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新軍新政

他不拿趙冠侯當外人,將條陳取來,供趙冠侯觀看。這算是大金的最高軍事機密,除非機密不能接近。趙冠侯也不敢大意,仔細的觀看,見其構思上,大金整個國家的部隊,準備編爲三十六鎮,統一編號。

以北洋武衛前、右兩軍爲根本部隊,對於諸軍進行重新整頓,再加上京城旗營,先行編練六鎮部隊。再以這六鎮爲根本部隊,地方上各行練兵,最後成爲三十六鎮。

其編制爲,軍、鎮、協、標、營、哨、排、棚八級。最高戰鬥單位爲軍(戰時單位,平時不設)軍下轄兩到三鎮。一鎮下轄步兵兩協,馬炮各一標,工程輜重各一營,軍樂隊一哨。每協步兵下轄兩標,每標轄三營,每營轄五哨,每哨轄三排,每排轄三棚。無直屬部隊,但有後備隊。後備隊的軍餉遠低於正軍,服役年齡,則比正軍更長,按照說貼中記述則爲“以五千人之餉,可養兩萬候調之兵,無倉促召集烏合成軍之弊。”顯然,也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

而在用人上,各省設督練公所,由各省將軍、督撫兼任督辦大臣,以參議官爲佐官。練兵處總辦大臣爲慶王義匡,會辦大臣爲袁慰亭,總提調保舉的爲正在關外任三省總督的徐菊人,下設軍政、軍令、軍學三司。

軍政司正使王英楷,是當初小站跟着袁慰亭練兵的舊人。軍令司正使段芝泉、副使馮玉璋,都是北洋舊將,袁慰亭心腹,自不必言。軍學司正使則是汪士珍,此人亦是小站舊將,副使則保舉的趙冠侯。

袁慰亭道:“你這個副使是兼差,不用你到練兵處供職,只是在京裡給你留個差使,你進京往返也方便,否則你個地方大員,進一次京太過困難。你的本差,還是在山東。六鎮之中,你的武衛前軍改編爲直隸陸軍第五鎮,鎮統制由你兼署。考慮到你前軍兵多,一鎮之師,恐難安排,再讓你在山東編練一個混成協,誰做協統我不管,你來保,我這裡絕不會通不過。再有多餘將兵,可以編爲警查、消防隊,總是有辦法安排。山東的兵都是好兵,一個也不能耽誤。再不成,就調動到其他各鎮裡,那些好苗子,其他的鎮,也眼紅的很。至於糧餉上,山東養一鎮又一混成協應不爲難,如果糧餉不濟,可由直隸協餉。咱們是自己人,沒有不辦的道理。你這個鎮統制雖然要做,但是本官我不會給你動,由你兼任協統,現在的山東巡撫孫寶奇,是我的兒女親家,他在這個位子上,也不過是護印,將來這個位子,總是你的。”

“多謝姐夫,小弟的年紀小,做巡撫也不合適。能讓我做個臬司,已經是難得的恩典了。只是小弟看這說貼,海翁要做練兵處總提調,那東三省總督,莫非就要交卸了?”

袁慰亭苦笑一聲“可不?這話也只有對你說,打仗的時候,那裡是火坑,沒人願意跳。現在仗打完了,那裡就是火炕,誰都想上去暖和暖和。一個轄制三省的總督,誰不想做?海外天子,自在逍遙,要說兩江、兩廣總督自在,比起東三省總督,就又差了些。再說關外富庶,若是妥加整頓,不愁不能弄出一大筆款子,是個既能享福,又能發財的好位子。卜五打下了基礎,別人就該享受了。”

“但不知是誰屬意那個位子。”

“這人與你有點瓜葛,振大爺。”袁慰亭苦笑一聲“他在京裡大概是玩膩了,想看看塞外風光,大佬正爲愛子活動,讓他到關外做一任逍遙王。卜五總不能擋振大爺的路,只好讓他回來練兵。你看看,這說貼,你可有什麼話說?”

