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節 虛虛實實

誠然袁譚、袁尚兩兄弟互相咒罵對方篡權奪位,但郭援在司隸所取得的勝利還是極大地鼓舞了袁譚一派的士氣。且就在袁尚點齊兵馬御駕親征的同時,鉅鹿太守劉詢亦不甘寂寞,引兵五千南下與蔣義渠部會師於黎陽城西北,大有同齊軍一決高下之意。而相比艱苦的攻城戰,在兵力上佔有優勢的蔡吉自然也更願意用野戰的方式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

這一日清晨,趙雲與賈詡護送着蔡吉騎馬穿過一片桑樹林,沿着斜坡一路爬上了一處山崗。雖說斥候之前已經有過詳盡的彙報,但年輕的齊侯還是想親眼看一看敵軍的狀況。因爲對一心想要學習兵法的蔡吉來說每一場作戰都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主上,太近也。”

趙雲出聲警告想要繼續向前的蔡吉。後者旋即拉繮勒馬,轉而遠眺結陣於原野之上的袁軍。在觀察片刻後,蔡吉用賈詡教授的方法估算出了敵軍的人數,“約莫一萬多人。”

“大致如此。”賈詡捻鬚頷首肯定了蔡吉的學習成果,跟着又擡手向其指點道,“兩翼是劉詢帶來的豪強曲部,以騎兵爲主,旗色雜亂。中路是蔣義渠部,約有步騎六千。瞧,那便是蔣義渠的帥旗。”

“哦?蔣義渠也在陣中乎?”蔡吉扭頭問道。她之所以會如此發問是因爲這段日子以來蔣義渠的兵馬給齊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須知自打袁譚逃入黎陽之後,黎陽袁軍便分作了兩支兵馬。一支由袁譚、郭圖統領守衛黎陽城;一支則由蔣義渠親自統帥遊擊於黎陽外圍。由於黎陽地下水位上漲致使土遁旗無法挖掘隧道,蔡吉目前暫停了對黎陽城的圍攻,轉而就地招安豪強、屯墾田地,消化鞏固之前所佔據的一干河朔郡縣。但這期間齊軍卻受到了蔣義渠部的不斷滋擾。齊軍雖在曲演的引領下幾次三番對其進行圍剿。但怎奈蔣義渠滑如泥鰍次次都能全身而退。眼見蔣義渠一派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作風,蔡吉在牙癢之餘自然也希望能通過一場決戰徹底解決這一麻煩。

此刻面對蔡吉的詢問,賈詡謹慎地回答道,“實則虛之,虛則實之。袁軍弱於我師,卻示之以強,這不符常理。”

“文和先生言之有理。”蔡吉點頭認同了賈詡的分析。確實,軍事是一項充滿欺詐的領域。許多事情不能光看表面。就像曹操從朝歌撤退,看似在收縮戰線。實際上則是在將袁尚引入圈套。所以就算此刻親眼看到了蔣義渠的帥旗,也不代表蔣義渠本人就在陣中。但可以肯定的是,清水之戰已經打掉了袁尚的氣焰,相信用不了多久鍾繇也會收拾順風順水的郭援。無論是袁尚一派,還是袁譚一派,高昂的士氣都持續不了多久。袁譚、蔣義渠想要儘快同自己決戰並不令人意外。問題在於這場決戰將如何打響。想到這裡,蔡吉撥轉馬頭向趙雲吩咐道,“加派斥候巡查周邊,一有異樣立即來報。”

“喏。”

趙雲抱拳領命,旋即便護着蔡吉與賈詡一同返回了黎陽城外的齊軍大營。目前齊軍在黎陽城外集結了四萬兵馬。劉詢與蔣義渠的會師令齊營上下燃起了蓬勃戰意。當蔡吉腳跨戰馬馳過營地時,周圍的將士紛紛發出了一陣陣歡呼之聲。蔡吉喜歡這些充滿陽剛之氣的歡呼聲。於是下一刻,她後跟夾馬,揚手朝麾下的將士揮手示意。換來了更爲熱烈的響應。

“主上!主上!”

“齊侯!齊侯!”

