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

漢章武六年,八月末的一天。

就在江陵城的百姓,都在夜色的薰陶下入睡之際,江陵城的城門卻在緩緩打開着。

藉助着周圍的火光,只見從江陵城的城門內,正有一支精銳的漢軍陸續走出。

當這支數千人的漢軍,全部走到城外後,魏延手持一杯烈酒來到陳到的身前,對着他一拜敬道:

“山高路遠,還望陳公珍重。”

看着魏延手中的送別酒,陳到大笑一聲後,接過那杯酒仰頭一飲而盡。

“好酒!”

陳到喝完後忍不住讚道。

將近九月,荊州夜晚的天氣,已漸漸的寒冷起來。

在這微寒的夜晚,能有一杯烈酒下肚暖肚子,的確是一件十分痛快的事。

在回味了一下脣齒間的餘香後,陳到亦對着魏延一拜道:

“大司馬的謀劃,接下來就仰仗文長了!”

陳到趁着夜色率軍出城,自是爲了引誘徐盛。

而相較於自身,留在城內的魏延,他身上的任務也一點都不輕。

陳到的囑託,讓魏延的神色變得愈加鄭重起來。

魏延知道,陳到是在用生命在爲他創造機會。

“陳公放心,延一定死而後已!”

死而後已!

聽到這四個字後,陳到的臉色放鬆了不少。

在季漢中,這四個字不是一種口號,而是一種宣誓。

“文長若此,到無憂矣。”

說完這句話後,陳到就在夜色的掩護下躍上戰馬,然後帶着身後的數千漢軍朝着南方快速離去。

漆黑的夜色,讓陳到的背影很快就消失在魏延的眼中。

而及至耳邊再也傳不來行軍的聲音後,魏延才轉身回到了江陵城中。

回到江陵城中的第一時間,魏延就問身旁的副將柳隱道:

“大司馬吩咐的那些物件,準備的如何了?”

柳隱心知此事事關重大,他立刻回道:

“俱已備齊,只待時機。”

柳隱的回答,讓魏延點了點頭,隨後他便負手朝着軍營走去。

時機快些來吧!

趁着夜色出發的陳到,率着數千漢軍在清晨的第一抹光亮出現時,來到了江陵城外數十里外的一處港口中。

從這處港口的外觀可以看出,這處港口就算談不上荒廢,但也至少數年沒有大用過。

這是因爲長江改道的緣故。

當世的大江大河,由於天災地禍的緣故,河道並不是一直一成不變的。

而數年前長江河道的一次變化,讓這處港口連接的河道變得狹窄,不再利於大型船隻駛入。

這也是爲何徐盛的水軍,未曾在此駐防的緣故。

可這處港口之所以還能存在,就在於它雖不再利於大型戰船停泊,對於小型戰船來說卻是影響不大。

陳到在率軍來到這處港口後,連忙下令士卒陸續登上戰船。

陳到帶出來的,可都是漢軍的精銳。

ωwш✿тт kдn✿¢o 加上陳到指揮有方,沒用多少時間,數千漢軍就都登上了戰船。

但陳到並未指揮漢軍,直接朝着長江南岸而去。

陳到深知恐怕現在南岸的各處重要港口,都已經在徐盛的控制之中。

爲了不自投羅網,陳到命令士卒划槳逆流而上,朝着夷道的方向進發。

陳到曾鎮守魚腹多年,而魚腹距離夷道並不遠,陳到知道夷道城外有一條陸路,能直通公安城。

陳到的心思不可謂不縝密,但徐盛亦不是易與之輩。

雖說正如魏延所說的那般,徐盛沒辦法派兵駐防江陵城外的每條水道,但這不代表徐盛不能派出斥候。

天亮之際,大量的吳軍斥候活躍在江陵城外的江水兩岸。

而一些斥候,亦很快就探查到了漢軍的跡象。

吳軍斥候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徐盛身邊,將這件事稟報給了徐盛。

徐盛在聽聞江陵城內竟有漢軍出來時,他的第一個反應是驚訝。

“江陵之盾,竟亦有崢嶸乎!”

自公安之戰後,陳到就被劉備派來江陵鎮守。

而以孫權對荊州的渴望,在過去的數年時間內,吳軍暗地裡也曾做過一些不利於江陵城的事。

但那些事毫無意外的,都被性格穩重的陳到化解於無形之中,故而世人經常以爲,江陵地帶一直是一片祥和。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形容的正是陳到這種人。

說實話,本來荊州兵力空虛,陸遜並非一定要將公安作爲首要目標。

從戰略目標來說,要是能奇襲攻下江陵,那麼對吳軍來說收益纔是最大的。

但爲何陸遜不將主意打在江陵身上?

