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黑山壓境

趁着強勁的寒風袁紹軍大營的歡呼聲很快就傳到了易京城的高牆之上。雖然說以易京城同袁紹軍大營的距離根本看不清對面大營中所發生的事,但身爲公孫瓚長史的關靖卻依舊能猜得出那是袁紹軍將士在歡呼曲義歸營的聲音。而一想到曲義在鮑丘之戰大破公孫瓚十萬大軍的雄姿,關靖的身子就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出身幷州的關靖早些年不過是易縣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吏罷了。只因公孫瓚在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興建易京城的時候,關靖並沒有像其他同僚那樣進言勸諫,相反他還積極地爲公孫瓚組織民夫、囤積糧草。總之公孫瓚想幹什麼,關靖總是不遺餘力地去完成。於是關靖的如此做派很快就被一些忠義之士斥責爲“諂媚阿諛”,但同時他也得到了公孫瓚的賞識被任命爲長史。而今他更是作爲易京內城與外城的聯絡人,儼然一副公孫瓚謀主的架勢。

“關長史!”

侍衛突如其來的粗狂聲音將原本就有些心神不寧的關靖嚇了一跳。說起來,這也不能責怪侍衛的嗓門大,自從易京城建成之後,公孫瓚便禁止一切男子接近他與女眷們深居的內城。爲了保證內城與外城間的聯繫,公孫瓚還特意訓練了一些婢女,使其聲音能傳達出數百步,用以傳達命令。所以關靖在稍稍定了一下神之後,便隨口問道,“什麼事?”

“主公有令,送些羊乳入內城。”侍衛粗聲粗氣地稟報道。

“羊乳?”關靖先是一怔,繼而纔想起公孫瓚的一個姬妾前些日子剛爲公孫瓚誕下了一名小公子。許是奶水不足,這纔想到用羊乳餵養。然則易京城被圍至今已近兩年。易京城雖對外號稱屯有三百萬斛糧谷。可有道是坐吃山空,城內存糧逐漸減少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此外菜蔬、瓜果、肉類等食品的存量也是岌岌可危。正如此刻公孫瓚驟然下令要羊乳,關靖一時半會兒還真難搞得到。不過就算是如此,關靖還是回頭示意侍衛答覆內城,天黑前一定將羊乳送入內城。

隨着侍衛將自己的答覆大聲吼回內城。關靖再次將焦慮的目光投向了城外。羊乳或許找找就能有,可銳減的兵員卻不可能死而復生。其實早前公孫瓚也曾向幕僚流露出過親自率兵突出重圍的想法。但關靖聽後卻向公孫瓚進言說,“現下將軍的將士都各懷叛離之心。已無力再戰,他們之所以能固守是顧惜他們的故鄉老少,而把將軍您當成主心骨。將軍如能持久堅守。袁紹自然會退兵,四方軍隊一定又可以會合了。若將軍現在棄易京而走,軍隊會失去後鎮,易京覆滅指日可待。將軍失去根基,流落荒野,怎麼成就事業呢?”公孫瓚聽後遂決定繼續固守易京,並派長子公孫續突圍出城找救兵,一遍內外夾擊袁紹。然而之後數月的易京攻防戰。卻令關靖對自己當初的進言深深感到後悔。袁紹攻克易京城的決心遠遠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哪怕是十比一的死傷都不能阻止袁紹軍對易京城的瘋狂進攻。

此刻眼瞅着面前已經被袁紹軍用人命填滿的十幾條壕溝,關靖不禁在心中暗暗驚呼,“大公子。汝再不搬救兵來,易京可就危矣。”

疾風裹挾殘雪。一路掠過死一般寂靜的慘白荒原。公孫瓚的長子公孫續此刻就策馬佇立於荒原最高處此的山崗之上。只見這位剛滿二十歲的公子身着一套名喚金絲甲的華麗鎧甲,肩膀上猩紅的披風正隨着風的律動上下波動。而在他身後的山腳下,上萬張帳篷猶如白色的蘑菇一般佈滿整個河谷。倘若以每一個帳篷中都十人計算的話,那粗略算起來這片河谷之中就聚集了近十萬之衆。

“子龍,吾真想立即就率大軍殺回易京去啊!”

