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娘子殺人事件(中)

話說柳丁昨天把戴boss滴“白娘子殺人事件”給發錯鳥~~~oo~~~剛剛修改完畢,還請見諒~~~下面進入兇案現場~~~小林子乃果然和毛利蜀黍一樣素死神轉世喲~oo哈哈~

------------------------------------------------------------------------------------------------

作者:戴雨儂

不其城,端午,清風徐來。

夕陽如血,從天際傾瀉而下,觸目所及,天地間的一切無不被染成了紅色。

這種直欲燃燒般的鮮紅,讓馬上的蔡吉怦然心動。

晚風吹拂下,緋雲的鬃毛和蔡吉臂上的五彩絲隨風輕輕擺動,襯得握繮繩的十指丹蔻嬌豔欲滴。

街上飄散着的草藥香氣,和女人頭上的桂花油、臨街熟食鋪子的肉炙肉羹、巷道拐角處醃酢的豆豉醬、雞鴨隨

地便溺的臭味混在一起,提醒蔡吉在漢末大搞五講四美的必要性。

遠遠飄來《上陵》的歌聲:“醴泉之水,光澤何蔚蔚。芝爲車,龍爲馬。覽遨遊,四海外。甘露初二年,芝生 更新白娘子殺人事件

銅池中。仙人下來飲,延壽千萬歲。”

這是競渡的觀衆在歌詠“水仙”屈原。

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五月蘭湯沐,蘭,包括蘭草、澤蘭

,蘭湯藥浴,可以祓除不祥,去病防身。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爲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x城的風俗是請巫覡跳儺舞

以辟邪,爲了增加節日喜氣,這不,蔡吉親自動筆給儺劇“劇團”編了新戲。

城中央太平道觀前的大祭臺搭了竹棚,晚上的儺戲就在此演出。祭臺與道觀之間的空地,一羣人圍成一圈,不

時傳來陣陣詈罵的叫囂。

掃興——蔡吉打個眼色,段娥眉心領神會,縱馬先跑過去清道。

“豎子,老子隨護羌校尉在射虎谷殺羌人的時候,你娃娃還沒出生,你老子當年畏罪逃進山谷,與我何干?”

一個赤膊瘦子手拄柺杖站在人羣圈子之中,神色猙獰,口沫橫飛,一身結實的肌肉飽綻油光,對着一個打扮野 更新白娘子殺人事件

人似的年輕後生戟指大罵。

道觀裡衝出一箇中年修道士,分開人羣闖進去:“二郎,阿河還鄉,可一句沒提當年的事,再說是非對錯你自

己心裡清楚。阿河送他先人骨灰回鄉,葉落歸根,關你甚事?”

瘦子“呸”了一聲:“老大你鬼迷了心竅去修道,兄弟我不管。這小子卻是蔣叟請回來的。”

“不錯,阿河是我請回來的客人。齊壬你當年害的雲家背井離鄉還不夠嗎?”後生身旁一個頭戴竹笠,手提魚

簍的老者大聲抗辯。激動處一口白鬚吹得筆直:“阿河被你害得自幼躲進山裡,當了十八年獵戶。今天住我家

,你敢趕人老夫絕不和你干休!”

“老匹夫,喂得幾條毒蟲就了不起嗎?”齊壬嘴裡恐嚇,身體卻不由自主閃在一邊。畢竟五步蛇去死肌、殺三

蟲的名聲在外。

段娥眉冷冷“哼”了一聲,“齊壬,還認得我嗎?”聲音生脆,一如新擰下水靈靈的嫩黃瓜。

齊壬斜着一雙牛眼疑惑地盯着段娥眉:“小姑娘面熟得緊,我倒好像見過,是在……”…

“建寧元年射虎谷圍剿先零羌大戰有你,熹平元年涼州鐵騎馬踏太學有你,光和二年父親大人爲我舉行的滿月酒會,怎麼少得了你?”

