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_第56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

報紙是個新生事物,只靠嘴說,平陽公主也很難形成一個具體的印象,只好等實物做出來再說,反正還有技術上的難題需要突破。屆時,只要公主殿下看了實物,以她的智慧,薛朗只需稍加點撥,她就能明白其中的好處和卯竅。

第二日,把工匠找來,告知油墨和蠟紙的特徵和技術要求,交由工匠們去研究,之後,薛朗便投入到預防來年蝗災的工作中去。

薛朗就負責個大方向和細節措施的制定,具體的實施則是房玄齡和程知節、尉遲恭兩位將軍來,薛朗不涉及細務,倒也不算忙碌,除了頭幾日,多數時間都在府裡,房玄齡有什麼問題的時候,自會使人上門請教。

朝中暗地裡忙碌着,京中各家各府,看似平靜,實則,各府的莊子管事,近日被頻繁的召入京中。蝗災事涉糧食,糧食事涉溫飽,人命關天,不由得各家不重視,只是,大家都知道輕重緩急,知道如果事情泄露可能會造成的恐慌,全都下了嚴令。知道的諱莫如深,不知道的懵懵懂懂,只覺得京中走動的人少了,往日各種名目繁多的宴飲邀請都少了許多。

就這樣忙忙碌碌的過了月餘,杜淹的一封疏奏,直接把薛朗推上了風口浪尖。這事兒還得從旱災說起!

在薛朗上報了來年可能發生蝗災的事情後,又言久旱必有蝗。李二便以杜淹爲巡察御史,巡視關中及中原地區,察看旱災情況,順便秘密的帶着人,只要有旱災的地方,就使人挖土塊察看,看土中蘊含的蟲卵數量,以預測來年是否會發生蝗災。

出去了一個多月,杜淹還沒回來,不過,八百里加急的疏奏卻使人飛馬送入京中。疏奏中言道,旱災波及範圍極廣,關中全境,山西、河南、河北、山東部分地區,蘇北一帶等,皆有涉及。然若論嚴重者,以關中爲最。杜淹在疏奏中言道,除關中出現鬻兒賣女的情況外,其餘地區,民心安定,事態還算穩定。

究其根本,皆因薛朗進獻紅薯有功。山西、河南、河北、山東鬧旱災的地區,水田本來就少,旱地屬多,朝廷前些年大力倡導紅薯和土豆的推廣。特別這幾個地方,連年兵災後,人口凋敝,勞動力不足,紅薯、土豆這種產量高的作物,在這些地方推廣極爲容易,即便家中全是女眷,種上

數畝田地,一年所產的紅薯與土豆,也足夠一家人飽腹。

且這些地方毗鄰葦澤關,而異人犁就是從葦澤關開始流出推廣的,這些鄰近的地方,異人犁十分普及,大大減輕了勞力成本,兩兩相加之下,旱災的年頭,竟然沒出現鬻兒賣女的情況,也無餓死人的事情發生。

而蘇北地區,則因爲占城稻的推廣,加之紅薯、土豆的種植,在旱災之後,竟然還能有餘糧。所以,天雖旱,卻未成災,老百姓的日子過得下去,完全沒有遭遇了旱災的慘像。

反而關中,歷年的糧食豐產區,紅薯、土豆的種植的少,田地多種糧食去了,在旱災的年頭,日子過得十分窘迫,有那慘的,已然開始鬻兒賣女。

立政殿上,李二望着疏奏沉默不語,政事堂的大臣們,在先前已經看過杜淹的疏奏,見小李聖人不語,俱都沉默,眼觀鼻,鼻觀心。

李二盯着疏奏看了一陣,方纔開口道:“宣薛朗入宮。”

“喏。”

內侍飛奔而去。李二問道:“吾記得前些年,關於紅薯、土豆的推廣,朝廷一直大力倡導,爲何別處都已落實,反而關中竟未做到?”

房玄齡出列道:“稟陛下,紅薯、土豆的推廣,原是由民部與司農兩處負責。民部尚書裴公病逝,尚書一職由原民部左侍郎王顯接任。”

“傳他上朝。”

“喏。”

薛朗從宮外來,王顯從內城入宮,自然比薛朗到得早。王顯進殿,剛行禮完畢,李二便把杜淹的疏奏使人與他看,待他看完,問道:“紅薯、土豆的推廣,吾記得乃是由民部與司農負責,爲何關中竟未做好?”

王顯心思電轉,面上恭敬的道:“回陛下,紅薯、土豆的推廣,當時奉太上皇敕令,原是由時任民部右侍郎的薛朗負責,臣等未曾插手,是故,對於詳情並不知曉。”

李二看着他,沒說話。長孫無忌、杜如晦等,隱晦地看他一眼,也沒說什麼。李二又道:“你既已接任民部尚書一職,難道對於接任之前的事務,便一無知曉麼?薛朗卸職,當初經手之人,當時遺留之文書呢?”

王顯一臉尷尬,囁喏道:“文書……臣剛接任,尚未來得及閱覽,至於經手之人……”

王顯說不出話了,他難道敢告訴聖人,當初薛朗在時任用的人手,皆被他以各種名目,要麼閒置,要麼貶斥,再無一人主事。難道敢告訴聖人,自原尚書裴矩去世,他臨時接任後,乾的最投入的事情便是打擊異己!

