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

建安七年六月,就在趙雲掀開幽並大戰序幕的同時,遠在荊州的劉表也終於迎來了,起兵抗曹以來第一支前來救援的盟軍——劉備部。話說按原有歷史進程,曹操本該於建安六年親自領兵征討劉備,劉備不敵往投劉表。劉表得信後親自到郊外迎接劉備,待以上賓之禮,遂命劉備屯於新野。而在眼下的時空,由於蔡吉亂入,劉備非但沒有顛沛流離,反而以一方諸侯之姿蒞臨襄陽會盟。至於劉表對雪中送炭的劉備更是推崇備至,其不僅像歷史上一樣親自領百官出城相應,還在襄陽城內擺下盛大的宴席爲前來助陣的劉備接風。

鐘鼓齊鳴,絲竹悠揚,劉備端坐高堂眼看堂下美姬寬袍舒袖,翩翩起舞,只覺得自己恍惚間已然置身瑤池仙境。掐指算來劉備上一次欣賞此等雅樂之舞還是在五年前的許都。那時的他正委身於曹操帳下,即迷茫於自己的前途,又害怕遭曹操暗算。哪會像現在這般有心思欣賞歌舞。

不可否認,劉備在骨子裡是個好享樂的人,他喜歡犬馬、喜歡美樂、喜歡華服。但是爲了復興漢室,劉備這些年硬是割捨了以上諸般喜好,節衣縮食,招兵買馬。如此這般方能有今日手握重兵,與劉景昇平起平坐的待遇。所以當堂下美姬一曲舞罷,劉備很快便從靡靡之音中恢復了常態,轉而手捧酒樽向劉表敬道,“使君興仁義之王師,逐君側之惡人,實乃大漢弘股之臣。備在此代天下百姓敬使君一杯。”

雖說眼下明明是曹軍主動南下團團圍住了襄陽、新野,劉表卻依舊被劉備一番奉承捧得眉開眼笑。但見其舉杯回敬道,“玄德乃當世人傑。帳下更是英才濟濟。今日能得玄德相助,理因由孤敬玄德才是。”

言罷劉表也不等劉備推辭,當即便將杯中酒水一飲而盡。其實劉表這話倒也不算是單純的客氣。劉備此番北上,武有關羽、陳到助陣,文有徐庶、簡雍輔佐,雖僅有兵馬一萬五千餘人,但貴在精銳。反觀劉表號稱擁兵三十萬,真正久經沙場的精銳之師亦不過兩三萬人,其餘兵馬不是臨時強拉的壯丁,便是早該裁減的老弱之輩。這等兵卒隔着城牆尚可固守。一旦出城便是羊入虎口,有去無回。當然在與曹操對峙的數月間,劉表也不是沒有派過兵馬主動出擊。可怎奈曹操帳下猛將如雲,許褚、典韋、夏侯淵、徐晃各各都一騎擋千的勇猛之士。因此在折損了數員戰將之後,劉表只得困守襄陽、新野兩城。眼睜睜地坐視曹軍將漢水以北的郡縣逐一攻陷。事實上,若非劉表部在水軍上佔有優勢。握有漢水要道。襄陽、新野兩城怕是早在曹軍的步步緊逼之下成了兩座孤城。

所以在劉表看來,劉備帶多少兵馬來都沒關係,只要他將他那兩位人稱“萬人敵”的義兄弟帶來,就足以抵得上數萬大軍。可惜的是劉備這次北上僅帶了關羽隨行,他的另一個義兄弟張飛則被留在了後方坐鎮廬江。不過想到劉備帳下的另一員大將陳到曾與曹軍的許褚、齊軍的趙雲聯手誅殺呂布,想來武藝也不會差到哪兒去。劉表不禁稍稍安下了心來。於是在敬完劉備之後,他又向一旁的從子劉磐使了個眼色。

劉磐現年三十歲,生得鼻直口闊,虎背熊腰。是劉表一族中少有的武勇之士。因此年紀輕輕就被劉表委以重任,其先是駐守長沙攸縣,後又調任武陵,在荊州也算是頗有威名。此番劉表將劉磐調來襄陽,一來是前線確實需要戰將,二來也是爲了向劉備彰顯一下己方的實力。

劉磐得了劉表暗示,當即端起酒杯,朝着對面少言寡語的關羽面前敬道,“在下劉磐,素聞關將軍有萬夫莫敵之勇,今日有幸能與將軍並肩殺敵,磐在此先乾爲敬。"

哪知關羽卻僅是端起酒杯朝劉表拱了拱手,並沒有喝酒的打算。見此情形,劉表帳下的文武皆露出了不悅之色,劉磐的臉色更是徹底黑成了鍋底,直看得一旁的劉備在心中暗自連聲叫苦。對於關羽的脾性,劉備比任何人都清楚,忠肝義膽、俠氣干雲,同時卻又剛而自矜、不擅作僞。其之所以不同劉磐喝酒,多半是覺得對方只是仰仗家世的世家子弟,沒資格同他關雲長並肩而戰。

關羽這樣的脾氣固然值得深交,但也極其容易得罪人。這不,還未等劉備出言調和,坐在劉磐身旁的一員部將已然拍案而起道,"關將軍不願與磐公子飲酒,不知老夫可有資格敬將軍一杯!"

