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陰勢指會首

嘉昭十五年,五月十六,大雨滂沱,雲顥黑沉。

龐大的神京城,如同蟄伏的巨獸,巍然而森嚴,瀰漫着令人窒息的氣息。

科舉舞弊大案,經過兩天醱酵,終於轟傳全城,已呈沸揚之勢

九名今科貢士,二名落榜舉子,先後受到牽連而下獄,後續還會牽連多少學子,形勢會糜爛到何等程度,誰也無法預料

神京城中三百名今科貢士,原本喜氣洋洋,等待金榜題名。

頃刻間風雨激盪,他們的青雲榮耀之路,一下被按下暫停鍵。

三百貢士因等候殿試開榜,所以必須留在京城,別無他法,但他們內心的驚恐和戰慄,難於言表。

會試開考之前,因那藍皮冊子流傳市井,不禁造就官員拜謁之風,應考學子之間聯絡交往,也被最大限度加大。

九名貢士已牽連入獄,他們在三百貢士之中,又有多少相識交往之人,其中糾葛聯繫,更加錯綜複雜。

原本清貴非常的今科貢士,哪個能說自己完全置身事外,誰也無法確定,推事院稽事校尉是否會找上自己。

這些曾步入皇極殿的士人驕子,如今皆坐立不安,如坐鍼氈,惶惶不可終日……

神京城中還有數量不菲的落榜舉子,但凡身爲舉子,皆薄有資財,他們本打算寓居神京讀書,積蓄人脈,以備下次春闈捲土重來。

自從科舉舞弊消息,席捲全城,街頭巷尾,議論紛紛,給這些落第舉子也造成巨大壓力。

他們按理該在舞弊大案中可置身事外,但這次牽連入獄之人,偏偏就有兩名落榜舉子。

會試入考之前,進入藍皮冊子的官員,都受到考生拜謁追捧,這些落榜舉子皆或多或少參與其中。

名入孫山之人,還要牽扯進舞弊大案,不僅是倒黴,還要成爲他人笑柄。

所以,這日天還沒大亮,許多落榜舉子,冒着大雨泥濘,聚集神京四門,等到城門開啓,要早早逃離這是非之地。

落榜舉子大量離京的異象,推事院和三法司並不是毫無所知。

但是未曾事發,即便以推事院的囂張跋扈,也不敢阻攔上千落榜舉子離京,否則出師無名,必定引動大事。

時間過了辰時,就在神京四門開啓,無數落榜舉子魚貫出城,倉皇離京……

與此同時,大周宮城之中,號炮三響,更鼓轟鳴,奉天殿早朝開啓。

……

奉天大殿,龍椅之上,嘉昭帝臉色陰沉。

昨日日落時分,周君興已將舞弊案偵緝進展,寫成奏章呈報御前。

其中包括十一名貢士舉子的供狀,以及推事院主審、大理寺聽審記錄。

雖然嫌犯供述,各有不一,但舞弊取巧之舉,脈絡真實明晰,難以辯駁。

自都察院御史孫守正當庭彈劾舞弊之事,嘉昭帝不僅下旨推事院、大理寺偵緝案件。

同時,讓郭霖下令神京中車司檔口,調派精幹人員,暗中刺探舞弊案相關信息。

今日辰時早朝之前,嘉昭帝御前收到中車司秘札,其中記載:

