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

曹操揚起斗笠望向被灰色雨幕遮蔽的天空,任由豆大的雨點滴在臉頰上而渾然不爲所動。南方的天氣真是喜怒無常,明明在赤壁時還是風乾物燥的豔陽天,可才幾日的功夫竟又突然電閃雷鳴下起了瓢潑大雨。

話說那日曹操自赤壁兵敗逃回烏林後,整個烏林大營亦已亂做了一團。考慮到烏林無險可守,水師又已焚燬殆盡,曹操斷然將烏林水寨付之一炬,收攏殘兵撤往南郡,以便穩定荊北的局勢。所以這場大雨對曹操而言來得頗不是時候,連綿的雨勢以及泥濘的道路,不僅令潰敗後的曹軍士氣愈發低落,還極大地阻礙了曹軍的行軍速度。

恍惚間曹操只覺身子一個踉蹌,胯下的戰馬發出了一聲痛苦的嘶鳴。在身體失去平衡之前,曹操果斷地翻身下馬跳到了一旁。原來是戰馬的一隻前蹄深陷在了泥坑裡。周遭的兵丁見狀,趕緊上前七手八腳地搬開絆馬腿的石頭,將曹操的坐騎從坑裡拉了出來。可那戰馬顯然已是瘸了腿,再也趕不了路了。

曹操橫掃了一眼自己曾經深愛的坐騎,旋即從嘴裡冷冷地吐出一句,“殺了。”

耳聽丞相竟要殺此等良駒,幾個十來歲的兵卒詫異地張了張嘴,一個個站在原地不忍下手。曹操見狀大步上前從其中一個兵卒手中一把奪過長槍對着馬猛地就是一擊,血肉飛濺間吃痛的馬兒嗷嗷直叫。

“殺!”曹操再次狠瞪了一眼,直嚇得一干兵卒紛紛舉起長槍猛扎戰馬。不多時渾身浴血的戰馬便在泥濘中嚥下了最後一口氣。曹操則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自曹休手中接過繮繩,翻身跨上了另一匹戰馬。然而還未等他策動繮繩,忽見相府倉曹掾劉曄冒雨領着一員小校自隊伍的後頭追了上來。

“丞相。廬江急報。”

耳聽急報來自廬江,曹操神色凝重地自劉曄身旁的小校手中接過戰報當衆拆看起來。不過隨着目光劃過戰報上的一字一句,曹操原本緊鎖着的眉目逐漸舒展了開來,甚至在末了還發出了一聲極爲輕蔑的笑聲。

衆文武眼見曹操心情好轉,以爲劉曄帶來的是個好消息。於是便有人伺機獻媚地探問道,“丞相,可是孫賊已退兵?”

“非也。”曹操一邊收起戰報一邊冷哼道。“周公瑾已與孫伯符會師潯陽,現正攻掠廬江諸縣。”

“啊!?”曹操的回答顯然大大出乎了衆人的預料。以目前曹仁手上的那點兒兵力顯然不是孫策和周瑜的對手。如此說來劉曄送來的這份戰報應該是曹仁的求援信纔對,怎麼丞相看後反而笑出了聲呢?

眼見身旁的文武將校大多一臉的狐疑。曹操手捻長鬚得意地笑道,“人皆言周公瑾足智多謀,以孤觀之,實乃短視之輩。若使此處伏一旅之師。吾等皆束手受縛矣。而今其爲爭寸土。縱虎歸山,豈非孤之大幸?”

在曹操看來爲帥者必須要懂得取捨。正如剛纔的那匹戰馬,無論如何名貴,如何受寵,只要拖累了行軍就必須殺無赦。對應到攻城略地也是一樣的道理。爲帥者要顧全大局,不能僅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倘若此刻的曹操與周瑜易地處之,他必會集中兵力截擊曹軍力求斬草除根。所以這會兒的曹操儼然已將周瑜由帥才降爲將才。

聽罷曹操一席言語兩旁的曹營文武也跟着一起大笑了起來。畢竟得知身後沒有追兵終歸是件值得高興的事。然而就在衆人打算長舒一口氣之時,轟隆隆地雷聲自天際的另一頭滾滾襲來。前赴後繼,延綿不斷。連帶着衆人腳下的大地也爲之顫動。滾雷可以震耳欲聾,卻絕不會讓大地跟着一起顫動。剎那間一種極爲不祥的預感攀上了曹操等人的心頭。

只是衆人並不知曉此刻位於隊伍後半段的曹軍兵卒儼然已經見識到了“不祥”的真身。雨幕下數千精騎自山巒間躍馬而出,好似一柄長槍破空擲下,直擊曹軍最爲脆弱的軟肋。數不清的箭支伴隨着雨點毫不留情地擊穿了毫無防備的血肉之軀。曹軍上下的士氣本就低落,面對如此摧枯拉朽的奇襲,頓時便如沒了頭的蒼蠅一般亂成了一團。

後軍遭襲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曹操的耳中。聽聞身後已有追兵趕來,先前還談笑風生的衆文武轉眼便嚇得人人自危,連大氣都不敢多喘一聲。不過曹操終究是久經沙場的一代梟雄,他雖也被突如其來的追兵驚得冷汗直冒,但很快便又冷靜了下來。依曹仁戰報所言周瑜和孫策正在廬江攻城略地,而之前渡江北侵的張飛又被夏侯淵趕回了長沙。如今在南郡地界不可能精兵強將出沒。故而這羣突然冒出的襲擊者很可能是孫家滲透過來的小股遊騎。想到這裡,曹操當即深吸一口氣,開始鎮定自若地指揮麾下將校收攏兵馬馳援後軍。只可惜沒等曹操的軍令傳達下去,耳邊殺聲已然四起。

難道後軍已然被攻破?駭然間曹操忍不住氣急敗壞地破口大罵,“混賬!還不速速結陣!”

