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

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

在永安城中的孫權因爲惶恐而要派遣張溫出使之時,一支來自北方的使團卻先一步來到了襄陽城外。

這支使團的正使,正是時任大魏侍中、散騎常侍的蔣濟。

蔣濟坐在車輿中看着眼前襄陽城門上高掛的條條白幔,他的眼神中有些恍如隔世之感。

在前年時,亦是他奉先帝曹操之命來這襄陽城外拜會劉備。

只是那時武帝尚在,而關羽亦是作爲劉備的第一大將領兵在漢水外駐防,阻擋着武帝親率的魏軍南下。

沒想到才短短不到兩年時間,武帝、關羽就都齊齊逝世,世事變化之快,有時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坐在車輿中的蔣濟,看着那爲哀悼關羽而懸掛城頭的白幔,他不禁於端坐之間整理了一下裝束,然後面色肅穆的對着那條條白幔一拜。

雖爲敵人,但關羽的氣節與功勳,足以當的起蔣濟這一拜。

當世俊傑,縱算各爲其主,但很多時候都是惺惺相惜的。

在蔣濟一拜之後,提前得到消息負責迎接蔣濟的董允,領着一些漢軍士卒來到蔣濟的車輿之下。

本來在安葬完關羽之後,劉備就想啓程返回成都。

可是就在此時,劉備收到了來自新野的一則消息。

這則消息告知劉備,來自曹魏的使團正在南下。

在收到這個消息後,劉備便暫時打消了返回成都的打算。

他倒也想看看,剛剛經歷一場大敗的曹丕突然派遣使者南下,到底是因爲何事。

只是雖然打算接見曹魏的使團,但是在明面上,大漢與大魏乃是勢不兩立的勢力,雙方都互相不承認對方的王朝正統性。

所以劉備僅僅只是派出身份不高的董允帶着一些漢軍,在城門外迎接蔣濟。

而蔣濟在看到大漢方面派出迎接他的乃是一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他倒是也不動怒。

魏軍剛剛打了一場大敗仗,他哪有資格因爲對方禮數不周而動怒。

所以在董允來到他的車輿下之後,蔣濟趕忙從車輿上起身。

他緩緩來到車輿之下對着董允率先一拜:

“北地士人蔣濟,奉我主命前來拜謁漢主,還望君代爲引見。”

在蔣濟的話語中,他並未自稱自己是魏帝使者。

因爲他知道他要是敢如此自稱,肯定會直接觸怒對面的董允。

可是他乃是魏臣,又不可能將劉備稱爲漢帝,所以他只能用模棱兩可的漢主一詞來尊稱劉備。

漢主可以理解爲大漢的主人,亦可以理解爲漢中王國的主人,這樣的的稱呼在當今的情勢下是頗爲合適的。

這種稱呼亦是曹魏各重臣私下與大漢臣子通信時,對劉備的一種最常用的稱呼。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這種稱呼至少是雙方勢力都能接受的。

當蔣濟的話語落入身前的董允耳中時,果不其然董允臉上並無浮現不豫之色。

而董允見蔣濟作爲當世有名的大名士,又是曹魏方面的高官,能主動對自己一拜,這種低姿態亦讓他對蔣濟挑不出什麼毛病。

所以董允在蔣濟對自己一拜後,他亦回了一禮,然後對着蔣濟說道:“使者請隨我來。”

董允的話音剛落,面容嚴肅的他便獨自走在前方,爲身後的蔣濟帶路。

董允不會特地爲難蔣濟,在禮數上也不會怠慢蔣濟,但以他的性格想要他對蔣濟有啥好臉色,那也是很難的。

董允的冷漠並未讓蔣濟感到不開心,他只是緊緊跟隨在董允的身後,在一衆漢軍的監視下朝着襄陽城內走去。

讓蔣濟有所意外的是,董允在將他帶入城門內後,並未繼續帶着他往襄陽城內走去。

董允反而是帶着他轉向踏上石階,朝着城樓上而去。

這一幕讓蔣濟心中有些忐忑。

不過讓蔣濟擔憂的事並沒有發生,在董允將蔣濟帶上城樓上之後,他便漸漸告退一旁。

當董允告退一旁後,一直在細心觀察城樓上環境的蔣濟,便立刻看到了在他身前不遠處的,頭戴劉氏冠的一道負手而立的身影。

在看到這道身影后,結合董允方纔的舉動及他之前腦海中對劉備的印象,蔣濟一眼就認出了他身前十數步外的這道身影正是劉備。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蔣濟不免有些心驚。