周君興對舞弊之事,似早有知機,緝拿人犯異常迅捷。

其中根由,推測黃宏滄春闈前中毒遇害,推事院主理其事,由此懷疑春闈有陰私之弊,暗中着手稽查。

可能爲佐證不足,一直隱而不發,及至十四日孫守正彈劾,落地舉子周嚴舉報,使推事院前因貫通,行迅雷不及掩耳之事。

推事院拿問涉嫌士人十餘人,雖行嚴刑逼供,但言辭證據確鑿,皆有旁證爲佐。

除了首犯吳樑的審訊,由推事院單獨審理,其餘十名嫌犯審訊,大理寺正楊宏斌皆聽審,且並無異議……

……

這份中車司秘札,讓嘉昭帝從另外角度,對此次科舉舞弊案,有了更明晰的認識。

他會用周君興爲推事院院使,本就以其爲帝王利刃,不是取其清明中正,而是用其嚴酷狠辣。

嘉昭帝深知周君興處事凌厲果斷,可稱之幹吏,卻不是君子。

事先知機,因無實證,隱忍不發,待得時機,攬功邀寵。

周君興會做這樣的事,並不讓嘉昭帝覺得意外。

他既會用酷吏之臣,自然對其陰鬱之行,會有其特殊考量權衡,至於是否會秋後算賬,另當別論……

此事的要緊之處,不是周君興的行事手段,而是主考官徐亮雄與涉事士人,確實存在舞弊之舉。

周君興就算手段再陰險狠辣,也絕對沒有本事,強迫一位正三品高官和十餘名殿試貢士,不約而同行舞弊之事。

因此,在收到中車司秘札之後,推事院上呈審訊奏章被迭加佐證,嘉昭帝愈發怒火難遏。

在辰時早朝開啓之前,他便在幹陽宮便發出口諭,命錦衣衛拿問禁閉在家的徐亮雄,即刻入大理寺獄,由三法司會審。

自孫守正當庭彈劾科舉舞弊,作爲主犯的徐亮雄,早已被朝野內外衆目睽睽,不知多少人暗中關注徐府動靜。

今日天未大亮,錦衣衛蜂擁進入徐府,堂堂正三品戶部左侍郎,被錦衣衛推搡押入囚車。

此等炸裂消息,飛快在城裡擴散,今日入朝的官員,許多人都通過不同渠道得知。

徐亮雄正式入獄受審,說明此次舞弊大案,已呈覆水難收之態,臨近一錘定音之果。

雖然事情剛發生不久,但各衙主要官員,已清晰把握此事脈絡走向。

逢此大勢,身爲官場之人,不管是奉迎上意,還是出於其他目的,都要做出若干反應。

嘉昭帝在早朝之前,將徐亮雄緝拿入獄,這大概就是他的深意。

君王行事,不僅要師出有名,更要百官同聲,簇擁而行……

……

等到早朝官員站定列班,山呼萬歲,參拜禮畢。

嘉昭帝說道:“禮部尚書郭佑昌,朕命你複覈徐亮雄所出擬題與會試製題,是否有鬻題之嫌,如今可有定論!”

郭佑昌走出官員列班,說道:“聖上,臣接聖諭之後,當日便接洽推事院,得涉案舉子招供謄寫之徐亮雄擬題。

其文如下:蓋聞學之爲王事者,始三皇五帝至於今日,未有改也,然古今有殊時,帝王有異治,世道有升降。

各因其時以爲治,而無一定之論,延世傳代,可貫千年之法……

徐亮雄所出會試策論制題爲:學人皓首窮經,治學深思,終爲俯之以王事,上古皇帝之始,即爲不易之聖賢道統。

然春秋有變遷,君王有賢愚,黎民分貧富,敵酋有多寡,臣僚各忠奸。

聖賢道統不可易,然一時之法,無一定之論,何以可治百世之事……

臣幾番仔細推敲,徐亮雄點撥拜謁舉子所用擬題,雖與會試策論制題,言辭完全不同,但其題意文脈相通。

舉子如會試之前,熟讀劉吉川之《退思記》,以其文旨揣摩作答徐亮雄擬題。

其答題之法,只要稍微修改調整,就能一以概之,用來作答會試策論制題。”

