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節 近在眼前

三日後使節帶着蔡吉親筆信啓程前往南匈奴。與此同時,張遼的信使則爲蔡吉捎來了晉陽城被鍾繇搶佔的消息。晉陽乃是幷州的治所,且幷州的漢民又大多集中在太原、上黨兩郡,如今錯失晉陽無疑會影響到蔡吉部在幷州的稅賦,乃至蔡吉本人在幷州的權威也會受到相應削弱。因此在得知晉陽落入曹軍之手後,龐統立馬擱下手中公務,直奔蔡吉書房而去。

面對心急火燎的龐統,蔡吉倒是顯得頗爲冷靜,就見她一面差人奉茶,一面和顏悅色地向其問道,“士元找孤有何要事?”

龐統並沒有急着回答蔡吉,而是等奉茶的侍從退出書房後,方纔壓低了聲音朝蔡吉拱手進言道,“晉陽乃西北龍城之所在,主上切不可拱手讓人!”

蔡吉一聽龐統乃是爲了晉陽一事而來,不由兩手一攤苦笑道,“孤又何嘗不知晉陽貴重。然則晉陽守將張琰先文遠等人一步,將晉陽讓給司隸校尉鍾元常,孤也無可奈何。”

哪知龐統卻根本不管什麼先來後到,當即長眉一挑,殺氣騰騰道,“此事無關緊要。只需主上一聲令下,統即刻領兵突襲晉陽!”

眼見龐統竟無視曹蔡之間的姻親之盟,直接唆使自己出兵奪取晉陽,蔡吉不禁陷入了沉默之中。而龐統等了半天不見蔡吉做出迴應,亦由不得心頭一急,咬牙追問道,“主上可是在乎曹蔡聯姻?”

曹蔡聯姻無疑是現在掣肘蔡吉向南發展的一大障礙。但是這會兒的蔡吉卻並沒有明確回答龐統的質問,而是不置可否地反問道,“士元打算如何突襲晉陽?”

蔡吉的這聲反問讓龐統心頭頓時爲之一喜,繼而拱手應答道,“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晉陽。想那鍾繇保守盟約,定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

龐統的這個計劃對於蔡吉來說並不算陌生。在原有歷史上,龐統就曾就奪益州向劉備獻上中下三策,其中上策就是“晝夜兼道,徑襲成都”。只不過在這個時空龐統同蔡吉的關係更爲密切,所以他便沒有搞上中下策之類的噱頭,而是直接提出了他最爲中意的“上策”。不可否認龐統的計劃確實有一定的可行性。特別是在張遼主動退兵後,曹軍方面更容易麻痹大意。只可惜眼下坐鎮晉陽的並非劉璋之流,而是名震關中的儒將鍾繇。光是這一條就足以令蔡吉打消偷襲晉陽的念頭。

須知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眼下的時空,鍾繇都曾立下赫赫戰功。並長期守衛西北,以計謀挑唆制衡馬騰等關中諸侯。令曹操得以安心領兵南下征討南方諸。試問這樣一個足智多謀的人物又豈會像劉璋那般輕易中計。所以在聽罷龐統的進言之後。蔡吉僅沉吟了片刻,便搖頭向其規勸道,“鍾元常定關右,奪晉陽,絕非昏庸之輩。晉陽一事還需從長計議。”

“主上……”

龐統不甘心地想要辯駁,卻被蔡吉擡手打斷道。“荊揚大戰序幕剛開,士元又何須急於一時。”

雖說歷史的軌跡已因蔡吉的亂入發生諸多變化,但蔡吉依舊堅信劉備、孫策等南方諸侯不會讓曹操平吞荊揚的野心得逞。然而在建安七年的秋天,能有此信心的人實在是少得可憐。事實上莫說是荊、揚兩州的尋常百姓。就算是劉備本人也不相信僅憑他手下的那點零星兵馬能擋下直奔壽春而來的數萬曹軍。

建安七年八月末,曹操命帳下大將曹仁領兵五萬東進壽春討伐劉備。剛剛經歷南就慘敗的劉備又豈敢與曹軍正面交,只得一面遍告百姓:“曹兵將至,孤城不可守,願隨者同南渡,不願者留下。”一面蒐羅船隻渡江南下,意圖以長江天險阻擋曹軍鐵蹄。

壽春百姓歷經袁術、呂布幾番禍害,唯有在劉備治下方纔過了幾年安穩日子。乍一聽聞曾經屠遍徐州的曹軍即將殺來,壽春百姓哪敢再做停留,紛紛扶老攜幼,拖家帶口,追隨劉備一同南下廬江避難。一時間南逃的百姓隊伍竟比劉備的兵馬還要龐大上數倍。

蜂擁而隨的大批百姓將負責安排渡江的糜竺和簡雍嚇得手腳冰冷。後者更是連夜快馬加鞭趕到成德,向正在那裡指揮撤退的劉備直接訴苦道,“主公,舟船有限,如何能載十萬百姓渡江!”