公孫續突然張口向身旁的同伴感慨道。那是一員身着明光鎧,姿顏雄偉的年輕武將,乍一看上去似乎比公孫續還要小上一兩歲。可實際上這位名叫趙雲,字子龍的年輕武將反要比公孫續還大上一歲。不僅如此,就趙雲在歷史上的名氣來說也要遠勝於公孫續。不過雖然趙雲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是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在《三國志》等史料當中也有自己的傳記。可眼下這位來自常山真定的年輕人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武將而已。因其武藝過人,故在十幾歲時便被公孫瓚招募爲白馬從義。此次更是隨公孫續一同前往幷州尋求救兵。而此刻河谷之中的那大批兵馬,正是此次幷州之行的成果。

面對公孫續一副急不可耐的架勢,趙雲不由上前勸解道,“公子莫急。張將軍乃是久經沙場的宿將。想來其對如何對付袁紹應該早已了卻於心。”

公孫續經趙雲如此一提醒,這纔想起河谷裡的那十萬大軍並非公孫家的人馬,而是張燕麾下的黑山軍。張燕,本名褚燕,與趙雲一樣同是常山真定人。當初太平道的張角發動黃巾之亂時,張燕也同大多數太平道教衆一樣參加了由渠帥張牛角統領的黑山軍。不久之後張牛角在戰場上中流**亡,身手矯捷、剽悍過人的張燕被推選爲新首領。此後張燕便帶着黑山軍活動於並、幽二州。因其早年曾與袁紹作戰,雙方結下過一些樑子,所以經過公孫續的一番遊說之後,這位飛燕將軍便一拍大腿領着十萬部衆浩浩蕩蕩地跑來解救易京之圍了。當然公孫續心裡也清楚,張燕此番之所以會爽快答應出兵相助,除了與袁紹的那點矛盾之外,主要還是看上了公孫家所許諾的報酬。

總之意識到自己再怎麼心急也無法指揮得動黑山軍之後,公孫續當即便將話鋒一轉向趙雲致謝道:“此番多虧子龍一路護送,吾才能從幷州討來黑山軍對付袁紹。待到易京解圍之後,吾一定讓父上封汝做將軍。”

面對公孫續信誓旦旦的保證。趙雲只是不卑不亢地抱拳一揖以示迴應。在趙雲看來自己所做的一切,與其說是想要公孫瓚的封賞,不如說是在報公孫瓚的知遇之恩。因爲就德行來看,公孫瓚並非趙雲心目中的明主。真正令趙雲念念不忘的是那個在界橋之戰不顯山露水的男人。

近十萬大軍的運動很快就引起了袁紹軍方面的注意。事實上,還未等黑山軍進入易縣境內。袁紹就已經將一干部將召集到了大帳之內商討對策。由於眼下易京城下集結了袁紹部的主力部隊,因此與會將領級別也不同以往。曲義、文丑、顏良、高覽、蔣渠義等等將星雲集,郭圖、審配、逢紀等謀士也一併到場。當然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剛剛率部前來助陣的蔡吉等人。

雖說蔡吉女流的身份在這樣一場重要的軍事會議中顯得頗爲突兀。但鑑於她之前曾有過抗擊呂布的戰績,衆武將也就默認了她的存在。只是真將蔡吉當一回事的人卻是鳳毛麟角。須知在外界看來蔡吉這兩年來所取得的每一項戰績背後都有着太史慈與郭嘉的功勞。因此絕大多數的人都將太史慈視作青州第一大將進而推崇備至。既然眼下太史慈人還在東萊,那蔡吉部的戰鬥力自然也就被衆將忽略不計了。

不過蔡吉本人倒是對這等待遇甘之若飴。畢竟她此番來幽州的目的並非是爲了建立武勳。倘若因太過出頭而被點名爲戰場炮灰的話。那可就太划不來了。所以蔡吉自打一進大帳起就極爲低調地找了個不顯眼的位置坐下。而陪她一起來參加會議的張遼與龐統也是一副不顯山不露水的模樣。