齊壬喉嚨“咕嚕”一聲,納頭便拜,哽咽不已:“原來是小姐,小的是校尉大人麾下……”

“夠了。”娥眉揮揮手,“都給我散了。”

“是……”段小姐手裡跨虎攔擇人而噬的光芒一閃,羣衆紛紛作鳥獸散。

月上柳梢,嫋嫋香菸散去,巫師巫女摘去青面獠牙的面具,上演悲歡離合的《白娘子奇俠傳》。

臺上鎖妖塔裡,白蛇靈兒拉着官人逍遙的衣袂不放,曼聲清唱:

“日日盼呀盼呀盼浮萍,誰能憐我這份情。

夜夜夢呀夢呀只爲你,弱水只取一瓢飲。

朝朝望呀望呀愁容添,相戀怎能不相怨。

暮暮念呀念呀年華遠,怪只怪那姻緣淺。

歲歲願願呀緣未盡,期待春風綠湖心。

年年癡癡呀溼衣襟,心已靜卻淚難停……”

蔡吉端着一杯蒲酒,倚在斜對祭臺的酒樓闌干上,慢慢呷飲,俯瞰衆生百態。

臺下歐巴桑抱頭哭成一團,淚水匯成太平洋,淹死螞蟻不可勝計。

“好,演得好。”齊壬含糊不清地噴着酒話,攀到祭臺上,踉踉蹌蹌朝月如走去,他盯着妖嬈的青蛇好長時間

了。

又是他——找死!一手持壺的段娥眉擡起手弩遠遠瞄準了齊壬的咽喉。

從嘯聚一方的山賊頭目,到被蔡吉收服做起婢女還不到兩個月,野性未褪。

月如似乎吃了一驚,水袖情不自禁揮了過去。無巧不巧,水袖末端重重打在齊壬眼睛上。齊壬吃痛,連連倒退

,一個倒栽蔥跌下臺去。

在衆人震天的鬨笑聲中,齊壬破口大罵,污言穢語,話裡話外,連白蛇靈兒的扮演者巫女桔梗都中標。

不消吩咐,自有看場子的馬仔把齊壬拖出去,一頓胖揍少不了丫的。

就在第二天蔡吉以爲事情過去了之時,不其縣令上氣不接下氣跑來求見,清晨有人發現了齊壬的屍體。

屍體高高吊在城東懸崖的銀杏樹上。這棵高大的銀杏十年前被雷劈中,燒得只剩下兩個大枝椏。

齊壬的屍體,就高高懸掛在離地六丈高的樹幹上,一條打滿結繡有小篆經文的白麻布幡把齊壬牢牢綁

在樹上。蔡吉策馬趕到現場時,樹幹上淋漓的血液已經風乾,齊壬孤零零的右腿下一條血線,猶如細長的赤練

蛇般蜿蜒而下,在樹根處凝成暗紅的一灘。

“唔……還蠻高的。”蔡吉眯着眼睛擡頭望去,兩截八卦幡末端柔柔垂在土地上,隨風搖擺,同樹幹構成一個

巨大的“巾”字。

勘察完空空如也的現場,蔡吉一揚馬鞭:“子義,把人弄下來吧。”

太史慈揚眉吐氣,箭指20米高的麻布幡,左手似託泰山,右手如抱嬰兒,將三百斤的紫杉弓拉滿——“嗖”,

屍體應聲墜下,由於重力的關係,帶着扯住幡腳的兩個小兵連走好幾步。

“把屍體吊到三層樓的高度,不簡單嘛。”蔡吉無視底下嘰嘰喳喳神神叨叨的議論,閉目養神,等待隨行軍醫

報告驗屍結果。

“額滴神吶,莫非是齊壬非禮桔梗巫女,被詛咒了?”

“什麼詛咒,這是天譴!”…

“胡說,你沒看到是太平道觀的聖物嗎?我看八成是齊易乾的好事。兄弟相殘,悲劇啊!”