李二面沉如水,盯着王顯,責道:“你已接任民部尚書一職數月,爲何竟對衙內事務一無所知?我記得當初幼陽被父親委任爲民部右侍郎後,不足一月便對衙內事務全盤掌握,各種情況一問便知!幼陽先前所仕者乃是平陽阿姐,入民部乃是調任,先前對民部一無所知。而你,一直便在民部任職,歷經數年,爲何竟不如幼陽一月?數年不如一月,可見你並未用心!”

“陛下息怒,臣回去立即補回功課!”

王顯嚇得汗如雨下,立即跪下請罪。李二正待繼續責備他,宮人來報:“陛下,薛駙馬到了!”

王顯自然也聽到了,身子立即一僵。李二冷冷掃他一眼,道:“宣進來。”

薛朗進來,先行禮:“臣薛朗拜見陛下,陛下萬安。”

李二道:“幼陽免禮,平身。”

薛朗直起身子,看見跪着的王顯,不禁一怔——

裴矩的葬禮,他也去參加了。裴矩待他挺好,裴雲昭與他頗有幾分交情,裴公去世,他理該去一下。

同是民部之人,王顯自然也在。當時,王顯是民部的代理尚書,又是衙內資歷與呼聲皆適宜的尚書人選,遇上薛朗,幾乎是用鼻孔在看他,輕視之態一目瞭然,若不是顧忌薛朗的國公與駙馬都尉的身份,尚知道禮法,只怕少不得冷嘲熱諷一番。

如今看王顯跪着,實話實說,薛朗暗戳戳的有幾分開心。反正兩人也不可能做朋友了,仇人落難如果還不開心,那人生還有什麼事可開心的!

薛朗開心了,王顯自然就無法開心了,但這是小李聖人與羣臣面前,王顯也無法做什麼,只能暗自咬牙,希望小李聖人能放他一馬。

----------

家中親戚病逝,按照大理的禮俗,親戚要陪着守靈,1日晚上守了一宿,熬了個通宵。2日回來,想說睡一覺起來更新,結果老了就是老了,從九點睡到今天早上十二點。。。。。今天三更補!

(本章完)

第二卷_第59章 流產的四輪馬車第五卷_第458章 鐵面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六卷_第529章 時局變化第四卷_第298章 蠢蠢欲動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四卷_第401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五卷_第470章 物傷其類第二卷_第101章 時勢在我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四卷_第366章 薛公懲奸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七卷_第577章 災害連連第五卷_第455章 有成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五卷_第442章 元正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二卷_第97章 葦澤縣城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六卷_第515章 來訪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三卷_第169章 預定任期第二卷_第148章 挖土豆第五卷_更新說明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七卷_第561章 事成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七卷_第557章 塵埃落定第三卷_第159章 萬民請命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四卷_第399章 尋幽訪勝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第二卷_第83章 發工錢的學問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二卷_第71章 開始前的小風波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五卷_第440章 明悟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三卷_第226章 惟願平安第四卷_第312章 被人坑了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三卷_第232章 主僕敘話第四卷_第324章 求技能點!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三卷_第224章 江臨帶回來的消息第一卷_第35章 論刷上司印象的花樣方法第七卷_請假第五卷_第453章 不知疾苦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二卷_第113章 不平第一卷_第40章 人生難懂是人心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五卷_第462章 決定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二卷_第73章 推廣方案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三卷_第184章 走親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四卷_第387章 豁然開朗第七卷_第56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六卷_第512章 來意第五卷_第447章 蠢蠢欲動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三卷_第181章 任務完成度80%第二卷_第71章 開始前的小風波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三卷_第207章 慈母多敗兒第七卷_第551章 剖白與自省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六卷_第516章 一家團聚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三卷_第191章 家事安排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二卷_第137章 紅薯宴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三卷_第198章 歸來初敘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二卷_第82章 論軍
第二卷_第59章 流產的四輪馬車第五卷_第458章 鐵面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六卷_第529章 時局變化第四卷_第298章 蠢蠢欲動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四卷_第401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五卷_第470章 物傷其類第二卷_第101章 時勢在我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四卷_第366章 薛公懲奸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七卷_第577章 災害連連第五卷_第455章 有成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五卷_第442章 元正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二卷_第97章 葦澤縣城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六卷_第515章 來訪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三卷_第169章 預定任期第二卷_第148章 挖土豆第五卷_更新說明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七卷_第561章 事成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七卷_第557章 塵埃落定第三卷_第159章 萬民請命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四卷_第399章 尋幽訪勝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第二卷_第83章 發工錢的學問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二卷_第71章 開始前的小風波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五卷_第440章 明悟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三卷_第226章 惟願平安第四卷_第312章 被人坑了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三卷_第232章 主僕敘話第四卷_第324章 求技能點!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三卷_第224章 江臨帶回來的消息第一卷_第35章 論刷上司印象的花樣方法第七卷_請假第五卷_第453章 不知疾苦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二卷_第113章 不平第一卷_第40章 人生難懂是人心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五卷_第462章 決定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二卷_第73章 推廣方案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三卷_第184章 走親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四卷_第387章 豁然開朗第七卷_第56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六卷_第512章 來意第五卷_第447章 蠢蠢欲動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三卷_第181章 任務完成度80%第二卷_第71章 開始前的小風波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三卷_第207章 慈母多敗兒第七卷_第551章 剖白與自省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六卷_第516章 一家團聚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三卷_第191章 家事安排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二卷_第137章 紅薯宴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三卷_第198章 歸來初敘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二卷_第82章 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