但見發話之人年約五旬,發須灰白,卻聲若洪鐘,目如銅鈴,儼然就是一員老將。原本還有些不以爲然的關羽神色一凌,仔細打量了對方一番後,旋即舉起酒杯朝那老將敬了敬,而後一聲不吭地喝乾了杯中酒水。

衆人眼見關羽先是不給劉磐面子,後又因那老將一聲暴喝飲可酒水,一時間都有些摸不着頭腦。劉磐卻以爲關羽"前倨後恭",是怕了自己手下的部將,於是得意洋洋地指着那位老將向關羽炫耀道,"此乃吾部中郎將黃漢升,雙臂各開三石弓,百步之內必穿楊!"

原來坐在劉磐身旁的老將正是後世赫赫有名的蜀國五虎上將黃忠,黃漢升。後世民間傳誦的蜀國五虎上將分別爲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其中年紀最大的黃忠可謂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人物。話說,黃忠乃南陽人,初平三年被劉表任命爲中郎將,輔佐當時才二十歲的劉磐。中郎將一職雖在西漢負責統領皇帝的侍衛,屬光祿勳。 但在漢末,中郎將的名號被各割據勢力廣泛加於武官,不再限於禁衛統領等職,成爲了一個大致介於將軍和校尉之間的階層。黃忠就這樣頂着中郎將的軍職在劉磐帳下一待就是十年,沒有升遷默默無聞。並且依照原有歷史進程,他恐怕還需跟隨劉磐蹉跎數年。待到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病逝。曹操降下荊州,以黃忠代理裨將軍,仍然在長沙郡仕官,歸長沙太守韓玄統屬。 不過僅僅一年後,曹操兵敗赤壁,北歸豫州,劉備趁機佔領荊州,率領趙雲等將南征湖南長沙。長沙太守韓玄向劉備投降。黃忠也隨從韓玄投降,歸於劉備帳下。也正是從黃忠投效劉備那一刻起,這位蟄伏數十年的老將終於找到可以一展其所長的舞臺。在隨後的歲月裡黃忠屢建奇功,劉備稱漢中王后更是封其爲後將軍,賜關內侯。而黃忠的名字在中國也逐漸成爲了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此刻的黃忠還只是劉磐麾下的一介部將,雖在荊州有些名氣。卻終究比不得人稱“萬人敵”的關羽。而關羽剛纔之所以會向黃忠敬酒,主要還是從對方的身上感受到了宿將的殺氣。至於狐假虎威的劉磐。關羽則是完全不屑一顧。劉磐見狀自是怒火中燒。想他在劉表軍中好歹也是衆星捧月的人物,何曾受到過如此羞辱。若非懾於關羽的威名,劉磐非找他下場好好比試一番,挫挫對方的銳氣。

想到比試,劉磐腦中忽然靈光一閃,旋即再次舉杯。“黃將軍乃吾部第一猛將,不知關將軍可敢與黃將軍切磋一二?”

眼見劉磐故意挑撥關羽同黃忠比試武藝,一旁的大公子劉琦不由皺起了眉頭,再怎麼說劉備都是他請來的盟友。若雙方因比武萌生不快。那豈不是落了他劉琦的面子。於是劉琦當即便出言阻止道,“接風之宴,不宜舞刀弄槍。”

可是劉磐素來自持武勇,那會將文弱的劉琦看在眼裡。但見他一個抱拳朝着劉表朗聲進言道,“今日之筵,既是接風宴,也是會盟宴。殿前比武既能切磋武藝,也可振奮士氣,還請使君成全。”

劉表被劉磐如此一唆使當即也來了興致。雖說外界對關羽的評價極高,可評價終歸是評價,怎及得上親眼所見來得真切。更何況劉表還指望關羽替他解決曹操帳下那一票悍將呢。於是他當即便回頭向劉備問道,“左將軍,汝看如何?”

這一次不等劉備作答,關羽已然長眉一挑,衝着劉磐傲然問道,“如何比試?”

“百步穿楊之術。”劉磐忙不迭地喊出了對黃忠最有利的比試方式。須知黃忠已經年近五旬,論氣力自然是不及正值壯年的關羽。但黃忠勝在箭術無雙,百發百中,例無虛發。所以劉磐自負單比箭術,黃忠定能讓眼前目中無人的關羽灰頭土臉。

關羽纔不管劉磐有何盤算,但見其毫不猶豫地點頭答應道,“善,就比百步穿楊之術。”

劉磐見自個兒的算計得逞,不由心中一喜。旁邊的劉琦見狀卻是連連搖頭,心生愧疚。不過雙方既已敲定比武方式,他也不能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所以他跟着便差人取來了箭矢兵器,並將堂前一株柳樹佈置成了箭靶。

