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四照堂點兵

於皖系而言,壞消息似乎有些多。先是松江兵敗,隨即又是汪士珍辭職,緊接着,山東兵艦殺向湖北的消息讓川軍大唿:速發海軍,否則有全軍覆沒危險。

湖南的局面,也遠不似想象中那麼好,羅重軒、吳辛田反魯,只能用虎頭蛇尾甚至有頭無尾來形容。徐又錚對於吳辛田雖然沒抱太大希望,但是想來,在聯合了扶桑人之後,至少也可以拖住魯軍手腳,給川軍入鄂製造機會,沒想到,實際情況的發展,竟是如此糟糕。

從吳辛田發佈命令,到其全部被殲滅,前後只用了不到一個小時。隨即,南軍趙恆易部雖然也開始對魯軍展開進攻,但是效果很差。湖南本土軍民,更支持魯軍而非子弟兵,更何況山東省軍第四師裡,又特意招募了不少湖南人。

原本是譚羅想要共驅魯軍,平分湘省,竟變成了魯軍拳打羅重軒腳踢譚延凱的結局。南軍潰敗至沅水一帶,部隊損失大,內部又因此分裂。郝雲鵬自任督軍,通電反譚,趙易恆部下,號稱佛將軍的唐愚生亦通電全國,聲稱退出戰局,保境安民,實際亦是不服從指揮的表示。湖南省內,暫時已經找不到可以與魯軍較量的軍力。

除去戰場失敗外,更大的問題在於,扶桑聯絡官也被魯軍活捉。根據其口供,段芝泉主持向扶桑貸款,用這筆款來訓練邊防軍,準備武力解決西南以及山東的計劃,被全數曝光。輿論譁然,京城的報紙,紛紛轉載南方及山東的報道,輿論的壓力,對於段系已經非常不利。

刺刀和軍靴,無法戰勝報人的筆。面對開在租界裡的報館,共合正府實際沒有太好的辦法。而段芝泉和扶桑簽定的條約,嚴重侵害了西方几國在華利益,引起東交民巷方面極大不滿。雖然經過泰西戰爭後,這些洋人未必能有多少實力來干涉中國內政,可是控制本國財團不與共合貸款,這還是做的到。

失去海外輸血的共合,財政日漸艱難,雖然靠着扶桑的貸款,暫時經濟可以維持。但是如果不能消滅魯軍,靠戰爭紅利補平虧空,這次戰後,恐怕共合正府將面臨財政破產的巨大危機。在這種壓力面前,不管有多少人出來倡導和平,段芝泉也只能跟魯軍戰鬥到底。

戰場的變化,同樣也讓段芝泉頭疼。湖北戰場,段系借刀殺人之計未成。王子春雖然對魯軍侵奪省權大爲不滿,但是一來自己的號召力太弱,二來,魯軍只搶奪地盤,還給他留些好處,段系連孟思遠都敢殺,自己的性命又怎麼保的住?因此在孟思遠死後,王子春反倒公開站臺,支持山東,湖北力量一致對外,與川軍開戰。

李虎臣的省軍第二師表現神勇,川軍作戰接連失利,王靈官似乎也有些鎮不住場子。固然魯軍不能打進四川,但是川軍也不可能打進湖北。再加上山東海軍的加勢,川軍這一路基本已經不能報希望。

江蘇戰場的表現同樣不如人意。齊英雖然成功暗殺李秀山取而代之,並僞造了其自殺的事實。但是隨後,江蘇省內,就出現部隊大規模譁變。數座城市的領兵官,指揮部下反水,齊英指揮軍隊討逆,卻不能取勝。

他的才幹並不在領軍,而在於搞人。部下人心不穩,連內部都管理的不順,就該更別想對江西用兵。等到魯軍全殲共合海軍第一艦隊,順利佔領松江消息傳來,齊英部下開始成建制譁變叛而歸魯。齊英連江寧都已經丟了,更別指望其控制江西。

原本預料的長江三省,非但未成皖系囊中物,反倒歸入山東囊中,於東南佈局可稱徹底破產。眼下奉軍雖然大舉入關,可是張雨亭對於出戰動力不足,每天只是不停的發電報,要錢要糧。

段系內部,除了河南一路頗有指望以外,南方各戰場接連失利,讓人很有些氣餒。一些段系成員,私下裡更是提議,不如與山東和談。

勝利,現在惟有一場大勝,才能振奮人心,鼓舞士氣。

四照堂內,段系要員以及山西、陝西、西北等軍派來的代表濟濟一堂,電燈將房間照的雪亮。徐又錚代替段芝泉,草擬軍事計劃發號施令。於北方而言,皖軍實力仍遠強於聯軍,只要在北方打一場大勝仗,一切就都能逆轉。

