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兩千年來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

崇禎吩咐的事兒,戶部侍郎蔣德璟當然很上心。

回去之後又好生嚴密複覈、讓人做實驗、精細測算。最後確認沈樹人那套糧船裝卸的技術優化、管理優化,確實能比目前的舊辦法,至少省掉一大半成本。

不過做實驗也要花些時間,所以蔣德璟最後來回報時,已經是年後了。大年初六朝會之後,蔣德璟才排到時間私下求見皇帝,陳述情況。

這些日子裡,他也額外做了不少功課,主要是蒐集那個沈樹人的更多官場履歷信息、看看吏部那邊京察的結果、後續的安排。

蔣德璟很瞭解崇禎,知道這次再面君時,陛下說不定會多問一些問題,準備全面一點總沒有錯的。

果不其然,聽完這次彙報後,朱由檢心情頗爲不錯,也順便問起了沈樹人的情況。

蔣德璟連忙回奏:“陛下,臣也覺得那沈林是個實幹之才,特地去吏部瞭解了一下。這沈林之前只有秀才功名在身。

是去年七月剛剛被南京國子監司業吳偉業拔擢,納捐了一個舉監生,隨後捐官入仕,爲正八品蘇鬆河道典吏。

剛剛過去的考績,酌定其去年表現爲上等,擬破格提拔爲正七品河道庫使。陛下若是覺得沒什麼不妥,吏部便會照此辦理。”

正八品只幹了四個月,就提拔到正七品,中間跳過了從七品,確實是非常破格的快速升遷了。

不過朱由檢顯然不是很滿意,他想到的,是這種小官都能爲朝廷省下那麼巨量的錢,爲什麼不能更不拘一格用人才呢?

“如今國難之秋,當有非常之法用人,怎能一味拘泥於成例?”

蔣德璟心中一凜,連忙中規中矩地說:

“陛下銳意進取,自是正理。不過臣以爲,吏部的舉措,也是老成持重之法。此事畢竟事涉數十萬漕民、百萬兩國帑。對涉事官員循序漸進地獎勵,也是應該的。

我大明幅員遼闊,各地民風、地理都有不同。戶部小範圍試點能復現,不代表推行全國也能如此。一項政策在江左是善政,到了民風彪悍之地,說不定就打了折扣。

陛下如果只是想拔擢幽隱、勉勵才智擅算之士爲國盡忠。何不讓各地先行嘗試,待實效反饋之後,若是果然高效,再給相關人等後續加賞。”

朱由檢一聽,倒確實是這個道理。

這個事兒功勞可以很大,但還沒全面驗證。那完全可以把賞賜和升遷拆分開來。

目前只是蘇鬆兩府相關工作卓異,就已經給沈林升了正七品。將來推廣到整個江南,如果都受益,那就再升一級好了。

一件大功勞升兩級,也算皇恩浩蕩了。

而且這番話也提醒了他:這種革新,牽扯太多,目前第一階段可能只是報喜不報憂,後續說不定會有弊端暴露出來。

想明白之後,朱由檢便拍板:“既如此,蔣卿你立刻安排各地推廣試用,有情況及時上奏。”

蔣德璟連忙謝恩退下,也鬆了口氣。

他作爲戶部侍郎,是知道戶部和漕運總督之間的矛盾的。沈樹人這些試探,顯然是沈家漕運改革的一步投石問路。

如今這策略還沒推廣全國,朱大典的反擊也還不明顯。但一旦強推,反彈必然出現。

自己夾在中間,可不能因爲皇帝臨時腦子一熱,就聽風是雨。得等朱家反擊完、皇帝給出最終蓋棺定論,他纔好往上衝。

這是在崇禎身邊爲官多年、才總結出來的“防背鍋鐵律”。

……

京城吏部、戶部在處理沈樹人升遷安排的時候,身在茫茫大海上的他,並不知道這一切。

自從元宵節次日登船出海以來,十二天的時間裡,沈樹人一直處在“離線模式”,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當然,離線模式也有離線模式適合乾的事情,比如可以每天窩在船艙裡,跟大學霸方以智切磋切磋文章、談論一下學問。

