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非我族類

涿城雖不及鄴城之類的中原重鎮來得宏大,卻也終究是當初袁熙在幽州的幕府所在,城內設有刺使府等諸多宅邸。因此蔡吉等人入城之後倒也不愁沒地方住。當然隨行而來的萬把大軍暫時就只能在城外安營紮寨了。

“此處是袁熙的書寨?”望着屋內不俗的佈置,以及潔白的足下席,蔡吉略帶感慨地詢問道。

“是的,主上。隔壁就是臥房。”張清點了點頭,又補充道,“主上若不喜歡,清這就下人收拾內院的閨舍。”

想到年前在黎陽袁府閨房的種種不便,蔡吉扭頭問道,“內院可有書房?”

張清先是愣了一下,旋即搖頭答道,“沒有。”

“那孤就住這。”蔡吉說罷,徑直往案牘後頭一坐,伸手愛惜地摸了摸平滑的桌面。不可否認袁家所用的器具都十分講究。相較之下曹操在鄄城書房內的扇、筆、臥籠等物品則明顯要寒酸得多。

這也難怪,曹操施政治軍素來重視節儉,厲行“務以儉率人”。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曹軍的軍隊服制。話說漢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爲雅。袁紹、劉表等諸侯哪怕是在軍營之中,依舊以帛巾束首,身着華服,以示儒雅。如此一來帳下的文武自然也跟着有樣學樣。反觀曹操,不僅身體力行地用便宜的皮弁代替昂貴的絲巾,還自行設計將校戰服,力圖做到“簡易隨時”。當然依照蔡吉後世人的眼光,曹軍的簡約風格可比其他諸侯花花綠綠的陣仗,要精神得多,也更有氣勢。此外曹操本人的生活也崇尚節儉,日常生活用品皆尚樸素,摒棄一切華麗雕飾之物。甚至頒下《內戒令》對曹氏內眷和子弟嚴加要求。也正因爲曹操如此節儉施政,才能在艱苦的條件下建立起一支善戰之師。難怪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郭嘉在比較曹操與袁紹時會說。“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

蔡吉雖不會像曹操那樣一件衣裳縫縫補補穿個十年,但她對華服、玉石之類的奢侈品並不感興趣。同時也沒有附庸風雅的癖好。所以相較這個時代的大多數諸侯來說,蔡吉的生活作風還算簡樸。唯一談得上小奢侈的也只有一日食三餐和使用薰香而已。其中一日三餐還是蔡吉從後世帶來的習慣,更因爲她不想年紀輕輕就得胃病。

想到這裡,蔡吉不由將目光轉向了一旁站着的曹丕身上。據說歷史上曹操之所以會有廢長立幼想法,其中一條就是因爲曹操覺得四子曹植“不尚華麗”和自己比較像。而曹丕卻喜好遊獵,甚至薰香薰到連胯下的馬都受驚的程度。不過可能是受生活環境的影響,眼下的曹丕並沒有表現出對薰香、遊獵、彈棋之類貴族的嗜好有興趣的樣子。當然這一年來。蔡吉也不曾在物質上虧待過這位小未婚夫。只是將曹丕留在身邊終究還是會有諸多不便。這不,此刻爲了支開曹丕,蔡吉當即擡起頭向其吩咐道,“子桓,孤要洗澡,傳令備湯水。”

“喏。”曹丕順從地拱手一拜,退出了屋舍。

眼瞅着曹丕二話不說就答應替蔡吉準備洗澡水,張清的表情多少有些古怪。一旁的蔡吉見狀連忙乾咳了一聲。向張清解釋道,“張大哥莫要誤會。曹公子眼下只是孤的護衛。孤與其並無男女之情。”

可誰知張清在聽罷蔡吉的解釋之後,他看蔡吉的眼神卻變得愈發複雜起來。如此這般過了半晌。張清終於忍不住長嘆一聲道,“主上年紀不小也,難道真打算就此孤老一生?”

