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

諸葛亮知道劉封心中的想法,可他卻不在意,他也不後悔當初的進言。

其實諸葛亮又何曾不知道,單單論能力的話,劉封遠在劉禪之上。

諸葛亮之所以會建議劉備“棄封立禪”,並不是出於後世有些人所猜想的那般,怕劉封繼位後他就無法獨攬大權了,也不是由於他跟劉禪的關係更親密。

當初諸葛亮投效劉備的時候,劉禪只是一襁褓幼兒。

在當世不滿十歲的孩童,基本都不會引起大人的過多注意,因爲當世孩童的夭折率太高了,這也是孩童十歲前皆有賤名的緣故。

所以在諸葛亮投靠劉備的時候,劉封無論是從法理上,還是人情上都是劉備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由於這個緣故,當年劉備也曾讓諸葛亮教導過劉封一段時間,可就是有着這層經歷,讓諸葛亮看清了劉封的爲人。

劉封是有才能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他卻有着兩個令諸葛亮大感憂慮的地方。

第一個方面便是劉封的性格。

劉封雖有主見卻剛愎自用,性情果敢卻易燥易怒,這樣的性格成爲一方大將尚且不穩妥,又怎麼能成爲執掌一國命運的君王呢?

有時候亂作爲,比不作爲更加貽患無窮。

相反劉禪雖性情優柔,但他能懂得從善如流,禮賢下士,劉禪一旦成爲帝王,要想做出多大的成就那自然是不可能,但在賢臣的輔佐下想犯下大錯,那也難得很。

兩相比較,性情謹慎的諸葛亮當然屬意於劉禪。

至於另一個方面的緣由,則是諸葛亮不想劉備百年後,大漢陷入內亂中。

劉封在法理上是劉備的繼子不錯,但他與劉備毫無血緣關係也是事實,這一點可能劉備不是太過在意,但劉封本人呢?

血緣方面的天然欠缺,肯定會讓劉封心有疑慮,這是人之常情。

而劉禪法理上是劉備的嫡次子,但在血緣上是劉備的嫡長子,這就難免會引起野心者的追捧。

縱算劉禪無與劉封奪位之心,但劉封在心中疑慮的影響下,登基後就不會對劉禪下手嗎?

甚至對那些在世的“弟弟”下手。

畢竟對劉封來說,將世上與劉備真正有血緣關係的皇子盡皆清除,這才能讓他的皇位永固。

以劉封的秉性來說,諸葛亮擔憂的很可能會成爲現實,這種現實會將大漢拖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中。

外有強敵環伺,內若再發生內亂,大漢復興的夢想一定會失敗。

所以爲劉備計,爲大漢計,諸葛亮都不贊同劉封成爲大漢的太子。

諸葛亮認爲他的一切選擇,皆是爲了大漢着想,至於他的選擇會不會引起劉封的忌恨,那不在他的考量範圍內。

劉封在將諸葛亮迎進劍閣後,便在大帳內再度參拜。

諸葛亮是大漢丞相,劉封只是一區區討寇將軍,哪怕他是大漢的皇子,但只要諸葛亮一進入劍閣就代表着接下來他都要聽從諸葛亮的指揮。

參拜之時,劉封語氣略微有些僵硬:“封拜見丞相。”

劉封不是個善於隱忍的人,他將他對諸葛亮的不滿,在語氣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要知道在諸葛亮未明確支持劉禪之前,曾受過諸葛亮教導的劉封,都是恭敬地尊稱諸葛亮爲“恩師”的。

只是諸葛亮卻宛若沒察覺到劉封的情緒一般,在劉封對他參拜後,他便讓劉封先行退下了。

待劉封告退之後,一直在旁的鄧艾終於忍不住對着諸葛亮提及了他前段時日對劉封獻上的計策。

鄧艾倒不是要告劉封的狀,他只是想着劉封不同意,但諸葛亮肯定是會同意的。

諸葛亮與糜暘可是有師徒之情的。

可讓鄧艾意外的是,諸葛亮亦如劉封一般,斷然否決了鄧艾的提議。

這讓鄧艾最後只能無奈的退去。

鄧艾不解諸葛亮爲何會拒絕他的提議,甚至連嘗試都不嘗試一下。

在鄧艾離去後,大帳內就只剩下了諸葛亮的幾位心腹。

作爲諸心腹之首的主簿楊儀,率先對剛纔劉封的行爲表現出些許擔憂:

“討寇將軍臉色有異,接下來恐不會聽從丞相指揮。”