原因就在陳到身上。

陸遜覺得以陳到那面面俱到的性格,天下間恐怕沒人有把握,能在短時間內奇襲攻下他鎮守的江陵城。

因忌憚陳到,吳軍中一些將領,私下裡就將陳到稱爲“江陵之盾”。

但令徐盛沒想到的是,一向穩紮穩打的陳到,竟也有迎難而上,崢嶸顯露的一日。

因心中的驚訝,徐盛懷疑地又問了斥候一句道:

“你看清了,果真是陳到領兵而出?”

徐盛的懷疑,讓斥候臉色愁苦起來。

這讓他該怎麼回答?

“敵將性格謹慎,在周圍多布絞殺斥候之精兵。

我也是在同袍的掩護下,拼死撿回一條命,纔有幸能回來跟將軍您稟報的。

卑下,卑下只能說,卑下遠遠看見的正是陳到的將旗。”

斥候解釋的時候,真的都想哭出來了。

身爲一位斥候,他的眼神自然是不錯的,他也曾見過陳到的畫像。

但問題是,眼神再好,他也得靠近漢軍才能做到“看清“二字吧?

可以陳到多年的經驗,他又怎可能讓敵軍斥候靠的太近,從而窺探清他的虛實?

斥候的回答與神色,讓徐盛反應了過來。

他是有點強人所難了。

但徐盛這時心中,卻已經有七八分信了斥候的話。

因爲從斥候的話語中可以判斷出,那的確很像是陳到的作風。

至於剩下兩三分的遲疑,在徐盛看完荊州的地圖後,就也消失的無聲無息了。

“夷道!”

徐盛將手中拳頭,重重砸在地圖上夷道城上。

陳到率軍逆流而上,自然是不可能爲了逃回益州,而據地圖上的描繪,夷道城外正有一條陸路,可通往公安。

一想到這,徐盛就不淡定了。

陸遜爲何讓他率軍在江陵城外,一個目的爲的是震懾陳到,另一個目的不就是防止萬一陳到領兵出城,他要阻擊住陳到的援軍嗎?

要知道他在離開之前,可是向陸遜立下了軍令狀的。

現在萬一的情況發生了,他接下來要怎麼做,是一件顯而易見的事情。

徐盛立刻招來副將留略,對着他說道:“你率一萬水軍逆流而上,在後追擊陳到。”

儘管陳到先留略不少時間出發,但徐盛對己方的戰船有自信。

以自家戰船的先進性,在同樣逆流而上的情況下,追趕上漢軍並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當然徐盛也不會將自家性命,寄託在可能二字上。

在留略領命離開後,徐盛讓人去徵集剩餘的吳軍。

對於有着舟船之利的吳軍來說,有的是辦法,先一步趕到夷道通往公安的必經之路上。

要是一切順利的話,他與留略在不久後,就會對陳到形成前後追殺之勢。

到那時,陳到再能守又有什麼用呢?

經過一段時間的跋涉,陳到有驚無險的率軍來到夷道縣外。

而陳到這時也收到了,後方有吳軍在追擊的消息。

更爲重要的是,性格穩重的陳到在進入夷道縣外的山道前,曾提前派出斥候進入查看。

據斥候稟報回來的消息,陳到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還有一支吳軍精兵,已經先他一步抵達夷道山道外的險要地帶。

