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南陽蔡氏

身處許都的董承並不知曉,被他寄予厚望的劉表眼下正身陷長沙之戰的泥潭之中。照理說以劉表據地千里的實力,對付一個小小的長沙城本不在話下。可自打與長沙太守張羨開戰至今已過去半年有餘,連冀州的曹操都已攻下鄴城,劉表部卻始終拿長沙城沒轍。長時間的對峙與膠着令江夏郡成爲了劉表部的補給據點。一時間江夏的港口內千帆雲集,百舸爭流,一隊隊船隻自襄陽一路南下經由漢水源源不斷地經由此地向圍攻長沙的劉表部輸送補給。

時任江夏太守的劉琦端坐高樓,手捻棋子凝眉不語,但他腦中想的卻既非棋盤上的廝殺,也非眼下長沙的戰局。事實上此刻困繞着劉大公子的是這些日子以來在荊州流傳了的一個謠言。話說自打那日劉琦以上屋抽梯之計從諸葛亮嘴裡“套”出自保之策後,他便忙不迭地跑去向父親劉表自請出任江夏太守。許是劉表本就有歷練劉琦的意思,也或許是蔡夫人吹的枕頭風。總之劉表同意了劉琦的請求。可到了江夏之後,還未等劉琦照諸葛亮教的第二步拉攏劉備。襄陽就傳出了劉琦暗中勾結劉備,意圖借劉備之力奪取荊州的流言。這則流言可算是把劉琦嚇得不輕。心虛的他不僅不敢再與劉備聯繫,同時也爲如何向父親解釋而頭痛不已。畢竟這種事情一個處理不好反倒是會越抹越黑。

坐在劉琦對面與其對弈的諸葛亮,眼見劉琦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樣。便向其提醒道,“琦公子,該汝也。”

“啊。”回過神來的劉琦手一抖,胡亂落了一子。諸葛亮不動聲色地飛子落盤,緊接着便將劉琦所持的黑子吃掉了大片。見此情形心知自己已必輸無疑的劉琦,不禁長嘆一聲,棄子投降道。“孔明棋高一籌,琦輸也。”

諸葛亮看了一眼局勢一邊倒的棋盤,不以爲然道。“非亮棋高一籌,而是公子有心結。”

被點穿心事的劉琦尷尬地楞了一下。沒錯,自己確實有心結。可這心結卻不能同諸葛亮說。畢竟當初是自己逼諸葛亮出的主意。眼下陰差陽錯地鬧出流言,自己若是當着諸葛亮的面提,豈不是在責怪對方。那也太不義氣了。

正當劉琦不打算再麻煩諸葛亮之時,諸葛亮卻一語道破天機道,“公子可是在煩心流言之事?”

眼瞅着被諸葛亮主動提起此事,劉琦自是不再有所隱瞞,卻見他長嘆了一口氣說道,“不瞞孔明,眼下襄陽盛傳琦與劉備勾結,琦都不知該如何向父親解釋纔好。”

“公子無需掛懷此事。令尊自會有公斷。”諸葛亮擡頭衝着劉琦自信一笑。

劉琦聽諸葛亮這麼一說兩眼不由爲之一亮,可跟着卻又黯淡了下來,連連搖頭道,“孔明莫要安慰琦。父親歷來寵餘弟琮勝於琦,如今怕是更厭惡琦也。”

“公子爲何妄自菲薄?”諸葛亮眉毛一挑。直視劉琦正色道,“歷來長幼有序,公子乃嫡長子,理應繼承家業。反觀袁紹廢長立幼,令汝南袁氏四分五裂。如此前車之鑑,試問令尊又如何不引以爲戒?”

