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一章 心學之風(第二更)

既然裡外都不是人,沈溪只能爲惠孃的人身安全着想。

恨就恨吧!

沈溪暗自感嘆,這樣或許能讓兩人間更加涇渭分明,同時也讓自己更徹底地斷了念想。

沈溪不準備動用官方的力量打壓福建同鄉會,因爲那樣很可能會假戲真做。他只需要宋小城暗中搞破壞就行了,而在此之前他已經派馬九回汀州府暫時解散車馬幫。他算了下,年底的時候,汀州商會差不多就將正式成爲過往雲煙。

原本在沈溪看來,大明中後期既然有了資本主義的萌芽,那商業發展就有溫牀,經商即便有風險和波折,但也算是一種改變命運的手段,沈溪爲此做出一定努力,並取得階段性成果,改變了惠娘和自家的處境。

但隨着官方一次次打壓,沈溪終於明白一件事:在沒有雄厚政治背景的情況下,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的!

生意做得再大,也不及朝廷大員的一句話。

“現在看來這條路走不通了,等以後有了權勢,再作嘗試吧。”沈溪心裡慨嘆,“就是不知道惠娘能否等到那時候?或許我們早就形同陌路了吧!”

沈溪心底很想幫惠娘,但時代大環境不允許,他只能暫時放棄商業大計,安心做他的朝廷命官。

沈溪打算閒暇時總結一下兒時以來經商的得失。

資本主義之所以在大明不能快速發展,是因爲大多數經商者存在意識弊端,有了錢不是擴大經營,進行技術革新,而是投入房產和田地中,使得規模遲遲上不來。

但惠娘基本沒有這種缺陷,她在經營上非常捨得投入,比如開辦印刷作坊、藥廠和銀號,創建商會,回報頗爲豐厚。可是,正因爲有了成功,所以惠娘纔會變得偏執,喜歡什麼都往一套固定的規律上套,目前明明環境已經改變,已經有很多商賈落馬作爲警示,卻不知道收斂,導致不知不覺置身險地。

可見,意識這東西真是把雙刃劍,一個不好就會誤傷自己。

沈溪覺得,目前最好是有一種新發明出現,能夠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導致一個階層快速出現,等到朝廷反應過來時,已經沒有辦法控制。

弘治十四年也就是十六世紀初,距離歐洲工業革命還有兩個世紀,雖然沈溪自問自己的頭腦未必及得上蒸汽機的改良者瓦特,但有些事不得不做,讓中華民族贏在起跑線上很有必要。

沈溪在學習世界史的時候,曾經研究過瓦特改良後的蒸汽機。

蒸汽機原理很簡單,後世青少年讀物裡經常看到瓦特觀察到茶壺燒開水時,水蒸氣推動茶壺蓋跳動進而發明蒸汽機的故事,雖然道理通俗易懂但故事卻完全是杜撰的,原始的蒸汽機是公元一世紀發明的汽轉球,如今大明許多書籍裡都有這來自西方“奇技淫巧”的記載。

在瓦特之前,蒸汽機已經用於煤礦排水,瓦特的改進是增加了獨立的凝汽室、發明帶有齒輪和拉桿的機械聯動裝置、雙動發動機、自動調節蒸汽機運轉速度的離心式調速器、壓力計、計數器、示功器、節流閥以及許多其他儀器等,沈溪覺得完全可以複製瓦特的這一發明過程。

只要蒸汽機開動起來,便能造就商業的快速發展,資本主義才能蓬勃興起,而不是永遠停留在所謂的萌芽狀態。

在沒有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之前,沈溪暫時未打算繼續做商業方面的事情,覺得有機會的話可以先開始蒸汽機的研發。

這也算是沈溪來到這個世界後,第一次嘗試用後世大行其道的科技,來改變這個封建落後的時代。

可惜尚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

……

擔任順天府鄉試主考官後,沈溪的府邸成爲京城士子最推崇的地方。

民間對於沈溪的傳說漸漸多了起來。

許多人一知半解,把沈溪吹噓得神乎其神。

當然,有很多事情的確發生過的,比如說朝堂舌戰韃靼人拆穿其天書的謊言、夜襲佛郎機人寇邊的艦隊並迫使其向朝廷納貢、捉拿貪贓枉法的泉州知府張濂等等,甚至連北關戰事諸多細節也傳到京城,故事中沈溪在戰場上的表現可圈可點,儼然一副文可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能臣形象。

老百姓從最初的不信,到後來聽多了都信以爲真。

三人成虎,這道理在任何時代都行得通。

外間傳聞很多,到後面皇宮裡面也開始流傳起來,沈溪好像一夜間變成京城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這時候上到皇帝,下到黎明百姓,生活中沒什麼消遣娛樂,總喜歡坐下來說點兒新奇事,由於沈溪最近紅得發紫,話題總是不自覺落到他身上。

因爲說的不是什麼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堂官,不算非議朝政,使得朝廷對這股流言採取了不管不問的態度,沒有公開“闢謠”。

其實朝廷也是根據弘治皇帝朱祐樘的命令,好好給沈溪“造勢”。

沈溪十五歲就主持順天府鄉試,多少有些不能服衆,但既然皇帝已經頒下聖旨,就必須要讓百姓覺得,這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十五歲少年郎,而是三元及第的大明文魁,是翰苑學士,是東宮講師和日將官,是爲大明長治久安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功臣!