或許現在吳軍已經設好埋伏,正等着他自投羅網呢。

前後夾擊,想着眼前這棘手的局面,陳到的眉頭皺了起來。

陳到不怕他自己有危險,但他怕不能完成任務。

從正常情況來說,在面對敵軍兩面夾擊的時候,軍隊以城池爲依託,是最穩妥的事。

雖說夷道城防並不高大,但陳到有自信,能憑藉着手中的數千漢軍,牢牢的守住夷道城。

但這對當下的戰局,是毫無作用的。

陳到深知,一旦徐盛得知他率軍固守夷道城,那麼徐盛也不會率軍攻打夷道城。

徐盛只會率軍封鎖夷道城外的各處要道,讓他無法前去支援公安就可。

而這段時間中面對吳軍的追趕,陳到更深刻認識到了,吳軍的戰船有多先進。

他早出發,竟還能在短時間被吳軍追上。

以吳軍戰船的速度,要是不將他們徹底引誘離開這長江水域,糜暘的下一步謀劃,將會冒着很大的風險。

想到這,陳到深吸了一口氣。

前有狼,後有虎,這熟悉的局面,他再一次遇到了。

就在陳到思索該如何破局之時,副將來報,城中有幾位宿老拜見。

換做常人,在這時候是沒心情見什麼鄉野宿老的。

但陳到深受劉備薰陶,於是陳到並不打算拒絕。

不久後幾位夷道城內的宿老,就被帶到了陳到的身前。

陳到以爲他們是來勞軍的,正想開口婉拒,豈不料爲首的一位宿老的話,卻讓陳到怔在當場。

“將軍可是爲,如何前往公安而煩惱?”

作爲當地的宿老,能第一時間得知陳到的到來並不奇怪。

而往往秦漢時期的地方宿老,往往不能以平凡的鄉野村夫視之。

見爲首的一位宿老,一語道破了自己的擔憂,陳到連忙趨身問道:

“丈人既有此問,心中定有妙計。

還望丈人教之。”

見陳到擺出一副謙卑的姿態,爲首那位宿老的臉上,流露出滿意的神色。

他撫須言道:

“山野之人,談不上有什麼妙計。

但縱爲山野之人,亦是一直敬重忠義之士的。

王縣君之死令人扼腕,更令吾等見吳軍之暴虐。

爲門戶,爲家鄉計,吾等都不願吳軍入主荊州。”

爲首的那位宿老,緩緩說出了願意幫陳到的原因。

亂世數十年來,天下征戰不斷,這早就改變了天下間大多數人的看法。

地方上的許多人,在未得到確切的實惠前,要說他們會完全忠於某個朝廷,那基本是扯淡。

本來以這幾位宿老的身份與見識,他們對吳軍的入侵是保持中立態度的。

反正不管誰做主荊州,大概率最後都要拉攏他們。

但當王洪身死的消息傳到夷道後,這幾位宿老立刻就改變了想法。

要知道在當世,就連土匪遇到忠義之輩,沒準都不敢害他性命。

而吳軍的節操,連土匪都不如。

故而怎可以讓吳軍入主荊州?

在說完原因後,爲首的宿老便對着陳到繼續說道:

“將軍勿憂,老朽幾人世世輩輩都在夷道,知道夷道還有一條山路,可通往公安!”

這位宿老的話音一落下,陳到登時大喜。

陳到並不懷疑這位宿老的話。

地頭蛇的能量,永遠不要去輕視。

況且這幾位宿老能來,定然是打探到了他現在面臨的困局。

若這幾位宿老有害他之心,只要靜待事態發展即可,根本無須自己冒險來到他身前。

急着脫困的陳到,對着幾位夷道宿老再拜道:

“還望幾位丈人,能夠帶吾脫困。”

陳到的謙遜態度,讓這幾位宿老很是滿意,這更加堅定了他們要幫助陳到的心思。

不經意間,爲首的那位宿老又說道:

“吾等所知的那條隱蔽山道,不止可前往公安,還可繞到吳軍的背後。”

這位宿老,對分寸感拿捏的極好。

他話說到一半,就不說了。

而陳到是經年宿將,又豈能不懂這位宿老話語中的含義?

陳到的目光中,流露出興奮之色。

“妙極,妙極!”

留略一路上急速行軍,終於在不久後來到了夷道城外。

可是當留略率軍抵達後,他卻未發現漢軍的跡象。

下意識地,留略就讓人招來幾位當地宿老詢問。

這幾位當地宿老倒也“識相”,他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對留略言道:

“漢軍已經前往公安了”。

聽到幾位當地宿老的話後,留略不禁大喜。

留略可是知道徐盛就率軍,在夷道城外的山道出口處等着的。

一想到此,留略就熱情地追在陳到“身後”進入了夷道城外的山道中。

看着吳軍離去時那猴急的背影,那幾位宿老嘆息着搖了搖頭。

吳將都不看史書的嗎?

難道他們不知道,當年江東的前輩項羽,也曾向地方老者問過路嗎?

真笨!

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24章 屠殺?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22章 出獄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5章 糜暘獻策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章推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6章 此路不通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32章 小心有詐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
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24章 屠殺?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22章 出獄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5章 糜暘獻策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章推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6章 此路不通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32章 小心有詐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