 走親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七卷_第561章 事成第四卷_第341章 基礎建設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五卷_第428章 秋雨連綿第三卷_第192章 聖人的親切關懷第一卷_第1章 荒野奇遇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五卷_第442章 元正第三卷_第229章 善後第三卷_第169章 預定任期第三卷_第151章 啓程第六卷_第533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第四卷_第295章 宮宴第二卷_第108章 護佑安危第三卷_第245章 與太子飲宴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卷_第373章 倉惶無聲第六卷_第532章 莫名來意第三卷_第222章 入軍營第一卷_第37章 庫房增肥第一式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三卷_第244章 花園散心第二卷_第149章 “經驗教訓”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二卷_第148章 挖土豆第四卷_第319章 慈父心懷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四卷_第375章 殷殷囑咐第五卷_第476章 論儲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四卷_第315章 三策第二卷_第73章 推廣方案第五卷_第474章 聖人探監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換人心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三卷_第165章 巧遇與“援手”第六卷_第512章 來意第四卷_第362章 江臨調職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二卷_第108章 護佑安危第一卷_第16章 籌劃未來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開門方式不對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一卷_第22章 老把式薛朗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三卷_第250章 莫名收場第五卷_第456章 慣例第一卷_第51章 上下相得第七卷_第553章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二卷_第71章 開始前的小風波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三卷_第218章 被髮好人卡第六卷_第496章 別有內情第五卷_第448章 一波三折第七卷_第553章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三卷_第226章 惟願平安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六卷_第479章 到越州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二卷_第122章 神醫後裔第一卷_第17章 獻“寶”第三卷_第195章 迴歸葦澤關第三卷_第194章 逛街購物第二卷_第76章 質問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
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七卷_第547章 黯然神傷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二卷_第139章 江臨娶親之內情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四卷_第301章 花市燈如晝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六卷_第516章 一家團聚第五卷_第422章 重大發現第三卷_第184章 走親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七卷_第561章 事成第四卷_第341章 基礎建設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五卷_第428章 秋雨連綿第三卷_第192章 聖人的親切關懷第一卷_第1章 荒野奇遇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五卷_第442章 元正第三卷_第229章 善後第三卷_第169章 預定任期第三卷_第151章 啓程第六卷_第533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第四卷_第295章 宮宴第二卷_第108章 護佑安危第三卷_第245章 與太子飲宴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卷_第373章 倉惶無聲第六卷_第532章 莫名來意第三卷_第222章 入軍營第一卷_第37章 庫房增肥第一式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三卷_第244章 花園散心第二卷_第149章 “經驗教訓”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二卷_第148章 挖土豆第四卷_第319章 慈父心懷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四卷_第375章 殷殷囑咐第五卷_第476章 論儲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四卷_第315章 三策第二卷_第73章 推廣方案第五卷_第474章 聖人探監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換人心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三卷_第165章 巧遇與“援手”第六卷_第512章 來意第四卷_第362章 江臨調職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二卷_第108章 護佑安危第一卷_第16章 籌劃未來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開門方式不對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一卷_第22章 老把式薛朗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三卷_第250章 莫名收場第五卷_第456章 慣例第一卷_第51章 上下相得第七卷_第553章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二卷_第71章 開始前的小風波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三卷_第218章 被髮好人卡第六卷_第496章 別有內情第五卷_第448章 一波三折第七卷_第553章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三卷_第226章 惟願平安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六卷_第479章 到越州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二卷_第122章 神醫後裔第一卷_第17章 獻“寶”第三卷_第195章 迴歸葦澤關第三卷_第194章 逛街購物第二卷_第76章 質問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