“軍心可用。”賈詡跟在蔡吉身後由衷感慨道。

蔡吉聽罷,揚起下巴任憑秀髮迎風飄逸,露出了自傲的笑容,“那是當然。此乃孤取勝之本。”

經過六年的經營,蔡吉總算是得到了帳下將士的真心支持,不用再像從前那般借太史慈等人的武勇來控制軍隊。這種支持並不單純地建立在蔡吉高貴的身份之上。而是源自她這些年來對青、徐兩地的潛心治理。正因爲蔡吉讓其治下的百姓在亂世之中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日子。眼前這些青、徐子弟纔會忠心追隨於她。有了民心,方有軍心。只要將士還愛戴自己,治下的百姓還愛戴自己,那蔡吉就不懼敵人任何花招。

就這樣蔡吉在青、徐子弟的歡呼聲中一路疾馳來到了自己的中軍大帳前。早已在此等候多時的曹丕快步上前一面牽住蔡吉的戰馬,一面向其稟報道,“稟齊侯,有使求見。”

“何方來使?”翻身下馬的蔡吉隨口問道。探訪崔府的政治效果似乎正在逐漸顯現,這段時間從清河、平原、魏郡乃至渤海諸郡來了不少投誠之人。雖然這些土豪宗族並不顯赫。但終究是爲蔡吉消化河朔開了一個好頭。

“鉅鹿豪強。”曹丕答道。

這個答案顯然出乎了蔡吉的意料。卻見她驟然停下腳步,回頭與賈詡交換了一下眼神。旋即下令道,“帶進來。”

不多時聲稱是鉅鹿豪強派來的特使被帶到了蔡吉的面前。面對端坐於堂上的蔡吉。這個有着三尺長髯、濃眉大眼的中年男子,以謙卑的姿態躬身施禮道,“鉅鹿人柴真見過齊侯。”

蔡吉卻毫不客套地直接問道,“不知柴郎君來齊營有何貴幹?”

柴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向蔡吉叩首道,“柴真奉鉅鹿柴氏族長之命,特來此向齊侯投誠。”

蔡吉側頭想了想之後問道,“鉅鹿柴氏?可是攜兵一千附逆袁譚的柴凌?”

“柴凌乃柴氏家主。只因族人受劉詢所挾,不得以之下方被逆賊裹挾南下。煩請齊侯恕罪,饒過柴氏老小。”言罷柴真又重重地朝蔡吉磕了一個響頭。

“哦?爾等眼下投誠就不怕族人受牽連?”蔡吉饒有興致地反問。土豪宗族的最大問題就萬事以自家利益爲上。因此蔡吉並不相信鉅鹿的土豪會爲了國家大義而至自家族人的生死於不顧。

柴真舔着臉回答道,“只要吾等助齊侯誅滅袁譚一干逆黨,柴氏便無需畏懼袁賊報復也。”

聽罷柴真一番解釋,蔡吉不置可否地微微一笑。繼續盤問道,“那柴氏打算如何向孤投誠?”

“回齊侯,柴氏願接應王師,裡應外合一舉誅滅逆賊。”柴真說到這裡,突然停頓了一下,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態。

“此間諸君皆爲孤之心腹,柴郎君但說無妨。”蔡吉擺手示意柴真說下去。

柴真聽蔡吉這麼一說,趕緊舔了舔乾涸的嘴脣說道,“稟齊侯。蔣義渠欲以劉詢部位餌引王師出兵對峙,其親自領兵接應袁譚出城。”

聽完柴真提供的猛料,蔡吉黛眉一挑追問道,“袁譚要出城?”

“雖不知袁譚爲何要棄城而逃。但蔣義渠此刻並不在營中。”柴真縮了縮脖子答道。

柴真的情報猶如一顆石子在軍帳中激起了層層波瀾。衆人顯然沒料到袁譚竟打起了棄城而逃的主意。不過考慮到袁譚孤守黎陽數日,既無後援,也無同盟,會有想逃的想法倒也不足爲奇。卻見此時的蔡吉面帶笑容地向柴真頷首道,“善,請柴郎君替孤轉告柴將軍,此番若能誅滅袁譚。孤定上奏朝廷表柴將軍爲鉅鹿郡丞。”

柴真得了蔡吉的許諾,自然是高興得眉開眼笑,連連向蔡吉表忠心。蔡吉更是對他多加安撫,許以厚祿。然而在柴真離開之後。堂上的少女卻收斂起了笑容,環視了一番文武,沉聲詢問道,“諸君如何看待此事?”