卻不曾想曹操的話音纔剛落,一聲轟雷自衆人頭頂炸響,緊接着刺眼的閃電驟然劃過厚重的雲層,在前方的高崗上打出了一道魁偉的輪廓。曹操下意識地眯起了一對丹鳳眼,就見天地之間一員武將昂首挺胸策馬而立,三尺長髯迎風飄揚。

“關雲長在此!曹賊休走!”

********************************************************************

“孔明,汝說雲長此番能否截殺曹孟德?”

劉備立於堂前。擡手接起自屋檐滴落下的雨珠,雨水冰涼而又透徹卻始終難平其心中涌動的焦躁。話說就在半個月前劉備依諸葛亮之計命張飛一萬渡江攻打江陵。不過張飛所率的這一萬兵馬中除了少數親隨之外,絕大多數都是一些臨時拼湊的新兵鄉勇。真正的劉營精銳則隨關羽趁夜渡江在南郡蟄伏了下來。事實證明諸葛亮的這招暗度陳倉使得極爲漂亮。駐守江陵的曹將夏侯淵一心只想着如何驅趕張飛。根本沒料到關羽已在他眼皮子底下潛入了南郡。如今曹操亦如諸葛亮之前所料已成周瑜手下敗將。只要關羽依諸葛亮之計行事必能在南郡截住曹操北逃的去路。

可越是如此順利劉備的心緒就越是不安寧,生怕中間橫生出什麼枝節令之前的大好局勢功虧於潰。也正因爲如此他纔會忍不住向諸葛亮探問成敗。畢竟身後這位風度翩翩的年輕人在劉備心目中儼然已是姜尚一般人物。

諸葛亮當然不是姜子牙,無法像姜太公那般掐指一算就告訴劉備結果。他只能依據當下所掌握的情報來判斷勝負。所以諸葛亮在微微沉吟了片刻後,最終還是搖了搖頭道,“曹孟德雖兵敗赤壁,然其主力尚存,以雲長將軍之兵力怕是難取曹賊項上人頭。”

劉備聽罷諸葛亮所言。眼中不免閃過了一絲失望。不過考慮到關羽這次帶過江的那點人馬,劉備也知誅殺曹操有點困難。於是他一邊輕咳一聲掩飾住自己的尷尬,一邊回過身衝着諸葛亮捻鬚含笑道。“無妨。能重創曹軍孤已心滿意足。此番孔明神機妙算,當記首功!”

諸葛亮卻是謙遜地朝劉備拱手一拜,“首功者乃益德將軍,亮當不得如此謬讚。”

劉備沒想到諸葛亮竟會主動替張飛請功。須知張飛曾不止一次擠兌諸葛亮。之前更是逼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但看諸葛亮的樣子又不似作僞。於是驚詫之下劉備不由脫口問道。“此話怎講?”

“主公明鑑,益德將軍自毀武將之名成就今日之局,理當記首功。”諸葛亮一席話說得極爲誠懇。正如其所言如果沒有張飛的詐敗,周瑜不會那麼快下定決心與曹操決戰,關羽也無法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南郡截擊曹軍。而今世人皆知周瑜妙算,用不了多久關羽的武勇也將名動天下。可張飛得到的卻是失敗、魯莽、暴戾的評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飛這是在用自己身爲武將的名譽成就最終的勝利。

此刻聽罷諸葛亮所言,劉備亦由不得想起了二十多年來張飛一路輔佐自己的點點滴滴。話說劉、關、張三人各有各的分工。劉備作爲中山靖王的後人,被關羽和張飛奉爲主公。高舉興漢大旗以仁義之名招賢納士。關羽勇而有義,是純粹的武者。劉備帳下的第一大將。至於張飛雖也被人稱作萬人敵,但他更多的時候卻是以暴而無恩的面目示人,併爲劉備承擔了大量的過失。不過要是有人真以爲張飛是個草包,那他必會爲自己的淺薄付出代價。正式憑藉着這份親密無間的協作,劉備方能從一個織蓆販履的小販一步步成爲如今割據一方的諸侯。

面對歷歷在目的前塵往事,劉備不禁仰頭一嘆,“孤欠益德甚多,唯有效仿世祖中興漢室,方可報答益德襄助之義。”

耳聽劉備以光武自居,諸葛亮亦是心潮澎湃。遙想當年,王莽篡漢,海內分崩,身爲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在歷經艱險之後,劉秀終於在雲臺二十八將的輔佐下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成爲東漢的世祖——光武帝。所以就算劉備出身貧寒又屢戰屢敗,諸葛亮依舊固執地認定眼前這位中山靖王之後正是上天賜予漢家的另一位光武。至於曹操、蔡吉、孫策不過是些爭當王莽的漢賊。

於是下一刻就見諸葛亮長袖一振,恭恭敬敬地向劉備俯身一拜道,“亮願助主公滌盪奸佞,匡扶漢室!”