他沒想到劉備竟然會選擇在此接見他,他更沒想到方纔劉備就在城牆之上,觀察着他的一舉一動。

若是他剛纔有任何倨傲之舉的話,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只是雖然心驚,但蔣濟的動作卻一點也不慢。

他忙不迭的快步上前來到劉備身後數步,在劉備的身後對着他恭敬一拜道:“北地士人蔣濟,拜見漢主。”

當蔣濟的參拜聲落入劉備的耳中後,劉備緩緩轉過身來看向了他身前的這位熟人。

“子通,別來無恙乎?”

劉備的語氣充滿着溫和,並沒有因爲蔣濟是逆魏之臣就對他心有嫌隙。

劉備之所以會對蔣濟如此,除去蔣濟本人的名聲與才能得到劉備賞識之外,還因爲蔣濟方纔的一個舉動。

由於城牆及衆多白幔的遮擋,可能方纔在城下的蔣濟並未看到城上的劉備。

但是居高臨下的劉備,可是將蔣濟對着白幔下拜的舉動看的清清楚楚的。

蔣濟的這個舉動,足以讓劉備對他越發欣賞。

面對劉備宛若舊友般的慰問,蔣濟的心中閃起一陣暖意。

只是蔣濟很快將心中的這股暖意壓下,他對着劉備回答道:“濟一切安好,有勞漢主掛心了。”

在說完這句話後,使命在身的蔣濟從懷中掏出劉放爲曹丕所寫的那封信,然後他恭敬的將信舉過頭頂,對着劉備言道:

“這是我主寫給漢主的一封信,還望漢主能夠御覽。”

聽到蔣濟如此說,劉備命一旁的侍衛上前取過蔣濟手中的信。

當侍衛取過信交到劉備的手中後,劉備就立馬將手中的書信展開看了起來。

曹丕北歸洛陽的消息,劉備前段時間已經知道。

曹丕是篡漢的逆賊,按理來說他與劉備應該是水火不容的。

但他在北歸之後還會特地派出蔣濟這種重臣南下出使,目的肯定不簡單。

再聯想到曹丕派出的使臣是蔣濟,劉備猜測或許曹丕是想如曹操當年一般,與他做什麼交易。

正是考慮到這層原因,所以劉備纔有興趣接見蔣濟。

大義是大義,但劉備不是迂腐的君主。

在不違反大義的前提下,劉備不介意與曹丕做些有利於大漢的交易。

至於具體是什麼交易,想來都在這封書信中。

當信中的內容,一字一句落入劉備的眼中時,一開始劉備的神色還算淡定。

只是隨着看的內容越來越多,縱算是飽經風雨的劉備,眼神中亦浮現出一些異色。

不久後當劉備看完信中的所有內容之後,他的臉上已經浮現惆悵與深思之色。

在這封信中,曹丕先是開門見山的言明他寫這封信的目的:

那便是他希望劉備能釋放在西城一戰中,被糜暘所俘虜的夏侯尚、滿寵等人。

當然曹丕不是小孩子,他知道他寫這封信的目的在於交易。

所以在這封信中,他亦點明瞭他作爲交易的籌碼。

曹丕拿來交易的籌碼,不是金銀財寶,亦不是土地。

而是當年當陽一戰中,那些被魏軍所俘虜的劉軍將領的族人家屬。

看着曹丕在信中拿出的這個籌碼,劉備的思緒不禁飄回到那個充滿動盪與血腥的下午。

那一戰上萬劉軍,最後只剩下劉備等十數騎成功逃脫。

而在那一戰中,跟隨劉備日久的諸位將領的族人家屬,要麼被魏軍所殺,要麼就是被魏軍所俘虜。

當初曹操之所以不殺劉軍將領的一衆族人家屬,想的無非是利用他們來擾亂劉軍將領的心,特別是那些劉軍陣營中元從派大將的心。

關張趙糜簡孫劉等這些姓氏,是最早輔佐劉備開創大業的元勳之臣,亦是劉備早期陣營中的最中堅力量。

但可惜的是,曹操低估了忠義二字的分量。

可是儘管最初的目的不能達到,但曹操感念於那些元從大臣的忠義,所以倒也是沒有下令殘害他們的家屬族人。

因此至今那上百位一衆季漢元從大臣的族人家屬,還一直在鄴城關押着。

當劉備知道曹丕是以釋放那些人爲籌碼後,劉備的臉上很明顯浮現了意動之色。

在當初最早跟隨他的一衆元從大臣中,有很多人已經不在了,例如簡雍、孫幹、關羽等人。

而相比於關羽,簡雍與孫乾的下場是十分悲慘的,因爲他們在死了之後,沒有家屬爲他們送終。

他們還存活在世的的家屬現正在鄴城關押着。

人死而無親人送終,這是世上最悲傷的一件事了。

當初簡雍與孫乾死的時候,劉備感覺最對不起他們的,也正是這件事。

而不單單是簡雍與孫幹二位元從大臣,其他元從大臣也都或多或少有着這種遭遇。

這對重情義的劉備來說,一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從感性方面來說,曹丕拿出的這個籌碼就已經讓劉備十分意動。

當然身爲帝王的劉備,當然不會單單從感性方面思考問題。

在這封信中,曹丕還說明了一個讓身爲帝王的劉備頗爲意動的原因。

“名爲元從,實爲宗親。宗親維國,古今定理。”

曹丕爲何會那麼肯定劉備一定會與他做交易呢?

他的底氣就是來源於這句話。

曹丕或許沒有很好的韜略,他的心胸也並不寬大,但他的政治智慧定然不低。

他與劉備同爲帝王,都深知宗親對於一個王朝的重要性。

正因爲如此,所以哪怕曹丕本人頗爲忌憚宗親,但是對於他信任的宗親,他可是一向不吝嗇賦予大權的。

宗親是穩定國朝的重要屏障。

而劉備建立的大漢與曹魏相比,卻有着一個很大的不足。

雖然天下間的漢室宗親是很多的,但是劉備的身邊幾乎沒有什麼本族的宗親。

在劉備建立的大漢未統一天下前,那些散佈在天下的漢室宗親是靠不住的,例如劉曄、劉放甚至劉巴。

這就讓劉備所建立的大漢,缺少了一塊很重要的基石。

缺少堅定維護統治的宗親勢力會有多危險,歷史上的種種事例都已經證明。

身爲帝王的劉備,不可能不知道這點。

而以季漢的具體國情來論斷,劉備身邊是有一股勢力類似於他的宗親,一直從旁堅定的守護着他的大業,那便是他的元從大臣。

所以劉備在勢力有所發展後,一直不遺餘力的讓各位元從大臣佔據要職,甚至他一直苦心提拔培養糜暘也是出於這點原因。

只是這並不是長久之法,因爲諸位元從大臣的族人並未在他們身邊。

沒有族人在身邊,元從大臣就等於沒有家族在背後支撐着他們。

這樣縱算一兩代之內,元從系大臣中會有麒麟兒出現撐起大局。

但長久下去,元從系的大臣政治份額一定會被荊州、益州系的大臣不斷奪取,從而導致這股勢力消散在劉備建立的大漢之中。

歷史上季漢勢力中的元從系勢力迅速衰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這個。

到了那一刻,什麼事就都有可能發生了。

例如歷史上的北地王哭宗廟事件,那時要是元從系大臣還在朝野間掌握權力的話,該哭的一定是譙周等人。

或許劉備不知道歷史上他孫子的無奈,但有着非凡政治智慧的他,當然明白將一衆元從系大臣的族人收回的好處。

只要他們的上百族人迴歸,那他就可以利用帝王的權力,讓他們與荊州、益州系的大臣的女眷聯姻,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形成一股元從系家族勢力。

而再隨着張飛、糜暘等人地位的不斷提高,他們的家族一定會慢慢興盛起來。

到時候元從系的最大一塊短板將被補足,大漢朝野間的政治勢力亦可以形成元從、荊州、益州三派鼎足而立,互相制衡的局面。

甚至因爲糜暘的存在,元從系將來會漸漸凌駕於荊州系、益州系的政治勢力之上,繼續守護着他的後代,守護着他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

這種誘惑,的確是劉備所不能抗拒的。

因爲這事關大漢的百年基業。

(本章完)

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25章 于禁跪伏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訂婚啦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37章 魏王吐血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3章 先斬後奏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9章 糜暘到了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
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25章 于禁跪伏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訂婚啦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37章 魏王吐血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3章 先斬後奏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9章 糜暘到了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