順便打打“八股文”這個不需要用到聯網功能的單機遊戲。

還別說,關在海船上專心做學問,那效率還真是高。

簡直可以和後世寫手被鎖了手機、電腦開啓小黑屋軟件碼字的效率媲美,日更兩萬不是夢。

十幾天的高專注度磨鍊下來,身邊還是方以智這種解元級名師,沈樹人別的不說,對於八股答題應試技巧、高分套路,基本上掌握了個七七八八。

只是文筆修辭水平還略頗有欠缺,這也是沒辦法的。那些玩意兒需要日積月累,非一朝一夕可成。

方以智並不知道今年考試的風向變化,也不知道歷史書上的時政策論真題。他本着對沈樹人文章真實實力的評估,頗有幾分泄氣。

這一日,已經臨近山海關快靠岸了,大家也無心再寫文章,方以智就感慨地勸說他:

“賢弟,你不會真覺得自己今科能行吧?我看你也就走走過場,長長見識差不多了。反正你已捐官,還立了功,說不定很快升遷。再考下去,也不能拿到更好的官職了。

不是愚兄打擊你,這些日子看下來,你這文章就算經我臨陣磨槍調教,最多也就勉強到舉人的水平,離進士真是差遠了。”

“能有實打實的舉人實力,我也很滿意了,不試試怎麼知道。我這監生都是買來的,說白了原先也就一箇中等偏上的秀才水平,能到舉人很好了。”

沈樹人也不以爲意,嬉皮笑臉地打着馬虎眼,掩飾自己早已根據《明史.魏藻德傳》知道真題這一事實。

在海上這些日子,他一邊學文章,一邊也靜下心來,忽然想明白了一個大問題,進一步堅定了他去考一次科舉的決心。

實話實說,沈樹人不是爲了做更大的官,也不是爲了將來“在科班出身的同僚之間,更能融入團隊、不遭人冷眼排擠”。

如果只是要升官,買官加立功絕對也夠快,考個進士只是錦上添花。

腐儒文人的認同,也不過就剩三四年有效期了,未來是刀把子硬說話就硬氣的時代。

他堅持考試的真正原因,是他想到了王莽和趙匡胤的歷史教訓——爲什麼歷史上漢唐武德充沛?宋朝卻慫得一逼?

這裡面固然有很多很複雜的原因,但一個重要原因,是怎麼也繞不過去的。

漢朝中斷,是因爲王莽這個“儒家道德楷模”玩了一把禪讓、是沒有掌握軍權的高層貴族政客的和平政變。

所以王莽被推翻之後,漢朝覺得最大的威脅依然不是來自武將,而是來自貴族政治,沒必要太提防着武將。

宋朝代周,卻是靠的“陳橋兵變”,趙匡胤之前的身份是節度使、禁軍將領。再加上宋朝是第一個真正從上到下全面貫徹科舉制的朝代,文人士大夫地位空前提高,

士大夫想要打壓某個功勳卓著的武臣時,每每都可以拿“太祖皇帝當年也是大周忠臣吶”來噁心人,屢試不爽。

明朝雖然沒有宋朝那麼嚴重,但以文制武的問題多多少少也是存在的。

倒不是說防止武將叛亂不對,但關鍵是很多儒生文科階級把這個當成了排除異己、抱團結黨的工具,那就禍國了。

沈樹人是存了將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中原驅除韃虜的志向的,所以在船上這些天他想明白了:

那些腐儒不就是仗着“歷史上從沒有儒生竊取最高權力成功過”這種丟人的歷史戰績,對着皇帝搖尾乞憐、換取皇帝最放心重用他們麼?

