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斬經堂

約見的地方,是在孟思遠的家,爲着迎娶新婦,孟家也重新佈置了一番,原來他和鄒秀榮的臥室已經廢棄不用,另修了一個院落,供新人居住。

趙冠侯先去給老太太磕頭,後隨着孟思遠到書房。孟思遠道:“老四,今天你不要急着走,我不管你有多急的事情,也要留下吃午飯。在南方來了個戲班,我正好請到家裡來唱戲,待會有好戲給你看。”

“二哥不喜皮黃,怎麼也開始看戲了?總不會是文明戲吧,我對那個東西不怎麼看的來,您就別找我麻煩了。再說咱們山東京劇好角有的是,南方的戲班子再出色,也未必比的上內廷供奉。”

“話不能這麼說,南北風味不同,或許獨樹一幟,另有奇趣也未可知,總要看過之後,纔好見分曉。再說今天咱們這位故人,也是很難得,故人重逢,總要多喝幾杯纔好。”

這位故人,已經在書房裡等候着,一見趙冠侯進來,立刻起身行個禮“趙大人你好,幾年時間你已然成爲一省的封疆大吏,我今天上門,就是來對你說恭喜兩字的。”

來人確實稱的起一個故字,只是彼此的交情,寡淡的很。一身西裝禮帽,相貌英俊儒雅,正是蘇三兩的孫子,蘇振邦。

趙冠侯在山東建立醫院,曾經想過,將蘇家祖孫請來山東,開設骨科。可是蘇三兩極爲固執,堅持認爲自己的根基在津門,絕對不能離開津門半步,邀請幾次,全都失敗,事情就只好擱置下來。

兩人並沒有很深的交情,但是畢竟是有同鄉的關係在,見面之後,倒也很熱情。等到坐定之後,孟思遠道:“振邦兄已經決定,來到山東行醫。將祖傳的蘇氏正骨技術,傳播推廣開來。除了傳授技術以外,蘇家正骨膏藥、正骨丸的秘方,他也會公佈,爲我國百姓造福。”

軍隊之中,摸爬滾打,骨傷是難免的事,蘇家的醫術確實高明,如果肯來山東傳授技術,確實對軍隊有利。趙冠侯先說幾聲謝,隨後問起蘇三兩的身體,蘇振邦道:

“爺爺的身體還好,吃的飽睡的下,每天依舊給人看病。現在泰西醫院越來越多,傳統的醫館被淘汰,只是個時間問題。我不想像他老人家那樣,一輩子只待在一個醫館裡,給有限的病人治病。那樣,實際是服務不了多少人的。與其我救治一兩個病人,不如把醫術傳播出去,讓大多數醫生都能掌握蘇氏正骨的技術,也能讓更多的人受益。至少……他們不用費盡周折的籌措六元金洋給我爺爺。”

趙冠侯笑道:“振邦兄的高義,我十分欽佩,但是正骨丸與正骨膏,是你們家祖傳的方子。就這麼拿出來,蘇老我想不會答應。不如這樣,我找洋行的人代辦,爲你蘇氏的正骨丸,正骨膏申請專利,這樣別人生產時,也要付你費用。”

“專利就不必了。中醫爲我國的瑰寶,其屬於整個中華民族,並不屬於某一家某一姓。這個專利,我們蘇家也沒有資格申請,如果有費用,也應該造福華夏四百兆同胞纔對。我聽說,山東在搞商標註冊,我的正骨丸和正骨膏,如果能夠註冊,就最好不過了。以後每一丸丹藥上,都可以標註蘇記的字樣,這纔是真正的把蘇家醫術發揚廣大。”

趙冠侯對此自無意見,蘇振邦則與孟思遠商議合作,在山東開設一個藥房,專門用來生產蘇記正骨丸和正骨膏。趙冠侯的軍隊,則是這個藥房最大的客戶,以軍隊名義指名採購。

這筆生意談的很順利,幾下都很滿意,孟思遠吩咐一聲備宴,下人就將酒席送過來。席面是地道的山東魯菜,趙冠侯吃了幾口之後,讚歎着“這廚子請的不錯,手藝挺好,二哥,你這廚子哪請的,好本事。我在京城吃東興樓吃飯,也就這意思。趕上我們家那鳳喜的手藝了。”