他的作戰計劃擬的極爲詳細,不但本部人馬,就連友軍也都做了安排,一份軍事計劃,涵蓋了數十個師,幾十萬大軍,史稱“四照堂點兵。”

“我軍,分爲東西兩路。西路軍總指揮爲段香巖,率邊防軍曲豐同、陳文運、劉旬、魏宗翰、李進材等五師又一混成旅,並奉軍二十七師,於涿州、固安、淶水一線佈防。其中以邊防軍曲豐同師爲主力,集中於良鄉琉璃河涿州一線。東路軍由兄弟自認總指揮,率邊防軍程雲鶚、宋子揚、宋光耀、譚金方、張國棟等五師及奉軍二十八師佈防於廊坊、落垡一帶。西路軍主力沿京漢鐵路南下,直取保定;河南邊防軍兩混成旅,並西北騎兵師,陝軍三師,同時東進,晉軍自娘子關出擊,兵取石家莊,配合西北部隊,圍殲直魯逆軍主力於中原。東路皖軍以津門爲攻擊目標,交戰得手後南下,沿津浦路南下,直取山東。安徽三師一旅攻打徐州,自徐州北向山東,攻打魯軍後方,斷其歸路。”

隨着指揮棒在地圖上的移動,行軍路線,清晰的出現在各軍官面前。徐又錚又道:“直魯逆軍倒行逆施,背叛國家民族,必將受到應有處罰。此次出兵,皆以攻取山東爲目標。進魯之後,按各自實際控制區域,劃分防地。防地之內,一切軍政,皆由軍事主官自行決定,正府不加干預。”

這話的意思,顯然就是縱兵肆意行動,幾個軍官都聽的兩眼放光,摩拳擦掌。軍需官忽然起身道:“秘書長,那軍糧補給方面……”

“這一點,我已經想到了。”徐又錚微笑道:“所有部隊出發前,一律發四個月軍餉爲恩賞。至於軍糧……我向扶桑洋行訂購了大批麪包,讓弟兄們也嚐嚐這泰西軍糧的味道。現在天氣炎熱,行軍艱難,這我是知道的。大家下去跟下面的弟兄說好,這次出兵,正府全程提供荷蘭水給弟兄們飲用!”

共合的大兵行軍喝荷蘭水,這怕是自小站練兵起,就沒有過的規矩。一干將領皆面現喜色,精神大爲振奮。一旁,張員一身前金袍褂,顯得與所有人格格不入。從一開會,他便合着眼睛,不發一言。此時忽然道:“我軍大舉出徵,京城留守問題……”

“這便要有勞紹帥了。”徐又錚道:“紹帥與江提督,皆是前金名臣,熟悉輿情,由你們負責京畿衛戍,最爲合適不過。原徐州部隊,皆歸張紹帥指揮,我相信,有你們二位坐鎮,京城自可穩如泰山,萬無一失。”

奉軍方面使者,正是昔日八角臺讓位的張景輝。他起身道:“秘書長,我們奉軍遠路入關,餉械兩絀,懇請正府,先補齊奉軍欠餉惟盼。另外,我軍軍餉皆由四恆銀行代辦,現在京城分行爲正府查封,奉行用款大爲不便。我們的軍餉錢款,將如何安置,還請明示。”

“請轉告貴軍張雨帥,徐某在奉天所做的承諾,始終有效。奉軍弟兄,將得到足夠的軍餉以及軍需。在明天天亮以前,我會派三百萬的款子給奉軍,作爲開戰經費,足以滿足奉軍需求。至於奉軍委託四恆代辦軍費,可向山東四恆總號索取。只要奉軍在山東登陸,以貴軍之能,籌款不成問題。關外不久之前組建了海軍,正好可以揮師南下,直取日照煙臺,**。魯軍主力集中於保定一帶,後方空虛,只要一個旅入境,何愁不能犁亭掃穴,屆時山東一省財帛任取,貴軍糧餉何須擔憂?”

