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

這一日天才矇矇亮,司馬懿便與一百多名獲得殿試資格的士子聚在了鄴城中陽門前,等候參加在文昌殿舉行的最後一場殿試。初春的河北乍暖還寒,晨風吹在身上帶着刺骨的寒意,令縮在角落裡的司馬懿忍不住跺起了腳。卻不曾想耳邊忽然傳來了一陣刺耳的笑聲,心裡略感不適的司馬懿旋即擡起頭循聲望去,就見不遠處前太尉楊彪之子楊修正同幾個年輕士子談笑風生。

不可否認,出身名門的楊修儀表堂堂、才華橫溢,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成爲衆星捧月般的人物。可司馬懿卻並不看好這位楊德祖公子。自古文人,多陷輕薄:屈原露才揚己,顯暴君過;宋玉體貌容冶,見遇俳優;東方曼倩,滑稽不雅;司馬長卿,竊貲無操。歷來文人才子,常會恃才傲物,從而在待人接物上有所欠缺。在司馬懿看來楊修的軟肋在於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未將孔聖人"君子慎密而不出"的教誨放在心上。

就像此刻在中陽門外,大多數士子都像司馬懿一樣謹言慎行,絕無輕浮之色。這並不是說司馬懿等人過於緊張殿試,不似楊修那般豁達輕鬆。而是就在五天前曹操突然丟下即將召開的殿試趕回了南方的許都。由於曹操走得極其匆忙,沒有留下半句解釋,使得鄴城的大街小巷一時間流傳起了各色流言。有人說是南方的劉表打來了,所以曹丞相纔會如此急着趕回京師。也有人說是南邊的黃巾賊又鬧事了。更有人神神秘秘地表示,曹操之所以跑得比兔子還快,是因爲許都的天子跑了。

最後一條聽上去最不靠譜,卻恰恰在諸生之間流傳得最快。畢竟天子與曹操衝突不斷早已是士林人盡皆知的秘密。事實上此次的鄴城開科取士也是曹操在向天子示威,只是一開始沒人公開點穿罷了。眼下隨着天子出逃的流言傳出,一些自詡忠漢的士子再也無法自欺。開始陸續離開鄴城,以示與曹操撇清關心。其中也不乏有取得殿試資格之人。

對於那些取得了殿試資格又臨時放棄的人,司馬懿甚是嗤之以鼻。在他看來這些人連楊修都不如。楊修的言行雖輕浮,容易被人日後拿來噴擊,但他好歹也是在表態挺曹。而那些來了又走的人卻是將曹操徹底得罪透了。天子跑了又如何?司馬懿只知道他的家族身處曹營治下,得罪曹操的下場就是滿門滅族。

當然司馬懿留在鄴城繼續考試也是要冒一定風險的。那就是萬一天子真出逃投奔其他諸侯,又成功召集各路諸侯滅曹。那此番參與鄴城取士的士子勢必會遭到清算。誠然在司馬懿看來曹操驟然覆滅的可能性不大,但出於自保他還是在心中盤算起了應對之策。

許是感覺到有人正在腹誹自己,楊修擡起頭將目光掃向了司馬懿站着的方向。剎那間兩個世家子弟的視線碰在了一起。但下一刻司馬懿趕緊避開了對方的視線,轉而朝楊修禮貌地拱手作揖。楊修先是楞了一下。跟着釋然一笑,也朝司馬懿拱手還禮。

正當兩人互相行禮之時,中陽門終於開了。只見兩名學監領着一隊兵卒魚自門內貫而出。在場諸生見狀趕緊斂容正色,在學監的引領下排隊自中陽門一路穿過瑞門前往鄴城的中心宮殿文昌殿。

話說鄴城宮城共有兩條軸線,一爲皇家軸線。即文昌殿至中陽門一線;二爲行政軸線,即聽政殿至廣陽門一線。聽政殿在鄴城城破時已毀於戰火。而文昌殿則因劉夫人及時投降得以完好無缺。因此諸生一路走來非但未見一絲兵火痕跡。反倒是被鄴城宮城的規模小小震撼了一下。一些士子甚至還暗自感嘆歷經公孫瓚、韓馥、袁紹三代梟雄經營的鄴城果然不同凡響,難怪曹操會想搬出許都在鄴城建幕府。