郭佑昌這番話一說,朝廷官員爆出一片輕微譁然。

當今聖上對徐亮雄鬻題之嫌,不可謂不慎重,特地讓禮部尚書郭佑昌進行覈查。

禮部尚書郭佑昌,乃是當世可數的儒學大家,他方纔說的話語,邏輯縝密,鞭辟入裡,難以質疑。

參加早朝的一衆文官,都是科甲進士出身,對於會試策論制題,都是個中老手。

他們聽了郭佑複述擬題和制題的內容,對其分析推斷,都是頗爲認可,徐亮雄鬻題之嫌,已經板上釘釘。

官員之中有心思敏銳之人,想到會試前一日,黃宏滄突然出事,徐亮雄倉促繼任主考之位,並接掌黃宏滄策論制題之責。

當時他只有一夜時間,用來編制會試策論考題,如此短促時間,想要編制上佳考題,頗有難度。

徐亮雄素有恃才傲物之名,是個極愛臉面之人,他多半是短暫時間內,難以想到盡善盡美的題旨。

大概是之前所制擬題,是他的得意之作,於是倉促間便借用擬題題旨,制定出會試策論考題,前因後果交合,鬻題應運而生……

……

玉階龍椅之上的嘉昭帝,聽了郭佑昌之言,臉色愈發陰沉。

說道:“春闈之試,國之大禮,徐亮雄身爲主考官,行止懈怠輕忽,致使鬻題舞弊之事橫生,朕所託非人。

朕命大理寺對其嚴加審訊,寸責必糾,盤問家眷奴僕,舉子拜謁徐府,可有賄賂獻媚之舉,但有實據,數罪歸一,嚴懲不貸!”

嘉昭帝言辭森嚴,在寬大的奉天殿迴盪不息,在朝官員皆心生凜然。

他們都心中明白,此次舞弊大案,基調已定,主犯徐亮雄其罪已昭,身敗名裂,萬劫不復……

嘉昭帝話音剛落,左都御史周顯揚出列奏報:“啓奏聖上,此次科舉舞弊大案,震撼朝野,驚悚士林,實爲有傷國體。

主考官徐亮雄,考前往來媾和舉子,致使鬻題舞弊橫生,必須嚴辦。

然爲禍甚巨,遺毒滌盪,防患未然,追根溯源,可防後事之憂。

臣聞會試開考之前,神京市井流傳一藍皮小冊,上面詳細羅列會試考官候選之人,舉子因此藍皮冊子,遂勃行官員拜謁之風。

徐亮雄也曾名列藍皮冊子之上,舞弊之事由此孳生,臣請聖上下旨,嚴查藍皮冊子出處,妖言惑衆之輩,嚴懲不貸。”

嘉昭帝聞聽此言,心中微微一凜,會試之前,他便從中車司例行秘札之中,得知市井流傳藍皮小冊。

但歷屆春闈大比,開考之前,市井之中揣測考官人選,都是例行常有之事,因此並沒有覺得意外。

如今追根溯源,這藍皮小冊風行市井,這才掀起如此風波,往屆春闈之未見,其中蹊蹺令人思量……

說道:“周愛卿所言有理,朕命推事院周君興嚴查此事,必要拿問始作俑者,以靖視聽!”

周君興連忙出班接旨,心中卻叫苦不迭。

這藍皮小冊之事,事先他早就追查過,只是對方行事首尾乾淨,沒有留下絲毫破綻。

涉嫌此事的吏部案牘司致仕郎中王世恩,在推事院上門緝拿之前,逃之夭夭,至今下落不明,無從追查……

周顯揚繼續說道:“雖有藍皮小冊引動因果,但涉及官員面對此事,良莠自分,昭然若揭。

如春闈主考官王士倫、陳默,身居高位,名列主考候選,但面對考生蜂擁拜謁,閉門謝客,從無結交,舉止清廉,令人稱道。

但如徐亮雄之流,多少所列同考官、閱卷官候選之人,沉迷邀取名望,樂於舉子吹捧拜謁。

他們迎合上門舉子,觥籌交錯,高談闊論,不知避嫌,好爲人師,擬題點撥,德行生瑕,有傷朝廷命官清正之名。

依此形狀,情志靡費,身爲考官,如何還能任事敬業,公正無私,明察秋毫?”

周顯揚此言一出,朝廷上不少官員勃然變色,心中生出不妙的感覺,他們都是本次春闈名列同考官、閱卷官之列……

龍座之上的嘉昭帝臉色森然,神情專注,對周顯揚的話凝神傾聽。

周顯揚聽到官員列班之中,微微出現騷動,他下意識微微擡頭,看到嘉昭帝沉吟專注之像,心中微微振奮。

繼續說道:“此處春闈舞弊之事,考前端倪已生,御史孫守正身爲會試同考官,開考之前持身秉正,從無接受考生拜謁之舉……”