陝軍聯絡官起身道:“秘書長,卑職出發前,章帥再三提醒,務必向正府說明,我軍目前不利處境。陝西大旱,顆粒無收。目前我軍軍食既缺,軍餉全無。請求正府能夠一視同仁,將軍餉軍需予以發放。另外,自河南進山東,兵站補給設於何處,也請示下。”

徐又錚搖搖頭“此戰,我軍河南戰場,鞭長莫及,因此不設兵站,不成立補給處。自前金時代開始,補給糧臺,多成爲個人謀取私人利益的藏污納垢場所,于軍事無補,反倒會滋生無數弊端。貴軍章帥,治軍甚嚴,最得民望。何況直魯聯軍擅興刀兵,民怨極大,陝軍入魯,沿途士紳必簞食壺漿,以迎義師。何愁沿途補給軍食問題?據我所知,山東向來注重糧食安全,於省內大修糧倉。只要進了山東,就不愁沒有食物補給。至於在河南作戰的開支……就請山西方面,予以發放。晉陝一體,同器連枝,相信閻督軍肯定願意支持這次作戰,不會吝惜軍糧。”

說到這裡,徐又錚站起身,揮手道:“天色不早,今天就到這。拿命令書來。”,

侍從遞上命令書,徐又錚龍飛鳳舞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最後一筆剛剛落下,大廳裡忽然變得漆黑一片。所有電燈,同時熄滅。京城電力工人總罷公,開始了……

保定,臨時司令部內。

趙冠侯也站在地圖前,下達着命令。

“我軍東路以子玉爲總指揮,率所部第三師,直隸第三混成旅蕭光北部,山東省軍第一師駐守楊村。西路由我親自指揮,以共合第五師,第三十七師,山東省軍第三師在易縣、淶水、涿州、固安一線佈防。大哥率領直隸守備大隊二十個營,坐鎮保定,擔任總預備隊。西路軍主力沿京漢鐵路北進,與皖軍主力決戰;駐歸德山東騎兵師以及省軍第五師北上,佔領開封,進佔洛陽,解決敵河南部隊;東路在京奉鐵路線與皖軍對陣,另以山東憲兵旅坐鎮德州,相機接應。”

吳敬孚道:“冠帥……河南方面,陝軍就有五萬人,再加上西北騎兵師,以及敵兩個混成旅,我軍兵力是否太單薄?末將願意派部下彭辛壽,帶一旅擔任預備隊,前往接應。”

“刺兒彭是你手下第一號勐將,還是留在正面戰場吧。你放心,我既然派了兩個師,自然就有把握,至少,他們不會輸。或許,河南部隊,還是各軍中,最先打開局面的也不一定。此戰,我軍首重破敵,不重殺傷。彼此都是共合軍人,不必以殺戮爲要。只要打掉段芝泉,對其部隊以吸收改編爲上。魯軍作戰首重補給,我軍行軍線路上,皆修有倉庫,儲存物資,另於要點城市設立兵站。我任命,鄒秀榮爲此次直魯聯軍總軍需,李彥卿居次,負責物資調度。寧可部隊不前進,也不能無補給。必須保證下面的士兵吃飽飯,拿足餉。所有參戰部隊,發兩月津貼!”

簡森、陳冷荷、戴安妮三人,此時都在保定坐鎮。有共合三尊女財神坐鎮,錢款上不成問題。聽到有大筆軍餉下撥,沿途亦有物資補給,與會的軍官大多面面笑容,心內先有了三成把握。

吳子玉看着地圖,卻很有些不放心。

“敵我對比衆寡懸殊,正面戰場更是以少敵多,邊防軍素稱能戰,我軍處境艱難。且敵安徽部隊,可以攻打徐州,直取山東後方。另有海軍,可沿海而下,登陸煙臺,冠帥……”

趙冠侯擺手道:“子玉的見識不錯,我們的防線,看上去存在很多漏洞。但是抓漏洞,首先需要的是實力。兵力的多寡,不是決定勝負惟一因素,何況,真論人數,也未必是皖軍佔上風。直魯聯軍身後,是共合無數百姓,這一戰,確實是衆寡懸殊,不過是我衆,彼寡!大家拿出精神來,等打完仗,在座諸位,有不少要開府一省,身掛帥印。拿出精氣神,好好幹!”