隨着三聲鼓響。原本嗡嗡作響的大帳內頓時就安靜了下來。只見一身戎裝的袁紹在袁熙的陪同下邁步坐上了主帥的位置。而袁熙則與曲義一左一右坐在了袁紹一下第一排位置。其超越其他將領的地位可謂是一目瞭然。不過蔡吉並未從在場的衆武將臉上看出任何的異樣。而與此同時早已等候多時的郭圖則起身出列向袁紹稟報道,“啓稟主公,斥候來報,公孫瓚之子公孫續夥同黑山賊張燕率十萬兵馬過五阮關,不日即將抵達易縣。”

郭圖的一番話猶如一顆響雷炸得原本安靜的大帳又嗡嗡起來。顯然十萬黑山賊的數量令現場不少人都爲之咋舌。蔡吉雖沒跟着起鬨,卻也在心頭咯噔了一下。要知道蔡吉來漢末之後,雖參與了好幾次戰役,可單方面就出兵十萬的大戰今天還是第一次聽到。好在眼下袁紹也有近十萬兵馬在易京。雙方可謂是勢均力敵。本着“人多好吃饃”的規律,蔡吉打心眼還是希望參與作戰的部隊越多越好,這樣她才能躲在背後貓魚。

而就在蔡吉暗自盤算如何。袁紹在環視了一番衆人的迴應之後,冷笑一聲道。“哼!區區黃巾餘孽也敢來此螻蟻撼樹。諸君對此有何想法?”

“主公言之有理。什麼十萬大軍。黑山賊拉些老弱也敢妄稱大軍。” 文丑頭一個起身請戰道,“某願做先鋒,爲主公一舉擊潰衆賊!”

不可否認文丑的說法十分符合這個時代各黃巾殘部的情況。由於缺乏固定的根據地,像黑山軍這樣的黃巾殘部往往會帶着老弱家眷一起遷徙作戰。這就使得他們的隊伍往往動輒十來萬,可真正能參加戰鬥的兵員卻時常不足三成,甚至僅有一成。黑山軍作爲黃巾殘部中戰鬥力較強的人馬,其能戰之兵應該也有三、四萬人。不過相比袁紹部這等有固定地盤,訓練有素的軍隊來,這三、四萬人馬還真算不上太過棘手的對手。所以在文丑起頭之後,在場的其他將領也跟着紛紛請戰起來。

袁紹顯然十分享受衆將踊躍請戰的氣氛,卻見他先是掃了一旁的曲義一眼,跟着便得意地一揮手示意衆人安靜道:“諸君少安毋躁。孤已決定親自率兵討伐黑山賊,好讓易京城內的公孫瓚徹底死心。顯奕,汝這就將孤的佈置向在場諸君一一道來。”

“喏。”袁熙恭敬地向,便從袖中取出一份竹簡大聲宣佈道,“左翼,曲義將軍。右翼,文丑將軍……”

隨着袁熙報出一長溜的名字,蔡吉心情也逐漸安定了下來。因爲這一溜下來壓根就沒她的名字。可就在蔡吉暗自鬆口氣之時,卻發現袁紹正盯着自己。毫無心理準備的蔡吉被袁紹這麼一瞅,心裡頓時覺得毛毛的。這倒並不是說蔡吉怕了袁紹,只是這老兒的眼神頗爲陰險,令人不得不懷疑其在動什麼壞腦筋。

果然還未等蔡吉做出反應,袁紹便已張口道,“孤此番對陣黑山軍,須用到大戟士。故還請蔡使君調大戟士一用?”

“大戟士?”蔡吉眨巴着眼睛望着袁紹一時間不知如何作答纔好。因爲她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大戟士,身邊也沒有大戟士。

就在蔡吉一頭霧水之時,卻聽郭圖陰陽怪氣地解釋道,“大戟士就是由張頜將軍所率的百員精兵。”

蔡吉經過郭圖如此一提醒,纔想起《英雄記》裡好像記載過袁紹麾下有一支由張頜率領的重裝精步兵名喚“大戟士”。可是當初張頜帶來東萊的那票人馬裡頭,哪兒有什麼重步兵的影子。而此刻張頜人又遠在琅琊郡根本就是死無對證。

袁紹顯然要的就是死無對證的效果,只見他根本不給蔡吉任何解釋的機會,當即就臉色一沉質問道:“怎麼?蔡使君沒帶大戟士來幽州?那張頜將軍呢?張將軍可是孤的部將!”