“都給我閉嘴。你們懂啥,子不語怪力亂神,明明有人把齊壬勒死,再背上樹去……”

“說啊……你倒是說啊。這麼高的銀杏樹,滿城也找不到能爬上去的小夥,還揹着齊壬這麼重一大人。諸位,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我看還是多求神,多祈福纔是上策。”

軍醫扶着青藜杖走到蔡吉面前,摘下口罩作揖:“啓稟府君。死者齊壬,死因是縊殺斷氣。右腳底有兩個並行

的傷口,似被大蟒蛇之類所齧咬,故而掛到樹上流血不止……”

蔡吉打斷他的話:“身體有外傷嗎?”

軍醫回答得相當堅決:“沒有,屍體剛剛落下來時被拉住,連高處墜下的瘀傷也沒有。”

蔡吉點點頭:“屍體大概何時斷氣?”

軍醫捋着三綹長鬚,潛心思索:“雖然死者生前大量飲酒,以致膚色潮紅,不可辨識;不過以血液凝結的時間

推算,應該的深夜亥時之後的事。”

“二弟,二弟啊……”太平道觀的觀主齊易撲過來,撫屍大哭,涕淚縱橫。

縣令俯身在齊易耳邊說了幾句,齊易收起淚聲,走到蔡吉面前見禮。蔡吉點點頭,問道:“那條寫滿經文的白

麻布幡可是你道觀所有?”

齊易抱拳稱是:“昨夜我看完儺戲回到觀中,唸經打醮,發現供奉經幡的木盒封條被動過,打開一看經幡已經

不見了。這經幡可是大賢良師親手繕寫的《太平經》經文,本地人萬萬不敢褻瀆,更不用說偷盜。鄙人找了一

夜,今天早上聽到街市鬨動,出來打探消息,才知道……才知道二弟已經……”

蔡吉“哦”了一聲:“觀裡面就你一個人住?”

“是。”

蔡吉隨手撿起一根木棒,交到縣令手裡:“找根繩子,經幡是怎麼打結的,怎麼綁人的,照樣子給我再現出來

。”

轉頭對齊易道:“我們先將令弟的屍身送回家罷。”

ps:《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是日,競渡,競採雜藥。”

《荊楚歲時記》:“以菖蒲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

應劭《風俗演義·佚文》:“五月五日以五彩絲係臂,日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闢兵繒,一名五色縷,

一名朱索。”

齊壬影射段熲,段熲平定西羌,先後經歷一百八十次戰役,斬殺三萬八千餘人,俘獲家畜四十二萬七千頭,費

用四十四億,漢軍戰士僅僅死亡四百餘人。武功確實值得稱頌,但他後來卻投靠了宦官派,鎮壓受到天下尊敬

的清流黨人,沾了不少污點,捲入了閹黨與士族的鬥爭,最後導致橫死,算是晚節不保吧。

其一,“廣捕太學生案”:竇太后死後,有人在朱雀門上寫了句“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幽殺太后,公卿皆屍