孟思遠一笑“這個廚子沒有領我一文錢的月俸,反倒是送了我一大筆錢的嫁妝……就是你不肯承認的二嫂。”

“啊?她……她不是還沒嫁過來了,你們……你們這夠着急的。”

“不是你想的那樣,因爲我娘身體不好,家裡又沒有人照顧,柳小姐不計較自己的名聲,甘願搬到我家裡來,當個沒名份的丫頭,伺候我娘飲食起居。老太太的藥,都是她親手給熬,家裡的一切也都是她伺候着。就連燒菜的事,也是她來辦,你說一說,這個二嫂,你是認是不認?”

趙冠侯搖頭道:“我沒話說了,反正我二嫂都肯來喝你的喜酒,這個小嫂子認不認,我也說了不算。總歸我勸二哥一句,做人做事,不能治一經損一經,總要都對的起纔好。”

等用過飯,孟思遠將兩人請到後花園看戲,孟家老太太性喜皮黃,孟思遠孝順,在家裡爲老太太修了個小戲臺,爲演出之用。這個戲班子請來之後,也就在這裡可以演出。

戲班的管事,舉着摺子過來,請幾位點戲,除了開場的加官以外,第一齣戲是孟思遠所點的刺王僚,第二齣則是蘇振邦點的斬經堂。趙冠侯看了看摺子“我不忙,先演這兩出再說。這兩齣戲都不小,演完了也夠時間了。”

後臺,演員在緊張的扮戲勾臉,掌班的人則不住的拱手作揖“幾位老闆,今個別看是家裡唱堂會,下面坐的可是山東巡撫。大家都得精神點,要是這戲唱的好,咱們這幾十口子人在這就能混開。反過來,大家可就都不好過了。”

“行了,掌櫃的,不就是巡撫麼,我們在南方連洋人都見過,也不算什麼。知道他是咱梨園的護法,兩宮賓天,他把唱戲的都接到山東來養活,這是個義氣的人,包準不出簍子。”

一名不久前剛加入班子的老生忽然問道:“老闆,今天山東巡撫趙冠侯真在下面坐着?”

掌班的連忙打個手勢“我說小爺,您也是這行的世家,怎麼張口就棒槌啊。官諱也是你能叫的?讓馬弁聽見,先四個嘴巴過來,這不是找揍?趙宮保可不就在下面坐着,他跟本宅的大爺,是換貼的弟兄,您今天可得賣點力氣,斬經堂的那段空中降下無情劍,可就聽您了。趙宮保是梨園護法,唱戲的行家,你瞞不了他。”

“好說,您對的起我,我也要對的起您。來,給我扮上吧,我今天看看,趙宮保是何許人也。”

鑼鼓聲中,加官結束,第一齣正戲已經上演,戲臺上王僚唱着“雖說弟兄恩情有,個人的心思個人謀……”

臺下,三人聚精會神的看着臺上,似乎就連作風洋派的孟思遠,也沉浸在劇情之中。

蘇振邦道:“若是以兄弟情義論,姬光對姬僚,或是有不對之處。可是這個江山,本就是姬光的,姬僚硬奪了去,這就是另一件事。譬如這天下,本是漢人的,來了羣外人,把江山奪走,非要說自己是皇帝,要漢人做他們的臣民。這個時候,以復興祖宗基業爲第一,餘者皆可不論。只要爲了目的,什麼手段都無可指責。就如前兩年徐錫麒刺恩銘,論公,恩銘是能吏,論私,恩銘更是徐先生的舉主恩人。刺殺他,似乎有忘恩負義的嫌疑。但是這是小義,如果從大義上講,就是另一回事了。恩銘是女真人,徐先生是漢人,以漢而除旗,是爲國家民族的大義,恩銘對待他的小恩小惠,這個時候,就可以犧牲。趙大人,你覺得是否是這個道理?”