“恭喜主上,大戰前夕得一助力。”高順率先向蔡吉道喜道。在他看來蔡吉不僅擁有大義,在兵力上亦佔優勢。這會兒會有豪強來投不足爲奇。

而繼高順之後。趙雲也跟着向蔡吉求戰道。“主上,雲願領兵截殺蔣義渠,令袁譚脫逃不得。”

耳聽一干武將都將柴真的話當了真,蔡吉並沒有表態,而是饒有興致地扭頭向坐在身旁的曹丕問道,“子桓以爲呢?”

曹丕沒想到蔡吉向自己提問。畢竟這種時候身爲主上的蔡吉理應向謀主賈詡徵詢意見纔對。不過眼見衆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自己,曹丕也只得硬着頭皮斟酌答道,“丕以爲此事有些蹊蹺。”

蔡吉聽罷換了個坐姿。支着扶幾追問道,“何以見得?”

曹丕遲疑了一下。說出了心中的想法,“柴氏投誠得太是時候。”

瞌睡有人送枕頭。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有時別人送來的枕頭之中也可能藏有毒針。曹丕的一席話無疑是在提醒衆人,柴真可能是來錦上添花的,也可能是來使毒計的。果然,曹丕話音一落,先前還興致勃勃要與柴氏裡應外合的高順、趙雲等人不約而同地都低頭沉思起來。辛毗更是直接拱手附和道,“主上,丕公子之言確有道理。柴氏之言不可全信,需防其使詐。”

賈詡坐在一旁靜心聆聽着衆人對柴真所言的看法,卻並沒有像辛毗那般向蔡吉提出建議。高順所言或許是事實,曹丕所言亦有道理。但無論臣下提出怎樣的分析,怎樣的建議,最終還是要由主上來做出決斷,而最難的也正是決斷。袁紹之所以被詬病爲多謀少斷,並不是說他想得多做得少,而是指他面對衆多謀士的各抒己見無法做出正確的決斷,以至於在猶豫不決間錯失良機。那蔡吉能做出正確的決斷嗎?還是需要自己再推一把纔有信心做出決斷?

想到這裡,賈詡將探尋的目光投向了蔡吉,卻發現後者同樣也在看着自己,但眼神之中卻並沒有求助之意。賈詡心知蔡吉心中已有決斷。於是下一刻年長的謀士向年輕的主上投以了鼓勵的目光。

承接着賈詡的鼓勵,蔡吉回過頭,衝着一干文武欣然下令道,“高使君,孤命汝領兵一萬繼續圍攻黎陽。其餘諸君三日後,隨孤一同征討蔣義渠、劉詢部。”

在衆人看來,蔡吉如此布兵擺明了就是在無視柴真的爆料。辛毗剛纔雖建議蔡吉謹慎行事,卻也不想讓已經被趕上絕路的袁譚就此逃脫。於是他趕緊再次向蔡吉提心道,“主上,萬一袁譚真想棄城而逃,一萬人馬怕是……”

未等辛毗說完,高順便大掌一揮,直接打斷道,“有順在,蔣義渠休想將袁譚救出黎陽。”

眼見高順如此表態,蔡吉不由微微一笑,伸出三根手指晃了晃說道,“兵法有云,圍三缺一,高使君大可爲袁譚閃出一條生路。”

其實這個時代的兵法並沒有“圍三缺一”的說法,但《孫子兵法》卻有“圍師必闕, 窮寇莫追”之說。意思就是不要把敵人逼得太過分,要防止其反撲。在圍攻敵人的時候可故意讓出一條生路,讓對方跑出包圍圈,再邊跑邊打,從而以較小的損失殲滅敵軍。袁譚若是真想逃離黎陽城,或許還真是給了齊軍一次將其殲滅的機會。因此蔡吉此話一出,辛毗與高順立馬心領神會地雙雙抱拳,“主上英明。”

在交代完高順與辛毗這一組之後,蔡吉又扭頭朝曹丕吩咐道,“子桓,去將曲公子召來。”

“喏。”曹丕起身領命。

眼見其走出大帳,賈詡不由玩味地向蔡吉問道,“主上要啓用曲演?”