“這說貼倒是說不出什麼,營制上,與泰西營制差相彷彿,若真能照此編練,小弟想來,十年光陰之後,不敢說天下無敵,但縱橫亞洲,應無什麼大妨礙。單以陸軍論,就算是與鐵勒或是扶桑碰一碰,也完全碰的起。”

“要的就是這句話!”袁慰亭一擊掌,臉上露出一絲冷笑“不少報紙上說我怕洋人,這話簡直是笑話。拳亂纔過去多久,誰敢說不怕洋人?可是爲什麼我們怕洋人,歸根到底,就是兵不如人,技不如人。我若是有兵有錢,我爲什麼要怕洋人?朝廷已經要行新法,辦憲政,等到憲政一成,到時候我倒要看看,是洋人怕我,還是我怕他們。”

趙冠侯遠在關外,消息不大靈通,此時方知,這一年來的光景裡,朝廷竟然發生了大的變化。朝廷經歷拳亂之後,終於認識到,用了幾百年的制度,也是到了該大改大動的時候。

與康梁等人的主張不同,朝廷並沒有急着在一兩年內,就把新法實行下去的念頭,而是約定九年後,實行立憲政體。而在此之前,則是個學習準備階段。地方上,各省成立諮議局,作爲士紳與官府共治的機構,也是泰西,地方議會的前身。

而在朝廷裡,太后準備成立編撰官制局,改革官制,參考泰西列強的官制,重新設立官位。袁慰亭作爲北洋大臣,疆臣首領,也在官制局之內,作爲會辦。他對於這個身份顯然極有興趣,於改革官制,推行憲政一事,亦是雄心勃勃。

在軍機處裡,他只是學習行走的打簾子軍機,按照時人笑談,他的位置類似於轎伕中的第四名,全無主意。以他的出身,能做個全無主意的軍機,已是難能可貴。可是他官職一高,志向與過去就不相同,再做個低眉順眼的小媳婦,已經不能滿足他的追求。

在他頭上壓制的,主要就是翟鴻機這個大軍機。他是翰林出身,單是這一條,就能把袁慰亭這個童子軍機壓的死死的翻不了身。朝內朝外,翟子久門生故舊無數,又是袁慰亭所不及之處。

若是官制改革,則舊有的出身之類的優勢談不到,即使門生故舊的關係,也不再能用。官身操縱,將控制在官制編撰局手中,以局而壓吏部,自可讓袁慰亭擺脫尷尬的出身,從而不受人挾制。

一想到可以揚眉吐氣,不受制於人,他自是甘願衝鋒陷陣。趙冠侯身在局外,反倒是比他冷靜許多,沉默片刻之後,忽然問道:“姐夫,譚壯飛等人,血尚未凝,你覺得老佛爺爲什麼突然支持憲政?”

袁慰亭對這個問題頗有些不解“朝廷戰敗,有目共睹,慈聖東狩,途中飽受顛沛之苦,行憲政變法圖強,也在情理之中,這有何可疑?”

“姐夫,咱們想一想,即使我國行了憲政,與那些國家開戰,勝負又如何。高麗之敗,我大金對扶桑,一國敵一國,大國敗小邦,比起這一次其實要窩囊的多。那時要行憲政,老佛爺的看法又如何?”

袁慰亭愣了愣,他先入爲主,認定庚子之敗,敗於體制。太后親見江山崩解,帝都淪陷的慘劇,所以要行憲政振興國家,並未他想。

趙冠侯此時一提,他也想到,若論窩囊,則高麗之敗,窩囊程度遠超過這次與聯軍交戰,當時慈喜不行憲政,這回卻堅定的行憲,這裡倒是有點可疑。他問道:“那依你之見呢?”

“小弟年輕,說不好,何況在宮裡的耳目也沒把消息送出來,這話不敢亂說,只能瞎猜幾句。我聽說張香濤入閣,不免就想起一件事,張香帥一入閣,東南互保上的人,也就姐夫您一個在地方掌權了吧?”

他這話一說,袁慰亭心頭一震,彷彿一記鐵棍正中頂樑,頓時將他的興奮與欣喜砸個精光。東南互保之中,除去一些附和者外,主要的人物,除自己以外,李秉衡勤王自盡,章桐議和捐軀,劉一乾病故,張香濤已是最後一個有力之人。餘下的巡撫之流,不過是礙於形勢,受總督脅迫,不得不列名附署,慈喜也不會記着他們。

張香濤此次入閣,可以看做是提拔,但是反過來說,也如虎離深山龍離大海,離開他辛苦經營的湖廣而入京,從海外天子,變成了閣臣。乃至官制改革之後,他又是一個什麼地位,也難說的很,這一鎮以假皇帝要挾過太后的諸侯,就已經被削爲無爪螃蟹,不復爲害。

這樣算來,當初列名其上的人裡,實際爲疆臣的,就只剩了自己。那麼補自己入軍機處,固然可以看做是提拔重用,也可以看做是明升暗降,奪去權柄。

改革官制,必要得咎於同僚。如果按自己曾經的想法,大刀闊斧,裁汰冗員,竟是不知不覺之間,走上了變法衆人的舊路,於朝廷之中四面樹敵。等到官制改革完成,自己的位子怕是也難保全。