趙冠侯一笑“振邦兄,我以前只知道你是個優秀的醫生,還是個好人。怎麼,現在也關心起正直了?難不成想在諮議局裡謀個席位?如果是那樣也可,相信憑你的才幹和財力,做到這一步絕不是爲難的事。”

“不,我對於諮議局這種提線木偶,沒什麼興趣。我只是從庚子鬧拳開始,就明白了一個道理。醫生只能治療人的身體,不能治療人的思想,一個人體魄不管多好,如果沒有一個進步的思想,總歸是無用之人。戰場上,我們幾萬人打不過洋人幾千人。數萬洋兵,可以**,直接佔領我們的京城。是我們的體力不如對方,又或者是裝備不如?”

“我看都不是。趙大人可以在宣化打敗鐵勒最精銳的哥薩克馬隊,可見漢人和洋人之間,沒有體能上的差距。我朝推行洋務多年,武器也未必不如洋人,所欠缺者,就是精神。沒有積極進取的精神,我們的武器不管多好,身體不管多強壯,都是沒有用處的。百萬飛虎團,一戰即潰,就是因爲落後愚昧,而造成落後愚昧的原因,就是因爲上位者不當其政。一如吳國,姬光登基之後,可以振興吳國,以吳伐楚。如果是姬僚的話,吳國就未必有日後那麼強大。那麼,哪怕姬僚沒有任何錯誤,只爲了吳國強大這一個理由,就應該有千百個專諸,來刺殺他。”

孟思遠附和道:“比起專諸,我們不如看看這些衛士。他們只知道愚昧的效忠於姬僚,因爲姬僚是他們的主君。這種原始而且愚昧的思想,決定着他們的行動。當義士刺死暴君之後,他們沒有選擇跟義士一起,推翻這個昏庸的皇帝,相反對義士專諸橫加白刃。如果這些衛士能夠明辨是非,幫助專諸殺掉暴君,或是早一步與公子姬光聯合,我想,吳國的發展就會更快。”

趙冠侯道:“二哥,我跟你看法倒不同,咱們只說專諸。他爲什麼給姬光效力?因爲姬光對他有好處,換句話說,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行得春風收夏雨。姬光對其有恩,他對姬光殺身以報,這是很正常的事。那些衛士,吃姬僚的喝姬僚的,爲姬僚效力,同樣是理所應當。如果吃了俸祿反過來造反,不要說名聲,就是姬光,也不好用這些人。天知道哪天,這些護衛會不會給自己也來這麼一下。至於吳國怎麼樣,那是大夫們和國君想的事,當衛士的,就是吃糧當兵,誰想的到那麼多,不要對普通人的要求太高。誰對我好,我對誰好,能做到知恩圖報,不忘恩負義,就已經很難得了。大義小義,這種東西不是普通人能分辨的,再說以大義可以傷小義這種話,足以爲任何忘恩負義者開脫,誰都可以說自己的是大義,那麼朋友二字,就論不起來,人心也就壞到了極處。”

蘇振邦道:“趙大人,那你如何看待,醫人與醫國?”

“我覺得,醫國固然是好,但是也要量力而行。能醫一國者,無一不是有大才幹,大見地之人。行事不但要思慮周全,也要權衡再三,貿然行事,只會落的弄巧成拙。比如當初的維新黨人,想着要讓中國成爲強國,這想法是沒錯的,可是做法上,我難以認同。結果百日維新,搞成了那個樣子,除了搭進去幾條人命之外,又有什麼好處了。”

“現在朝廷,不也是辦新學,行憲政?”

“可是現在的朝廷,是在明白人的調度之下,行此政策,與維新黨人急功近利全然不同。這就是好的經,也要交給好和尚念。就如武舉,維新黨要求全換成槍炮,民間舉子,又怎麼接觸槍炮?所以現在搞新科舉,參加武舉的只能是軍人,在兵營裡就可以接觸槍炮,考起來不難。至於說因此斷絕了普通百姓武舉之路,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其他諸項,莫不如是。蘇兄,其實醫人與醫國一樣重要。對大人物來講,他們看的是天下。可是對一家一戶而言,自己家裡的成員,身邊的親人,就是自己的一切,你能救他們的親人,一樣是大功德。”