彷彿是爲了印證諸葛亮的一番言語。他的話音剛落,便從樓下傳來了通報之聲,“啓稟大公子,襄陽來使。”

劉琦先是詫異地看了諸葛亮一眼,緊跟着臉上便流露出了忐忑不安之情。眼瞅着劉琦有些猶豫,諸葛亮向其投以了鼓勵的目光。正所謂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既然使者都來了,躲在樓上總不是個事。

於是劉琦欣然起身,硬着頭皮走下了樓臺。卻見來自襄陽的使者早已等在樓下,一見劉琦下樓,爲首的使者便一臉媚笑着快步上前拱手施禮道,“恭喜大公子,主公封大公子爲伏波將軍,總領長沙之戰。”

本以爲是父親派人來質問自己的劉琦,一聽竟是要升自己的官,不由大喜過望。須知伏波將軍雖是雜號將軍,但一般都會兼任太守。劉琦現在被封爲伏波將軍無疑是坐實了江夏太守之位,同時也擁有了兵權。大喜過望的劉琦連忙拱手叩拜道,“請代爲轉告父上,琦兒絕不辜負父上所託。”

站在劉琦身後的諸葛亮,可不像劉琦那般樂觀。在他看來長沙之戰並不好打,長沙太守張羨佔盡地利與人和,且攻城戰本就不利於攻城方。以劉琦的威信與實力怕是難以完成劉表交付的試煉。不過這樣一來劉琦應該會更加需要藉助外力。

說到外力就不得不提到諸葛亮一直看好的劉備。若非襄陽冒出流言,這會兒的劉琦早已結交劉備。不過這個小小的變故並沒有難住諸葛亮。畢竟就算沒有現在的流言,只要劉琦與劉備走得近,日後也總會流出閒言碎語來。讓劉琦以父子之情打動劉表固然是個法子,但在諸葛亮看來最有效的辦法還是主動出擊。

“孔明,父上已任命琦爲伏波將軍。”送走使節的劉琦忙不迭地跑來向諸葛亮分享自己的喜悅。

“恭喜琦公子。”諸葛亮淡然地向劉琦道賀道。

諸葛亮的態度倒是讓劉琦冷靜了下來。想到眼下如火如塗的長沙之戰,他連忙抓住諸葛亮的袖子求助道,“長沙之戰,孔明可得助琦。”

且就在江夏的劉琦受命出任伏波將軍之時,遠在襄陽刺使府的劉表之妻蔡夫人這會兒卻是被氣得牙癢難耐。只見她鐵青着粉面向其兄蔡瑁質問道,“吾不是讓汝在城中廣佈流言,說劉琦勾結劉備意圖不軌。爲何使君還會封劉琦爲伏波將軍!”

蔡瑁被蔡夫人劈頭蓋腦的這麼一質問,心裡頗爲委屈。畢竟他能做的都已經做了。劉表還是任命大兒子做伏波將軍,他這個做大舅子的又有什麼辦法。不過蔡夫人爲人素來強勢,所以蔡瑁對這個妹子多少有些犯怵。卻見他帶着討好的笑容向蔡夫人勸解道,“二妹莫要着急,使君向來寵愛琮兒。此蕃任命劉琦爲伏波將軍,多半隻是堵住悠悠衆口而已。畢竟劉琦總歸是嫡長子。”

“都給了兵權,吾怎能不急。”蔡夫人輕咬紅脣不甘心道。話說蔡家也算是荊州的一帶的豪族。蔡夫人更是自小就自視甚高,認爲自己終有一天成爲英豪之妻。現在的她確實是嫁給了天下間數一數二的諸侯。可美中不足的是,她是劉表的後妻。爲了讓親生兒子劉琮擠掉劉琦成爲嗣子。蔡夫人在暗地裡可沒少耍手段。此刻眼見劉琦又有了要受寵的趨勢,蔡夫人忍不住着急道,“兄長真沒有聽說什麼?”

蔡瑁低頭想了想。略帶遲疑地回道,“這……使君倒是曾問瑁東萊蔡安貞是否南陽蔡氏沾親帶故。”

蔡夫人連忙追問,“汝如何作答?”

“自是實話實說。”蔡瑁不以爲然道,“蔡安貞之父伯起公是吾倆堂叔又做不得假。”

“愚蠢!族譜自是做不得假。汝難道就不知要避嫌!”蔡夫人衝着蔡瑁嬌斥道。

蔡瑁被妹子這麼一喝,不由脾氣也上來了,當即梗着脖子回嘴道,“蔡安貞乃北地一霸,南陽蔡氏以其爲榮,又有何不可?”

