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6章 相遇

高武在冬月初一的時候去了一次樑宮。

樑帝臨軒,鴻臚卿裴遐宣讀冊文,以高釗爲高句麗王,賜下冕服、印信、節鉞等物,但沒有地圖。

高武有些疑惑,難道是樑朝初建,各項制度粗疏,所以沒有發放地圖?

接受完冊封后,鴻臚寺本打算挽留他一段時間,但高武堅持要走,便隨他意了。

他們這一行人趕到青州海浦,定然已經臘月了,彼時近海說不定已有細碎的浮冰,能不能出海還是個問題呢,大概率滯留青州。

當然,高武沒那麼傻,他是走陸路回去,即經幽州北上,途經多年盟友宇文鮮卑、扶餘國的地盤返回高句麗。

臨行之前高武將國書及樑帝親筆信收好,準備買些中原的貨品乃至書籍帶回去。

尤其是後者,聽聞中朝書價大降,雖不知什麼原因,但肯定是好事,非得把錢花掉大半才甘休。

高武第一站直奔汴梁書局。

這是一個前店後坊的所在,即前院賣書,後院制書。高武仔細看了看,微微有些失望,書的種類不是很多。

他隨手拿起離他最近的一本,卻是本名爲《農事輯錄》的書籍。

高武仔細看了看,覺得頗有用處,遂問道:“敢問肆主,此書作價幾何?”

肆主是個老頭,臉上有傷疤,也只有一隻手,另一邊的衣袖空空蕩蕩,他先打量了一下高武,見他頭上的進賢冠展箭矮小,冠耳又非常大,幾乎包住了耳朵與中原型制有些不一樣,遂問道:“君從何處來?”

“高句麗。”高武擡起頭,儘量用平穩的語氣說道。

老頭一聽,臉色就有了變化,道:“陳留雜絹三匹,或給一千開平通寶。”

高武心中暗喜,不貴!

不過他已經知道中朝書價降了,於是便討價還價道:“可能便宜些?我還會買其他書。

老頭不耐煩道:“這還不便宜?你看這書多厚?用的紙多好?若三十年前,此書用藤紙,抄寫、校對、裝訂下來,得要數月,作價十匹絹亦是等閒,還不一定有得賣。”

以前書籍不怎麼流通,抄書匠少之又少,蓋因讀書識字的士人不一定願意幹這活,即便抄書也是爲了自己收藏,很少到市面上流通,書籍價格貴得嚇人。

當然,與其說書貴,不如說被壟斷的知識昂貴。

人們總說寒門學子多麼窮,要自己躬耕之類,但他掌握的知識已然是一筆龐大的財富,只不過不太好變現罷了。

而今有了雕版印刷,民間實際上仍然是印刷、抄書並行,書籍價格固然驟降,但仍然是平民百姓難以企及的。

書籍如此,掌握書籍知識的人只會更貴,這便是教育普及的難處之一。

高武自然知道書籍的寶貴,貴一點是正常的,不過關係到錢,仍然說道:“五百錢行不行?”

這老頭脾氣似乎也不怎麼好,直接冷聲道:“買不起就不要買。高句麗那等窮鄉僻壤,茹毛飲血之輩,也要讀書?”

高武臉上血氣上涌,道:“高句麗乃海東大國,人食五穀,戶口百萬,杖翁莫不是過於看輕我輩了?”

“戶口百萬?”老頭哈哈大笑:“十萬人頂天了,還種五穀,那麼冷的地方能種地?”

見他那樣子高武突然就懶得解釋了。

他遇到的中原士人或許禮數很足、很客氣,但不經意間的言行總是暴露他們對高句麗的無知,幾乎把他們當野人對待。

前陣子與鴻臚寺丞荀序對坐暢談,席間他提到高句麗富戶家有四根楹柱的穀倉儲存糧食,荀序就覺得他在大言,並說《三國志》中記載高句麗無良田,百姓不足以實口腹,故習俗尚節食。

高武聽得很生氣,只能勉力解釋說有時候種下糧食,天降寒霜,確實會歉收,穀物不足以果腹,但他們一般還放牧牛羊、養豬,而且國中山川縱橫,漁獲極其豐富,每天秋收後只要有閒,都會漁獵,製作魚乾、肉脯、肉醬,以備過冬。

高句麗有近十萬戶百姓便是明證,而漢時卻只有三四萬戶,百年間戶口增長不止一倍。

不過人家仍然不信,這就沒辦法了。

高武讓人取來一貫錢,嘭地扔在案几上,道:“一本《農事輯錄》。”

老頭眼皮子跳了跳,不過也沒廢話,直接拿了書給他。

高武讓隨從把書包好,又挑了其他品類的十餘本,這纔出了書局。

正午時分,一行人先回客館吃了頓午飯,然後又來到了汴梁坊市外。

坊市的集中交易期已經結束,現在入場的多爲零散商戶,將其佔得滿滿當當。

高武從坊牆南門入,頓覺車水馬龍,人流如織。

“孫大頭,我的甲呢?好了沒?”不遠處傳來一聲大喝。

高武尋聲望去,卻見一壯漢擠入人羣,引得衆人紛紛不滿。

其中一人譏嘲道:“陳三,你的甲呢?莫不是戰場上弄丟了?”