別看楊儀在諸葛亮面前畢恭畢敬,但他實際上是個極爲倨傲之人。

以楊儀的性情,當然看不慣劉封剛纔的所爲了。

而諸葛亮在聽完楊儀的提醒後,他並沒有出言反駁,這代表他心中也有與楊儀一樣的看法。

可諸葛亮也不想在這種小事上與劉封起衝突,他只是對着在場的幾位心腹囑咐道:“相忍爲國。”

這是諸葛亮對劉封的態度,同樣也是諸葛亮對幾位心腹的一種忠告。

當下大戰在即,他不想漢軍的內部出現問題。

面對諸葛亮的忠告,臉有不忿的楊儀也只能默默退下。

在這個小插曲過後,諸葛亮當即詢問起站立在另一旁的馬謖:“朝各地調撥糧草、兵力的軍令都發出了嗎?”

馬謖在當初討伐黃元一戰中,因爲影響軍心而被鄧艾仗責,自那以後他就被送回成都養傷。

後來諸葛亮回到成都後,在領兵北上前就又將馬謖帶在身邊。

只是相比於以往經常與馬謖參謀軍機,今番諸葛亮將馬謖帶在身邊,更多的是讓他負責一些政務上的事。

在三番幾次的差勁表現下,諸葛亮終於知道了馬謖在軍略方面的弊端。

馬謖很感激諸葛亮並沒有捨棄他,在諸葛亮的詢問之下,馬謖很快對着諸葛亮回稟道:

“數日前就已經發出。”

聽到馬謖的回稟後,諸葛亮滿意的點了點頭。

經過那一件事後,馬謖的性情沉穩了許多,處事也越發的周到起來。

當下他雖然來至劍閣中,但他帶來的兵力並不多,許多兵力還在成都休整。

他先來劍閣一步,也是想近距離的具體察看下敵軍軍情。

而若想完成心中的那個構想,單單憑藉他帶回來的上萬兵馬是不夠的的——得如當年一般,傾盡整個益州之力。

這就需要益州各地的配合了。

幸運的是,糜暘在梁州的堅守爲大漢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隨着新一年的到來,新的兵卒正在被徵召入伍,成熟的糧秣也有序的被收割入庫,這一切一切都是諸葛亮心中的底氣。

在知道事情正在按他的設想發展之後,諸葛亮便揮手讓衆人退下。

接下來他要想想看,要通過怎麼樣的方式才能將他的心中構想告知給南鄭的糜暘。

若糜暘不知道他心中的構想,不能在梁州內部與他配合的話,那麼一切都是枉然。

可反之,糜暘若能與他配合的好,今年他與糜暘一同打的這場仗,將來也必定會成爲千古美談。

這幾日鄧艾的心情很不好。

他本以爲諸葛亮會看在師徒之情的份上,會採取他的建議,沒想到諸葛亮最後也是採取按兵不動的策略。

鄧艾不是不知道諸葛亮有他按兵不動的道理,可是一想到糜暘正在血戰中,鄧艾的心中就顯得很是煩躁。

在連續幾日的煩躁之下,鄧艾最終決定出關打獵。

經之前的大敗後,曹洪後退數裡紮營,這讓魏軍與劍閣有十數裡的距離。

這十數裡內多的是山林,正適合鄧艾以打獵的方式紓解心情。

在與十數位親信坐吊籃從劍閣城牆下來之後,鄧艾便手持弓弩,帶着十數位親信朝着劍閣外的密林中走去。

時間臨近夏季,正是山林中動物的活躍期,在兩兩配合之下,沒用多久時間,鄧艾與親信就打下了不少獵物。

豐收本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但很明顯鄧艾的心情並未紓解多少。

山中林木高聳,雜草遍佈,哪怕是在正午,陽光也不能肆意的投射進鄧艾腳下的這片天地中。

影影綽綽的陽光,更讓整片密林顯得幽深無比。

由於心中的煩悶,鄧艾不經意間帶着親信,一步步朝着密林深處走去,或者在這僻靜的環境中,才能讓鄧艾的心情有些好轉。

可就在行進的過程中,鄧艾卻不經意間聽到了一些異響。

不止鄧艾聽到了,就是他周遭的十數位親信也察覺到這一點。

鄧艾等人本以爲是一隻大型猛獸出現在周圍,可是在靜心聆聽之下,鄧艾等人卻很快發現了不對勁。

那些許異響由遠及近,正朝着他們的所在快速逼近,在越發接近之後,鄧艾等人終於聽清了那是雜亂的腳步聲。

並且從那腳步聲可以聽出,正在朝他們逼近的,絕對不是什麼大型野獸。

山林中的大型猛獸有着極強的領地意識,大多是獨居動物,若是單獨一隻大型猛獸出現,腳步聲不會如此雜亂。

況且山中動物大多善於跳躍,而他們所聽到的腳步聲雜亂卻不停歇,這並不符合動物出沒的特徵。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鄧艾使了個眼色,讓身邊的親信分別隱藏起來。