周顯揚此話一出,朝堂上一些官員暗中嗤之以鼻。

孫守正不過是個七品御史,在朝廷上原本沒有名望,不過是個芝麻小官,所以不在藍皮冊子候選之列。

如果不是黃宏滄特例舉薦,他根本當不上同考官,會試下場之前,他多半都沒有舉子拜謁,周顯揚不過是自擡下屬官員身價。

周顯陽繼續說道:“會試收關之後,孫守正在閱卷之中發現端倪,因實證不足,並沒有風聞而奏,處事謹慎持重。

閱卷出關之後,孫守正便暗中查訪,確定其事之後,不惜檢舉本房高中舉子,也要房春闈大比以清白。

反觀同爲十八房同考官、閱卷官等數十官員,其才學智慧皆不下於孫守正,

其考前必定聞聽舉子諸般異動,然閱卷過程之中,對於隱蔽之舞弊取巧之相,竟然毫無察覺。

此爲事前德行鬆弛,事中行止矇蔽失常,難辭春闈怠職之過,以令科舉大典孳生不潔之風。

臣奏請聖上,對會試入場之前,舉子奉迎考官之行,加以嚴查,其中若有賄賂陰和之舉,予以嚴懲。

整肅綱紀,以儆效尤,清正科舉風氣,以免此等邪風,遺毒無窮。”

……

周顯揚此話一出,朝堂又揚起一片騷動。

本次會試同考官和閱卷官,其中十幾人爲五品及以上官員,他們皆在早朝之列。

周顯陽這番話,明顯就是針對他們而發,這些人在考前都出現藍皮冊子待選之列,試問有幾人沒受過舉子拜謁吹捧。

周顯揚話音剛落,這些人都臉色難看,不少人臉色激憤,頗有不平之意。

但是誰也不敢當庭反駁,眼下這個關頭跳出來,拋頭露面,引人注目,無異於不打自招,此地無銀三百兩。

禮部風紀官了來回巡視制止,一時喧譁才慢慢平息。

而朝堂之上,更多的是不曾爲春闈屬官的官員,他們雖然可以置身事外,但聽了周顯揚的話,心中都有些惻然。

此次舞弊大案,有都察院御史孫守正當庭彈劾引發,如今都察院左都御史再奏鏗鏘之語,似乎要將舞弊案愈演愈烈之勢……

但官員之中的精明老練之人,卻猜到周顯揚此番話語,不過是都察院觀風看勢之後,所表面的立場和態度。

當初都察院御史孫守正,突然當庭揭開會試舞弊大案,連他的上司左都御史周顯揚、副都御史劉宇清都始料未及。

他們都深知科舉舞弊,牽連甚廣,兇險叵測,未知根底之下,都不敢輕易牽扯其中。

即便嘉昭帝當庭震怒,徐亮雄當庭辯解,皇帝下旨推事院、大理寺嚴查,周顯揚和劉宇清都不置一言,不表一態。

等到昨日官員休沐一日,神京城中形勢大變,十餘名今科貢士舉子入獄,舞弊大案已成舉火焚天之勢。

等到今日早朝,郭佑昌當庭剖析徐亮雄鬻題始末,嘉昭帝命推事院、大理寺嚴審徐亮雄。

周顯揚和劉宇清知道舞弊已成鐵案,周顯揚作爲孫守正的上司,都察院扛鼎首官,自然要把之前未表之態,一一補全。

以此彰顯,風聞而奏,維護綱紀,匡扶正溯,嫉惡如仇,堂堂御史清名,向當今聖上顯示,都察院並不只一個孫守正……

……

嘉昭帝聽了周顯揚之言,臉上神情陰晴不定,他臨朝十幾年,見多了朝堂上魑魅魍魎,官場上的套路手段。

要說周顯揚之言,完全出於公心,那就未免太可笑。

但是,周宣揚之言,並不是空穴來風,而且大有道理。

他看了眼殿中列班官員,那些曾爲會試屬官的官員,或臉色蒼白,或神情驚懼,或低頭沉思,似乎醜態不一,心中有些發冷。

堂堂春闈大比,本是清貴嚴慎的國之大禮,可就有春闈官員舉止輕忽,招搖狂悖,不懂自守,不知收斂,視國事如同兒戲!