壯漢懶得理他,只對看着他的其他人解釋道:“那甲不少年了,蟲蛀得厲害,扔給我家部曲了,來這買副新的。”

衆人恍然,遂不再多話。

來這裡的要麼置辦新甲,要麼修補舊甲,或者給皮甲上漆,又或者買些甲片、皮帶、釦環之類的小物件自己回去替換。

左金吾衛設立很多年了,而今依財力而言也分三六九等,有人就能用鐵鎧,有人只能用皮甲,而皮甲從原材料上來說又分豬皮、牛皮、羊皮、鹿皮等等,價格也不一樣,總之很複雜。

有多少財力就置辦相對應的器械,不能一概而論。

“陳三,新甲再等七日。”說話間,售賣皮甲的孫大頭出來了,說道。

“你都推了一次了,還要等?”陳三有些不高興。

“怪不了我。我這釦環都是開封縣那邊的鄉人制作的,不過九月那邊被徵發了不少丁壯,往幽州轉運資糧了,前陣子纔回來。”孫大頭說道:“幹活的人少了,我能怎樣?”

陳三無話可說了。

他買皮甲是爲了上陣打仗,開封縣的丁壯被徵發也是爲了打仗。

平心而論,丁壯們也不想這樣。

秋播後直到第二年春天,一般而言農事很少,往往是他們賺取錢帛補貼家用的好時機。

有人給富人家蓋房子,賣力氣賺錢。

有人身上有手藝,可以接點零散手工活賺錢。

可一旦發役,不但沒時間賺錢,還得搭進去錢虧大了。

所以他只嘟囔了句:“莫要誤了冬操。

“誤不了,你們哪天會操,我還不知道?”孫大頭說道。

陳三無語,他都不知道左金吾衛哪天會操,孫大頭居然知道,這……

衆人鬨堂大笑,道:“別看孫大頭長得醜,他女兒可好看哩,被軍府官人看上了。”

孫大頭笑罵了一句,轉身進屋了。

高武默默離開了。

看這樣子,樑國征討慕容鮮卑並非虛言,已然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他隨後便沿着坊市內兩條十字相交的街道走着,看到感興趣的東西就買。

逛了一整個下午後,眼見着夕陽西下,他便準備離開坊市了。

隨從們跟在後邊,從鴻臚寺借來的騾車上裝滿了中原的貨物。

他發現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像中午在皮甲鋪子見到的那般,很多東西都是由附近鄉村農人制作的。

他們只能造其中一樣小物件,做不了整個東西。但甲村制甲件,乙村制乙件,丙村制丙件之下,往往手藝還不差——可能開始手藝很一般,但做得多了以後就熟練了。

最關鍵的是,這樣做得多、做得快,價格還很低廉,比一個工匠從頭到尾完成整個貨物便宜不少。

若一時沒活也不要緊,本來就是農閒之餘做的,人家也不靠這個吃飯。有活就做,沒活就忙自家事,或者乾脆閒着。

長見識了!

高武一邊想着,一邊出了坊市。

前方來了一隊車馬,後邊還跟着數百名十七八歲模樣的兒郎。

領頭一人騎着大馬,見到高武后,在馬上行了一禮。

高武慌忙回禮。

這人他見過,大梁燕王邵裕,常年在幽州任事。

出於一種微妙的情緒,高武很快帶人離開了。

邵裕收回了目光,他其實也有點微妙的情緒,隱隱將高武看做對手。

這幾天與父親縱論漢以來經營平州之事,提到爲何一直只能佔着平州而不能北進,他很不解,父親初時也有些遲疑,後來不知想到了什麼,恍然大悟,提筆寫下了“無霜期”三個字,並詳細解釋了一番。

按照父親的說法,高句麗國土偏北,即便風調雨順,也大致在每年八九月間初霜,第二年三四月間纔會終霜,真算下來可能也就百四十日無霜期,最多百五十日。

在這種情況下,可供選擇的農作物就很少了,因爲就只有四五個月的生長期。

而平州的樂浪、帶方二郡無霜期比高句麗本土多了四十天左右,部分靠海的地方甚至多出六十天。

父親說遼東郡的無霜期與樂浪、帶方二郡差不多,南半部分與青州隔海相望的幾個縣無霜期甚至更長。

因爲父親去陰山卻霜過,邵裕對此很是認同。

所以,現在真相大白了:爲何自漢以來中原王朝就一直只控制着平州諸郡,原因就在於此。

高句麗人只有四五個月的時間種地,那麼就只能選擇糜子、黍豆之類了————同樣的粟,中原一般生長五六個月才收,高句麗人最多四個月就要收,顯然品種不一樣,畝收自然也不一樣。