“蔡安貞是否北地一霸與兄長有何干系?兄長莫要忘了,爾乃劉景升部將。吾蔡氏一門的根基也在荊州而非北地!”蔡夫人沒好氣地翻了翻白眼道。

其實早在蔡吉以女子身份就任東萊太守之時,南陽蔡氏內部就曾掀起過一股不小的波瀾。但也僅是波瀾而已。正如蔡夫人所言,南陽蔡氏的根基在荊州,不可能遠赴青州干涉蔡吉的所做所爲。更何況當時推薦蔡吉做太守的是袁紹,絕大多數人都將東萊的少女太守視作袁氏的傀儡。這種情況下南陽蔡氏又豈敢撩袁紹的虎鬚。所以就算蔡吉在北方混得再風生水起。南陽蔡氏也照舊不張揚他們與蔡吉的關係。直到去年蔡吉聯手曹操誅滅袁紹,她纔算正式被世人認同爲一個獨立自主的諸侯。而蔡瑁等蔡氏子弟也開始在明裡暗裡表露出以蔡吉爲榮的態度。不過在蔡夫人看來這卻是極爲不智的舉動。

此刻眼見對面的蔡瑁仍然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蔡夫人只得長嘆一聲向其分析道,“兄長明鑑。蔡安貞既是一方諸侯,又與曹操結爲姻親之盟。試問向來與曹操不和的老爺子豈能不將蔡安貞視爲敵手?又豈會不忌憚與蔡安貞沾親帶故的南陽蔡家?”

蔡夫人接連兩聲質問令原本還沾沾自喜於多了一個靠山的蔡瑁不禁嚇出了一身冷汗。劉表雖然從未公開表達過對蔡吉的好惡。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劉表有逐鹿之心。眼下蔡吉已同曹操結成聯盟,難保其日後不會爲曹操出兵荊州。蔡家要是在這時候表現出對蔡安貞有所親好。確實會引起劉表的忌憚。由此再一想劉琦受封伏波將軍一事也就不那麼讓人驚訝了。想到這裡,蔡瑁連忙脫口而出道,“這可如何是好?”

這一次蔡夫人倒沒有繼續責怪蔡瑁,而是沉吟了片刻之後反問道,“使君爲何會提起蔡安貞之事?”

蔡瑁側頭想了想答道,“那日是蒯良提起,荊州不少士人都在談論蔡安貞。使君這才向吾問起蔡安貞的身世。”

“果是如此。”蔡夫人原本就已鐵青的臉上帶起了一絲冷笑。就像先前蔡瑁所言,蔡吉出身南陽蔡家並不是什麼驚天秘密。只是蔡吉與南陽蔡家都故意避而不談而已。更何況蔡吉的父親蔡伯起曾是儒林名流,劉表不可能不知道蔡吉的身世。由此可見多半是有人在背後嚼了舌根子,纔會讓劉表如此介意南陽蔡家與蔡吉的關係。特別是在蔡瑁提起蒯良之後,蔡夫人便更加肯定自己的猜測了。

蒯良、蒯越兄弟二人是劉表眼下最爲氣重的兩個謀士。話說,初平元年劉表初到荊州之時,本地宗賊勢力十分囂張。且袁術屯於魯陽,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貝羽爲華容長,都割據一方自立爲主。反觀劉表單馬進入宜城,身邊沒有一兵一卒,只有廬縣人蒯良、蒯越和當時還是豪強的蔡瑁等人共謀大略。

當時劉表問計蒯良:“此間宗賊甚盛,羣衆不附,袁術因而取亂,禍事如今已至啊!我希望在這裡徵兵,但恐其不能聚集,有何對策?”

蒯良道:“羣衆不附的原因,是出於仁之不足,羣衆依附而不能興治的原因,是出於義之不足;如果仁義之道能行,則百姓來歸如水勢之向下,何必擔憂來者之不從而要問興兵之策呢?”