此風不殺,國事不靖,過而不糾,法紀不張……

嘉昭帝銳利的目光,巡視殿中列班官員。

說道:“準都察院所奏,朕命推事院、大理寺嚴查春闈屬官結交舉子之行,如有失德失矩、賄賂舞弊之舉,不可姑息。

吏部依照清查結果,按吏部官員考績定規,擬定官員處置方略,上呈御前裁斷。”

嘉昭帝口諭一出,大殿中列班百官,心中都生出寒意,這起科舉舞弊大案,漸成火燒連營之勢,不知有多少春闈屬官要倒黴……

官員列幫中的周君興,聽了左都御史周顯揚的上奏,心中有些不自在。

雍州道御史孫守正當庭彈劾,揭開春闈舞弊大案。

當時周君興還是心有慶幸,因孫守正在他之前揭破此事,能掩蓋他挑起事端的不少漏洞。

但是,方纔左都御史周顯揚一番諫言,在孫守正之後再增波瀾,生生將都察院塑造成春闈舞弊案的急先鋒。

就像春闈舞弊大案揭開,完全是都察院全力之功,推事院倒成了他們的簇擁打手……

好在聖上依舊將春闈官員清查之事,交給推事院、大理寺辦理,大理寺在事情始發,就已失去了先機主動。

數十位春闈屬官的仕途前程,就此掌握在推事院手中,這讓周君興心中生出森然得意。

況且,十餘位涉案貢士舉子之事,還並不算完,昨日大理寺在城門設伏,已將林兆和拿住。

今日林兆和會轉押推事院,將其與吳樑對峙審訊,只要林兆和舞弊罪行落定,堂堂會榜第三也會就此隕落。

到時推事院之威,必定令人談之色變。

即便是會榜第一的賈琮,周君興相信只要糾察細密,他真的就能無錯無漏……

……

早朝退朝之後,嘉昭帝的鑾駕,緩緩走在去幹陽殿的路上,。

此時旭日高升,初夏陽光明耀,照射四周,再無半分陰影魑魅。

但是嘉昭帝的心緒,陰鬱沉重,想起今日早朝之上,本次舞弊案顯露的重重醜態,心中難言煩躁。

這幾日他所遇都是糟心之事,唯獨賈琮成功營造後膛槍,纔是唯一令他欣慰的喜事。

嘉昭帝對隨侍身邊的郭霖說道:“今日申時,宣賈琮入宮,朕要諮問後膛槍之事……”