其實張清之前雖沒有見過曹丕,但通過與同僚之間的通信以外界的一些傳言之中,他也知蔡吉與曹丕之間並沒有夫妻之實。或許在一些人的眼中蔡吉不把曹丕當未婚夫是明智之舉。可身爲蔡氏家臣的張清終究還是希望蔡吉能有一份合適的婚姻,併爲蔡家誕下繼承人。須知尋常女子十五、六歲就會出嫁,待到二十歲時孩子都會走路了。可自家主上不僅拖到十九歲才嫁人,嫁的還是一個比她小六歲的娃娃。且不論兩人關係如何,若主上最終真同曹丕正式成婚並有夫妻之實,滿打滿算也得三年以後。三年後主上已是二十三歲的女子。半老徐娘如何生子!

張清充滿焦慮的質問,讓蔡吉的心不由地一沉。雖說後世講究晚生晚育,但對於平均壽命只有三、四十歲的漢朝人來說,女子過了二十就相當於渡過了人生的一半旅途。三十多歲的人甚至都能自稱“老身”、“老夫”。當然在漢末能活過六、七十歲,甚至八十歲的也大有人在。像是河內的司馬懿歷史上就活到了七十二歲,並且在五六十還能生兒子。可這樣的人終究是少數。更何況蔡吉既然選擇了爭霸這條路。便不可能再奢求過尋常人的生活。所以下一刻,她微微撇頭避開張清的目光,勉強笑道,“此事孤自有分寸。”

早在東萊之時,張清便知自家小主上一經決定了要做某件事,那便是十頭牛都拉不回。因此眼見蔡吉如此表態,饒是張清再擔心,這會兒也只得幽幽地嘆了口氣不再言語。同時屋內的氣氛也隨之越發壓抑起來。

Wшw⊙Tтkan⊙C 〇

見此情形,蔡吉當即打起精神,招手朝張清招呼道,“張大哥過來坐。孤初到幽州,有不少事要向汝問詢一二呢。”

眼瞅着蔡吉故意將話題從結婚生子轉移到幽州的事務,張清也只得將心中的憂慮暫且一擱,道到蔡吉面前就坐道,“不知主上想問何事?”

蔡吉沉吟了一下,探身問道,“孤先前在城門口聽田豫說,鮮于輔忙於征剿鮮卑人無法來涿郡見孤。難道鮮卑人在幽州真猖狂如斯?”

“不瞞主上,鮮卑在幽州邊地確實勢大。儼然已有取代匈奴與烏桓之勢。”張清說着將案牘上的一卷地圖平鋪開來,就着地名向蔡吉一一講解道,“主上請看,桓帝時,胡酋檀石槐建庭於高柳北三百里之彈汗山歠仇水畔,兵強馬壯,才智過人。鮮卑東西部大人皆歸附。期間檀石槐率鮮卑諸部東敗夫餘,西擊烏孫,北逐丁零,南擾漢邊。盡有匈奴故地,共東西萬二千餘里,南北七千餘里。其還拒受朝廷封王號及和親之議,並將所轄之地分爲東、中、西三部約六十邑,各置大人爲首領,歸其統轄。東部,自右北平以東至遼東。與夫餘、濊貊接壤,共二十餘邑,其大人爲彌加、闕機、素利、槐頭。 中部,從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餘邑,其大人爲柯最、闕居、慕容等,均爲大帥。西部,從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烏孫,二十餘邑,其大人有置鞬落羅、日律推演、宴荔遊等。皆爲大帥。”

經過張清一番圖文並茂的比劃蔡吉大致知曉了鮮卑目前的分佈範圍。再結合來自後世的歷史知識,蔡吉不由皺起了眉頭說道,“據孤所知檀石槐已過世多年,鮮卑諸部正值羣龍無首之時。”