劉表又顧問蒯越,蒯越道:“治平者以仁義爲先,治亂者以權謀爲先。兵不在多,在能得其人。袁術爲人勇而無斷,蘇代、貝羽皆一勇之武夫,不足爲慮。宗賊首領多貪暴,爲其屬下所憂。我手下有一些平日具修養的人,若遣去示之以利,宗賊首領必定持衆而來。使君便誅其無道者,再撫而用其衆。如此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使君之盛德,必扶老攜弱而至。既而兵集衆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袁術等人雖至,亦無所能爲了。”

劉表嘆道:“子柔(蒯良字)之言,可謂雍季之論。異度(蒯越字)之計,可謂臼犯之謀。”之後他便派蒯越遣人往誘宗賊,來者五十五人,皆斬之。並襲取其衆,或即授以部曲。自此荊州亂局悉數平定,劉表開始理兵襄陽,爲日後逐鹿中原打下基礎。

由於蒯氏兄弟是劉表奪取荊州的首功之臣,所以蔡夫人一直以來都十分注重對他二人的拉攏。幾番接觸下來蒯越倒是對劉琮開始上心。可蒯良卻並不理會蔡夫人釋放的好意,依舊處處“偏袒”劉琦。想到這一次蒯良給自己使的拌子,蔡夫人不禁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再給劉表吹一陣枕頭風才成。當然,前提是不能有人拖後腿。於是蔡夫人,再次向蔡瑁鄭重其事地告誡道,“兄長日後一言一行,皆需三思而行,莫要再讓人抓着把柄。”

小劇場時間:

小蔡:斬殺五十五人就能奪一州之地!還納頭就拜!這掛開得太假了~~~暗箱操作!一定有暗箱操作!<:荊州果然是戰鬥力五的渣渣~~~孤也要側漏一下~~~

上週末加班沒能更新,還請各位書友見諒。(未完待續)

第52節大夫吳碩第七十七節 辛府夜論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32節反客爲主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71節賢良之士爵位別稱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下)第61節張繡投降第九節 魏宮對策第45節復仇之火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45節復仇之火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十六節宋江路線第二節 南陽蔡氏第五節 曹軍來襲第六節睢水血戰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38節說曹操曹操到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一百三十四節 亙古未有第67節打道回府第49節驚天之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二十三節 君臣冷戰第二十八節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四節入虎穴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一百四十七節 何時完婚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二節初抵錦西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一百零六節 說客魯肅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東漢行政區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二十三節 亂世梟雄第十節黑衣白衣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47節積善道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十四節 遼東急件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三節 家學淵源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十七節奪寶奪命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2卷青州之鵬第83節新城錦西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東漢行政區第十節 蜀郡張鬆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十六節 峴山草堂第五十二節 虛實之道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二十節 鹽屯之策第四十八節 第一桶金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35節不其之戰第二十一節 假道伐虢第九十五節 磨刀霍霍第一百十七節 強者之道
第52節大夫吳碩第七十七節 辛府夜論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32節反客爲主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71節賢良之士爵位別稱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下)第61節張繡投降第九節 魏宮對策第45節復仇之火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45節復仇之火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十六節宋江路線第二節 南陽蔡氏第五節 曹軍來襲第六節睢水血戰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38節說曹操曹操到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一百三十四節 亙古未有第67節打道回府第49節驚天之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二十三節 君臣冷戰第二十八節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四節入虎穴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一百四十七節 何時完婚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二節初抵錦西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一百零六節 說客魯肅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東漢行政區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二十三節 亂世梟雄第十節黑衣白衣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47節積善道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十四節 遼東急件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三節 家學淵源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十七節奪寶奪命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2卷青州之鵬第83節新城錦西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東漢行政區第十節 蜀郡張鬆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十六節 峴山草堂第五十二節 虛實之道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二十節 鹽屯之策第四十八節 第一桶金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35節不其之戰第二十一節 假道伐虢第九十五節 磨刀霍霍第一百十七節 強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