第228章 引勢利如刀第七十六章 素手錄書言第485章 危難入神京第680章 旭日多香軟第123章 臨別贈繡帕第206章 無縈說金玉第480章 雙子降皇恩第701章 何人爲黃雀第二十二章 奇怪的武勳第642章 大案落塵埃第282章 銀樣鑞槍頭第166章 文華動江南第162章 登臨濯江樓第391章 罹難歸舊人第632章 失機陷深危第227章 誅心鎮安府第451章 事了生謀逆第408章 幽心黯鬚眉第613章 會榜證人心第三十七章 再傳噩耗第二十九章 隱殺翰林郎第134章 弘法隱貶斥第786章 雪夜同榻香第三十章 隱門餘孽第523章 除歲有清歡(一)第476章 父死子承爵第629章 人心皆叵測第601章 借勢攀高親第645章 何以鳳求凰第741章 東窗顯端倪第680章 旭日多香軟第719章 羞說房闈緣第564章 荒唐斷孽根第419章 煙火隱復生第272章 離別各自情第606章 奪機叩青雲第二十七章 母爲花魁第620章 神術解情竇第768章 夜宴探迷離第225章 事發有前因第680章 旭日多香軟第482章 生死兩疑冢第四章 探春第717章 分戶與襲爵第134章 弘法隱貶斥第690章 昆玉餐柔情第248章 一書換一命第347章 清流洗舊孽第594章 梨香映海棠第728章 房闈添香軟第643章 皇榜隱仇隙第九十七章 好風憑藉力第250章 蒼天放過誰第九十章 拜壽意不軌第333章 宮闈賜鳳恩第137章 隱息豐樂坊第275章 清芷開夜宴第533章 春暖女兒香第199章 寶釵入榮國第469章 情切擁良宵第357章 聖心起推事第267章 叵測的風險第八十三章 書道美名揚第660章 奇變榮慶堂第522章 遼東生端倪第162章 登臨濯江樓第178章 無由招舊怨第165章 歧路各自緣第554章 姻緣兩重天第九十六章 喜憾各參半第205章 懷柔難收心第六十三章 君心有利芒第357章 聖心起推事第231章 蓄勢可焚天第723章 姨娘的野望第750章 笑語奪嬌嬈第189章 朝賀隱新恩第306章 無冕的軍權第427章 深危多奇情第517章 薛門顯鳳姿第556章 良緣生喜兆第399章 巧語渡陳倉第630章 廷奏驚朝堂第466章 蕭牆生巨禍(月初求票)第366章 紅顏易舊心第301章 卓功蓋三軍第631章 刑獄瓜蔓抄第310章 何當寧國主第680章 旭日多香軟第805章 閨閣慕瓊玉第669章 風雨不眠夜第778章 情殷道清白第157章 筆墨染芳意第761章 登仙賞雪宴第656章 御街可誇官第533章 春暖女兒香第515章 巨孽可覓蹤第134章 弘法隱貶斥第734章 坡上梵鈴唱第205章 懷柔難收心
第228章 引勢利如刀第七十六章 素手錄書言第485章 危難入神京第680章 旭日多香軟第123章 臨別贈繡帕第206章 無縈說金玉第480章 雙子降皇恩第701章 何人爲黃雀第二十二章 奇怪的武勳第642章 大案落塵埃第282章 銀樣鑞槍頭第166章 文華動江南第162章 登臨濯江樓第391章 罹難歸舊人第632章 失機陷深危第227章 誅心鎮安府第451章 事了生謀逆第408章 幽心黯鬚眉第613章 會榜證人心第三十七章 再傳噩耗第二十九章 隱殺翰林郎第134章 弘法隱貶斥第786章 雪夜同榻香第三十章 隱門餘孽第523章 除歲有清歡(一)第476章 父死子承爵第629章 人心皆叵測第601章 借勢攀高親第645章 何以鳳求凰第741章 東窗顯端倪第680章 旭日多香軟第719章 羞說房闈緣第564章 荒唐斷孽根第419章 煙火隱復生第272章 離別各自情第606章 奪機叩青雲第二十七章 母爲花魁第620章 神術解情竇第768章 夜宴探迷離第225章 事發有前因第680章 旭日多香軟第482章 生死兩疑冢第四章 探春第717章 分戶與襲爵第134章 弘法隱貶斥第690章 昆玉餐柔情第248章 一書換一命第347章 清流洗舊孽第594章 梨香映海棠第728章 房闈添香軟第643章 皇榜隱仇隙第九十七章 好風憑藉力第250章 蒼天放過誰第九十章 拜壽意不軌第333章 宮闈賜鳳恩第137章 隱息豐樂坊第275章 清芷開夜宴第533章 春暖女兒香第199章 寶釵入榮國第469章 情切擁良宵第357章 聖心起推事第267章 叵測的風險第八十三章 書道美名揚第660章 奇變榮慶堂第522章 遼東生端倪第162章 登臨濯江樓第178章 無由招舊怨第165章 歧路各自緣第554章 姻緣兩重天第九十六章 喜憾各參半第205章 懷柔難收心第六十三章 君心有利芒第357章 聖心起推事第231章 蓄勢可焚天第723章 姨娘的野望第750章 笑語奪嬌嬈第189章 朝賀隱新恩第306章 無冕的軍權第427章 深危多奇情第517章 薛門顯鳳姿第556章 良緣生喜兆第399章 巧語渡陳倉第630章 廷奏驚朝堂第466章 蕭牆生巨禍(月初求票)第366章 紅顏易舊心第301章 卓功蓋三軍第631章 刑獄瓜蔓抄第310章 何當寧國主第680章 旭日多香軟第805章 閨閣慕瓊玉第669章 風雨不眠夜第778章 情殷道清白第157章 筆墨染芳意第761章 登仙賞雪宴第656章 御街可誇官第533章 春暖女兒香第515章 巨孽可覓蹤第134章 弘法隱貶斥第734章 坡上梵鈴唱第205章 懷柔難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