他要看看正在朝他這處趕來的,是什麼身份的人。

若是獵戶那還說,可若是敵軍的奸細話,那就難免要進行一場小型伏擊戰了。

在讓親信散開之後,鄧艾也彎曲身體隱藏在一顆大樹的身後,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傳來腳步聲的那個方向。

鄧艾沒有等多久,不久後他就見到有幾位瘦骨嶙峋的男子,出現在了他的視線中。

而從那幾名男子手中拿着的武器可知,這幾人絕不是什麼獵戶。

鄧艾見狀正要下令周圍埋伏的親信一起衝出,可隨着那幾人越發的接近,鄧艾卻驚訝的發現那幾人穿着雖早已破爛不堪,但卻給他一種極爲熟悉的感覺。

在細細察看之後,鄧艾不由大驚,那是糜暘親軍的裝束。

糜暘親軍雖只有千人,卻是整支梁州軍中最精銳的存在。

爲了體現親軍的特殊,糜暘曾在漢軍常規的軍服基礎上進行一些改動,並賜予了他的親軍穿着。

鄧艾身爲糜暘的心腹,當然是知道這事的,鄧艾不僅知道,常年跟在糜暘周圍的他,對糜暘親軍的裝束再清楚不過。

察覺到這幾人可能是糜暘的親軍之後,鄧艾再也按捺不住,他當先朝着那幾人衝去。

而隨着鄧艾的衝出,周圍早就埋伏好的十數位親信也齊齊出現,將那幾人給包圍了起來。

正在行進的幾人本就時刻處於杯弓蛇影的境地中,他們突然見密林中有人衝出將他們包圍,他們馬上舉起手中的武器自保。

可還未兩方正式交戰,鄧艾的一聲大喊率先發出:

“吾是梁州主簿鄧艾,爾等是何人!”

在鄧艾的自報姓名之下,那幾人中的爲首一人定睛朝着鄧艾看去。

不看還好,當鄧艾的身形與腦海中的某個印象重合後,這人便眼含熱淚的扔下手中武器,朝着鄧艾的方向跑去。

老鄉見老鄉,自是雙向奔赴。

在雙向奔赴之下,那人很快就來到鄧艾的身前,到了這一刻,鄧艾才完全看清了這人的相貌。

這人正是時常護衛在糜暘的親衛之一。

鄧艾在認識出他的身份後,不由得拽住他的衣領厲聲問道:

“你怎麼在此,你怎麼可以在此!

大將軍呢?

我軍的其他人呢!”

糜暘的親衛,猶如戰敗了一般遊蕩在密林中,這很難不讓鄧艾心中浮現起一個極差的猜想。

在這個猜想之下,鄧艾哪裡還能保持冷靜。

面對鄧艾的厲聲喝問,這人在穩定下心神之後,便對着鄧艾言道:

“我等奉大將軍之命,穿越山林前來劍閣報信。

大將軍安好,梁州亦安好!”

這人快速稟報了他所知道的一切。

再不快點,他可能就要被鄧艾吃進去了。

在聽到一切是糜暘的安排且糜暘安好後,鄧艾漸漸恢復了冷靜。

但隨之一個新的疑問浮現在他的心中。

“大將軍讓你們報的信是什麼?”

鄧艾的這個詢問令這人有些遲疑,但想到鄧艾的身份,他便對鄧艾講出了他的具體任務內容。

而鄧艾在聽完話,先是愣了一愣。

然後他的臉上便浮現驚喜莫名的笑容。

不愧是大將軍,他就知道大將軍不可能坐以待斃,他是一定有辦法的!

鄧艾馬上意識到事情的緊急,他隨即便讓十數名親信帶着這幾位同袍,以最快的速度朝着劍閣返回。

至於那些獵物,則是被鄧艾徹底拋棄在密林中。

獵飛兔走雉算什麼,他接下來要獵的是魏軍的虎狼之師!

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50章 夜襲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16章 幼時情誼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25章 于禁跪伏第36章 麋鹿破槽第3章 先斬後奏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25章 于禁跪伏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章推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訂婚啦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
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50章 夜襲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16章 幼時情誼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25章 于禁跪伏第36章 麋鹿破槽第3章 先斬後奏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25章 于禁跪伏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章推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訂婚啦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