以至於朱祐樘聽張皇后說及沈溪在榆林衛殺得韃靼人潰不成軍的故事後,只是擺擺手表示不信,因爲弘治皇帝知道,沈溪連馬都不會騎,怎麼可能在戰場上大殺四方?

弘治皇帝採取了默認的態度,朝臣更不會主動去把事情捅破,於是沈溪的名聲就這麼一點點蔓延壯大。

與此同時,就是沈溪的“心學”,在京城周邊士子當中大行其道。

這也跟沈溪成爲順天府鄉試主考官有關,研究心學就能研究主考官的喜好,誰叫這位小狀元郎在十歲參加府試時就把心學堂而皇之地提了出來?

別人都知道沈溪在做學問上有一點偏狹,現在沈溪的學問得到朝廷的肯定,那心學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在那些大儒心目中,心學根本是一個頑童提出的不可入耳的連篇鬼話,連跟沈溪這樣的少年計較都會覺得丟面子。

所以最初時,心學就算在小範圍內傳播,也沒人阻止,可隨着心學在京師廣爲流傳,那些推崇理學的大儒坐不住了。

大儒靠的就是別人的尊崇過日子,今天這個當官的送點兒禮物來,明天那個朋友來敬個茶,很多大儒田產和房產都沒有,全靠思想學問當作利器,靠別人接濟和對外講學過日子。

以前那些年輕後生對理學推崇備至,經常聽他們講學,每到鄉試年都會忙得不可開交。可自從沈溪的心學擡頭之後,那些士子就開始“反水”,連理學這種博大精深的學問都不喜歡聽了,如今鄉試臨近,各個講學之所依然門口羅雀,讓當事者情以何堪?

年輕人都喜歡新奇事物,心學的產生,恰好有其時代背景,明朝中期雖然也有不少能人異士,但在學問上卻許久沒出現一個偶像級的人物,歷史上的王守仁脫穎而出,此時王守仁尚未形成氣候,倒是沈溪先鑽了空子。

沈溪提出的心學理論,比之王守仁的更加紮實,因爲沈溪本身採用的便是系統而完整的理論。

成熟的心學,在對抗理學時絲毫不落下風,關於致良知方面,思想更是比理學先進不少,連統治者也更傾向於士子往心學的方向靠攏。

因爲理學讓人格物致知,而心學最重要的一點卻是致良知,推崇的是溫良恭儉讓,學的是唯心主義,更接近於道家的迴歸自然。

弘治十四年進入隆夏,京城士子風氣高漲,大批北直隸考生彙集京城,準備參加鄉試,其間雜學盛行,不但有理學、心學,還有各門各派的儒學,對於百家爭鳴的情況,朝廷採取了默許和寬容的態度。

京城到處都能見到講壇,其中心學的講壇去的人最多,除了這是一門新興學問外,最主要還是都在傳言本屆鄉試主考官便推崇這個。

沈溪有一點做得很聰明,他提出心學發覺謝丕癡迷後,馬上改變宣傳方針,在推崇心學時先表示這是對程朱理學的推崇和深入研究,等於是換上了虛僞的包裝,等人仔細研究後才發現,心學跟理學是兩套不同的理論體系。

許多人是被騙去心學講壇,他們本以爲這只是本屆鄉試主考官提出的一種理學思想,大家坐下來一起研究,看看對於科舉有沒有幫助,沒想到在聽了幾堂課之後,發覺內容與以往所學理學大相徑庭,但細細一想卻很有道理。

再仔細聽下去,就不知不覺沉迷其中,跟謝丕一樣,對心學推崇備至,然後把別人也給帶進來。

沈溪就好像是一個蠱惑者,他用披了理學外衣的心學,令一衆士子“誤入歧途”,等這些人反應過來時,他們已經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但這些講壇,都沒有經過正主沈溪的同意,屬於自發形成。如今謝丕被謝遷關在家裡沒法出來,沈溪的忠誠傳道士不在,但僅僅靠謝丕的那些朋友,還有聽了謝丕宣講心學之人,就不知不覺把心學宣揚開來。

“傳得沸沸揚揚,我自己是不是也該去聽聽?”沈溪從謝鐸那裡得知,連國子學內也開始有人傳講心學時,頗感無奈。

十幾歲中狀元已經很顯眼了,若是年紀輕輕再宣講心學,等於站在整個儒學界的對立面,別人對他的攻訐會與日俱增。那些靠理學成名的大儒,絕不會容許異端邪說的存在,因爲他們是不可能放下理學重新研習心學。

只有等心學弟子崛起,佔據朝堂和儒學界的制高點,心學才能蓬勃發展。

************

ps:第二更到!