第五百五十七章 冷暖榮辱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堂地獄第五百九十一章 來自大洋彼岸的風第四百六十六章 厲兵秣馬(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殺招第三百四十四章 血與火的婚禮第二百八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四百零六章 衆人皆醉第二百九十七章 魚兒撞進千層網(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血與火的婚禮第三百一十六章 迴鑾第三百五十六章 白城解圍(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謀害忠良(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維新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劫案第五百四十五章 軍心第二百一十二章 轉移物資第二百七十三章 較量(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流亡者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非戰場第四百九十九章 得罷手處且罷手第五百七十二章 斷刀(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裱糊匠第四百二十六章 遊園(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炮兵進京第三百六十二章 新軍新政第四百五十二章 盲人瞎馬第五百零九章 江山誰主(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股掌之間第一百二十一章 飲血第二百五十章 脫險第三百七十六章 涅槃第六百一十七章 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第二百三十九章 五陵少年爭纏頭(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發難第六百五十一章 觀戰團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津門(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老少爺們(上)第六百二十二章 暴風將至(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莫回頭第七十四章 賽金花第六百九十章 大亂將生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制第四百八十一章 善有善報第一百四十七章 神仙鬥法第二百九十一章 第一樓(下)第七百七十八章 東陵大盜第五百九十二章 蕭條第四百九十八章 鷹揚第八十二章 開殺戒(下)第七百二十六章 徐又錚的奇幻之旅(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新變化第四百八十六章 江寧攻防戰(下)第五百五十二章首戰潼關(下)第八百零六章 破敵第七百六十七章 薄命第五十八章 海底撈金印(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造勢成名(上)第八十五章生日宴會第六百一十七章 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第六百六十七章 螻蟻與塵埃第二百三十章 王五的選擇第四百一十九章 女兒當自強第一百三十章 談判(二)第二百一十一章直督之託(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驚雷(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女子銀行(下)第七十八章 巧設機關(下)第七百零六章 飢卒第一百七十三章喋血列車(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富貴兵團第四百零八章 股災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擋殺神(上)第七十章 苦肉計第二百五十三章 都統衙門(二)第七十一章 路見不平第五百五十八章 長安變第三十一章 十萬金洋(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驚夢(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談判(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螻蟻與塵埃第三百八十九章 青黴素第六百六十三章 第二戰場(下)第九十一章 女兒情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失其鹿第一百八十五章 吉時已到(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制第五百四十六章 糧臺第三百二十七章當頭炮(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未戰先亂第七百四十六章 回家第七百八十七章 和平之光第七百八十八章 千鈞一髮第二百一十三章 求生之路(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玉美人(上)第四百二十一章 倒塌第三百一十六章 迴鑾第十四章 識字(下)第七百零二章 雖然是弟兄們情誼有(下)
第五百五十七章 冷暖榮辱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堂地獄第五百九十一章 來自大洋彼岸的風第四百六十六章 厲兵秣馬(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殺招第三百四十四章 血與火的婚禮第二百八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四百零六章 衆人皆醉第二百九十七章 魚兒撞進千層網(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血與火的婚禮第三百一十六章 迴鑾第三百五十六章 白城解圍(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謀害忠良(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維新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劫案第五百四十五章 軍心第二百一十二章 轉移物資第二百七十三章 較量(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流亡者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非戰場第四百九十九章 得罷手處且罷手第五百七十二章 斷刀(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裱糊匠第四百二十六章 遊園(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炮兵進京第三百六十二章 新軍新政第四百五十二章 盲人瞎馬第五百零九章 江山誰主(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股掌之間第一百二十一章 飲血第二百五十章 脫險第三百七十六章 涅槃第六百一十七章 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第二百三十九章 五陵少年爭纏頭(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發難第六百五十一章 觀戰團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津門(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老少爺們(上)第六百二十二章 暴風將至(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莫回頭第七十四章 賽金花第六百九十章 大亂將生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制第四百八十一章 善有善報第一百四十七章 神仙鬥法第二百九十一章 第一樓(下)第七百七十八章 東陵大盜第五百九十二章 蕭條第四百九十八章 鷹揚第八十二章 開殺戒(下)第七百二十六章 徐又錚的奇幻之旅(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新變化第四百八十六章 江寧攻防戰(下)第五百五十二章首戰潼關(下)第八百零六章 破敵第七百六十七章 薄命第五十八章 海底撈金印(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造勢成名(上)第八十五章生日宴會第六百一十七章 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第六百六十七章 螻蟻與塵埃第二百三十章 王五的選擇第四百一十九章 女兒當自強第一百三十章 談判(二)第二百一十一章直督之託(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驚雷(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女子銀行(下)第七十八章 巧設機關(下)第七百零六章 飢卒第一百七十三章喋血列車(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富貴兵團第四百零八章 股災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擋殺神(上)第七十章 苦肉計第二百五十三章 都統衙門(二)第七十一章 路見不平第五百五十八章 長安變第三十一章 十萬金洋(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驚夢(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談判(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螻蟻與塵埃第三百八十九章 青黴素第六百六十三章 第二戰場(下)第九十一章 女兒情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失其鹿第一百八十五章 吉時已到(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制第五百四十六章 糧臺第三百二十七章當頭炮(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未戰先亂第七百四十六章 回家第七百八十七章 和平之光第七百八十八章 千鈞一髮第二百一十三章 求生之路(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玉美人(上)第四百二十一章 倒塌第三百一十六章 迴鑾第十四章 識字(下)第七百零二章 雖然是弟兄們情誼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