祿,無忠言者”,於是靈帝下詔抓捕肇事者。時司隸校尉劉猛覺得這句話寫的對,便消極執行。朝廷於是用段

熲接替劉猛,段熲上任後“雷厲風行”,把包括太學生在內的一千多人抓到了牢裡——人數過多,牽涉太廣,

有濫捕之嫌。且,太學生既代表了士人階層,又代表反抗閹黨屢受鎮壓聲譽極高的清流黨人,段熲因此得罪了…

朝廷的大多數。也就是文中“西涼鐵騎馬踏太學”。

其二,“迫害劉猛案”:諫議大夫劉猛同情清流黨人,與閹黨不睦。被曹節等大宦官視爲眼中釘,指使段熲加

以迫害。段熲便找了些理由上奏彈劾劉猛,使後者被罷官遣送至左校營服苦役。

其三,“迫害張奐案”:閹黨誣陷太常張奐爲清流黨人,使之免官。這時段熲怨恨張奐曾經因政見不合與他作

對,便計劃把張奐驅逐到敦煌郡,然後加以殺害。張奐寫信給段熲苦苦哀求,可能段熲

良心未泯,也可能考慮到張奐在政治上也無起復的可能,就算了。

其三,“滅蘇不韋滿門案”:蘇不韋因大司農李暠殺死他父親,爲報仇而殺掉了李暠的妾和兒子,李暠找官府

捕捉不到後憤恨交集吐血而亡。後來遇到大赦,躲起來了的蘇不韋便回到了家鄉。而段熲與李暠的關係很好,

想爲朋友報仇,派手下張賢去殺蘇不韋,並手持毒酒威脅張賢的父親說:“若賢不得不韋,便可飲此”,張賢

無法,只好把蘇不韋及其家屬六十餘口全部殺掉。又,蘇家與張奐的關係非常好,這是不是段熲欲滅蘇家而後

快的原因之一?

其四,“誣渤海王劉悝謀反案”:劉悝曾經因爲獲罪被貶,便請託宦官中常侍王甫求桓帝復國,如成事,劉悝

將送給王甫錢五千萬爲謝。後來桓帝崩,遺命劉悝復國渤海王,劉悝明白這不是王甫的功勞,於是不願意給錢

。王甫便找段熲監督並逮捕了與劉悝關係好,且爲自己政敵的宦官中常侍鄭颯等人,另使人誣陷“颯等謀迎立

悝,大逆不道”。結果靈帝命劉悝自盡,殺其妃妾子女和侍女共105人,另外渤海國太傅、相以下官吏,全部誅

殺。王甫、段熲等十二人皆因此“功”封列侯。

……

段熲投靠閹黨,幹了很多壞事,因此官運亨通,先後兩度出任三公之一的太尉。不過段熲投靠王甫,後者倒臺

他便跟着倒黴:王甫父子在獄中被活活打死,段熲也被毒殺。

一代將星落此下場,可憐也可嘆。

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復更通知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一百零五節 我之爲我第二十節 帝都潮涌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六十八節 及時雨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44節李大人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五十四節 徹底孤立第三十七節 延津大戰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二十五節 離間之計第64節鏖戰之夜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二十三節 母子論道第35節不其之戰第五十六節 請君入甕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八十節 連鎖反應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60節龍爭虎鬥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70節刀尖上跳舞第33節一將難求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67節打道回府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九節 段家二子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二十九節 本初稱帝第一百四十七節 何時完婚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56節建安朝賀第67節打道回府第46節名醫巫醫第二十三節 君臣冷戰第一百十二節 不速之客第十四節 遼東急件第54節造訪楊府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74節潁川辛毗第三十八節 對峙官渡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63節意欲何爲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11節少年英雄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八十四節 試煉之石第八十七節 不驕不謅安民告示~~~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30節戰雲密佈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七十七節 辛府夜論第五十二節 虛實之道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第六十二節 靈光一閃第五十二節 虛實之道第一百十七節 強者之道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六十一節 漁翁得利上架感言第五十三節 平城謀策第六十二節 戰錦西下
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復更通知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一百零五節 我之爲我第二十節 帝都潮涌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六十八節 及時雨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44節李大人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五十四節 徹底孤立第三十七節 延津大戰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二十五節 離間之計第64節鏖戰之夜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二十三節 母子論道第35節不其之戰第五十六節 請君入甕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八十節 連鎖反應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60節龍爭虎鬥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70節刀尖上跳舞第33節一將難求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67節打道回府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九節 段家二子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二十九節 本初稱帝第一百四十七節 何時完婚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56節建安朝賀第67節打道回府第46節名醫巫醫第二十三節 君臣冷戰第一百十二節 不速之客第十四節 遼東急件第54節造訪楊府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74節潁川辛毗第三十八節 對峙官渡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63節意欲何爲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11節少年英雄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八十四節 試煉之石第八十七節 不驕不謅安民告示~~~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30節戰雲密佈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七十七節 辛府夜論第五十二節 虛實之道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第六十二節 靈光一閃第五十二節 虛實之道第一百十七節 強者之道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六十一節 漁翁得利上架感言第五十三節 平城謀策第六十二節 戰錦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