所謂百步穿楊,是指春秋時代,楚國的神箭手養由基,能在百步內射中柳葉。關羽與黃忠的比試自然也是圍繞着柳樹,只不過爲了讓比試更爲直觀,劉琦命人在柳枝上綁上了銅錢,如此一來射沒射中,旁邊的人光用耳朵聽都能聽出結果來。

率先上場的是老當益壯的黃忠,但見他站在百步開外拈弓搭箭 ,只聽“嗖”地一聲一道弧光掠過,風中旋即傳來了一記悅耳的脆響——叮~~~“中!”人羣中劉表的部將發出了一陣歡呼聲。黃忠卻並沒有就此停歇,但見他又連發六隻羽箭,那箭矢一箭快過一箭,在一連穿脆響過後,地上便又多了六枚銅錢。

“好!”這一次不僅是劉表的部將,就連劉備本人都忍不住一起大聲叫好起來。劉備本以爲劉磐先前只是爲了自己的面子纔將黃忠吹噓得箭術無雙。但現在看來眼前的這員老將確實堪稱養由基再世。與此同時,劉備在心中也開始爲關羽打起鼓來。關羽箭術雖也不錯,可同黃忠比起來,似乎還差一點。更何況黃忠已然先聲奪人,關羽若不能技壓一籌,怕是難以服衆。

且就在劉備爲關羽擔心之際,後者卻渾然不覺地朝黃忠豎起了大拇指以示讚揚,跟着又信步走到剛纔黃忠射箭的位置,打量了一番面前的柳樹,隨即回頭朝劉琦問道,“可有短矛?”

劉琦雖不知關羽爲何要短矛,卻還是命人取來了三支短矛遞給了關羽。就見關羽接過短矛,將其中兩支插在腳邊,然後頗爲隨意地掂了掂手中的那支短矛,突然左腳猛然跨出,爆喝一聲,將手中的短矛投擲了出去。

還未等衆人反應過來,那支短矛已然帶着勁弩離弦般的嘯鳴聲一頭紮在了柳樹樹杆上。沒想到關羽還有這一手的劉表部將一時間紛紛傻了眼。關羽則根本不理會衆人的反應,轉眼之間他的手上又多了一根短矛,依舊是一喝一擲,短矛再一次不偏不倚地紮在了柳樹上,彷彿比上一根又深了幾分。不過關羽似乎依舊不滿意,於是他又拔起了第三根短矛,這一次伴隨着怒吼地一擲,短矛宛如一道流星劃破長空竟將柳樹的樹杆一槍貫穿。

這可是百步!這可是碗口粗的柳樹!若站在那裡的是人會怎樣?若站在那裡的是餘會怎樣!如果說剛纔黃忠的箭術讓衆人由衷地感到歎服,那此刻的關羽給衆人帶來的感受便是恐懼,深入骨髓的恐懼。

這一刻劉磐終於明白了爲何眼前的這個男子被稱爲“萬人敵”,這一刻黃忠向關羽投去了敬佩目光,這一刻劉備的臉上更是寫滿了對兄弟的自豪。而對在場的劉表等人來說,他們這一刻既見到了殺神,也看到了曙光,勝利的曙光!

——————

小劇場時間:

劉表:孟德牌串串燒就拜託關將軍也!<b:哈秋!誰在說孤?(未完待續。。)

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五節 故人來訪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56節建安朝賀第二十節 帝都潮涌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51節二桃殺三士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上架感言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一百二十九節 求同存異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第61節張繡投降第十七節奪寶奪命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二十三節 亂世梟雄第六節 不情之請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下)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九節 段家二子第61節張繡投降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第一節 仁與殺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51節二桃殺三士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元旦告假通知第55節互爲犄角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一百十四節 甕中捉鱉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四節入虎穴第一百三十六節 奉旨行事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上架感言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十六節 峴山草堂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三十節 亂世仁君第一百零二節 善守之人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35節不其之戰第二十三節 母子論道東漢度量第二十六節 仇深似海第八節 三辭三讓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一百二十節 僅是如此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32節反客爲主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二十五節 直面蝗災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五十三節 平城謀策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63節意欲何爲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八十八節 冀州亂局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十八節 班師回港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
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五節 故人來訪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56節建安朝賀第二十節 帝都潮涌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51節二桃殺三士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上架感言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一百二十九節 求同存異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第61節張繡投降第十七節奪寶奪命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二十三節 亂世梟雄第六節 不情之請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下)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九節 段家二子第61節張繡投降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第一節 仁與殺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51節二桃殺三士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元旦告假通知第55節互爲犄角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一百十四節 甕中捉鱉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四節入虎穴第一百三十六節 奉旨行事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上架感言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十六節 峴山草堂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三十節 亂世仁君第一百零二節 善守之人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35節不其之戰第二十三節 母子論道東漢度量第二十六節 仇深似海第八節 三辭三讓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一百二十節 僅是如此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32節反客爲主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二十五節 直面蝗災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五十三節 平城謀策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63節意欲何爲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八十八節 冀州亂局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十八節 班師回港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