“確實如此。”張清微微頷首道,“檀石槐死後,其子和連繼立,和連既無才力,性又貪淫,斷法不平,人衆叛者居半。靈帝末年。和連在鈔略北地郡時被人射死。其子騫曼年小,兄子魁頭代立。後蹇曼長大,與魁頭爭國,部衆離散。魁頭死,弟步度根立,是時代郡以西的鮮卑都已叛離。代郡以東的中東部鮮卑則分裂爲三派,其大人一爲步度根,其部衆分佈在幷州太原、雁門等地;其二爲軻比能,其部衆分佈在幽州代郡、上谷等地;其三爲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部衆分佈在幽州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此番滋擾漁陽的便是素利部。”

對於滋擾漁陽素利部蔡吉並沒有放在心上,她在意的是另一支鮮卑,“汝說統領代郡、上谷鮮卑的大人叫軻比能?”

“是。據說此人極其年輕。”張清點頭道。

“從即日起派人留意軻比能部的動向。”蔡吉說罷,又補充道,“還有慕容部。”

“慕容部?”張清詫異地擡起了頭。顯然在他看來在慕容部不值得同軻比能相提並論。

可蔡吉卻再次強調道,“就是慕容部。”

其實蔡吉之所以會特別留意這兩支鮮卑勢力,主要還是受了後世歷史的影響。因爲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軻比能是繼檀石槐之後,第二個一統鮮卑的首領。只不過還未等他一展南下的野心,就被當時的幽州刺史王雄所派的刺客韓龍刺殺。至於慕容部則是東晉十六國之中燕國的締造者。以至於後世一聽慕容氏就會聯想到鮮卑人。其實慕容也是中原的古姓氏,源自高辛氏,是帝嚳的後裔,遠古時,有個黃帝后代叫“封‘,他取姓慕容,是意在遠離中原之地發揚光大傳統文化,“慕二儀(天、地)之德,繼三光(日月星)之容”的意思。

儘管張清並不知曉這兩派人馬在後世的戰績如何,但他還是鄭重地朝蔡吉抱拳應答道,“主上放心,清定會加緊監視這兩部。”

蔡吉見狀滿意地頷首道,“此番多虧了張大哥的介紹,孤方能一窺鮮卑虛實。”

“主公過獎也。其實不少鮮卑內幕,皆是長史田豫告知於清。”張清如實坦言道。

蔡吉聽罷食指輕叩案牘玩味地說道,“哦?還有這事?”

張清點着頭說道,“是,田豫一經入城便向清說明了鮮卑的情況。”

蔡吉則饒有興致地追問道,“那田豫可曾提起過烏桓?”

“這……”張清怔了一下搖頭道,“未曾提起。許是田豫以爲主上已與蹋頓結盟,故無需多言。”

真是如此?蔡吉在心中暗自冷笑了一下。熟知歷史的她十分清楚田豫、鮮于輔同閻柔關係匪淺。而閻柔則是袁紹封的烏桓司馬,還將女兒嫁給了袁尚。如今袁尚正被曹操封堵於邯鄲城下,閻柔的身份可謂是尷尬異常。不過從閻柔在歷史上的表現來看,此人應該是個善於審時度勢的俊傑,不可能拖到現在還和袁尚糾纏不清。此外從田豫肯爲閻柔打掩護這一點來看,閻柔應該還是忠於漢室的,只不過他還沒想好究竟要向誰投誠。

事實上不僅是閻柔,這同樣也是擺在冀、幽兩州其他豪強面前的一大難題。在另一個時空的原有歷史之中,戰勝袁紹代表朝廷的勢力只有曹操一家。所以閻柔、田豫等人可以毫不猶豫地直接向曹操投誠,爲其充當馬前卒。可如今的河北卻冒出了兩股勢力接替袁氏收編各郡縣。其中曹操佔有朝廷大義,蔡吉則控制實質地盤。這就讓河北的豪強世家們有些難以抉擇了。選擇投誠曹操,卻離曹軍相隔甚遠。選擇投誠蔡吉,萬一日後曹蔡翻臉豈不是要再次站隊。離戰場較遠的閻柔暫時還能觀望一段時日。被蔡吉堵在家門口的田豫和鮮于輔就只得捏着鼻子跑來獻誠了。