劉備縱馬立於高崗之上,望着山下延綿不斷的人羣,心裡雖明知帶着如此衆多的百姓逃亡必會拖延行軍速度,卻還是無法捨棄這些追隨於他的百姓。近二十的征戰讓劉備經歷了太多失敗與背叛。難得壽春的百姓肯與他同甘共苦,他劉備又豈能辜負百姓對他的信任,對他的忠誠。所以在沉默了半晌之後,劉備搖了搖頭,斬釘截鐵道,“百姓相隨許久,備安忍棄之!”

或許後世有人會說劉備攜百姓渡江是爲了拿無辜百姓做肉盾。亦或是說劉備這是在沽名釣譽,因爲他連最親的老婆孩子都可以丟棄,又怎會真心對百姓好。但是這世上就是有這麼一種人,他會對長輩孝,對上司忠,對兄弟義,對下屬仁,甚至碰上個不認識的人也會熱情到替其兩肋插刀,卻惟獨不把老婆孩子當回事。

追隨劉備多年的簡雍當然比誰都清楚自家主公的脾氣,知道劉備這是不忍辜負壽春百姓的忠誠。只是眼下情勢緊急,又豈容劉備在此婦人之仁。爲了主公的霸業,簡雍也只得強壓下惻隱之心,朝劉備直言不諱道,“主公明鑑,曹軍已進抵陽泉,不日便會兵臨壽春城下。主公不盡快渡江,可是要學項羽四面楚歌!”

此刻似墨的濃雲遮蔽了遠方的天際,時而有耀眼的閃光穿梭其中帶起一陣滾滾悶雷,預示着一場暴雨即將滂沱而下。劉備怒視着簡雍沉默不語,簡雍則不甘示弱地回瞪劉備不肯後退一步。

就在兩人僵持不下之時,從西北方向上突然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劉備循聲回頭,就見軍師徐庶一臉興奮地策馬上前向其稟報道。“恭喜主公!叔至已於安風以火攻破曹軍輜重。”

劉備耳聽陳到成功偷襲曹軍輜重,當即興奮地撫掌大笑道,“快哉!叔至真乃孤之飛將!”

誰知簡雍卻依舊鐵青着臉冷哼道,“區區一場小勝,如何能拖住曹仁數萬大軍!”

徐庶從未見過簡雍如此同主公說話,驚訝之餘,不由小聲向簡雍問道,“憲和,出何事也?”

簡雍倒也不客氣,直接就將剛纔他與劉備之間的爭執一五一十地同徐庶說了一遍。結果徐庶聽罷簡雍所言也覺得攜民南渡一事異常棘手。不過他並沒有同簡雍一起勸說劉備丟下百姓,而是指着山坡下的百姓向劉備求證道,“主公真打算攜十萬百姓渡江?”

“孤既已許諾,願隨者同南渡,又豈能失信於民。”劉備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點頭道。

簡雍見劉備如此固執。不禁急得連連跺腳,“主公若被曹軍追上。又如何能兌現承諾!”

劉備卻瞄了徐庶一眼。辯駁道,“憲和無需憂心,元直已在壽春城內外設下埋伏,此番定能拖住曹仁。”

原來劉備在撤兵的同時,也在壽春城內設下了諸多易燃物,只等曹仁一經入城。便由事先埋伏下的細作縱火焚城,從而爲南渡爭取時間。不過作爲始作俑者的徐庶這會兒卻連連頭道,“僅憑壽春大火拖延不了曹仁幾日。主公若真決意攜民渡江,還需奇才相助。”

“奇才?這荒郊野嶺又何來奇才?”劉備苦笑道。

“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主公不尋,又怎知周遭沒有奇才?”徐庶衝劉備微微一笑道。

聽出徐庶弦外之音的劉備趕緊翻身下馬,朝他俯身一拜,“還請元直替孤指點迷津!”

徐庶哪敢受劉備如此大禮,連忙下馬扶起劉備道,“使不得,使不得。不瞞主公,火燒壽春一計並非庶所出,而是諸葛孔明所教。”

劉備一聽“諸葛孔明”四個字,立馬一把抓住徐庶的雙臂,急切地追問道,“諸葛孔明!汝說諸葛孔明就在附近!”

“正是。只是孔明不可屈致,還需主公親往求之。”徐庶略帶尷尬地向劉備解釋道。說實在的徐庶雖是諸葛亮的好友,卻也覺得諸葛亮這次端架子端得有些過分了。畢竟劉備此刻正身處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實在是不適合搞太公遇文王的戲碼。可諸葛亮偏偏一再表示,唯有劉備決意攜民南渡,他才肯與劉備見面。

然而已經興奮得兩眼放光的劉備哪管諸葛亮架子大不大,當即飛身上馬向徐庶抱拳道,“還請元直速速領路。”