繼續求訂閱、、和支持哦!

第二〇〇五章 以權換利第一一〇二章 京城人士(第一更)第二三五七章 誰之錯第一四三二章 收穫戰果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二五二〇章 誤會加深第七六二章 我不殺伯仁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第六二〇章 有後(第七更,謝書友)第一〇二二章 止戰第一四五五章 喪第二三〇六章 監國第八七四章 喜婚第一一八三章 堅持第一〇九〇章 青春(冬至節快樂)第一〇一二章 四世同堂第八三四章 從鹽引入手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九十八章 火鍋宴第一七三六章 豹房面聖第二五六四章 相聚第九六七章 連坐法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一八九〇章 背對第二〇四二章 賜宴第一五一三章 寧化沈家第一三六七章 改造地方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六〇四章 收弟子?(第三更)第二五〇二章 希望第六八二章 鄉試主考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一八五八章 誰之過?第二三三一章 管不着第一一六二章 自薦枕蓆第一八四章 美輪美奐的銀票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九十一章 老太太進城第二三二一章 聯盟第二二〇一章 羣狼第一七九二章 年輕人有魄力第二二九七章 通風報信第四〇二章 四子造詣考題(第十二更)第一九七六章 不交權第九〇三章 鴻門宴?第一二五〇章 有旨不遵第一〇八七章 非常規戰役(第三更)第二一四七章 特殊的門路第一〇一一章 誰替代誰第七十三章 老爹的秘密第一一四章 每到佳節少一人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二一一九章 無助第二三三二章 送上門來第二三九八章 調邊軍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第一五四五章 戰時優先第二一九七章 戰場之外的精彩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五三〇章 朝上吵,朝下和(第五更)第四四〇章 授官(第二更)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七三九章 周氏的小九九第五八六章 殿前彈劾(第六更,謝書友)第四九三章 三堂會審(第六更)第二三二四章 新秩序第二三九五章 殺手鐗第一二一七章 耍猴?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試第六一四章 謝韻兒進宮(第一更)第二一三二章 總歸一家人第一一九八章 信心第二〇八八章 買消息第一〇六八章 平靜的宮闈第九一一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一二七二章 朝議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九一二章 升官發財第一八〇章 難測江湖事第九三五章 刑場第五五〇章 白馬客棧見故人(第一更)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選第一五七六章 明搶第一三三五章 言盡於此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一〇八五章 戰爭財(第一更,求月票)第一六一四章 誤打誤撞
第二〇〇五章 以權換利第一一〇二章 京城人士(第一更)第二三五七章 誰之錯第一四三二章 收穫戰果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二五二〇章 誤會加深第七六二章 我不殺伯仁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第六二〇章 有後(第七更,謝書友)第一〇二二章 止戰第一四五五章 喪第二三〇六章 監國第八七四章 喜婚第一一八三章 堅持第一〇九〇章 青春(冬至節快樂)第一〇一二章 四世同堂第八三四章 從鹽引入手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九十八章 火鍋宴第一七三六章 豹房面聖第二五六四章 相聚第九六七章 連坐法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一八九〇章 背對第二〇四二章 賜宴第一五一三章 寧化沈家第一三六七章 改造地方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六〇四章 收弟子?(第三更)第二五〇二章 希望第六八二章 鄉試主考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一八五八章 誰之過?第二三三一章 管不着第一一六二章 自薦枕蓆第一八四章 美輪美奐的銀票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九十一章 老太太進城第二三二一章 聯盟第二二〇一章 羣狼第一七九二章 年輕人有魄力第二二九七章 通風報信第四〇二章 四子造詣考題(第十二更)第一九七六章 不交權第九〇三章 鴻門宴?第一二五〇章 有旨不遵第一〇八七章 非常規戰役(第三更)第二一四七章 特殊的門路第一〇一一章 誰替代誰第七十三章 老爹的秘密第一一四章 每到佳節少一人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二一一九章 無助第二三三二章 送上門來第二三九八章 調邊軍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第一五四五章 戰時優先第二一九七章 戰場之外的精彩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五三〇章 朝上吵,朝下和(第五更)第四四〇章 授官(第二更)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七三九章 周氏的小九九第五八六章 殿前彈劾(第六更,謝書友)第四九三章 三堂會審(第六更)第二三二四章 新秩序第二三九五章 殺手鐗第一二一七章 耍猴?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試第六一四章 謝韻兒進宮(第一更)第二一三二章 總歸一家人第一一九八章 信心第二〇八八章 買消息第一〇六八章 平靜的宮闈第九一一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一二七二章 朝議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九一二章 升官發財第一八〇章 難測江湖事第九三五章 刑場第五五〇章 白馬客棧見故人(第一更)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選第一五七六章 明搶第一三三五章 言盡於此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一〇八五章 戰爭財(第一更,求月票)第一六一四章 誤打誤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