諸葛亮這一拜亦是令劉備心頭爲之一熱。要知道劉備自起兵以來,拜訪過不少名士,希望他們能出山輔佐自己。然而絕大多數的士人都對劉備的宗室身份不以爲然,甚至還在背後譏笑他不自量力。那時四下無人之際,劉備時常會想爲何女兒身的蔡安貞都能得郭奉孝、賈文和甚至崔季珪的輔佐,而他堂堂的七尺男兒、中山靖王之後竟連年欲求名士而不得。

劉備並不知曉他與蔡吉最大的區別其實不在於性別,而在於蔡吉從一開始就有着明確的志向,也清楚該如何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志向。所以蔡吉能以她的志向與才華吸引到志同道合的名士。劉備雖也胸懷大志,可他終究出身貧寒沒什麼大局觀,更不懂得如何安邦定國。也就難怪諸多名士會對他望而卻步了。不過如今的劉備已不再羨慕蔡吉和曹操擁有諸多名士相助,因爲他有了諸葛孔明。在劉備心裡出身琅琊名門又才華橫溢的諸葛亮簡直就是上天賜予他的姜尚、張良。

“孤得孔明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正當劉備一個箭步上前扶起諸葛亮之時,忽見一員小校冒雨跑到堂下,單膝下跪道,“稟主公,江陵水寨起火,曹軍似已北撤。”

小校話音未落,諸葛亮便眉飛色舞着向劉備拱手道賀,“恭喜主公,定是雲長將軍得手,迫使夏侯淵棄寨北遁也。”

這會兒的劉備也是喜不自勝。不過他在欣喜之餘倒也沒有忘記繼續問計於諸葛亮,“孔明,孤接下來當如何行事?”

面對劉備誠懇的詢問,諸葛亮當即收斂笑容,抱拳正色道,“亮懇請主公,渡江北上,直取襄陽!”

建安八年八月初六,關羽率八千精銳於華容截擊曹操。適逢大雨傾盆士氣低落的曹軍驟然遇襲頓時潰不成軍。慌亂中曹操只得捨棄輜重、車駕,攜百餘親信易裝遁逃入當陽。至此華容一戰關羽部共斬張允以下曹軍將卒兩萬餘人,得戰馬、輜重無數。另有大批劉表舊部由曹營轉投關羽麾下。此消彼長之下,經此一役曹操身邊已無兵可用,只能困守當陽等待夏侯淵、曹仁等人來援。夏侯淵在獲知曹操受困後自然是二話不說便捨棄江陵領兵馳援曹操,只是如此一來,也讓早已等候多時的劉備得以率部安然渡江北上。(未完待續。。)

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七十一節 長驅直入第四十節 南陽許攸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三十二節 遊說遼東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十四節 遼東急件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二十九節 本初稱帝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第十九節把酒而談第三十節 亂世仁君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十七節奪寶奪命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65節陰謀陽謀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下)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七十四節 我中有敵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六十五節 大商在於國第十三節 分散投資第四十節 賽魯班第五十九節 少年煩惱第65節陰謀陽謀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八節鄴城蒼蒼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三十八節 對峙官渡第71節賢良之士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一百零九節 作繭自縛第八十四節 試煉之石第十五節 得勝歸朝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一百零六節 說客魯肅第二節 鳳閣羣相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二十四節 曹營定計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71節賢良之士第二十四節 曹營定計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十節黑衣白衣第三十八節 再起戰雲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55節互爲犄角第三十五節 火器神威第十一節 陽奉陰違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一百二十節 僅是如此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六十九節 文姬歸漢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66節天下未平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第八十四節 官渡一夜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59節浮生亂世
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七十一節 長驅直入第四十節 南陽許攸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三十二節 遊說遼東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十四節 遼東急件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二十九節 本初稱帝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第十九節把酒而談第三十節 亂世仁君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十七節奪寶奪命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65節陰謀陽謀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下)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七十四節 我中有敵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六十五節 大商在於國第十三節 分散投資第四十節 賽魯班第五十九節 少年煩惱第65節陰謀陽謀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八節鄴城蒼蒼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三十八節 對峙官渡第71節賢良之士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一百零九節 作繭自縛第八十四節 試煉之石第十五節 得勝歸朝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一百零六節 說客魯肅第二節 鳳閣羣相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二十四節 曹營定計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71節賢良之士第二十四節 曹營定計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十節黑衣白衣第三十八節 再起戰雲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55節互爲犄角第三十五節 火器神威第十一節 陽奉陰違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一百二十節 僅是如此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六十九節 文姬歸漢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66節天下未平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第八十四節 官渡一夜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59節浮生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