眼見劉備並沒有在意諸葛亮端架子,徐庶不由長舒了一口氣,旋即便領着劉備等人向芍陂方向一路趕去。芍陂是由春秋時代楚國相國孫叔敖在淮河流域主持修築的蓄水灌溉工程,因其水流經過芍亭而得名。芍陂位於大別山的北麓餘脈,東、南、西三面地勢較高,北面地勢低窪,向淮河傾斜。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發,形成澇災;雨少時又常常出現旱災。孫叔敖根據當地的地形特點,將東面的積石山、東南面龍池山和西面六安龍穴山流下來的溪水彙集於低窪的芍陂之中。修建五個水門,以石質閘門控制水量,“水漲則開門以疏之,水消則閉門以蓄之”,不僅天旱有水灌田,又避免水多洪澇成災。後來又在西南開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擴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達到“灌田萬頃”的規模。故而芍陂也與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並稱爲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劉備佔據壽春後,便徵召民夫修治芍陂灌溉稻田,所以對於芍陂一帶倒也並不陌生。時下的淮河流域秋水高漲,芍陂內更是蓄滿了湖水,遠遠望去一片碧波盪漾。當徐庶將一行人等領到了湖畔的一處涼亭之時,陰沉的天空中儼然已經飄起了零星雨點,只見一個白衣青年正負手立於亭中遠眺前方水天一色。

見此情形,劉備二話不說便翻身下馬,疾步上前向那青年俯身下拜道,“先生屢屢出手助備,備卻無緣拜會。今日得見先生真身,還請先生受備一拜。”

青年回過身朝劉備欠身還禮道,“亮不過一介鄉野村夫,豈敢受使君此等大禮。”

簡雍跟在劉備身後仔細打量了一番眼前屢次出手相助,又屢次拂衣而去的年輕人。不可否認簡雍在來之前,也曾對諸葛亮心存懷疑,甚至還有些許不滿。然而此刻眼見諸葛亮面如冠玉,身形修長,在碧波的映襯下隱隱透着一股子仙風道骨之氣,簡雍還是忍不住在心中暗暗讚歎對方——“真乃人中之龍”。

至於劉備固然一早便知諸葛亮年紀尚輕,但在真正見到其本尊之後,還是不得不驚歎於對方年紀之小。不過驚訝歸驚訝,劉備可沒有絲毫小覷諸葛亮的意思。因爲在此之前諸葛亮已經不止一次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的過人才華。特別是對劉備來說,如果沒有之前諸葛亮促成四家聯盟,併爲他謀得長沙城,那此刻被曹仁追擊的劉備怕是早已淪爲喪家之犬。所以這會兒的劉備對諸葛亮充滿了期待,一心想要從對方那裡求一條妙計擺脫現下的困境。

誰知還未等劉備張口求教,諸葛亮已然一語點穿道,“使君今日前來可是爲求脫身之法?”

被說中心事的劉備忙不迭地拱手一拜,“正是如此,還請先生賜教。”

面對誠心求教的劉備,諸葛亮環視了一番同樣心急如焚的徐庶、簡雍等人,遂即擡手指着身後的芍陂悠然一笑道,“使君所求脫身之法,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未完待續。。)

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白娘子殺人事件(下)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三十二節 長廣管承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36節雁門張遼第二節初抵錦西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一百四十九節 入贅之事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二十節 **第三節邊城風雲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二十一節 假道伐虢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八十節 連鎖反應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66節天下未平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十四節 遼東急件第三十一節 開拓眼界第三十五節 火器神威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2卷青州之鵬第76節互惠互利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31節虓虎來襲第二十節 神醫華佗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第30節戰雲密佈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34節大戰在即第36節雁門張遼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二十三節 母子論道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三十九節 栽下梧桐樹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漢朝傢俱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五十二節 虛實之道第七十八節 校場點將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三十四節 故技重施第七十一節 長驅直入第65節陰謀陽謀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31節虓虎來襲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一百十節 兵荒馬亂第五十七節 鹽業大亨第三十一節 漢末海賊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65節陰謀陽謀第二十九節 雜學勢起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八十八節 冀州亂局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二十七節福兮禍兮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54節造訪楊府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四十節 攘與和白娘子殺人事件(上)第六十八節 及時雨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二十五節 兵圍下邳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一百五十一節 國事爲重
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白娘子殺人事件(下)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三十二節 長廣管承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36節雁門張遼第二節初抵錦西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一百四十九節 入贅之事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二十節 **第三節邊城風雲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二十一節 假道伐虢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八十節 連鎖反應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66節天下未平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十四節 遼東急件第三十一節 開拓眼界第三十五節 火器神威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2卷青州之鵬第76節互惠互利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31節虓虎來襲第二十節 神醫華佗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第30節戰雲密佈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34節大戰在即第36節雁門張遼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二十三節 母子論道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三十九節 栽下梧桐樹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漢朝傢俱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五十二節 虛實之道第七十八節 校場點將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三十四節 故技重施第七十一節 長驅直入第65節陰謀陽謀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31節虓虎來襲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一百十節 兵荒馬亂第五十七節 鹽業大亨第三十一節 漢末海賊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65節陰謀陽謀第二十九節 雜學勢起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八十八節 冀州亂局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二十七節福兮禍兮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54節造訪楊府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四十節 攘與和白娘子殺人事件(上)第六十八節 及時雨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二十五節 兵圍下邳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一百五十一節 國事爲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