刺王僚堪堪演完,戲臺上,重打鑼鼓,重新揀場,開演斬經堂。這是光武演義裡,吳漢殺妻的故事。那名老生據說南方唱武行出身,半途轉宮,其嗓音很好,撲跌功夫更爲高明,尤其唱到被老母要求殺妻,夫妻兩離分之時,情真意切,彷彿有着切膚之痛,讓趙冠侯忍不住帶頭叫好。

孟思遠道:“老四,我看這吳漢倒是個豪傑。他雖然愛他的妻子,但是他能明白,人心思漢,能夠辨是非明大局,不以個人****而影響全局,這纔是真正的大英雄大丈夫。公主爲了不讓丈夫爲難,伏劍自盡,這樣的也纔是好妻子。大情大愛,本就該勝過小情小愛,若是沉迷於兒女私情,就成了不功業。”

“二哥,我不這麼看,一個朝廷,卻容不下一個女流,難道這公主活着,漢室江山就興復不了?若朝廷真是那麼脆弱,那麼早點死了也好,省得活着害人。當真是明君賢臣,首先就該有容人之量,讓他帶着老婆過來,該怎麼樣還怎麼樣,這纔是個豪傑氣概。否則的話,這朝廷也沒什麼保頭。”

“話不是這麼說。並不是一個僞朝公主就會動搖漢家基業,但是吳漢與前朝的公主不做了斷,又怎麼在大漢效力?到時候他同僚戰友,是他妻子的仇人,彼此不能相容,便沒法共事。更別說,王莽殺了吳漢的父親,這可以看做祖先之仇。”

趙冠侯搖搖頭“王莽殺了他父親,那他該去殺王莽,關王蘭英什麼事?王蘭英說的好,她在深宮,哪知道這些?跟她是沒有關係的。吳漢要不是駙馬,潼關未必輪的到他來守,反過頭來,又要殺與此事無關的妻子,這未免太讓人心寒。若我是他,絕不會殺妻,自己老孃只好去騙,外人勸我殺妻,我先殺了他再說。再說,復興漢室又怎麼樣?你們沒看過上天台?劉秀醉酒殺將,馬杜岑姚盡皆殺害,區區一吳漢又有什麼用。推翻新朝,復興大漢,不管說的多好聽,老婆死了,還是個鰥夫,對自己又有什麼好處?這種人,我可不會去學。”

他朝戲班的主人招手道:“過來,我點一齣戲,你們準備準備。這齣戲唱完,我點一出華容道,告訴下面,給我用心唱。”(。)