原來自打曲演領兵與齊軍會師之後,就一直沒有能得參與主攻的機會。哪怕是在清剿蔣義渠部的行動中,曲演與其部下也只是充當斥候的角色。明眼人都看得出蔡吉這是在故意壓制曲演。曲演本人心中雖有不滿,但考慮到蔡吉與他有救命之恩,也就一忍再忍,任憑仇恨與戰意越積越濃。賈詡身爲齊軍的謀主,自是知曉蔡吉對曲演一向寄予厚望。否則當初也不會派段娥眉等人出手救下曲演。所以一聽蔡吉要召曲演入帳,賈詡便知蔡吉這一次是要動真格的了。

果然,這會兒的蔡吉當即欣然點頭道,“曲演一心想要替父報仇。孤就給他一次機會。”

小劇場時間:

小菜抹汗:文和先生的考校真素一輪接一輪啊~~~~

賈詡捻鬚:老夫這是教學做合一。主上還需多加歷練。

小菜:那孤何時能畢業?

賈詡:還差得遠,差得遠呢?

小菜:有進步咩?

賈詡:略有小成。

小菜:繼續努力!向統帥60進軍~~~

國慶停更的內容,偶會慢慢補上。請各位書友諒解。話說放假帶包子走親戚比上班還累啊。老人家在家裡也沒法碼字。另外偶家包子的臉咋往蕎麥饅頭方向發展了吶~~~這不科學啊~~~(未完待續)

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五節得虎子第五十九節 少年煩惱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十四節 三英駐沛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六十二節 戰錦西下第六十節 用人不疑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二節 南陽蔡氏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四節 東萊見聞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九十八節 一杯羹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十八節 荊主劉備第七十一節 長驅直入第42節中秋祭月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一百零四節 吾之子房第二十五節 兵圍下邳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第二十五節 印刷之術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三十四節 故技重施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六十五節 南匈奴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二十七節 衣帶詔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一百十三節 引蛇出洞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十節 蜀郡張鬆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二十節 **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85節青梅煮酒/復更咯第五十節 古來征戰虜不盡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二十七節 衣帶詔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34節大戰在即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八十八節 黎明之前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73節賈文和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二十七節福兮禍兮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第六十八節 戰鼓擂第四十七節 吳營弔唁第十節 擇一賢夫婿第八十六節 持續發酵第一節踏雪尋友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54節造訪楊府第一百零七節 踞爐火之上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四節 羣龍無首第五十三節 平城謀策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二節 鳳閣羣相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45節復仇之火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
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五節得虎子第五十九節 少年煩惱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十四節 三英駐沛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六十二節 戰錦西下第六十節 用人不疑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二節 南陽蔡氏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四節 東萊見聞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九十八節 一杯羹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十八節 荊主劉備第七十一節 長驅直入第42節中秋祭月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一百零四節 吾之子房第二十五節 兵圍下邳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第二十五節 印刷之術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三十四節 故技重施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六十五節 南匈奴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二十七節 衣帶詔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一百十三節 引蛇出洞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十節 蜀郡張鬆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二十節 **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85節青梅煮酒/復更咯第五十節 古來征戰虜不盡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二十七節 衣帶詔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34節大戰在即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八十八節 黎明之前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73節賈文和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二十七節福兮禍兮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第六十八節 戰鼓擂第四十七節 吳營弔唁第十節 擇一賢夫婿第八十六節 持續發酵第一節踏雪尋友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54節造訪楊府第一百零七節 踞爐火之上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四節 羣龍無首第五十三節 平城謀策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二節 鳳閣羣相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45節復仇之火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