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

就在天邊微微泛起一抹魚肚白的時候,含章殿內的列位漢臣,聽到了一些細微的聲音。

沉心聽之,不難發現那細微的聲音,是一陣腳步聲,更隱約有着玉器碰撞的聲音。

沉穩的腳步聲與清脆的玉器碰撞聲交雜在一起,在這寂靜的凌晨,顯得格外悅耳。

而隨着天邊的魚肚白色越來越多,那陣悅耳的響聲,也離含章殿越來越近。

待那陣悅耳的響聲在含章殿外停下之時,殿內的列位漢臣也紛紛將目光朝着殿外看去。

這一刻大殿外的天際不再是一片漆黑,今日的第一縷陽光正透過薄薄的雲層,肆意的傾灑在含章殿外。

在第一縷陽光出現後,含章殿外漸漸變得明亮起來。

藉助着明亮的環境,含章殿內的列位漢臣,很容易就看到了站在殿外的身姿挺立的劉備。

劉備身長七尺,相貌偉岸,多年的征戰生涯讓他自身又隱隱帶着一種不凡的氣度。

而漢代帝王的冕服,又十分莊重。

當莊重的冕服穿在本就氣度不凡的劉備身上時,一位不怒而威,令人莫敢直視的帝王形象,就赫然出現在了衆臣的眼中。

可以說在當下列位漢臣的眼中,莊重的漢帝冕服配上氣宇軒昂的劉備,將漢家天子的威儀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在看到這一幕後,列位漢臣在低下頭不敢直視劉備的同時,他們的眼眶中也情不自禁地出現了淚水。

今日是個大喜的日子,而正是這份沉甸甸的喜悅,才讓列位漢臣無法控制自身的淚水。

多少年了呢?

或許是在更早的桓靈二帝在位之時,漢家天子威儀,就在天下人的心中開始漸漸消散。

在座的列位漢臣中,不乏有着當年見過靈帝的老臣。

在他們的印象中,行爲輕佻的靈帝,雖身居帝王之尊,卻絲毫無帝王威儀。

無論是靈帝的日常舉止,還是他在位時下達的一道道政令,都在無形中消耗着天下人對漢家天子的敬畏。

再深沉的敬畏,在長久的消耗之下,也會漸漸枯竭。

當天下人對漢家天子不再懷抱敬畏之後,大漢發生了董卓亂政。

而就在董卓亂政之後,大漢天子的威儀更是徹底蕩然無存。

大漢天子在世人心中,亦不過是一任人宰割的傀儡而已。

大漢天子是大漢的執掌者,大漢天子威儀的淪喪,亦代表着大漢的威嚴在世人心中徹底倒塌。

這對忠於漢室的人來說,無疑是他們數十年來最痛心的事。

數十年來許多忠於漢室的人,只能埋首於浩瀚的史冊之中,孜孜翻閱着大漢曾經輝煌的過往。

因爲只有在那冰冷的過往中,許多忠於漢室的人,才能稍微體會、追思一下大漢天子的威嚴。

而就在今日,他們終於不用再繼續翻閱那冰冷的史冊,他們更不用在翻閱史冊後,內心中抱有莫大的嘆恨。

大漢,回來了。

沐浴在和煦陽光下的大漢真龍,在日光的相送下,一步步踏入含章殿內。

龍行光隨。

每當劉備往含章殿內深入一步,耀眼的日光就跟着劉備的腳步,多覆蓋含章殿一分。

隨着劉備的步步前進,感覺到周圍亮光大作的列位漢臣,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掩面低泣起來。

喜悅的低泣聲,一開始時只有淅淅索索的三兩聲。

可在劉備來到御座上站定後,喜悅的低泣聲卻將整座含章殿都淹沒。

這一刻,整座含章殿亦徹底被耀眼的日光所包裹。

大漢君臣的身形都籠罩在初升的日光之中,熠熠生輝。

這宛若神蹟般的一幕,落入那些新投大漢的臣子眼中後,令他們的心間盪漾着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前身爲魏臣的他們,在當年投效曹操之時,早就在心中否定了大漢。

但當看到今日的這副場景後,他們竟也不由自主的眼中帶淚。再如何否定大漢,同爲華夏子民,誰心中又不會對四百年大漢懷抱情感呢?

望着掩面低泣的一位位臣子,劉備的眼眶中又何曾不是蓄滿了淚水呢?

論對大漢的感情,天下中沒有人能比他更深。

劉備沒有阻止衆臣的低泣,他只是輕輕伸手抹去了流落眼眶的淚水。

在手觸及臉龐的時候,劉備感覺到他的臉上早已經溝壑縱橫。

他老了,殿內的許多臣子也都老了。

一輩子的奮鬥,終於換來了今日。

“諸君,我們興復漢室了!

我們做到了。”

一句似感慨,似興奮,更似自豪的話語從劉備的口中發出。

這句話是劉備對着跟隨他多年的戰友說出。

數十年前,一位名爲劉備的織蓆販履之輩,號召了一羣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喊出“興復漢室”的口號毅然決然地向那看起來不可阻擋的分裂大勢發起了挑戰。

數十年來,劉備及他的同道,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失敗。

亦不知遭受了多少嘲笑,侮辱。

沒有人相信那奄奄一息的漢室,可以在一羣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手中再次復興。

那羣年輕人的夢想,在大多數人看來都顯得十分幼稚荒唐。

但當那羣年輕人都步入暮年的今日,他們卻做到了。

儘管天下尚未一統,可收復關中,還於舊都這兩個震驚世人的事,令任何人都無法再自欺欺人。

大漢真的復興了。

張飛、趙雲、諸葛亮、糜芳等追隨劉備砥礪多年的大臣,在聽到劉備的這句話後,他們的衣領早已經被自己的淚水浸溼。

而在劉備的這句話響起後,含章殿內突然升起了一陣陣微風。

陣陣微風吹拂過一衆漢臣及劉備的臉龐,就像一雙雙手在撫摸他們的臉龐一般。

這讓他們恍惚之間覺得是那些人回來了。

關羽、糜竺、孫幹、簡雍.

這種溫暖的錯覺,讓劉備再次朗聲言道:

“諸君,天下人在等着我們,先祖亦在等着我們!

當行也!”

說完這句話後,劉備便大笑着率先邁開腳步朝着含章殿外走去。

當劉備在前引路之後,殿內的大臣在諸葛亮與張飛的帶領下,亦紛紛抹去臉上的淚水,徑直地跟在劉備身後。

告祭長陵,絕不僅僅是屬於劉備一人的榮耀。

衆所周知,漢家歷代帝王都喜歡讓功臣安息在自己的陵寢之側。

今日既是劉備向他的先祖告祭的一日,亦是衆多漢臣向他們的先祖告祭的重大時日。

而當劉備踏出含章殿之後,壯觀的一幕落入了劉備及他身後衆臣的眼中。

數萬身穿精甲的漢軍,在大將軍糜暘的帶領下,正靜靜地站立在含章殿下方的空地中。

數萬副整齊劃一的鎧甲,在明亮日光的照耀下閃閃生光,好似將含章殿外的整片天地,都染成了一片赤色。

真的希望,歷史上這一日真的存在。

復興民族四字,亦是我們華夏民族最大的浪漫。

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推兩本書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14章 接班人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17章 駐守公安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番外:亡國之恨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25章 于禁跪伏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36章 麋鹿破槽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
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推兩本書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14章 接班人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17章 駐守公安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番外:亡國之恨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25章 于禁跪伏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36章 麋鹿破槽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