但這個邏輯是不通的,如果在造反問題上越無能、皇帝就越要重用科舉官,那宦官在造反方面更無能,是不是皇帝就更該重用宦官?明朝的宦官干政底層邏輯就是這麼來的。

指望依靠讓最高統治者相信你威脅低而用你,而不是因爲你能力強能做好事而用你,這邏輯本身就很無恥。

那他沈樹人偏偏就要破掉儒生兩千年來這個性無能的處,讓後世歷史書明明白白寫下:

儒生也是能奪權成功的,皇帝沒必要因爲儒生特別無能、用着放心、翻不起浪來,而給他們額外優待。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未來世界或許科技進步、連武臣都不重要了,打仗靠科技。那時候,說不定沈樹人這一世的操作,能進一步壓低那些文科生官僚仗着“我無能”而換取最高統治者信任的操作空間,

防止文科生壓過理科生,弄到米國人那樣“法學生當總統”的垃圾政體。最終實現“工人階級領導”的理工科生治國善政。

儒生仗着自己性無能保持了兩千年的處,他沈樹人破定了,孔子也留不住。

……

帶着這份壯懷激烈,海船隊漸漸靠近了大陸,秦皇島也出現在了海平面上。

遠遠的,已經能看到山海關守軍的哨船,迎上來巡查盤問,確認是大明的軍糧運輸船隊後,守軍立刻恭敬地引導船隊到秦皇島靠岸。

明末的秦皇島,實際上已經是個半島,與陸地之間有淤積的沙洲連接,守軍還特地夯實鋪設了一條路,便於車馬通行。

如此一來,秦皇島南岸的深水區,就很適合作爲港口錨地,貨物裝卸上岸後,再用牛車拉到山海關的糧倉裡。

因爲船隊規模龐大,裝卸交割足足需要好幾天時間,碼頭上民夫不夠用,不少山海關守軍也被將領們抓來當苦力。

沈樹人原本還以爲能見到吳三桂,但最後稍微問了一下,得知吳三桂如今還是寧遠總兵,駐紮在關外的寧遠。山海關這邊只有一個監軍太監高起潛負責。

這也怪明末關外的各方勢力範圍變化太快,沈樹人讀史時稍微記錯也是有的。如今明軍在關外還有幾個據點,似乎要後年洪承疇徹底覆沒後,才全部丟掉。

高起潛表示,把糧食卸下來之後,他們還要另外想辦法運去寧遠。

沈樹人當然覺得這樣太麻煩,主動跟對方請示建議,讓其中一部分海船別卸貨、沿着海岸繼續往東北關外挺近,分別到寧遠錦州等地卸貨。

高起潛也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順水推舟就給沈樹人出了文書授權。

沈樹人拿着文書,又耽誤了數日,往返於寧遠等地,把所有軍糧分批運到。

反正春闈要二月下旬才考,自己還有二十多天趕回京城,絕對是來得及的。

第127章 用流言擠兌流言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113章 巴陵圍城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29章 簡在帝心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198章 領旨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58章 殺了沈狗官,搶光蘄州城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30章 兩千年來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61章 先生繆矣第138章 別跟我解釋,去跟陛下解釋吧。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114章 聽到沈撫臺的名號,就能士氣值拉滿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33章 孫武再世第237章 弒君者劉宗敏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26章 前有劉國能,後有沈樹人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46章 忽略不計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256章 有病就早點治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298章 江陰圍城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383章 一個不留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369章 兵臨瀋陽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125章 光復長沙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44章 初到黃州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
第127章 用流言擠兌流言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113章 巴陵圍城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29章 簡在帝心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198章 領旨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58章 殺了沈狗官,搶光蘄州城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30章 兩千年來的儒生不行,不代表我不行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61章 先生繆矣第138章 別跟我解釋,去跟陛下解釋吧。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114章 聽到沈撫臺的名號,就能士氣值拉滿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33章 孫武再世第237章 弒君者劉宗敏第371章 鄂王爺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時候的事兒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26章 前有劉國能,後有沈樹人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46章 忽略不計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256章 有病就早點治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298章 江陰圍城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383章 一個不留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369章 兵臨瀋陽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125章 光復長沙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44章 初到黃州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