第五百零九章 江山誰主(下)第一百零九章發明與發財(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虎狼第三百九十五章 色厲內荏第三百一十五章 聯姻第七百五十二章 哭秦庭借魯軍第四百七十三章 名將風範第七百七十七章 明器第五百八十一章 鎮嵩之亡(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我即王法(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條件第二百七十六章改道(上)第六百九十五章 帝王夢(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殺招第十三章 識字(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血戰津門(一)第七百六十一章 毒菌之亡第六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五十四章 竹內有豬第七百四十一章 自己的選擇(下)第六百章 儲嗣之爭第三百一十七章 迴光返照第三十五章 當指(上)第七百八十七章 和平之光第六百二十六章 風骨第一百一十六章 保國會第三百零一章 尋蹤第三百五十一章 豈曰無衣(下)第九十四章 殺馬砸車第二百一十三章 求生之路(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二十章 俠盜羅平第六百五十章 麻花辮與菜鳥第三百章 櫻之殤(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債(下)第五百八十章 移民第二百七十二章 較量(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模範監獄第一百一十九章血夜(二)第一百零四章鳳簪落地 重返佛山第五百五十一章 首戰潼關(上)第六百八十六章 三金公司第三百七十八章 危如累卵第四百二十八章 掠美(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炮灰向前衝第三百七十章 鴻機開缺第五百二十四章 共合政局(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加藤的決斷(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一旁又來送死的郎第六百七十二章 逐北第四百四十九章 槍聲(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倒戈第四百二十七章 掠美(上)第七百零七章 穿幫第一百一十九章血夜(二)第七百零一章 雖然是弟兄們情誼有(上)第五百九十章 狼與羊(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帝國良知第八百章 初陣不利第六百八十一章 共合元帥第七百零五章 雄師第四百二十八章 掠美(下)第六十四章 薦書第八百一十二章 教科書式的勝利(上)第四百二十五章遊園(上)第一百零七章 喬遷第六百七十九章 投降第二百零一章 不棄糟糠第五百八十五章 慷慨的鐵勒朋友第五百一十九章 我即王法(下)第六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六百五十章 麻花辮與菜鳥第一百九十二章 劫票第四百九十六章 繳械第五百三十三章 外強中乾第一百四十七章 神仙鬥法第四百八十八章 死棋肚裡有仙招第五百三十三章 外強中乾第五百五十章 多省戰陝第二百八十二章 籌備進京第七百二十七章 羣魔亂舞第十六章 借艇割禾(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飲血第七百五十二章 哭秦庭借魯軍第五百零五章 善緣第四百八十九章 戰地浪漫曲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場第一百八十章 攻心(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張雨亭的崛起第三十三章 寶珠第一百五十八章 風雨將至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捷第七百五十九章兄友弟恭第二十四章 大新聞(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魚兒撞進千層網(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創痍第四百三十四章 賢者的禮物(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狼與羊(上)第六百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上)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暴
第五百零九章 江山誰主(下)第一百零九章發明與發財(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虎狼第三百九十五章 色厲內荏第三百一十五章 聯姻第七百五十二章 哭秦庭借魯軍第四百七十三章 名將風範第七百七十七章 明器第五百八十一章 鎮嵩之亡(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我即王法(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條件第二百七十六章改道(上)第六百九十五章 帝王夢(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殺招第十三章 識字(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血戰津門(一)第七百六十一章 毒菌之亡第六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五十四章 竹內有豬第七百四十一章 自己的選擇(下)第六百章 儲嗣之爭第三百一十七章 迴光返照第三十五章 當指(上)第七百八十七章 和平之光第六百二十六章 風骨第一百一十六章 保國會第三百零一章 尋蹤第三百五十一章 豈曰無衣(下)第九十四章 殺馬砸車第二百一十三章 求生之路(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二十章 俠盜羅平第六百五十章 麻花辮與菜鳥第三百章 櫻之殤(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債(下)第五百八十章 移民第二百七十二章 較量(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模範監獄第一百一十九章血夜(二)第一百零四章鳳簪落地 重返佛山第五百五十一章 首戰潼關(上)第六百八十六章 三金公司第三百七十八章 危如累卵第四百二十八章 掠美(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炮灰向前衝第三百七十章 鴻機開缺第五百二十四章 共合政局(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加藤的決斷(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一旁又來送死的郎第六百七十二章 逐北第四百四十九章 槍聲(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倒戈第四百二十七章 掠美(上)第七百零七章 穿幫第一百一十九章血夜(二)第七百零一章 雖然是弟兄們情誼有(上)第五百九十章 狼與羊(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帝國良知第八百章 初陣不利第六百八十一章 共合元帥第七百零五章 雄師第四百二十八章 掠美(下)第六十四章 薦書第八百一十二章 教科書式的勝利(上)第四百二十五章遊園(上)第一百零七章 喬遷第六百七十九章 投降第二百零一章 不棄糟糠第五百八十五章 慷慨的鐵勒朋友第五百一十九章 我即王法(下)第六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六百五十章 麻花辮與菜鳥第一百九十二章 劫票第四百九十六章 繳械第五百三十三章 外強中乾第一百四十七章 神仙鬥法第四百八十八章 死棋肚裡有仙招第五百三十三章 外強中乾第五百五十章 多省戰陝第二百八十二章 籌備進京第七百二十七章 羣魔亂舞第十六章 借艇割禾(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飲血第七百五十二章 哭秦庭借魯軍第五百零五章 善緣第四百八十九章 戰地浪漫曲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場第一百八十章 攻心(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張雨亭的崛起第三十三章 寶珠第一百五十八章 風雨將至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捷第七百五十九章兄友弟恭第二十四章 大新聞(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魚兒撞進千層網(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創痍第四百三十四章 賢者的禮物(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狼與羊(上)第六百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上)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