眼瞅着袁紹步步緊逼的架勢,再傻的人這會兒也能看出他這是在借大戟士之事問蔡吉的罪。且就在蔡吉進退維谷之際,忽聽背後有人高聲,“使君,某願率大戟士參戰!”

蔡吉聞聲擡頭一看,待見張遼已然出列正向自己抱拳請命。靈機一動之下,蔡吉連忙回頭向袁紹微笑道,“大將軍見諒,張將軍眼下正奉天子之命討伐袁術、呂布,無法分身幽州參戰。故吉便命這位張遼,張文遠將軍統領大戟士。”

“他?”袁紹的臉上露出了一絲不屑之色,“一個無名之輩如何能統帥大戟士?軍中無戲言,蔡使君可願立下軍令狀作保?”

“願意!”未等張遼開口,蔡吉便已搶先向袁紹抱拳答應道,“吉願意爲張將軍立下軍令狀作保。”

蔡吉的話音剛落,袁紹以及郭圖等人的眼中就不約而同地閃過了一絲嗜血的笑意。這也難怪一直委身於呂布麾下的張遼到目前爲止並沒有驕人的戰績傳誦於世。可蔡吉卻知站在自己身邊的這個男人,是歷史上以八百精壯威震逍遙津的張文遠,值得她背水一搏!

魏蜀偶像二人組即將碰頭,散個花ing~~~另外訂閱很低耶,大家有錢捧個錢場~~~(未完待續)

第十四節 三英駐沛第69節入北海第一百零一節 虛虛實實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73節賈文和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49節驚天之第三十一節 漢末海賊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二十節 **第三十七節 延津大戰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一百四十四節 一諾千金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十一節 陽奉陰違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二十五節 印刷之術第59節浮生亂世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第二十三節 母子論道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一百三十六節 奉旨行事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二十節 神醫華佗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下)第44節李大人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六十六節 近在眼前第64節鏖戰之夜第七十一節 下邳陳元龍第五十七節 蝶翅飛揚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一百三十四節 亙古未有第八十七節 不驕不謅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47節積善道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34節大戰在即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66節天下未平第49節驚天之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六十二節 戰錦西下第一節 仁與殺第一百十四節 甕中捉鱉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六十六節 近在眼前第十一節 陽奉陰違第46節名醫巫醫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71節賢良之士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四節 一片船契第六十五節 大商在於國第44節李大人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73節賈文和第八節 三辭三讓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六十五節 南匈奴第三十八節 再起戰雲第四十八節 四家結盟第十五節 得勝歸朝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2卷青州之鵬第83節新城錦西安民告示~~~第九節廢長立幼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六十四節 糧本位復更通知第一百零三節 會獵於吳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五十四節 徹底孤立第四十一節 講武堂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元旦告假通知
第十四節 三英駐沛第69節入北海第一百零一節 虛虛實實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73節賈文和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49節驚天之第三十一節 漢末海賊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二十節 **第三十七節 延津大戰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一百四十四節 一諾千金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十一節 陽奉陰違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二十五節 印刷之術第59節浮生亂世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第二十三節 母子論道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一百三十六節 奉旨行事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二十節 神醫華佗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下)第44節李大人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六十六節 近在眼前第64節鏖戰之夜第七十一節 下邳陳元龍第五十七節 蝶翅飛揚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一百三十四節 亙古未有第八十七節 不驕不謅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47節積善道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34節大戰在即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66節天下未平第49節驚天之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六十二節 戰錦西下第一節 仁與殺第一百十四節 甕中捉鱉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六十六節 近在眼前第十一節 陽奉陰違第46節名醫巫醫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71節賢良之士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四節 一片船契第六十五節 大商在於國第44節李大人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73節賈文和第八節 三辭三讓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六十五節 南匈奴第三十八節 再起戰雲第四十八節 四家結盟第十五節 得勝歸朝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2卷青州之鵬第83節新城錦西安民告示~~~第九節廢長立幼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六十四節 糧本位復更通知第一百零三節 會獵於吳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五十四節 徹底孤立第四十一節 講武堂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元旦告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