閻柔等人雖患得患失,蔡吉卻從來不是心胸狹窄之輩。所以就算冀、幽兩州的豪強不看好她蔡吉,她也有信心用行動證明自己值得對方效忠。所以蔡吉跟着便將話鋒一轉道,“蹋頓那邊可有新消息?”

蔡吉如此跳躍地轉換話題讓張清多少有些不適應,但他還是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緒作答道,“回主上,蹋頓自打代任烏桓校尉之後,便以此爲據出兵討伐右北平單于能臣。能臣南下助袁熙作亂之時折損了不少兵馬如何是蹋頓的對手。據悉其已被蹋頓趕出右北平郡,遠遁大漠。”

“蹋頓那廝倒是挺會見縫插針。”蔡吉哼了一聲之後,立即神色一正朝張清告誡道,“張大哥,蹋頓爲人兇桀,爾等坐鎮幽州不可不防。”

一直以來都將蹋頓視爲盟友的張清乍聽蔡吉這麼一說,不由驚愕道,“主上此話何意?”

蔡吉卻面色鄭重地強調道,“鮮卑也好,烏桓也罷,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蹋頓眼下固然與吾等相交甚歡,但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爾等面對異族,切不可掉以輕心。”(未完待續)

第四十節 攘與和第四節入虎穴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二十七節 衣帶詔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八十八節 黎明之前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七十九節 所圖之物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五十九節 大單于第三十二節 遊說遼東第九十八節 一杯羹第八節 上兵伐謀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一百零九節 作繭自縛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34節大戰在即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61節張繡投降第55節互爲犄角第十六節 對症下藥第七節 不得不低頭第50節在城闕兮第一百零三節 會獵於吳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五節得虎子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三十九節 栽下梧桐樹第73節賈文和第一百零六節 說客魯肅第五十六節 請君入甕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五節得虎子第五節 故人來訪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四十四節 公與私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33節一將難求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三十九節 尊王攘夷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五十七節 蝶翅飛揚第三十三節 三韓貢船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九十節 東西合圍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第二十三節 亂世梟雄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八十八節 冀州亂局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59節浮生亂世第二十五節 離間之計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58節曹府夜宴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2卷青州之鵬第81節神醫神術第一百十一節 奉天子南下第十二節 金蟬脫殼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五節 名家豪族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八十二節 黃河水師第二十節 帝都潮涌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第八十八節 黎明之前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四十節 攘與和
第四十節 攘與和第四節入虎穴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二十七節 衣帶詔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八十八節 黎明之前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七十九節 所圖之物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五十九節 大單于第三十二節 遊說遼東第九十八節 一杯羹第八節 上兵伐謀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一百零九節 作繭自縛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34節大戰在即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61節張繡投降第55節互爲犄角第十六節 對症下藥第七節 不得不低頭第50節在城闕兮第一百零三節 會獵於吳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五節得虎子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三十九節 栽下梧桐樹第73節賈文和第一百零六節 說客魯肅第五十六節 請君入甕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五節得虎子第五節 故人來訪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四十四節 公與私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33節一將難求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三十九節 尊王攘夷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五十七節 蝶翅飛揚第三十三節 三韓貢船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九十節 東西合圍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第二十三節 亂世梟雄第八節 易京城下第八十八節 冀州亂局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59節浮生亂世第二十五節 離間之計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58節曹府夜宴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2卷青州之鵬第81節神醫神術第一百十一節 奉天子南下第十二節 金蟬脫殼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五節 名家豪族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八十二節 黃河水師第二十節 帝都潮涌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第八十八節 黎明之前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四十節 攘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