當司馬懿等人抵達文昌殿前時,晨霧已然散盡,朝陽下的宮殿顯得既雄偉又肅穆,讓人光是站在殿前便已心生敬畏之情。不過諸生並沒有立即入殿考試,而是在中書令荀彧的主持下於殿前祭孔。

司馬懿聽着贊禮的口令。一邊與諸生一起拜倒,一邊暗自打量了一番主持祭祀的荀彧。但見這位素以清秀通雅著稱的荀令君,一舉一動雖依舊沉穩有度,眉宇之間卻透着一股難以掩飾的焦慮。正是這種焦慮讓司馬懿在心中暗暗坐實了某些揣測。

三更時分許都德陽殿內依舊燈火通明。時不時有宮女端着熱水,捧着絹布進進出出。劉協臉色蒼白地跪坐在蒲團之上,耳聽一旁偏殿內傳出董妃撕心裂肺的嚎叫,不禁攥緊了拳頭。前幾日的逃亡令董妃動了胎氣,以至於一回到宮內便陣痛不斷。可陣痛歸陣痛,董妃的產門始終未開。直到今日破了羊水,情況更是愈發兇險。

然而對劉協來說此刻處境兇險的又豈止難產中的董妃。自打那日逃亡失敗後劉協便被強行軟禁在了德陽殿內。他既無法探聽到外界的消息,文武大臣也無法進宮面聖。就連伏皇后都被擋在了德陽殿之外。雖說曹昂在將劉協董妃押回皇宮後並沒有爲難二人,甚至還爲董妃找來了御醫看護。可這些舉動根本安撫不了天子。

這些天劉協只要一閉上眼睛,腦中便會顯現出當年被董卓鴆殺的少帝劉辯。劉協其實和劉辯並不熟,後者不僅比劉協年長數歲且打小寄養在宮外。可不知爲何劉協夢中所見到的劉辯卻是容貌清晰到幾乎觸手可及。

難道皇兄要來接朕乎?

劉協低着頭自嘲地笑了笑,死人不可能來陽間接活人,只會是活人去陰間見死人。想到自己即將面對曹操,劉協便覺自己已時日無多。曹操不如董卓嗜殺,不似李傕、郭汜暴虐,但在劉協眼裡他卻比以上任何一人都要可怕。

曹操定然不會讓朕活下去。他會找其它宗室替代朕。不,只要朕有了子嗣,他便會用朕的子嗣替下朕。

想到這裡。劉協不由揚起通紅的雙眼望向董妃所在的偏殿。曾經溫馨的期盼此刻儼然成了催命的符咒。劉協彷彿聽到心中另一個自己正在聲嘶力竭地吶喊,"莫要出生!莫要出生!"

曹昂一身戎裝守在殿外,傾聽着偏殿內傳出的陣陣慘叫,同樣也是心緒不寧。那日在追回天子後,曹昂當即封鎖許都四門,依着盧洪給的名單將涉案的各色人等連同董承、王服、種輯的家眷及三族一併收押了起來。手段之果斷決絕頗有幾分其父曹操的風範。卻唯獨在面對身爲天子的劉協時,曹昂的"果斷"變成了"寡斷"。

誠然郊祀出逃事件讓曹昂認清了天子與曹氏之間的矛盾已無法調和。可自小便刻入骨髓的三綱五常卻令曹昂難以做出不臣之舉。試問若他曹家父子因天子出逃而怠慢天子,那與董卓、李傕、郭汜、袁紹等國賊又有何區別?那他曹昂這些年讀聖賢書、習武藝又是圖的什麼?難道只是爲了有朝一日成爲一個國賊?但曹昂心中的另一個聲音也在他耳邊反覆呢喃着,天子已惡汝曹家,一旦親政定會對曹家秋後算賬。