乃至於太后支持憲政,改革官職的用心,由此也可以推敲出來。她春秋日高,來日無多。憲政是九年之後的事,到時她是否還在人世猶在兩可,而一改革官制,督撫之權立等可收。

自洪****興以來,日益提高的督撫之權,收歸朝廷,老太后自當日解決曾、章等人的勢力之後,這一記殺招用出,既得士人鄉紳之心,又將天下督撫操縱於股掌之內,使其不復爲害。即使練兵處的兵權,到時也隨時可以收回,說不定就爲他人做了嫁衣。

袁慰亭自身的頭腦極是精明,一想明這一層,身上出了一身冷汗之餘,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拉着趙冠侯的手道:“內弟,這一回可是多虧了你提醒,否則,我怕是要吃個大苦頭。進了京裡,爲老佛爺衝鋒陷陣,等到完事之後,說不定反倒無功有過,成了替罪羊。”

“姐夫,你過獎了。小弟這點見識,拍馬也追不上姐夫。無非是這次在關外辦軍務,經歷的事多了,想的就多了些。且小弟不在局裡,有些時候,可能看的更清楚。這也是我自己胡亂揣測,老佛爺是什麼意思,我們外人哪裡猜的透,說不定小弟想的全然不對,老佛爺就是要一心變法行憲,也未可知。”

“不,你這話想的對與不對,我們不提。只說能想到這一層,就幫了我的大忙,我原本想着,進京之後,要好好放幾個炮,讓他們見見我的厲害。現在想來,卻是大錯特錯,這回進京,我秉承四個字:裝聾做啞。絕不會衝鋒在前。”

“這最好還是和幾位幕友商量商量,小弟才疏學淺,年紀也輕,說的話不一定對。幾位老夫子見識多,所思所想,比我要周全。”

袁慰亭搖頭道:“那些夫子,我們自然是要敬重,可是這事只能問親戚,不能問朋友。他們的話我不但不聽,連問,也不會問。你今天晚上不要走,我把幾個練兵大臣請來,大家一起吃頓飯,今後大家守望相助,彼此幫襯。我算是想明白了,我袁某人雖然掛的是文銜,卻是以武功起家。我的根本,就是北洋的軍隊,不是那些官制新政。憲政好也好,壞也好,由得他們去折騰,我只練好我的兵,其餘的事,一概不問。”

話雖如此,趙冠侯知道,其他的事,他也沒法不問。北洋大臣原本要監管鐵路、郵政以及船業電報。可是現在,這幾個來錢的門路,都被松江那位盛杏蓀掌握在手裡,北洋從他手裡提不到款,使費全依賴直隸自身的稅收。目前固然能維持,但是將來編練新軍,錢財花消極大,必然要從鐵路等處提調款項。

袁慰亭進京,原本是想借改革官制的東風,收拾盛杏蓀,奪回這些權柄。現在他不想前衝,但是這部分利益,他也不會放棄。只是從臺前躲到幕後,找別人爲自己去伸手。要辦成這事,少不了自己爲他幫忙,這頓飯,就是讓整個練兵處的團體形成默契,都圍繞在袁慰亭身邊。未來練兵處用款,不需要袁慰亭開口,自己也得爲這個團體想辦法籌措款項。

晚上的宴會是開在總督衙門,當初聯軍戰火對於這座衙門的毀壞,已經得到修繕,看不出半點曾經的殘破模樣。只有漫步於花叢樹木之間時,纔會依稀想起,那位在此設宴款待,求自己保全家眷的豐祿豐總督。(。)