從這個角度來說,高句麗人是有很強的南下衝動的,遼東郡在他們眼裡簡直就是寶地。

收回思緒後,邵裕在坊牆外下了馬,然後在衆人簇擁下入了坊市。

兩名少府官員跑前跑後,幫着置辦器械——若有當場就買,沒的話也下定金,一購就是數百套,牌甲、刀槍、弓弩等等,甚至連麩袋、軍靴、綿衣之類也要。

少年們興高采烈,他們多來自左右驍騎衛,基本都會騎馬,不少人甚至從小習練過騎戰。

一萬四千多家只招募到了三百餘人,看着少,但兵貴精不貴多,至少這些人願意跟着他搏命,勇氣是不欠缺的。

紛紛揚揚的大雪飄落了下來,灑滿弓刀。

邵裕輕撫着一杆沉重的馬槊,像是在愛撫美人一般。

第九十七章 囂張(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口鍋誰敢背?第一百零四章 形勢第三十一章 佯攻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第860章 離去第一百六十章 出發第八十七章 歸使第九章 火併第1231章 最終選擇第七十七章 事了拂衣去第1266章 教導第四十四章 入見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第一百十八章 事已至此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九十章 變天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下)第四十四章 入見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府第1060章 阻遏第919章 辦法(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鄴第1146章 我軍敗了!第1038章 來了,都來了第三十章 口袋裡的老鼠第一百三十三章 滾!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第一百五十四章 河北第六十四章 兩個皇帝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園的海棠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意已決第989章 岔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站隊第794章 新兵第三十二章 盤賬與應對第1086章 彙報與策略第1002章 賭狗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一百八十一章 援軍四發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與工作(上)第三十六章 搗巢(下)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第一百七十六章 城陷與選擇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動!第1040章 貨幣第1203章 歸來第1278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第一百零九章 借錢第1310章 反向回家第一百十四章 災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一百七十章 “民”心所向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動!第1212章 一波未平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二十一章 考城第1179章 壓力第1137章 忠勇之士太多了第三十章 口袋裡的老鼠第五十一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811章 鴻篇鉅著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827章 後方老登們(爲盟主提拉忒彌斯加更)第1047章 會第1177章 宗室與家底第一百三十四章 擴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居家與工作(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勢第1042章 挑選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1284章 家宴第1062章 陛下可走華容道,也可徑下赤壁第八十二章 水與旱(上)第九十七章 朝賀(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結束第八十三章 水與旱(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聰哥的擔憂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意已決第1309章 回家(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1102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941章 心態的轉變第六十三章 最實在的東西第十三章 臨走前的佈置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八十四章 脆弱第1120章 豪族化第四十七章 話療與出路第995章 老人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九章 天地之威第九十章 官僚系統(上)第六十八章 兩口子第十四章 偉力第1046章 餘丁
第九十七章 囂張(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口鍋誰敢背?第一百零四章 形勢第三十一章 佯攻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第860章 離去第一百六十章 出發第八十七章 歸使第九章 火併第1231章 最終選擇第七十七章 事了拂衣去第1266章 教導第四十四章 入見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第一百十八章 事已至此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九十章 變天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下)第四十四章 入見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府第1060章 阻遏第919章 辦法(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鄴第1146章 我軍敗了!第1038章 來了,都來了第三十章 口袋裡的老鼠第一百三十三章 滾!第一百四十三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第一百五十四章 河北第六十四章 兩個皇帝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園的海棠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意已決第989章 岔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站隊第794章 新兵第三十二章 盤賬與應對第1086章 彙報與策略第1002章 賭狗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一百八十一章 援軍四發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與工作(上)第三十六章 搗巢(下)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第一百七十六章 城陷與選擇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動!第1040章 貨幣第1203章 歸來第1278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第一百零九章 借錢第1310章 反向回家第一百十四章 災第三十七章 新年(月票加更5)第一百七十章 “民”心所向第四十八章 合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動!第1212章 一波未平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第二十一章 考城第1179章 壓力第1137章 忠勇之士太多了第三十章 口袋裡的老鼠第五十一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811章 鴻篇鉅著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827章 後方老登們(爲盟主提拉忒彌斯加更)第1047章 會第1177章 宗室與家底第一百三十四章 擴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居家與工作(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勢第1042章 挑選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1284章 家宴第1062章 陛下可走華容道,也可徑下赤壁第八十二章 水與旱(上)第九十七章 朝賀(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結束第八十三章 水與旱(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聰哥的擔憂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意已決第1309章 回家(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1102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941章 心態的轉變第六十三章 最實在的東西第十三章 臨走前的佈置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八十四章 脆弱第1120章 豪族化第四十七章 話療與出路第995章 老人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九章 天地之威第九十章 官僚系統(上)第六十八章 兩口子第十四章 偉力第1046章 餘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