就在曹昂左右搖擺之時。忽聞耳邊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於是他連忙擡起頭,就見身披紅袍的曹操在一干軍士的簇擁之下正大步流星地朝這邊走來。

曹操經過連日來的日夜兼程,此時已是風塵僕僕,唯獨一雙眼睛依舊炯炯有神。面對上前行禮卻又欲言又止的曹昂,曹操無言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跟着便伸手推開了德陽殿的朱門。

漢朝的宮殿多鋪有地板,臣子需脫靴後方能入殿。可此時的曹操卻滿不在乎地用他那雙沾滿泥垢的戰靴踩上德陽殿光潔的地板。信步上前向劉協行禮道。"臣曹操叩見陛下。"

哪知堂上的劉協卻低着頭像泥胎木塑一樣動都不動一下。

於是曹操跨前一步,再次高聲行禮道,"臣曹操叩見陛下!"

這一次劉協總算是有了些許反應,但見他如篩糠般抖了下身子,旋即勉強從喉嚨裡擠出一句道,"卿...卿...可是要送朕一程?"

曹操站在原地並沒有回答劉協。劉協亦沒有勇氣再問下去。唯有董妃的嚎叫依舊在德陽殿上徘徊。然而正當劉協以爲這樣的對峙會一直持續下去之時,董妃的哀嚎突然嘎然而止。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的年輕天子霍然起身,回頭望向了偏殿。

不多時便見一個沾滿血污的宮女跌跌撞撞地跑進大殿向劉協匍匐行禮道,"陛...陛下。董娘娘..."

"董妃怎樣?朕的皇子怎樣?"劉協急道。

"董娘娘與小皇子薨也。"宮女說到這裡儼然已經泣不成聲。

聽聞噩耗的劉協一瞬間就像是被抽乾所有力氣一般跌坐在了蒲團之上。或許在之前的某個時刻他曾害怕孩子出生,但此刻母子皆不保的結局還是給予了劉協極大的打擊。

曹操冷眼觀望了劉協片刻,隨即清了清嗓子向後者躬身奏報道,"臣已命人在許都城外建毓秀臺,日後陛下若想郊祀,可前往毓秀臺祭祀。"

面對曹操的奏報,劉協過了好一會兒纔回過味來。意識到自己非但還活着,並且還能繼續活下去。雖說日後曹操定會將自己軟禁在深宮之中,可有什麼能比活下去更重要呢。然而當劉協終於鼓起勇氣打算擡頭面對曹操之時,曹操卻早已轉身離開了德陽殿。

曹昂守在門口將殿內的對話聽得一清二楚。所以在看到曹操走出德陽殿時,曹昂頗爲欣慰地長舒了一口氣。無論如何父親終究沒有走到他最不想看到的那一步。這也使得曹昂不再爲他先前強行帶回天子的舉動感到內疚和自責。

曹操臉上的表情卻不似曹昂那般放鬆,但見他橫眉一掃,肅聲傳喚道"右將軍聽令!"

曹昂神色一振,拱手應答,"在。"

"車騎將軍董承、越騎校尉王服、長水校尉種輯勾結荊州牧劉表,欲強擄天子意圖不軌。董承、王服、種輯三賊車裂示衆,並夷三族。其餘附逆者皆斬無赦。"僅在片語間曹操便決定了數千人的生死。可以預見待到太陽升起之時,許都的護城河將被鮮血所染紅。

曹昂卻毫不猶豫地抱拳稱"喏",在他看來董承等人是挑撥天子與父親關係,將曹氏一門逼上絕路的罪魁禍首。此等奸佞小人接受什麼樣的懲罰都不爲過。更何況一但戰事興起,受難者又何止千人。

曹昂的表現讓曹操一直繃着的臉終於有了些緩和。一直以來曹昂都是曹操悉心培養的繼承人。然而他在這一年內的表現卻並不令曹操滿意。特別是曹昂在留守許都期間非但未能察覺董承等人的陰謀,反而因輕信劉協差一點讓其跑掉。這幾乎讓曹操一度萌生過更換繼承人的打算。好在曹昂最終關頭並沒有被君君臣臣衝昏頭腦,處理善後的手法也算是可圈可點。