第七百三十六章 安福俱樂部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制第四百三十六章 名利兼收第六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上)第六百六十二章 第二戰場(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風起遼東第四百二十二章 借兵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手持槍,一手擁卿第六百七十一章 追亡第三百八十四章 日落第四百八十二章 痛哭六軍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羅地網第三百八十一章 橡皮股票第五百二十四章 共合政局(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失其鹿第三百七十四章 趙冠侯的時代第三百五十八章 破碎的夢(上)第六百八十九章 火種(下)第五十六章 羣英會第五百章 輕輕的走正如輕輕的來第四十七章 只能看不能動第六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戰鐵勒(二)第五章 行路第十二章 有事登門(下)第六百零九章 趙氏救市計劃(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欲做魚翁第四百零二章 處處皆舞臺第九十四章 殺馬砸車第一百四十七章 神仙鬥法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徐州第四百八十四章 攻城攻心第八百零五章 後院失火第七百一十七章 元帥之威(下)第二十六章 津門大案第七百一十七章 元帥之威(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密約(下)第十八章 借艇割禾(三)第三百零三章 天誅(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血戰津門(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夜襲戰第二百零九章 不回頭第七百六十七章 薄命楔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功成身退第六百九十九章 天子大點兵第二十二章登門造訪第五百七十二章 斷刀(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日落第七百零二章 雖然是弟兄們情誼有(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下)第八百零三章 四照堂點兵第四百七十一章 拉攏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場第一百八十一章 奪親(上)第六百三十四章 老少爺們(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新變化第五百七十八章 送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吉時已到(下)第一百零六章 衣錦還家第四百四十七章 葛明與割命第六百二十九章 斬首(上)第七百二十五章 徐又錚的奇幻之旅(上)第七百七十四章 因果(下)第六百章 儲嗣之爭第七百零七章 穿幫第三百一十六章 迴鑾第一百五十七章舉棋不定第一百四十七章 神仙鬥法第三百五十章 豈曰無衣(上)第四百三十五章賢者的禮物(下)第五十五章 愧我當初贈木桃第三百九十二章 蛇出洞第一百七十五章 七天期限第七百四十二章 女人的戰爭第四章 青梅竹馬第五百八十八章 治水第二百二十四章 師弟師兄保龍庭(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炮灰向前衝第三百二十三章 帝國良知第八十八章教案第一百六十九章 人比黃花瘦第七百一十三章 兜底第三百七十六章 涅槃第三百五十四章 白城解圍(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欲先取之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劫案第七百五十一章 鳩佔鵲巢第五百九十七章 夜宴第二百八十八章 造勢成名(上)第七百八十七章 和平之光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堂地獄第五百零七章 藩籬第七百八十二章 不瘋魔不成佛第五百零六章 蹣跚起步第二百一十六章 良言難勸(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善後(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掠美(上)第四百八十章 猛虎下山
第七百三十六章 安福俱樂部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制第四百三十六章 名利兼收第六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上)第六百六十二章 第二戰場(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風起遼東第四百二十二章 借兵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手持槍,一手擁卿第六百七十一章 追亡第三百八十四章 日落第四百八十二章 痛哭六軍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羅地網第三百八十一章 橡皮股票第五百二十四章 共合政局(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秦失其鹿第三百七十四章 趙冠侯的時代第三百五十八章 破碎的夢(上)第六百八十九章 火種(下)第五十六章 羣英會第五百章 輕輕的走正如輕輕的來第四十七章 只能看不能動第六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戰鐵勒(二)第五章 行路第十二章 有事登門(下)第六百零九章 趙氏救市計劃(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欲做魚翁第四百零二章 處處皆舞臺第九十四章 殺馬砸車第一百四十七章 神仙鬥法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徐州第四百八十四章 攻城攻心第八百零五章 後院失火第七百一十七章 元帥之威(下)第二十六章 津門大案第七百一十七章 元帥之威(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密約(下)第十八章 借艇割禾(三)第三百零三章 天誅(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血戰津門(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夜襲戰第二百零九章 不回頭第七百六十七章 薄命楔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功成身退第六百九十九章 天子大點兵第二十二章登門造訪第五百七十二章 斷刀(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日落第七百零二章 雖然是弟兄們情誼有(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下)第八百零三章 四照堂點兵第四百七十一章 拉攏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場第一百八十一章 奪親(上)第六百三十四章 老少爺們(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新變化第五百七十八章 送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吉時已到(下)第一百零六章 衣錦還家第四百四十七章 葛明與割命第六百二十九章 斬首(上)第七百二十五章 徐又錚的奇幻之旅(上)第七百七十四章 因果(下)第六百章 儲嗣之爭第七百零七章 穿幫第三百一十六章 迴鑾第一百五十七章舉棋不定第一百四十七章 神仙鬥法第三百五十章 豈曰無衣(上)第四百三十五章賢者的禮物(下)第五十五章 愧我當初贈木桃第三百九十二章 蛇出洞第一百七十五章 七天期限第七百四十二章 女人的戰爭第四章 青梅竹馬第五百八十八章 治水第二百二十四章 師弟師兄保龍庭(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炮灰向前衝第三百二十三章 帝國良知第八十八章教案第一百六十九章 人比黃花瘦第七百一十三章 兜底第三百七十六章 涅槃第三百五十四章 白城解圍(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欲先取之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劫案第七百五十一章 鳩佔鵲巢第五百九十七章 夜宴第二百八十八章 造勢成名(上)第七百八十七章 和平之光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堂地獄第五百零七章 藩籬第七百八十二章 不瘋魔不成佛第五百零六章 蹣跚起步第二百一十六章 良言難勸(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善後(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掠美(上)第四百八十章 猛虎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