於是覺得曹昂經過此次危機成長了許多的曹操,頓時又對長子有了期待。以至於曹昂之前的種種紕漏在他眼裡都變得無關緊要起來。畢竟誰沒有年輕過,就是他老曹也有過當街仗殺權宦蹇碩叔父的年紀。想到這裡,曹操負手而立,換了口吻向曹昂問道,"子修,可知爲父爲何放過天子!"

曹操冷不丁的問話讓曹昂楞在了當場。若是在從前他定會義正辭嚴地回答一番忠君愛國的說辭。可惜現在的他已不再會如此天真認爲父親的所作所爲僅是單純爲了復興漢室。所以曹昂最終選擇了沉默以對。

曹昂這一次的沉默並沒有讓曹操生氣。相反曹操倒是頗爲自得地眺望着遠方微露的晨曦,自問自答道,“爲父要讓曹氏血脈與漢室相溶!”

——————

注:曹操殺董妃出自《三國演義》,歷史資料《後漢書獻帝紀》只說:五年春正月,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受密詔誅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殺董承等,夷三族。

不過曹操也有殺劉協妻兒的記錄,《後漢書獻帝紀》:十一月丁卯,曹操殺皇后伏氏,滅其族及二皇子。(未完待續。。)

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65節陰謀陽謀第九節 北巡幽州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東漢行政區第51節二桃殺三士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一百零九節 作繭自縛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八節 醫署病坊第六十二節 戰錦西下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2卷青州之鵬第82節入學講武堂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第一百五十一節 國事爲重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四節 東萊見聞第十七節奪寶奪命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五十六節 請君入甕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三十七節 延津大戰第八節鄴城蒼蒼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二節 南陽蔡氏第三十二節 遊說遼東第四十八節 四家結盟第九節廢長立幼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五節 曹軍來襲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上)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二十七節 衣帶詔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上)第一百四十九節 入贅之事第七十四節 我中有敵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十四節 三英駐沛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第2卷青州之鵬第82節入學講武堂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十九節 審時度勢第52節大夫吳碩第十節 血染峽谷第七十一節 下邳陳元龍第七十二節 顏良已死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白娘子殺人事件(上)第54節造訪楊府第一百十一節 奉天子南下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60節龍爭虎鬥第31節虓虎來襲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二十三節 母子論道第十一節 陽奉陰違第一百十節 兵荒馬亂第四十八節 第一桶金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九十節 東西合圍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四節 西澱尋人第44節李大人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下篇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六十五節 大商在於國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71節賢良之士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十三節 大將軍
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65節陰謀陽謀第九節 北巡幽州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東漢行政區第51節二桃殺三士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一百零九節 作繭自縛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八節 醫署病坊第六十二節 戰錦西下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2卷青州之鵬第82節入學講武堂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第一百五十一節 國事爲重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四節 東萊見聞第十七節奪寶奪命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五十六節 請君入甕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三十七節 延津大戰第八節鄴城蒼蒼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二節 南陽蔡氏第三十二節 遊說遼東第四十八節 四家結盟第九節廢長立幼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五節 曹軍來襲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上)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二十七節 衣帶詔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上)第一百四十九節 入贅之事第七十四節 我中有敵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十四節 三英駐沛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第2卷青州之鵬第82節入學講武堂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十九節 審時度勢第52節大夫吳碩第十節 血染峽谷第七十一節 下邳陳元龍第七十二節 顏良已死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白娘子殺人事件(上)第54節造訪楊府第一百十一節 奉天子南下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60節龍爭虎鬥第31節虓虎來襲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二十三節 母子論道第十一節 陽奉陰違第一百十節 兵荒馬亂第四十八節 第一桶金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九十節 東西合圍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四節 西澱尋人第44節李大人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下篇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六十五節 大商在於國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71節賢良之士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十三節 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